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9年周秉德被伯父带到西花厅,李敏去找她玩:走,带你去见我爸爸
userphoto

2022.11.20 天津

关注

我们在喧嚣不定的当下,往往忘记了一些朴素观念,比如做正确的自己,比如常常怀念长辈。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就常常回想,自己做到了吗?

1976年初周总理逝世,在临终前周秉德曾去看望了一次,本想和伯父再合影一张,不料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图 | 周秉德小时候和伯父周恩来合影

多年来,周秉德一直回忆着曾经在中南海度过的点点滴滴,想到周总理,想到毛主席,她的鼻子总是一阵的酸痛。

刚到中南海,遇到毛主席的女儿娇娇

周秉德是周恩来的弟弟周恩寿的女儿,但是在她小时候,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大伯就是中共领导人,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父亲才把这个“秘密”告诉他。

1949年6月,周秉德的父亲给周总理写信,汇报了女儿的近况。得知周秉德即将小学毕业,周总理表示愿意把周秉德接到北京念书。

马上要去中南海了,年仅12岁的周秉德禁不住自己的喜悦,一路上心里一直想象着自己从未谋面的伯父的样子。

她到北平的时候,邓颖超刚刚受命到上海邀请宋庆龄来京,刚到北京只见到了周恩来,多年来周恩来十分喜欢孩子,所以对周秉德的到来十分欢迎。

周恩来看着周秉德,左右端详了很久,然后捏着她的脸蛋亲切地说:“来,让我看看你长得像爸爸还是像妈妈?”不一会,周恩来笑着说:“好像都有点像。”弄得大家开怀大笑。

周恩来告诉她,这个院子里住得很多人,就连毛主席也住在这里呢,周秉德这才知道,原来在丰泽园住着这么多领导人,还有就是,这里的孩子们很多,基本上和周秉德的年纪相当。

除了毛主席的女儿毛娇娇,还有叶子龙的两个女儿叶燕燕和二娃子,还有朱德总司令的参谋的孩子,当然,只有周秉德是新来的娃娃,不敢和大家打招呼。

1952年夏,周秉德(左一)与伯伯七妈在谐趣园

毕竟还不到13岁,但周总理平易近人,他很快就让周秉德去菊香书屋玩耍,因为孩子们都在那里玩,这里古木葱茏,碧草如毯,是孩子们的游乐园。

那时候,周秉德常常坐在书房里看《钢铁是怎样连城的》《毁灭》等书,不想有一天有个女孩子来主动找她玩了。

“你就是周秉德吗?我叫娇娇,就住在那边。”娇娇指着毛主席的家对她说。

周秉德知道这是毛主席的女儿,听伯父一直说过,周秉德说:“是的,你是不是还有个妹妹呀。”娇娇点点头:“她和妈妈去苏联了,还没有回来。”

娇娇看出来周秉德有点内向,便说:“你12岁对吗,我比你大半岁,你就叫我娇娇姐姐吧,我们一起去见我爸爸。”

图|周秉德和李敏(左三)李讷等孩子们

娇娇带着周秉德朝着毛主席的家里走去了,还认识了叶子龙的女儿,那段时间是周秉德最开心的时候,李敏还带着周秉德去家里吃饭。

毛主席对这个新来的孩子也十分关照,他向来喜欢孩子,一直叫周秉德为“小秉德”,一次在饭桌上毛主席夹起来一个巨大的红烧肉说:“小秉德,你吃肉,多吃点。”

周秉德后来回忆说,原来那是一块苦瓜,苦得她眼泪都出来了,但毛主席却哈哈大笑。毛主席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周秉德记忆犹新。

在周秉德的心里,毛主席给她的第一印象就是特别和蔼,特别平易近人,甚至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给孩子们补习功课,正因为如此,年少的周秉德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她说:那个时代,毛主席是伟大领袖的观念是很清晰的。然而和毛主席接触时,最直接的感觉是他很亲切和蔼,讲话很风趣。就没觉得特别神秘,特别激动。

那天她带着一个笔记本在毛主席的卧室门口徘徊了很久,警卫员阎长林看到后问:“你在这里干什么呢?”周秉德笑着说:“这是我和毛主席的秘密。”

原来,周秉德在整理自己的私人物品时,发现了自己毕业时精心制作的留言本,而且还是用彩色纸条装订成的, 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同学们和老师们的赠言,那天周秉德突然奇想,如果毛主席可以在上面签个名,那岂不是更有价值?

所以周秉德 忐忐忑忑地想了很久,最后终于来到毛主席的门前,等毛主席睡醒后,周秉德说:“毛伯伯,你能不能给我留个言,这是我的留言本。”

毛主席看到后笑着说:“原来是小秉德啊,好,那就给你写一个。”毛主席翻了翻本子,然后拿出笔说:“给你写个好好学习吧。”

随后毛主席还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虽然加起来只有七个字,但周秉德保存了一生,这对于她来说,实在是太有纪念意义了。

在中南海见证了周总理和邓颖超的爱情

邓颖超回来后,也是抱着周秉德左看右看,周秉德叫邓颖超“大娘”,邓颖超笑着说:“你就叫我七妈吧。”

12岁的周秉德不知道伯伯在家里排行老七,一直以为那发音是“亲妈”,所以多少年周秉德一直喊着亲妈,直到后来邓颖超听出来后哈哈大笑。

邓颖超说:“你这样称呼我,你妈妈会怎么想呢?”周秉德笑着说:“反正都叫了,你在我心里就是亲妈。”

图|周秉德和邓颖超

尽管周秉德深受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疼爱,但周总理依然会对她约法三章,周总理告诉她:“虽然我是共产党的领导人,但你在外面上学的时候不要和别人讲我们的关系,你现在只是一个普通学生,将来也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不能有任何的特殊,知道了吗?”

周秉德谨记在心,在西花厅生活了十多年,周秉德慢慢长大,周总理和邓颖超也慢慢变老,作为他们的侄女,周秉德可以说见证了那伟大的爱情。

作为领导人的妻子,按理说邓颖超完全可以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但周总理不希望邓颖超上电视上报纸,每当周总理出差回来,邓颖超就会说:“恩来,想你了。”

最让周秉德印象深刻的是1954年,周总理去日内瓦开会,一来就是几个月,邓颖超对爱人思念至极,便从西花厅院子里采了一束花托人送给周总理。

在异国他乡的周总理收到后十分感动,为了回应邓颖超,周总理也从他所下榻的办事处的院子里,采了一束花托人跨越千里送到了国内。

邓颖超收到后满意地笑了,她对这束花珍爱不已,多年来一直保存着,后来她还做成了干花,装裱在相框里,挂在了墙上,一来就是几十年。

其实这只是周总理和邓颖超爱情中的一隅,早在革命年代,邓颖超和周恩来就常常用书信交流, 字里行间充满了无限的爱意,周秉德曾看过七妈的一些家书,周总理说:情长纸短,吻你万千。邓颖超回复:纸短情长,还吻你万千。

1952年五年计划开始后,中国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文盲率很高,周秉德受到毛主席的影响,想要当一名老师。

毛主席曾和周秉德聊过天,问周秉德的愿望,周秉德说:“我想当一名老师。”毛主席笑着说:“女孩子当老师好啊,我也是师范毕业呢。”那时候周秉德才知道,原来毛主席的愿望也是当一名老师,不过后来参加了革命,走上了政治道路。

此后,经过三年的学习和锻炼,周秉德被分配到了北京乡村的一所小学,虽然当了老师,但仍然在北京,她想念周总理了随时可以回去。

周总理得知后依然是反复叮嘱:“当老师挺好的,但是不要去机关单位,不要让别人觉得是靠我周恩来的关系。”

事实上,这并不是周总理的刻薄,而是对于周总理而言, 作为共产党人,况且还是领导人,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徇私枉法,所以周总理永远是如此,毛主席更是如此,以身作则。

1965年,周秉德的爱人被调到西安工作,按照当时的有关规定,夫妻双方如果一人不在北京,另一方也要调离北京。

所以周秉德也被调到了西安,从此便离开了周总理的身边,虽然她长大了,可她永远不会忘记周总理,一直到1974年,周秉德才被调回到了北京,当时周总理已经病重。

有人问周秉德:“你怎么不早点回来北京?”周秉德说:“我没有调令怎么回来呢?”那人说:“你的关系,回来北京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周秉德摇摇头,她一直谨记伯父的教诲,从来都是服从组织分配,更不会拿着周总理的名字搞特殊,周总理要是知道自己身边的孩子们搞特殊,一定会寒心的。

永远的遗憾

作为周总理和邓颖超生活中最密切的家人,他们的去世,让周秉德很长时间不能缓过劲来。

周秉德回到北京那年,周总理的病情已经不是秘密,但那时候周总理依然在忘我地工作,在外人看来,周总理的身体还很好。

1974年5月底的一天,周秉德接到邓颖超打来电话说:“中午回趟家,我们一起吃个饭。”周秉德以为是七妈想念自己了,便高兴地去了中南海。

周秉德记得很清楚,那天伯父和平日里很不一样。平日里周总理总是会穿着正装,随时都会出门工作,随时可能去会见外宾,但这次,周总理穿着睡衣,十分亲切。

在饭桌上,周秉德多次劝说:“伯父,您还是别太劳累了,先把身体养好,才能工作好。”期间周总理没怎么说话,一如既往地嘘寒问暖几句,就简单问了下周秉德的工作情况。

吃完饭后,周总理让周秉德坐在座位上,然后轻轻地说:“秉德,明天我就要住院了。”周秉德听到这句话吃惊了一会,邓颖超也说:“是啊,毛主席催了好几次了,让你伯父必须住院治疗。”

那天周秉德才知道,周总理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临走的时候,周总理从抽屉里拿出两张照片送给她,其中一张是1966年也就是10年前,他们夫妻两在玉泉山上拍的。

在回家的路上,周秉德看着照片上伯父和七妈开心的样子,她也笑了,可是想到现在病重的伯父,她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泪水,呜呜地痛哭起来。

她询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原来周总理已经检查出癌症两三年了,可是从外表看,谁也不会想到如此风度翩翩的周总理和癌症有联系。

一年后,周秉德接到了医院的电话,是周总理的保健医生打来的,说周总理他们聊天的时候问了个奇怪的问题:“你们说我还能活半年吗?”不知道怎么办,所以给周秉德打去了电话,让安慰安慰周总理。

周秉德得知后哭着奔向西花厅,见到了邓颖超,但当时为了周总理的病情,不让外人去探视,怕打扰周总理休息,无奈之下,周秉德拨通了医院的电话。

作为后辈,周秉德就那么对周总理“批评”了起来,一如当年周总理批评孩子们,周秉德说:“我不管,我不许你胡说,我就是要纠正您的错误想法。”

5月20日,周总理病情稍微好转,回到了西花厅,周秉德马上去看望,当时他们在家里聊了很久,还有很多人都看看望,西花厅的客人满满的。

临走的时候,周秉德提出,想要和伯父合影一张,但是周总理说:“家里人太多,下次吧。”殊不想,这居然成为了周秉德一生的遗憾。

1976年1月8日上午,周总理在北京逝世,周秉德是从广播中收到消息的,那一瞬间,她整个人都傻了,她说:“我的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掉。”

她去北京后,一进西花厅,就看到邓颖超在悲伤地哭泣,周秉德抱着七妈,无声地抽泣着,邓颖超安慰说:“不要哭,秉德,要坚强,化悲痛为力量。”

没几天,邓颖超对西花厅的所有工作人员宣布了周总理生前遗愿: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二不搞追悼会,三不保留骨灰,把骨灰撒到祖国大地。

听到第三条,周秉德彻底崩溃了,周总理无私而伟大的精神深深烙在她的心里。

值得一提的是,邓颖超逝世后,她也没有保留骨灰。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海棠花开了又开,可是主人已经远去。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与世长辞,16年前,西花厅的主人走了,16年后,女主人也离开了,没有想到,他们将会以这样的方式在这里相遇。

多年以后,周秉德回忆了两件事。

第一,邓颖超走后,周秉德隔一段时间就会去西花厅再看一看,因为周总理很喜欢海棠花,周秉德站在海棠花下,睹物思人,说道曾经那件憾事,她说,当初我就不应该走,再等一等。

而邓颖超的卧室,那束被她做成干花的相框,一直挂在墙上,他说:“我后来每次去西花厅,那束花依然在墙上挂着。”邓颖超隔花想念,足足16年。说出这个“秘密”的时候,有多少人为之落泪。

第二,周秉德结婚的时候,周总理曾送给他们一张照片作为纪念,那是周总理和邓颖超的合照,为了表达对伯父和七妈的爱,周秉德把这张照片挂在了自己的床头。

她说:“我一直把这张照片挂在我的床头,几十年来一直如此,甚至我们的结婚照就从没有挂起来过。”

图|周秉德接受采访

世界就是如此分明,当一些人在漫漫长路上默默耕耘时,另一些人却忘记了那些朴素却正确的观念。

或许,当周秉德再次回忆这些点滴,她又会回想起西花厅里,周总理屋中那彻夜不灭的灯光。在她几十年的成长生涯中,伯伯周恩来就如同那一抹光亮,不但照进了她的心扉,更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总理侄女周秉德:我的伯父周恩来
周总理侄女周秉德:我的伯父周恩来,第一集
1976年,邓颖超在周总理随身多年的皮夹找到一张照片:总理一生之痛
1976年周总理去世,贴身皮夹里泛黄的照片,记录了他的一生之痛
邓颖超病逝:穿给周恩来送行时穿的旧衣服,用周恩来用过的骨灰盒
大爱无边:周恩来和他的侄儿侄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