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路車新手懶人包
剛準備踏入公路車圈,什麼都不懂的你,看這篇就對了!
希望能幫助正在看車、選車、挑車的你~
你一定有一個疑問:
為什麼公路車從3、4千到六位數,甚至有可能到七位數都有?到底在貴什麼?
首先,
先來說一下組成公路車需要哪些零件,
車架、輪組、輪胎、龍頭、把手、坐管、變速套件、坐墊⋯⋯
簡單來說,
車架 輪組 變速器大概就是公路車'主要'的組成
---
當你來合利單車選車,通常我們都會先問你:
請問你的用途大概是什麼?
不同的預算、不同的用途,跟適合什麼材質的車架也有關,
單車不單單只是車,
它也是一個可以展現個人風格及品味的運動器材,
具有改裝、收藏樂趣的一項休閒活動......
不同的車架散發出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例如:文青們可能就比較嚮往著鋼管車經典、簡單的感覺,
選手們需要競賽,所以講求性能,或許就需要碳車...
目前公路車的車架材質大概分為四種:鈦合金、碳纖維、鋼管、鋁合金,
不同材質的車架,除了外觀上的差異,
也會在騎乘上帶來不同的優缺點,
以下材質優缺點,合利單車為你快速整理一下:
[鈦合金]
優點:有鋼管車的吸震性,同時也有鋁車的輕量化優勢,不生鏽、耐腐蝕,耐用度高
缺點:昂貴!除了材質成本高外,加工製造也比較困難,
造成的高單價,
以目前碳車滿街跑的時代來說,鈦車最入門的價格高於碳車!
[碳纖維]
優點:車架最輕、造型變化多、材質應用可軟可硬、當今的職業比賽車皆為碳纖維
碳纖維是當今中高階車款主流的材質,明理之人都無法否定其材質的優點,
坊間流傳著「碳纖維很恐怖、很脆弱、不耐用...」等不信任的流言,
但...事實上
全世界身價最高的職業車手,最嚴峻的賽事全都是選用碳車參賽...
而二十年前的碳纖車,現在依然有在路上跑的...
如果碳纖維真如此容易自體毀滅...?
那要比你更擔心的會是Ferrari、Lamborghini、McLaren...等千萬超跑車主XD
總之,如果你注重競賽成績與輕量化表現,那麼碳纖維絕對是你的首選!
缺點:單點撞擊有可能產生裂痕,
因為製程、用料的關係,造成車架單價懸殊,容易魚目混珠,讓新手挑選較為困難
結論:
想買最入門的碳車預算建議至少抓4萬左右會比較好找車~
[鋼管車]
優點:高鋼性且耐用、吸震佳適合跑長程、經典纖細的外觀,時間久了依然保持原本的騎乘感
缺點:重量較重、因為台灣濕氣的關係,時間久了沒有好好照顧容易會生鏽!
店長我有一台1989年左右的功學社老鋼管,依然保留原漆,沒有太多的生鏽,
所以會不會容易生鏽這完全就是看車主怎麼照顧嘍!
P.S:這邊說的是鋼管哦!不是高碳鋼的那種鐵管XD
[鋁合金]
優點:車架輕、夠硬朗、鋁合金取得容易,售價低,所以被廣泛使用
缺點:舒適度較差,缺少彈性,疲勞性能較差,耐用度是四種材質中最低的,
雖然不會生鏽,但是一樣會氧化,氧化後會形成白色凸出來的氧化鋁,如果沒有處理會越來越大片...
------
車架除了材質不同外,
經由不同的設計,
也會造就出不同取向的車架,
常聽到的中、高階公路車種大概可以分成:空力車(空氣力學車)、爬坡車、長途舒適、Gravel
各種車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
爬坡車顧名思義當然是用來爬坡嘍!
空力車擅長於平路~
很多車友在選車時常會問:
老闆,
空力車可以拿來爬坡嗎?跟爬坡車比起來會比較難爬嗎?
可以,
但是跟爬坡車比當然是爬坡車比較好爬嘍!!!
如果空力車爬山不輸爬坡車,甚至還贏...
平路又可以有空氣力學的加,海放爬坡型車種,
那廠商都做空氣力學車就好啦?還設計爬坡型車幹嘛?
總是要有所差異,才有必要區分,是吧^^
不喜歡騎山路,
常常騎乘中長距離西濱、北濱之類的平路路線,
喜歡外型帥氣,
對於車架重量毫不介意,
甚至希望能參加三鐵活動....
那你比較適合空力車種~
一出家門就往山裡騎,
在意爬坡時的性能表現,你想訓練自己征服大山!
不介意車架造型中規中矩,
在意車架與零件的重量....
那你比較適合爬坡車種~
如果你平常騎乘的路線兩者都會有(偶爾平路偶爾山路),
那就看你哪種路線你比較想要強化,
或是比較在意成績表現,就選哪種車!
車架聊完了,再來講講變速套件吧~
目前變速器大廠大概有四大家:
日本Shimano島野(台灣俗稱'洗馬路'),
義大利Campagnolo(俗稱'Campy'),
美國SRAM速聯,
台灣Micro Shift微轉
Campagnolo
1933年自義大利創立,是變速器的始祖,
創始人為Tullio Campagnolo
大家都知道義大利是自行車工業王國有著最著名的一王四后,
再來是讓每個單車人都想擁有的夢幻逸品 Campy
其產品如果不拿來用,也是很好的裝飾品,可謂自行車工藝品
但是價格也不是那麼的親民,有興趣的話可以查查他們的價格
對了,紅酒開瓶器、快拆是它們發明的哦!!!
2016年11月我們實際到義大利參觀Campagnolo工廠
SRAM在台中神岡有設工廠、研發部門,
做的產品屬於中、高端的產品,
重量輕為其特色
以公路車來說只有做4種等級,
所以可能剛入門的朋友比較少聽過...
Shimano算是世界大廠,產品種類非常多,
除了單車,也有做釣具,(也買下了很多品牌)
以變速套件來說,
Shimano做了很多種車種,很多種價位的產品,
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等級的車都有機會看到Shimano的產品...
剛要踏進單車界的朋友們一定都會有一種疑問,
一樣都是Shimano的變速器,怎麼價格差那麼多...
為什麼一套變速器可以賣到4萬,
而某某電視購物標榜用'日本Shimano'變速器,整台車才不到1萬??
以目前變速器市占率最高的Shimano來說,
雖然是日本公司,
但是,
生產並非全部都來自日本國內,
目前Shimano主要的生產地大概是:日本、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
變速器也是有分等級、車種的,
耐用度、手感、重量、靈敏度都有差~
光是機械式的公路車系統就分成7種等級、系列,
還有一些是非整套的產品...
而且還有不用靠鋼線拉的電子變速器~
第一級 DURA-ACE (型號:R9100)(11速的系統)
Shimano最頂級的公路車機械式變速套件,
把Shimano最頂尖的黑科技融入所創造出來的變速套件,
對於一些選手或是一些高檔車玩家而言算是'基本'搭配XD
價格差不多可以買兩套ULTEGRA R8000...
公司貨建議售價約NT$ 56,670
第二級 ULTEGRA (型號:R8000)(11速的系統)
2017年第二季推出的ULTEGRA R8000經許多職業賽事驗證過,
是DURA-ACE系列技術下放的產物,
所有設計都與DURA-ACE很接近都是最先進的技術,
但手感真的跟DURA-ACE還是有差的~
適合用在選手練習車、預算不多的業餘型選手、玩家等...
與DURA-ACE R9100重量大約相差300g左右
價格大概比105 5800貴了幾千塊
第三級 105 (型號:R7000)(11速的系統)
不管在每日訓練或是與車友在假日長途騎乘,105 適合所有騎乘者達到自己的騎乘目標,
這一代的105 R7000系列比上一代的5800系列有些許的進化,
不僅擁有符合人體工學的外形設計,
還提供先進、可靠、順暢的變速性能,
算是一套CP值蠻高的變速器,
想入門11速選這套就對了!
原廠提供黑、銀兩種顏色,
與ULTEGRA R8000重量大約相差200~300g
低調黑(目前最常見)
電鍍銀
在5700以前的時代銀色都是比較主流的顏色,
這一代的105銀色因為電鍍銀的部份太少,
灰色的地方太多而略顯得質感沒那麼好...
從這邊開始大致上是一個分水嶺,
以上的套件都是11速的系統,
因為是11速的系統,
如果配三盤的話重複的齒輪比太多,意義不大,
所以前變設計都只有兩盤,(目前來說,105以下才有三盤的設計)
全部都是Made in Japan,
性能上來說,
對於一般人使用都措措有餘...
第四級 TIAGRA(型號:4700)(10速的系統)
適合運動騎乘者的套件,
提供不錯的傳動、制動感和不失柔和的設計,
我個人使用上覺得手感比5700好,跟4600比起來好很多!!!有著天壤之別...
公路車最入門選這套就對了!
雖然這樣講很可能會被查水表啦...但我還是實話實說,
除非真的真的很堅持預算,不然真的不建議使用Tiagra等級以下的套件!!
耐用度、精準度、手感...等,真的是有所差異的,
以下等級都是由大陸、東南亞國家所製造,
說真的,對我來說產地真的不是太重要,我覺得品質比較重要,
但...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出,
在這一代的變速套件,
Shimano很明顯地要做出產品的差別,
高階零件跟入門零件用起來的感覺真的差很多很多!!
------
第五級 SORA(型號:R3000)(9速的系統)
一般來說SORA大約配在2萬內的鋁合金公路車上,
因為價格不貴,
所以是蠻多人的入門選擇~
第六級 CLARIS(型號:R2000)(8速的系統)
入門級的套件,一般用在15000左右的鋁合金公路車上
以下等級的變速套件變速線都是走外線,
我們俗稱蟑螂鬚~
第七級 TOURNEY(7速的系統)
最入門的通勤等級,
用在1萬左右的鋁合金公路車.通勤車上面居多~
看完Shimano後接下來再看看SRAM吧~
SRAM公路車系統各等級
SRAM RED eTap AXS(12速的系統)
SRAM最頂級的公路車套件,
也是SRAM產品線中最頂級的電子變速,
變速套件的部分採用無線傳輸,
是目前SRAM最頂級的無線電變!!!
提供了碟煞版、框煞版,大盤部分也分成2盤、單盤~
並且大盤整合了功率計,可以直接搭配自家的QUARQ功率計
2*12速 Red油壓碟煞整套 零售價約NT$ 11.5萬
SRAM FORCE eTap AXS(12速的系統)
SRAM終於在2019年4月推出了二級的電子變速套件,
跟Red一樣提供了碟煞版、框煞版,
大盤部分也分成2盤、單盤~
2*12速 Force油壓碟煞整套 零售價約NT$ 8.3萬
第一級
SRAM RED(11速的系統)
公司貨建議售價$66,600
第二級
SRAM Force(11速的系統)
第三級
SRAM RIVEL(11速的系統)
第四級
SRAM APEX(10速的系統)
Shimano跟SRAM的等級比較
ShimanoSRAM等級
DURA-ACERED第一級
ULTEGRAFORCE第二級
105RIVEL第三級
TIAGRAAPEX第四級
SORA
第五級
CLARIS
第六級
TOURNEY
第七級
上面所說的11速系統、7速系統,指的是後面飛輪的速別,
飛輪*大盤=車子的速別,
ex : 10*2=20速,7*3=21速,9*3=27速,
越多的速別不代表最好,
齒輪比才是騎的輕不輕鬆,速度快不快的關鍵!!!
什麼是齒輪比?
大盤齒數/飛輪齒數=齒輪比,
ex:大盤34t/飛輪32t=1.0625,
1.0625代表我每採一圈大盤,就帶動後面的飛輪轉1.0625圈,
齒輪比越小踩起來越輕鬆,但是移動距離也短,
齒輪比越大跑得越快,但踩起來比較重~
PS. T代表齒數
11速飛輪跟7速飛輪的用途差在哪?
所謂的變速就是因應不同的路段、不同的體力去變化,
如果踩不動就變輕一點,覺得太輕就變重一點,
假設如果同樣是11-32t的飛輪,(最小齒是11t,最大齒是32t)
11速=11~32切成11份(我是說假設,正常是不會等份的)
7速=11~32切成7份,
今天如果我騎最重的檔位想要變輕一點,11速的差距會比較小,7速的差距會比較大,
這也就是所位的齒輪比綿不綿密,
7速齒比差距大可能會造成,
覺得這檔太重,但是變輕一檔又覺得太輕,造成進退兩難的情況...
車架、變速器都聊完了,
對於公路車你應該多少也有一些了解了
我們販售的品牌很多,可以提供你很多選擇,
例如:
大約4萬內的鋁合金、碳纖 車款:
ASTER A610
ASTER A380
ASTER Contender
ASTER AR1
AXMAN Hemera A7
AXMAN Enduro C1
HASA RS2
HASA R2
KHS CRX
MASI Gran Corsa
Performer Brave
Performer Ray Aero
Performer Sakii
Performer Summit one
Fuji SL-A 1.5 LE
Giant TCR SLR 2
或是,
6萬內的碳纖維車款:
ASTER A350
ASTER A380
ASTER A610
ASTER Contender
ASTER F35
ASTER F1
ASTER F35
AXMAN Enduro C1
AXMAN Falcon S3
AXMAN Falcon S1
AXMAN Broncos SL3
HASA RS1
HASA RS2
KHS Flite-900
KHS Flite CRX-D
KHS Flite CRX
Performer Kratos
Performer Curve one
Performer Vigor
Colnago CR-S
BMC SLR03 one
Fuji Transonic 2.3 LE
Fuji Transonic 2.5 LE
Fuji SL 2.3 LE
總之,
品牌很多,能選擇的品項也很多,
只要你提出預算或是需求,
我們盡量滿足您,
如果還有想問的,
歡迎來店裡聊聊,
或是等我把這篇文章打完你再慢慢看~哈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 SHIMANO CAMP|禧玛诺公路12速大理发布会
[公路车] 公路套件分级贴(Shimano SRAM Campagnolo 微转)
公路车套件:所有你想知道的
一次性让你看懂公路变速系统!
让一无所知的你 一篇看懂公路车变速
2022 UCI世巡赛女子车队车辆大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