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7年毛岸青去世,临终前表示:我不要去韶山,要和母亲葬在一起

2007年3月23日,伟人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4岁。

在得知这一噩耗后,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因为众人恍然惊醒,对于这位伟人的儿子,大家居然对他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有个伟大的父亲,而陌生却是由于很少有人知道他做过什么。

作为一个划时代伟人的后代,毛岸青居然没在历史上留下太多痕迹,这不由得让人颇为感慨。正如当时的作家所说,这样的陌生感其实已经在不经意间映衬出了毛岸青朴实低调,默默奉献的人生

随着消息的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讲述着毛岸青,关于他那低调但却足以让人震撼的人生。有一位熟悉的老红军动情地说:岸青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做了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他是个埋头英雄,还是个真好人。

之后,又有人说出了当年他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去黑龙江克山县参加土改试点。还有他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即使疾病缠身,但是一生都在顽强拼搏和奉献。

以至于到最后有人感慨:30年前您父亲的离去使我们悲痛不已,30年后您的离去同样令人悲痛。您的逝世再一次使我们更加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让人陌生但又无比熟悉的伟人之子,他又经历了怎样的一生呢?

1923年11月13日,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出生,而在这一时间段前后,他的哥哥毛岸英于1922年10月24日出生,他的弟弟毛岸龙则是在1927年4月4日出生。

从这个部分内容来看,毛岸青的童年似乎还不错,因为他既能享受哥哥的关怀,还能多个弟弟相伴。但是看起来美好的童年,却在大背景下变得支离破碎,乃至后来酿成悲剧......

在毛岸龙出生的第八天后,蒋介石就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迫不得已之下毛主席与妻子杨开慧只能带着三个孩子颠沛流离。

本来反动派的抓捕已经让三个孩子足够不安了,但没想到在那个时刻,毛主席又必须离开发动秋收起义,因此孩子们被迫与父亲离别。

时隔多年,毛岸青永远都不能忘记那一刻,1927年8月父亲与他们道别,虽然那时候毛岸青并不太明白太多,只是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但他并没有想到,这一分别竟然是母亲和父亲的诀别,也是弟弟毛岸龙和父亲的永别......

当然这是题外话,我们言归正传。当时毛岸青和兄弟们跟着母亲四处躲藏生活,但在长沙反动当局密集的搜查网下,杨开慧不幸被捕,而一同被抓捕的还有刚满8岁的哥哥毛岸英。

那是一个让毛岸青两兄弟颇为绝望的时刻,因为不久后他们的母亲杨开慧被敌人残忍杀害了。毫无疑问,这一幕深深的刺激了稍微年长的毛岸英,也同样让毛岸青极为痛苦。

唯一庆幸的是,母亲虽然牺牲了,但是哥哥毛岸英还是在家乡亲友的保护下出来了。经此大难后,兄弟三人被送到了外婆家,外婆一直在保护着孩子们。

但是因为敌人一直在外面徘徊,兄弟三人的处境依旧很危险。迫不得已,1931年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经过中央同意后决心将三兄弟接到上海来。

在这一过程中,为了避免三兄弟出问题,毛岸英改名为杨永福,毛岸青也改名为杨永寿,毛岸龙则改名为杨永泰。他们改称自己的外婆叫奶奶,改称舅妈叫妈妈。

在准备周全后,毛岸青三兄弟来到了上海,见到了叔叔毛泽民。

毛泽民看着三个孩子,不由得眼眶湿润,收拾好心情,他便向周恩来报告了孩子到达上海的情况,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三个孩子被安置在了大同幼稚园。那一年毛岸青才7岁多,他的弟弟毛岸龙还不到4岁。

应该说,在幼稚园的日子里,毛岸青有过短暂的温存,因为这里也有很多革命人士的孩子,大家在这里一起学习,共同抚慰彼此的伤口。

也正是在这所幼稚园里,三兄弟和园里面的孩子拍了一张合影,而这张照片则是迄今为止唯一流传下来的关于毛岸龙的照片。

只是这样的温馨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很快毛岸龙便出事了。

虽然时隔多年,但毛岸青却依旧清晰的记得那一天,三兄弟前几天还在讨论着母亲杨开慧是怎么牺牲的,并且立志要为其报仇。结果到了之后的一天晚上,毛岸龙便突然发烧腹泻,众人紧急将其送到医院急诊,但不幸的是毛岸龙还是于当天夜里病亡。

这又是一个晴天霹雳,母亲死了,现在弟弟也走了。当第二天幼稚园的负责人买了一口棺材,将毛岸龙收殓的时候,毛岸青和他的哥哥毛岸英牙齿都要咬碎了,原来一个亲人的离开是那么的突然。

但这还只是悲剧的开始,1931年4月下旬顾顺章叛变了,整个上海的地下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在此危急关头,大同幼稚园也被迫解散,毛岸青和哥哥则被送往了董健吾的前妻黄慧光家里。

这是一段十分艰苦的岁月,因为黄慧光家里也有孩子需养活,而她养活家人的生计是依靠帮人洗衣服。所以,毛岸青兄弟过得很惨,他们当时穿的是不要破衣服,盖的是破棉絮......

为了能够活下去,他们必须出去干活,例如帮助扎纸花,出去卖报纸。然而即便如此,他们还是经常被“区别对待”。有一次卖报回来对账,结果发现里面有假钱,两人不仅挨打,还挨了饿。

在这种情况下,毛岸青愤怒地离开了家,因为抱怨外国人给假钱,所以他用木炭在电线杆上写了4个字:打倒洋人。而此举则惹出了滔天大祸,当时上海租界有很多印度巡捕,他们看到的毛岸青写不好的言论,于是冲上去又是一顿暴打。

那一天,毛岸青被打的头疼难忍,倒在地上挣扎不起,等到哥哥毛岸英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疼的说不出话来了。由于没钱看病,所以只能硬挺过来,就这样毛岸青从此留下了一个毛病“头疼”,而且犯病的时候有时还会神志不清。

经过这么一遭,毛岸英索性带着弟弟离开了家,开始了流浪。

根据毛岸英的回忆:我们除了没偷人东西没有给有钱人当干儿子,别的都跟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一样。睡马路牙子,给人拖地板,从垃圾箱里面找破烂全干了......

我和弟弟守在外白渡桥,那时候黄包车上去很费力,有时候需要人推。我们就帮人家推车子,推上去,挣几个小钱。

那是如同地狱般的日子,对母亲之死的仇恨,对远在他方父亲的思念,对于弟弟之死的痛心,还有极端饥饿以及难忍的头疼,这一切无不让毛岸青精神崩溃......

但即使是这样,毛岸青还是坚持了过来,因为他有父亲,而且身边还有一个一直陪着他的哥哥。常言道,苦尽甘来。在受过极端痛苦之后,生活终于迎来了转机。

当时为了帮助两兄弟摆脱困难,董健吾决心送这两兄弟出国。

说起来,董健吾也是一位奇人,在大革命失败的时候,他被迫躲在杨度家里,后来杨度死了,他又担任宋庆龄的使者,去见了张学良,在张学良这里,他坐着私人飞机,顺利抵达了延安。

在与张学良聊天的过程中,他曾经提到,希望张学良能够帮助他的几个孩子去苏联,张学良满心欢喜的答应了下来。于是后来董健吾抓住机会,在取得党中央的同意后,就借用张学良的能力送两兄弟去苏联。

1936年6月,毛岸青和哥哥踏上了法国游轮,之后兜兜转转了一大圈,终于前往了苏联,在中共驻莫斯科共产国际代表康生的安排下,进入莫尼诺尔第二国际儿童院,两兄弟这才彻底脱离了苦海,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而这一年毛岸英14岁多,毛岸青13岁多。那么问题来了,毛岸青和哥哥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毛主席此时又在何方呢?答案也是同样让人心酸。

在两兄弟受难的日子里,毛主席也经历了各种磨难。先是反围剿,后来被人针对,好不容易带着红军长征,结果又遇到了有心人搞分裂。根据后来毛主席的回忆:那也是他最黑暗的日子。

但似乎冥冥中有注定,两兄弟于1937年初抵达莫斯科的时候,毛主席也已经率领红军到达了陕北,长征结束了,属于毛主席的时代即将到来。

然而,当时的毛岸青无法与父亲一起见证奇迹,他只能在莫斯科好好学习,努力成长。他的成绩极为优异,还曾经跳级,从10年制学校毕业,随后考入东方大学

不过,伴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苏联也遭遇卫国战争。年轻的毛岸青和哥哥主动参军上前线,当哥哥在前线冲杀的时候,他也在积极地帮助挖战壕,运伤员......

在这一期间,毛岸青和父亲毛主席还取得了一次联系,1938年有人从苏联带回来了两兄弟的照片,毛主席喜出望外。

随后,他特意写了一封信给两兄弟:亲爱的岸英、岸青,我时常想念你们…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我的情形还好,以后有机会再写信给你们。

时光荏苒,一晃又是近十年的光阴,时间终于来到1947年。

就是在这一年,毛岸青终于回国了,他见到了父亲,在这一刻他心里的委屈化成两行热泪全部倾泻而出,毕竟能再次见到家人,见到父亲,似乎曾经遭受过的一切蜿蜒曲折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后来在李富春等人的介绍下,毛岸青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黑龙江克山县土改试点工作,而这就是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他冒着几十度以下的低温工作的场景......

1949年毛岸青回到北京,在中宣部马列著作编译室担任俄文翻译

根据毛岸青的妻子的回忆:岸青有着相当扎实的俄文功底,前后翻译了20余部专著,而且还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各种文章20多篇。

从国家图书馆和人民日报社去查阅这些资料时,连他都吃了一惊,因为他都没有想到,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岸青居然翻译了如此之多的作品。我觉得他很了不起。

很明显,毛岸青在工作上取得过重大成就,他没有给父亲丢脸。不仅如此,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也一直谨记父亲教诲,培养出了良好的性格。

根据现有的文献记载,毛主席对于自己子女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在他给毛岸青等人的大量信件中,我们大体上可以看到以下内容和要求。

其一,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这一点要求毛岸青两兄弟在苏联要多读书,要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一些政治。

其二,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去。在给毛岸青等人安排工作时,毛主席反复强调这一句话,并且要求他们在实践中成长。这一点毛岸英深有所感,他到陕北农村参加农业活动,成为了合格的工农战士。之后又身体力行参加朝鲜战争,结果壮烈牺牲。

其三,不能叫孩子打着我的招牌享受特殊待遇。这是给毛岸青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教诲,虽然他是毛主席的儿子,但正因为他是毛主席的儿子,所以他才要踏实做人,低调做人。

因此,他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从不说自己是毛主席的儿子,只说自己是中宣部的翻译。在工作的时候,他也是吃苦耐劳,从来不搞特殊待遇。

就是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毛岸青逐渐的成长,成为了老红军战士所欣赏,百姓们所认可,也被妻子邵华无限尊重的人。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他早年所留下来的毛病也犯了,曾经一度经常要靠着妻子的照顾。但是他一直顽强拼搏,一面学习,一面修养......

而且虽然一直留在北京工作,即便是病痛缠身,但毛岸青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以及让他心痛的母亲。邵华回忆:“岸青晚年的时候会像一个孩子一样,一个人坐着落泪,每一次我去问他的时候,岸青总会满脸泪水地告诉我'我想妈妈,想大哥……’”

1952年,毛岸青第一次回韶山,他参观了毛主席故居,去拜会了村里的老人。临走前他还特意掏了200块钱给老人,并且告诉他:这不是父亲让给的,是自己的钱

之后又来到了母亲的墓前,为母亲扫墓,向母亲诉说着曾经的生活,讲述着如今父亲的故事。之后他又来到了板仓旧居,并且在签名簿上写下了“杨岸青”三个字。

当时众人还以为他写错了,但却不知道这三个字却是他对母亲的思念,是对童年痛苦的回忆,更是对那永远回不去的一家人的向往和哀伤......

后来,毛岸青再一次回到了韶山,并且在父亲曾经用过的办公桌上,认真的写了一句话:我酷爱韶山。毛岸青就这样一直牢记着父亲的教育,一直低调着干着自己的事情,直到离开的那一天。

在他临终前,他依旧颤颤巍巍的写了“杨岸青”三个字,并且反复的念着:“我想母亲,等我死后,不要把我送回韶山,我希望能和妈妈葬在一起。”而这也是他临终前最大的愿望。

那一刻,毛岸青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往日的一幕幕场景在他的脑海里浮现:父亲最后一次与他们离别,母亲带着三兄弟东躲西藏,接着母亲和哥哥被抓走......

而在怔愣恍惚间,他似乎又想到了1963年的周末,自己带着妻子回中南海看望父亲,他当时请求父亲把《蝶恋花·答李淑一》写给他们。

而看着父亲写下了“我失杨花”这四个字,当时他还说父亲写错了,但父亲却说:“杨花也很贴切。”父亲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是那样的深入骨髓,让夫妻两人听见都忍不住眼眶湿润。

一辈子好像很短暂,人生也似乎很苦难,但这一生还是走完了,一切回到了终点,毛岸青也终究要回归母亲的怀抱,去陪伴他那日思夜想,却没能多多陪伴在左右的母亲。

这就是毛岸青的人生,读来平平无奇,但却字字句句充满着悲壮与苦难。他的人生没有太多的传奇故事,有的只是侧面反映着毛主席一家人的伟大。

也许妻子邵华对他的总结最为贴切:失去他万分悲痛,平时只感觉到他的亲切,回过头来方觉他的伟大。他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他的一生是伟大而平凡的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2年毛岸青回乡祭拜母亲,欲下跪遭妻子制止,顿时明白妻子用意
1957年毛主席去看望儿子,闲聊间毛岸青想到一事:爸爸你说怪不怪
2007 年毛岸青在北京逝世,临终前嘱咐邵华:希望能和妈妈葬在一起
毛岸青晚年:握笔写下“杨岸青”,临终一言:想母亲,和母亲合葬
毛主席4位子女书法欣赏:个个平凡朴实,谁的字更具父亲的风貌?
毛岸龙秘密入读上海大同幼儿园,留下此生宝贵的两张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