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88年,考古学家王恺立下重誓:找不到这座汉墓,我死不瞑目

1984年12月3日,徐州狮子山下。

附近村的几个孩子正在一处推土机刚推过的平地上玩耍,嬉戏打闹中不知谁无意中踢到了一个圆滚滚的东西,孩子们好奇的将它捡了起来,这竟然是一个小人头,有着唯妙唯俏的五官。

孩子们捡到小人头的消息很快传开,空地上聚集的村民越来越多,可是谁也说不清楚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大家只是觉得在这些小人头的背后必定隐藏着某种神秘的东西。

此时村干部感到事情非比寻常,遂紧急拨通了徐州市博物馆的电话。

12月5日,王恺和他的同事来到了现场,经过他的确认,那小人头是汉代俑。

汉代兵马俑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在对周边勘察后,发现地下分布着五个俑坑,揭去尘封两千多年的泥土,大量的人俑赫然出现在人们眼前,经过统计,数量竟多达4000个。

它们形态各异,或立或坐,立式的高度是48厘米,而坐式的高度只有25厘米。根据陶俑外观特征判断,这些属于兵马俑军阵。

古代,陶俑是一种陪葬品,而兵马俑只有皇帝或者身份极其显赫的人才能使用。

在这之前,中国只发现两处大规模的兵马俑陪葬坑,一处是陕西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主人是秦始皇,另一处是陕西咸阳发现的杨家湾兵马俑,主人是西汉的某位高官。

根据经验,王恺判断,眼前这些兵马俑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定依附于某座大墓。那么,大墓又会在何处呢?

狮子山兵马俑

兵马俑面向西方,他们守卫的那座大墓应该就在东面,而东面正是这座不高的狮子山。

根据汉代依山为陵的建墓方式,大墓的确切所在地一定就在狮子山。

徐州,曾经作为汉代楚国国都存在了220余年,这里埋葬着12位楚王。王恺十几年间,仅凭一个洛阳铲就找到了6座楚王陵,成为考古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那么这座狮子山中的主人会是另一位楚王吗?王恺决定亲手再次揭开一个掩藏已久的秘密。

不久之后,他拿着洛阳铲上山了。


狮子山是一座石头山,几十厘米厚的土层下就是岩石。如果有古墓,墓道和墓坑需要用泥土填充,那么那里的土层深度一定超出正常的范围。

按照这个推论,似乎看起来这座古墓很容易发现,可是事实是王恺率领物探队找遍了狮子山的每个角落,前后用时接近四年,除了发现了大量的汉代瓦当、铺地砖,始终未见大墓踪迹。

野外探墓作业

王恺想到了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

1988年春天,王恺请来了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宁书年先生前来支援。

宁书年不但带来了全国十余省市30多位探测专家,而且带来了维加重力仪、地震仪、磁法、电法、地质雷达等当时最先进的探测仪器。

王恺对此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十多天后,果然探测到了一块异常区域,专家肯定地说:这就是墓道。

王恺相信这次大墓是“跑不掉”了。

这个区域的上方恰好有一处民房,于是王恺向上级申请了一万多块钱,把这户村民的房子买了下来。

很快,王恺带人兴致勃勃地在院子里挖了起来,可是挖了不到一米,就挖到了岩石层,小范围挪动地方再挖,结果还是岩石层。

很遗憾,这次高科技找墓也失败了。

长久地找墓失败,已耗掉了国家十几万元,王恺有些心疼,但心疼的同时又有些不甘。

他还要继续寻找。

可是每个角落都找了,各种手段也用尽了,说明狮子山上根本就没有墓葬,所有的同事都劝他放弃。

徐州博物馆王恺

时,市博物馆也打算重新安排他新的岗位,但是王恺坚决不同意,并在领导面前立下重誓:找不到这座汉墓,我死不瞑目。

从此之后,王恺每周都要上几次狮子山,而且一待就是很长时间。


1990年春季的一天,王恺从狮子山上巡查回来,看到一户村民的家门口聚了很多人聊天,像往常一样,王恺凑了上去。

闲聊中,其中有一个人冒了一句:听人说早些年有人在山上挖过红薯窖。

然而正是这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却让王恺为之一震。

王恺从小在农村长大,对红薯窖再熟悉不过。冬天,农村往往在地下挖一个一至二米的深坑,然后把红薯放进去,利用土层的恒温进行保存。

红薯窖

“可是山上都是石头,这红薯窖怎么挖呢?”,想到这里,王恺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于是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这户人家,主人叫张立业,已经82岁了。

经过交流,王恺了解到,红薯窖就在张立业的老宅子里,而老宅正好处在狮子山的半山腰。

经过老人的允许,第二天王恺就带了两名同事在那座老宅子里开始挖掘。挖了两天,挖出一个一米多深的大坑,下面没有碰到岩石,仍然是泥土。

随后再向坑的四壁进行扩展挖掘,外扩四米多后,终于触碰到了一块硬硬的石头,经过一番清理,一道笔直的石壁露了出来,石壁上还有人工开凿石壁时留下的錾子纹。

毫无疑问,这石壁就是墓道璧,他们终于找到墓道了。

狮子山汉墓墓道

六年,多少个翘首以盼的日夜,经过多少酸甜苦辣的日子,这一刻,终于尘埃落定。

王恺激动地坐在那里久久没有说话。

1992年12月16日,王恺带领队员对狮子山汉墓进行了一次尝试性发掘。

在这次试掘中,王恺发现了一个早期盗洞,说明这座大墓已经被人捷足先登。

耗费了8年光阴,如果到头来找到的只是一座空墓,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1994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狮子山汉墓,徐州市政府斥巨资动迁了狮子山130多户居民。

随着数千立方米的填土被逐渐挖开,一个规模宏大的汉墓以及墓道逐渐呈现出来。

狮子山汉墓

在10余米的地下,考古人员逐渐看到了主墓室的大门,门口堆放着16块巨大的条石。每一个条石长2米,重5-6吨。

这是用来封堵墓门的塞石,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盗墓者竟然拉出了四块塞石,然后进入了主墓室,有能力拖动如此巨大石块的盗墓贼绝不是个人或者小的团体,应该属于官盗。

大墓被盗虽然早有预料,但此时看到被抽出的塞石,还是令人感到沮丧,不过很快有了重大发现。

考古人员在被拉出的塞石上发现了各种文物,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玉衣片,有数千片之多。当初盗墓贼把串联玉片的金丝抽走,玉片却丢弃在了这里。

根据这些玉衣片,专家对玉衣进行了修复,修复后的金缕玉衣陈列在徐州博物馆展厅最显眼的位置。

玉衣由4248片上等和田白玉制成,它长1.74米,是目前国内出土玉衣中年代最早、玉片最多、玉质最好、工艺最精美的一件。

狮子山汉墓金缕玉衣

有读者可能会问,玉片那么值钱,为什么盗墓者会扔下不要?

因为在古代,玉属于贵族奢侈品,民间不流通,就算拿出去也没地方变现,况且最容易成为盗墓的证据。

1995年3月5日,在王恺的带领下,考古队把塞石全部移走后,封闭两千多年的主墓室被彻底打开。

由于盗墓者捷足先登,墓室内大件的金银器都已被盗,只剩下一些铜镜的残片以及铁甲片、铜箭头等。

墓室出土了三件非常漂亮的金饰。左边是镶有祖母绿的金带钩,中间是金狮头,右边是金鹈鸪。它们不但金质纯净,雕工也十分精美

墓主的尸骨七零八落,颅骨在东,下颚在西,肋骨散了一地,这是由于当初盗墓者在盗取玉衣上面的金丝时,整体把尸骨拖出棺外所致。

从大墓的规模和陪葬品来看,这是一代楚王没错,

出土玉棺

可是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现证明墓主身份的印章。

不过在清理主墓室门口时,发现了大量的汉半两铜钱,这是一种流行于刘邦至汉武帝元狩五年之间流通的一种钱币,这期间共有5代楚王。

那该如何判断具体是哪一位呢?

这座墓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这修得虎头蛇尾,外观十分宏伟,内部修凿却比较粗糙。在东面的地方,可以看到明显的、正在打凿的痕迹,没来得及完工,墓主下葬很仓促。

王恺据此判断大墓主人应该就是第三代楚王刘戊。

那刘戊为什么会仓促下葬呢?这和汉朝历史上一场著名的叛乱有关。

《史记》记载,汉景帝二年,薄太后去世,举国服丧。刘戊在服丧期间与人通奸,通奸对象无考,后被人告发。

汉景帝鉴于与刘戊的兄弟之情,未采纳部分大臣诛杀刘戊的建议,但决定减小刘戊辖区,下旨收回东海郡。

刘戊怀恨在心,遂与吴王刘濞通谋反叛,掀起了七国之乱。公元前153年,与汉将周亚夫战,兵败后自杀。

之后,汉景帝并没有过多追究罪过,同意了按诸侯王规格将其葬在尚未竣工的王陵中。

据墓中的遗骨,考古学家和医学专家复原了这位两千多年前的楚王形象。他身高1.72米,肩宽40厘米,身材魁梧体格健壮,棱角分明,神态凶猛。

同时,通过对牙齿、骨龄的分析,测出这位楚王死时的年龄在35~37岁之间。

根据遗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复原古代王侯形象,在我国尚属首次,因而引起世人称奇。

刘戊像

狮子山楚王陵曾被评为“九五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而王恺因找到狮子山汉墓震动了世界,他的名字因此被写进了英国剑桥的《世界知识分子名人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森的徐州楚王陵探秘实拍
江苏出土4000多件兵马俑,墓中还有珍贵玉棺!堪称缩小版秦始皇陵
建国后出土九大金缕玉衣之二:中山怀王、楚王
楚王陵
徐州归来不看墓(上)狮子山楚王陵
一杯茶 | 徐州行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