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军将领牺牲多年,妻子给上海市长陈毅写信:解决英雄的生活问题
userphoto

2022.09.17 天津

关注

1949年5月,上海解放,重回人民手中。没过多久,上海市长陈毅就收到一封陌生来信。

信中提出:“ 吴淞路466号三层楼和胶州路谢晋元墓地周围空地,请求人民政府准予继续使用。”

人民解放军已经在按照组织规定全面有序接管上海,究竟是谁在这种情况下给陈毅市长写信,提出要求?经查明,寄信的人是国军将领谢晋元的妻子——凌维诚,一个痛失丈夫却肩负上百人命运的孤苦女子。

图|陈毅

谢晋元是谁?

谢晋元,他出生在战事频起的1905年,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有9个孩子,一家人在广东省蕉岭县农村过着简单平凡的日子。

年少时的谢晋元爱读书,他知道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危难之际,有无数的爱国青年义无反顾地奔向救国救民之路。谢晋元将岳飞的“精忠报国”作为座右铭,立志要为国献身。

正逢广东革命运动迭起,黄埔军校也在广州设立,胸怀壮志的谢晋元大学毕业后,成功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

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北伐,21岁的谢晋元提前毕业,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在武昌举行第二次北伐誓师大会,继续进行北伐。谢晋元再次跟随部队参加北伐。

这一年,谢晋元受邀参加朋友的婚宴,并在婚宴上遇见了小他两岁的凌维诚。凌维诚是上海姑娘,家庭条件要比谢晋元好很多,她在家中排行老二,她的母亲是个杰出的才女,精通各种乐器,生在这样家庭里的凌维诚同样是个很优秀的女子。

图|谢晋元

谢晋元和凌维诚初识,二人对彼此的印象都很好。不过谢晋元忙于作战,他们相见的机会也不多。1928年,北伐军行至济南,遭到日军阻挡,谢晋元在作战中身负重伤,不得不住院治疗。

谢晋元花了一年多时间养伤,凌维诚时常去探望他,陪伴他,二人的感情的这段时期愈发深厚,谢晋元快痊愈时,满怀诚意地对凌维诚说:“我们结婚吧。”

凌维诚的外婆不太满意这桩婚事,因为谢晋元是军人,这意味着二人不仅聚少离多,而且他还能可能战死沙场,到时候凌维诚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但凌维诚不在意这些,她已经决定要嫁给谢晋元。1929年9月,谢晋元与凌维诚举行婚礼,正式结为夫妻。

婚后,凌维诚先后生下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尽管夫妻恩爱,儿女双全,但一家人的生活也称不上“幸福”,因为日寇侵略我们的家园,百姓流离失所,过着极其困难的生活,谢晋元时常离家,奔赴前线,身在后方的凌维诚时刻担忧着丈夫的安危。

1936年初,日寇加紧侵华步伐,当时谢晋元是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262旅任旅部中校参谋主任。战事紧张之际,谢晋元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要将妻儿送到广东蕉岭老家。

图|谢晋元

谢晋元的想法并未得到凌家人的支持,在凌家人看来,凌家在上海也算是小康家庭,即使依仗娘家,凌维诚的日子都能维持下去。但谢晋元很坚持,在他看来,乡下荒芜偏僻,日军一定不会将枪口对准那里,换言之,妻儿在那里是安全的,而且他在蕉岭老家尚有亲人,妻子凌维诚和他们可以相互帮扶,相互照顾。

凌维诚理解谢晋元,点头答应了他的意见。于是1936年春节刚过,谢晋元就护送凌维诚和孩子前往广东蕉岭,彼时凌维诚还怀着身孕,谢晋元陪着妻儿在乡下待了半个月的时间,就着急动身离开,奔赴抗日前线。

临别前,谢晋元向妻子凌维诚承诺:

“这场战争将会是长期的、激烈的、残酷的,如果不安顿好你们,我无法安心杀敌......作为军人,为国效命就不能顾家,所以现在不得不交给你了,但你要相信,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到胜利那天,我就来接你们返回上海。”

他是军人,有抗日的使命,凌维诚有万分不舍,还是放谢晋元离开。她期盼着一日,抗战胜利,丈夫平安归来。

图|谢晋元

谢晋元牺牲,凌维诚孤身养家

乡下的日子并不好过,这对从小在上海长大的凌维诚着实是个挑战。

家里老人年迈,凌维诚带着四个年幼的孩子,此外谢晋元哥哥还有个女儿无人照看,凌维诚脱下旗袍,换上粗布衣服,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

从来没有干过农活,凌维诚就从头开始学,播种插秧、浇水施肥、操持家务,孩子们起床来时常看不到妈妈的身影,因为凌维诚从早忙到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为了养活家人,凌维诚已经从一个上海小姐变成地地道道的农妇,谢晋元会给家里寄钱回来,缓解家人的生活。

图|凌维诚与孩子们

她在谢晋元老家待了许多年,1941年凌维诚长途跋涉前往重庆,蒋介石宋美龄亲自接见她,蒋介石信誓旦旦地说:“现在抗战期间,国家困难,待胜利后,国家定会照顾你们的。”

宋美龄则是主动过来拉住她的手,用她熟悉的上海话说道:“维诚啊,侬放心,国家勿会忘记侬的,今后可以每年来重庆一趟,搭侬一道讲讲。”

国民政府给了她5万元法币抚恤金,打发她离开重庆。回到蕉岭后,凌维诚给了谢晋元父亲一半,自己用剩下的另一笔钱,买了三亩田,用来自己耕作,保住一家人的温饱。

可以想象得到,在那段困难时期,若是没有凌维诚勤勤恳恳地劳作,家里的老人、孩子们或许与那些流离失所、乞讨求食的百姓们议无异。

当凌维诚在乡下独自一人养活全家、守好后方时,谢晋元正在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

图|淞沪会战中的日寇

1937年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为掩护十万大军西撤,时任国军中校团长的谢晋元率领近400名士兵留守上海,以孤军力量奋勇抵抗日军,激战整整4个日夜,日军始终无法前行一步。

当时为迷惑敌人,谢晋元一直对外宣传军队有800人,实则不然,据《国家人文历史》,“八百壮士”的实际具体数字为355。

当然,这些并不影响人们记住“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四天四夜,用生命抗击日寇的悲壮历史。

1937年10月底,谢晋元率军完成掩护大部队突围的任务,受命撤退至上海公共租界。但是,这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刚进入租界,就受到日军施压,被缴械关押到胶州路的一座废弃军营,史称“孤军营”。

孤军营里生活设施简陋,士兵们虽然不算战俘,却过着如战俘般的生活。谢晋元没有放弃希望,他带领大家每天操练,以备随时上战场。

与此同时,在上海各界抗日力量的支持下,谢晋元与大家在孤军营建立起宿舍、厨房、球场等,还趁空余时间办起制皂、织袜等小作坊,所得收入一部分用来补贴生活,一部分用来支援前线。

图|谢晋元等“八百壮士”

1938年的8月11日,是“八·一三”淞沪抗战一周年,为纪念血洒战场的英雄,“孤军营”全体将士升起国旗,但租界当局不允许,要求他们撤下,谢晋元坚持要举行升旗典礼。

租界当局派士兵对“孤军营”将士展开镇压,为保卫国旗,将士们赤手空拳与敌肉搏,4人牺牲,100多人受伤,将士们还被送往外滩中央银行大楼,软禁起来,谢晋元为此发起绝食斗争。

在无数爱国同胞、抗日志士的声援下,租界当局被迫让步,将谢晋元等人又送回“孤军营”,抚恤死难壮士,公开道歉。

虽然被关“孤军营”,但谢晋元从未放弃努力,他只盼能早日重返战场。友人偷偷联系他,建议他秘密逃离上海,谢晋元毫不犹豫拒绝了,他说:“因余为奉令撤退,光明而来,亦当正大而去。”

图|孤军营出操升旗

当谢晋元还在为抗击日寇不断奋战时,汪精卫降日投敌,成立伪国民政府。汪精卫派“伪上海市长”陈公博劝降谢晋元,并以“伪陆军总司令”一职诱降,谢晋元气愤不已,直接当面将委任状撕毁,痛骂陈公博一顿。

陈公博屡次找谢晋元,谢晋元始终不为所动,眼看着威胁利诱都不成,日伪便对他起了杀心,汪伪政府派人收买郝鼎诚、龙耀亮、张文清、张国顺几个叛徒。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像往常一样,带领士兵们做早操,郝鼎诚、龙耀亮、张文清、张国顺几人故意迟到,看操练队伍已经跑远,几人趁谢晋元不备,突然拿出匕首,蜂拥而上,朝着谢晋元头部、胸部猛戳,致使谢晋元多处重伤,血流不止,殒命于此。

谢晋元被叛徒杀害的噩耗传出,他用生命庇护的上海人民深为震惊,全国人民也哀痛不已,上海各界人士数万人自发吊唁。

国民政府通电,追认谢晋元为陆军少将,毛主席也高度赞誉谢晋元与“八百壮士”为“民族革命典型”,他们受人崇敬。

谢晋元最终没有等来重返战场的一天,而远在乡下的凌维诚最终也没有盼来自己的丈夫!

图|谢晋元塑像

孤军战士无处可归,凌维诚致信陈毅

1945年抗战终于迎来胜利,“孤军营”里幸存下来的士兵们散落在上海各地,仿佛被人民遗忘,工作、生活基本都没有着落,日子过得极其困难。

抗战胜利的第二年,凌维诚带着孩子们,离开广东乡下,踏上回上海之路,至此,她已经在谢晋元老家待了十年的时间,受尽了无尽的苦头。许多年后,凌维诚回忆自己在蕉岭乡下的日子,感慨着说道:

“在老家的十年是怎么熬过来的,我想来想去到现在还弄不明白。”

凌维诚与孩子们从汕头搭乘轮船时,身上没有太多钱,汕头当地人听说她们是谢晋元的遗属,便和轮船公司说情,最终为他们争取到船上食宿费用全免的待遇,这点让凌维诚十分感激,经过一个多月辗转,凌维诚这才回到阔别多年的上海,她的家乡。

图|蒋介石宋美龄夫妇

凌维诚住在一条小马路上的新新旅社,有孤军听说谢晋元家人回到上海,就找到他们,带他们来到上海吴淞路466号靠近海宁路的一幢三层楼房,日寇之前住在这里,抗日胜利后,一些无处可去的孤军士兵就住进这生活。

士兵们住在一楼,凌维诚与孩子们住在二楼,到后来散落各地的孤军纷纷找到这里,人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五六十人到后来上百人,凌维诚告诉大家:“你们的团长牺牲了,我作为团长夫人,要把团长留下的担子挑起来。”

为了改善大家的生活,凌维诚专程去南京,找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她没有如愿见到蒋介石,只见了宋美龄一面。

宋美龄承诺她:“你们先回去吧,会安排上海市政府照顾你们的。”凌维诚甚至没有拿到一分抚恤金,只带了一份承诺返回上海,而这份承诺也没有实现。

宋美龄虽然发了话,但国民党上海市政府根本不管,凌维诚基本上处在求路无门的情况。

图|影片《八佰》剧照

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对这些孤军士兵不管不顾,却号召他们回部队,参加内战。当时汤恩伯是京沪卫戍区总司令,他召开老兵茶话会,动员孤军士兵返回部队,可孤军士兵根本不愿意。

多年后,有人问曾经的孤军士兵,他们说:“打日本人是义不容辞的,但是仗我们早打够了,内战我们不愿意再打了。”

指望不上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凌维诚和孤军士兵们只能靠自己,他们去做工谋生。到1948年,因为内战紧张,日子更加艰难,曾任孤军二连排长的李春林把“孤军营”原来的地方和谢晋元墓地所在的胶州路余姚路的六十几亩地圈起来, 借给人们搭棚,收取微薄的租金。

这笔租金一部分拿来给孩子们读书,剩下的分给每个孤军士兵一部分,这样大家也算有了生活保障。在那枪林弹雨的岁月里,凌维诚与谢晋元手下的孤军士兵就这样相互依靠,相互帮助。

图|上海解放

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上海战役,汤恩伯仓皇逃窜,国民党守城部队投降,上海解放,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上海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开始全面有序地接管上海,凌维诚和孤军士兵们的生活也迎来新的改变,他们终于能过上和平安稳的日子,但他们也将面临所住之处被收回、无家可归的困境。

万般无奈之下,凌维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上海市长陈毅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说明吴淞路466号三层楼和胶州路谢晋元墓地周围空地的历史,以及他们的生活现状,凌维诚请求人民政府能准予他们继续使用这片土地,也就是说,希望他们能帮忙解决英雄的生活问题。

10月底,上海市政府作出指示:

“吴淞路466号房屋及墓地一段归谢晋元遗属使用,一切费用减免。”

在陈毅市长的关心下,凌维诚和谢晋元的四个孩子可以安心上学读书,政府给凌维诚安排工作,不过为了照顾孩子,凌维诚放弃,而是选择了离家近的工作。

孤军士兵在上海也都有了工作,来自山西、湖南等地的孤军士兵也在政府的帮助下返回家乡,临行前他们都来向凌维诚告别,凌维诚会给他们一笔路费、安家费,祝福他们日后好好生活。

图|抗战胜利后凌维诚与孤军士兵相聚上海

想起昔日找国民党蒋介石无果的经历,凌维诚赞许新政府是为人民的好政府。她说:“谢晋元虽然牺牲了,但全国人民都纪念他。”

如今的上海市分布着晋元公园、晋元体育中心、晋元纪念广场,表达上海人民对谢晋元的纪念,在谢晋元的家乡蕉岭,也建起晋元大桥、晋元纪念碑、谢晋元纪念馆。

2014年,谢晋元等八百壮士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524团被追认为英雄群体!2015年,谢晋元被追授为烈士!

英雄逝去,却从未远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百壮士最后结局:幸存不到100人,被蒋氏遗忘,解放后陈毅发补助
800壮士谢晋元之妻凌维诚:最窘迫时给陈毅写信,一切困难都解决
“八百壮士”浙江老兵回忆:离开四行仓库的生涯|浙江|工部局|上海|日寇|四行仓库|八佰
谢晋元遗孀:为八百壮士的生活苦求老蒋未果,自己带他们办厂生存
长眠异域:遗落在西南太平洋的“八百壮士”
遗落的“八百壮士”:血战淞沪四行仓库,太平洋孤岛做劳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