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1年毛主席视察佛山后,对省委领导说:你们那个地委书记胆子很大
userphoto

2022.12.21 新疆

关注

前言

毛主席

1962年除夕夜,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文工团的演员们,到中南海为毛主席等中央首长进行演出。

演出结束后,文工团一位名叫李玲诗的13岁女兵,拿着一束鲜花去给毛主席献花。

毛主席接过这束花后,亲切的抚摸着李玲诗的小脑袋,笑眯眯的问她:“你多大了?”

李玲诗乖巧回答:“13岁了!”

毛主席又继续询问了李玲诗的参军时间以及她的家乡。

李玲诗刚说完自己是广东佛山人,毛主席就高兴的哈哈大笑:“那我们算得上半个老乡哦!我曾经去佛山视察过……”

听到毛主席这样说,李玲诗自豪的说道:“我姐夫是佛山地委书记!”

佛山地委书记这几个字,瞬间将毛主席的记忆拉回到了不久前在佛山的经历。他对李玲诗说:

“你姐夫这个人不一般那!很敢说话啊!”

从这句简短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对那位佛山地委书记的欣赏。

那么,毛主席为何说他很敢说话呢?这位地委书记究竟是怎样一位干部呢?

毛主席

在毛主席面前说话也不拐弯

这位佛山地委书记名叫杜瑞芝,1920年出生于山西。抗日战争期间,17岁的杜瑞芝报名参加了八路军。

新中国成立后,杜瑞芝南下广东,开展土地改革,担任广东省土改调查员。

短短几年时间后,他就被任命为佛山地委书记。

在此期间,毛主席对杜瑞芝留下深刻印象。

1961年初,为了总结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经验教训,毛主席提出并直接领导粤湘浙三省的调查研究工作。

2月13日,毛主席抵达广州没多久,便收到了中央赴广东调查组的《调查纪要》。

该纪要是调查组赴新兴县里洞公社和南海县大沥公社调查后写出的。这份调查提供的情况与分析,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视。

为了解决相关问题,毛主席从2月下旬开始组织起草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并决定起草工作班子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挂帅。

在广州召开“南三区”会议期间,华东、华南、中南三个中央局以及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同志都前来参加,毛主席亲自主持会议。

会上,大家讨论修改“六十条”(《农村人民公社条例》)。毛主席搞得睡不着觉,汪东兴便劝说毛主席出去散散心。

汪东兴

于是,毛主席就来到了佛山。

作为佛山地委书记,杜瑞芝收到毛主席来视察的通知后,马上做好了迎接毛主席的准备。

毛主席到佛山的那一天,天气很冷,还下着大雨。毛主席就是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在当天下午三点左右,到达佛山。

随后,毛主席被安排住进佛山地委招待所1201号房间。

细心的杜瑞芝考虑到天气比较冷,专门给毛主席打开了电暖炉御寒。

毛主席刚坐下,就指示杜瑞芝向他汇报当地的情况。

当时,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会,推行“一大二公”,大家吃饭都去公共食堂。

毛主席询问杜瑞芝,群众有什么意见?

熟悉杜瑞芝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说话从来不会拐弯的人”,为人耿直敢说话,虽然因此吃过不少亏,但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在毛主席面前,杜瑞芝同样耿直敢说话,一点儿也不拐弯抹角。

他将群众的意见直接说给毛主席听,还说了大家编得顺口溜。另外,杜瑞芝还向毛主席汇报了他们在佛山农村做的一些举措:实行包死产以及生产小队。

杜瑞芝

这个举措就算是将生产队划小,同时对每个生产队包一定产量上缴,超产的部分归自己小队所有。这样一来,每个社员的劳动多少,以及生产队的收入都会非常清楚,不会出现平均主义的情况。

对此,毛主席提出一个建议:“那个'小’字就不要用了,有个'小’字人家会看不起的。以后就叫生产队吧!”

当时,杜瑞林并不理解毛主席这个意见。后来他才明白,虽然看上去只是简单去掉了一个字,但其实毛主席有很深的考虑。

对于杜瑞芝的汇报,毛主席非常感兴趣。他又问杜瑞芝:“拖拉机下放到生产队好不好?”

杜瑞芝斩钉截铁回答道:“不行!生产队耕地太少了,拖拉机的利用率低。”

不知不觉间,原本定下的半个小时的汇报时间,被延长到了一个小时。

听完杜瑞芝的工作汇报后,毛主席睡了一个小时的觉。下午五点,杜瑞芝陪毛主席一起吃晚饭。

杜瑞芝知道毛主席爱吃辣椒和回锅肉,特地吩咐人给毛主席做了这两道菜,还准备了一道广东的特色菜——盐焗鸡。

毛主席

席间,杜瑞芝简单向毛主席介绍了菜品,希望毛主席可以多吃一点。毛主席指着那道回锅肉对杜瑞芝说:“这个也很好吃,你也多吃点!”

但是,饭还没吃完,房间突然停电了。经过检查,原来是因为电暖炉超负荷,导致电闸的保险丝被烧断。房间的温度也因此瞬间降了下来。

护士担心毛主席感冒,提议马上赶回广州。于是,毛主席匆匆离开了。

对于这次谈话,毛主席与杜瑞芝俩人都印象深刻。杜瑞芝后来兴奋的对别人说:

“毛主席重视调查研究,关注农民生活情况,非常重视农民对政策的意见!”

毛主席回去后则对省委领导说:“你们那个地委书记胆子很大啊!什么都敢说。”

对于杜瑞芝在谈话中提到的包死产与生产小队,毛主席很感兴趣。

3月15日,毛主席又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主要研究解决农村工作中的问题,特别要求与会同志要讨论来自广东等地基层干部的意见。

毛主席

最终,经过大家充分的民主讨论,集思广益,“农业六十条”被通过。条例的出台确定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公社新体制。

省委领导向杜瑞芝转达了毛主席的话后,让他写一份报告。

于是,杜瑞芝整理了一份材料,题目叫《单眼仔看老婆——眼看清》。

毛主席看过这份报告后,亲自批示:印发会议参考!

1962年的除夕夜,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文工团来到中南海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演出,其中就包括杜瑞芝妻子13岁的妹妹李玲诗。李玲诗因此与毛主席结缘。

1967年,李玲诗因为在训练中受伤,不能在继续从事舞蹈工作,苦恼不已。毛主席得知后耐心开导她:

“你还年轻,只要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不论将来干什么都没问题。但我建议你最好离开北京,到艰苦的地方去磨炼更有出息!”

李玲诗

李玲诗听从了毛主席的建议,决定支援西南三县,并参与四川米易铁道兵五师基层部队,成为一名军医。

李玲诗虽然离开北京多年,但毛主席一直没有忘记这位“小朋友”。

晚年病重期间,毛主席曾向人询问李玲诗的情况,表示希望她回来后能够见见面。

当李玲诗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请假前往北京看望毛主席。

走进中南海,看到毛主席憔悴的面容,李玲诗心里难受不已。

张玉凤告诉毛主席:“主席,小广东来看您了!”毛主席伸出双手,想要摸一摸这位小广东的脸。

张玉凤赶紧提醒李玲诗,离毛主席近一点。因为,那个时候毛主席患上了白内障,眼睛看不清。

看到毛主席这样的情况,李玲诗更加难受,一时没有控制住情绪,泪流满面……

毛主席则依旧像以前一样亲切、慈祥,紧紧拉着李玲诗的手,问东问西。

李玲诗临走时,毛主席在纸上写道:“你不要走,请张副主任告崔田民就成了。”

毛主席晚年

于是,李玲诗留在了毛主席身边工作。

毛主席去世前,曾多次与李玲诗说起佛山,有一次还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佛山地委”几个字。

无疑,毛主席是想到了李玲诗姐夫杜瑞芝。毛主席将这几个字送给李玲诗后,李玲诗转交给了姐夫。

遗憾的是,杜瑞芝将这幅墨宝交给身边一位同志保管,因为工作太忙,后来忘记具体交给谁了,一直没有找到。

会上发言的勇敢者

几十年间,虽然经历了很多事情,但杜瑞芝耿直的性格、胆大敢言的特点一点儿没有变。

曾经与杜瑞芝一起工作过的同志说:“会上发言的勇敢者,杜瑞芝堪称第一!”

1981年,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从北京开到天津,长达半个多月之久。

会上,为了更好地进行农村工作,大家一起讨论、辩论甚至争论的脸红脖子粗。杜瑞芝永远都是直言不讳。

会后,他们起草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第一个一号文件,反响非常好。农民都说:“吃了定心丸!”

杜瑞芝

后来,对于很多问题,杜瑞芝都是首先大声疾呼。

当年出现陈志雄包鱼塘、请雇工的事情,以及华东地区安徽出现“傻子瓜子”年广九时,中央刚开始有些举棋不定。

一次,万里同志找杜瑞芝他们开座谈会。期间,杜瑞芝直接当着万里同志“开炮”。

万里了解杜瑞芝的性格,知道他是个“炮筒子”,笑着说道:“这不是请你们来诊治开药方了吗?”

作为长期主抓农村工作的领导,杜瑞芝非常熟悉了解基层的情况。

因此,即便当时的农口力量很强,有一大帮老三届的大学生,每年都下村深入调查。

杜润生还是觉得想写出好文件,要请一些地方的同志来参谋,其中就包括杜瑞芝。

由于性格直率,杜瑞芝说话难免有点“冲”。好在周围的同志都知道他是心直口快,心是好的,因此对他多有帮助。

对此,杜瑞芝铭记于心。但是,心直口快的脾气,他却一直没有改。有时候,难免犯忌。

杜瑞芝

一次,杜瑞芝在北京参加会议,会议间隙,杜瑞芝突然对大家说:

“我今天要大家提拔我!我都当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了,可是我在这儿,大家还是叫我'小杜’。从今天起,可不可以改成'老杜’?”

听到这话,杜润生乐了。他笑眯眯的对杜瑞芝说:“小杜啊,那可不成啊。我才是老杜,我在一天,你就永远改不了啦!”

大家之所以叫杜润生为“老杜”,是因为他不准别人叫官衔,也不准大家喊他“杜老”。

因此,大家就一直叫他“老杜”。杜瑞芝自然就成了“小杜”。即便他已经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这个称呼依旧没变。

这个时候,周围其他同志也跟着起哄,一些年纪小的同志,也跟着没大没小的叫杜瑞芝“小杜”“小杜”。

九旬高龄,冒着严寒下乡考察扶贫工作

做了一辈子“三农”工作的杜瑞芝,晚年九旬高龄时,依旧心系农民,冒着严寒,下乡考察扶贫工作。

广东省推进“双到”扶贫工作以后,杜瑞芝每天都关注着农村扶贫新闻报道,并多次向曾任其秘书的省扶贫办宋宗约同志询问扶贫“双到”工作的情况,并且一直惦记着下乡去看看扶贫“双到”工作的新变化。

杜瑞芝下乡考察工作

2011年的冬天,杜瑞芝冒着严寒来到阳江市江城区白沙街道石河村考察“双到”工作。

这个村子一共有345户农户,1270人,其中有44户是贫困户。到2011年,扶贫单位已经投入300多万元扶贫基金。

看到石河村因为扶贫工作产生的大变化,杜瑞芝感叹道:

“'双到’扶贫符合人民群众的期盼,是最重要、最好的群众工作!不解决贫困户的发展问题,何谈幸福?只有农民幸福了,广东才会有真正的幸福!”

对于扶贫工作,杜瑞芝的建议是“扶贫先扶志”,要把贫困的农民真正扶起来,让他们自己走,要让他们学会自己走路,不能扶起来后又穷下去。

要防止天天扶,天天贫的情况出现。同时,也要相信群众,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调动贫困村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还要因地制宜,有侧重的用好扶贫专项资金,争取用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

2012年11月22日,为国家、为党、为群众奉献一生的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杜瑞芝病逝,享年93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1年毛主席视察佛山,地委书记当面念顺口溜,毛主席:胆子很大
61年毛主席视察佛山后,告诉省委领导:你们那个地委书记胆子很大
诗书画家李玲作品鉴赏
李玲新九针治疗睡眠不好
李玲---新九针治疗腹直肌疼痛
男子闹市砍杀女子续:两人曾是恋人分手两年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