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0年,贵州一跛脚瓦匠想谋求一份工作,黄克诚:没想到你还活着
userphoto

2022.12.24 新疆

关注

1950年,时任湖南省一把手的黄克诚忽然收到了从贵州遵义发过来的一封信件。

拿到信件的第一时刻,黄克诚心里很疑惑,自己在遵义没有什么熟人,而且自己如今在湖南工作,为什么会有人从遵义给自己写信呢?

带着疑惑,黄克诚打开了信封,等他看完信后,他的内心像是响起了惊雷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这封信是一位来自贵州遵义县的叫孔宪权的坡脚瓦匠写的,

孔宪权在信中表达了非常清晰的意见,自己虽然残废了,但是能力还在,不想一辈子只当个泥瓦匠,因而想要请黄克诚给自己安排一份工作。

黄克诚向来嫉恶如仇,严于律己,从来没有做过为自己谋私利的事,可是等他看完这封信后,他的内心动摇了。

随即,黄克诚给遵义地委写了一封信,请他们考虑,给孔宪权适当的安排职务。

遵义地委接到黄克诚来信时,也有些惊讶,因为在他们的记忆里,黄克诚从来都没有做过这样,为别人安排工作的事。

难道,是因为这次安排的人身份不一般?

随后,遵义地委对孔宪权这位坡脚瓦匠进行了一番全面的调查。

这一调查,还是真是把人吓了一跳,孔宪权的身份,确实不一般。

那么,孔宪权到底是有着怎样特殊的身份呢?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的失利,中央红军被迫长征。

长征初始,中央红军仍旧由博古,李德等人指挥,但是他们根本不懂军事,在他们的指挥下,红军在突围的一路上损失惨重,特别是湘江战役,部队从8.6万余人,缩减到了3万余人。

湘江战役后,部队战士们的情绪普遍激动,纷纷叫喊要更换红军指挥人。

为此,我党于1935年1月攻克遵义后,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这次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最重要的会议之一,因为这次会议的决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即撤销博古,李德等人的指挥,选举毛主席为政治局常委,负责军事指挥。

说白了,就是在遵义会议上,确定了毛主席在我军的领导地位。

此时虽然红军领导更换了,但是对于红军不利的局面并没有改变。

遵义会议后,部队撤出遵义,可是敌人数十万大军紧追不舍,毛主席思来想去,决定回师黔北,二渡赤水,重占娄山关,再占遵义城。

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才华,在这一刻发挥到了极点。

随后,根据毛主席的指挥,红三军团兵分两路,向娄山关挺进。

此时红军战士们一扫往日的沮丧,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大家对于敌人也丝毫不惧,因为他们知道,在毛主席的指挥下,我们的部队一定是势不可挡。

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红三军团投入到娄山关战役后,部队仅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攻克了这个“黔北第一险隘”,取得了红军自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

不过,时任红三军团十团政委的黄克诚后来回忆道,我军虽然取得了娄山关战役的胜利,但是自己也有不小的伤亡,

黄克诚说,当时任红三军团12团政委的钟赤兵和任团作战参谋的孔宪权,都在这场战斗中负了重伤。

而两人虽然都负了伤,可也是因为他们之后不同的选择,他们的人生也走向了不同的结果。

那么,孔宪权当时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

孔宪权是湖南浏阳人,1911年,他出生在浏阳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如同那个时代的许多穷苦老百姓一样,孔宪权出生后并没有读过太多的书,由于家贫,他从小为了活着干了不少的农活,吃了不少的苦头。

人生不会永远的一帆风顺,也不会永远的一蹶不振。

小时候的苦日子,也最终锻造出了一个性格特别刚毅的孔宪权。

1928年,17岁的孔宪权迈出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参加当地的农民赤卫队。

此时大革命已经失败,全国都处在“白色恐怖”时期,一旦选择革命,一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孔宪权还能有如此正确的认知,可见他后来的成功,也并非完全都是“幸运”

在战火的历练中,孔宪权成就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自从参军后,别看孔宪权没什么经验,打起仗来却是一把好手,胆子很大,冒着枪林弹雨就敢往前冲。

他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次为革命做出突出的贡献。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职务也在慢慢升高,先后担任了班长,排长,连长等职。

1932年,正是由于孔宪权表现突出,他在黄克诚的亲自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以后,孔宪权的干劲更足,而上级,也开始对他委以重任。

长征时,孔宪权担任了红三军团司令部的侦察参谋。

虽然侦察参谋这个职务的级别不高,但是在当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务,因为作为侦察参谋,每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为部队探路,观察地形,了解敌人的战斗部署,

孔宪权能够被委以重任,可见彭德怀等人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而孔宪权也没有让首长失望,他逢山开山,遇水架桥,为红军的前进探明了通道。

遵义会议后,孔宪权担任了红三军团12团的作战参谋,不久,红三军团接到命令攻打娄山关。

娄山关,也成为了改变孔宪权一生命运的地方。

此时驻扎在娄山关的,是贵州军阀王家烈的双枪兵。

1935年2月25日,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向娄山关挺进,随后,经过研究,部队采取了正面攻击和两翼包围的迂回战术。

战斗打响后,红军战士们个个激情无限,毫无惧怕牺牲的向敌人冲锋。

敌人所谓称“双枪兵”,一手拿烟枪,一手是能打仗的手枪,也正是因为如此,敌人的战斗力不是很强,不过敌人还是优于我军,一是他们占据了有利地位,二是他们人数较多。

一时间,我军与敌人进入到了激烈的争夺中。

到2月26日,部队眼看已经胜利,加快了步伐。

孔宪权此时奉命率领突击队攻打娄山关南侧的黑神庙,就在突击队即将抵达预定地点时,忽然遭遇了敌人从遵义桥跑过来的援军。

敌人看到我军仅有一个突击队,人数较少,因而当场先下手为强,对我军展开了反击。

孔宪权沉着冷静,指挥部队利用公路上的障碍物掩护进行抵抗。

激战一番后,由于敌人人数较多,他们组织了第二梯队向我军冲锋,尽管突击队的战士们个个英勇作战,但是大家还是倒在了血泊中。

孔宪权内心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怒火,当即站起身来向敌人射击。

敌人的子弹当场打在了孔宪权的左腿胯骨,在身中数弹后,孔宪权倒了下去。

就在突击队即将完全覆没时,二营长来了,敌人应声撤退,孔宪权捡回了一条命。

当天晚上,孔宪权被送到了遵义城内的红军医院手术,由于当时红军医疗条件不是很好,疼痛声伴随了孔宪权一夜。

几天后,红军又要开始新的征程,按照当时的情况,部队决定将一批伤员留在当地寄养。

同在娄山关战役中受了重伤的12团政委钟赤兵也在寄养的名单中,但是他说什么都不肯留下来,说自己爬也要跟上队伍。

最终,彭德怀一声令下,同意了钟赤兵跟随队伍的决定。

但是孔宪权,没有选择跟随队伍,而是选择了留下来。

孔宪权离开部队选择留下来,而他的人生,也就从此时起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虽然孔宪权离开了队伍,但是上级对他还是非常照顾,将他安排到了当地的开明地主宋少前的家里,而且还给他留下了一名医生和一位警卫员,还有就是300块银元。

红军战士们将孔宪权送到宋少前家里时,嘱咐宋少前说:“你要负责这个人的安全,把他保护好,我们会感谢你,如有差错,唯你是问。”

宋少前本来就是一位比较开明的人,他也愿意给红军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因而对孔宪权的照顾,他常常是尽心尽力。

在宋少前的家里,孔宪权安然的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他的伤势,也完全的痊愈,不过,由于左腿伤势严重,他的左腿仍然要比右腿短一截。

“西安事变”后,我党与国民党有了初步合作的倾向,此时,贵州省政府也开始呼吁红军战士们可以放弃隐藏,绝对的保证他们的安全。

孔宪权想要离开宋少前家,去寻找党组织,但是被宋少前拦住了。

宋少前对孔宪权说,你现在走,以后红军来了,没有看到你,我怎么交待?

孔宪权也不愿意拖累别人,只好同意。

就这样,在宋少前的家里,他一待又是很长的时间。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孔宪权再也受不了,当即选择了离开,此时,他与党组织已经完全失去了联系,为了谋生,孔宪权只好挑着货郎担四处走街串巷的做小买卖。

这一晃,就是10多年的时间。

在这10多年里,孔宪权当过货郎,也干过瓦工,由于他当过红军,当地的老百姓对他很是抱有好感,甚至有时候还称他为“红军菩萨”

虽然生活给了孔宪权重重一击,但是他的人生,又因为红军的履历没有变得完全黯然失色。

在经过岁月的颠簸后,孔宪权留在了遵义县枫香镇定居下来。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然而全国还未完全解放。

党中央将解放西南的任务交给了刘邓大军,两人一声令下,二野的解放军战士们直扑贵州,云南等地。

至1950年初,贵州大部已经解放,二野悍将杨勇,被任命为了贵州省主席兼贵州军区司令员。

就在这一年,在枫香镇的孔宪权看到了这一消息。

看完照片,孔宪权十分激动,因为杨勇,是他在红军时期的老战友,当时两人都在红三军团任职。

随后,孔宪权不再犹豫,当即拿起笔,给杨勇写了一封信,与此同时,他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老领导黄克诚写了一封信。

因而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孔宪权在信中告诉杨勇和黄克诚, 自己虽然残废了,但是还可以工作,希望能够给自己安排一个工作,黄克诚接到信,回复孔宪权时,感慨道:“没想到你还活着,简直就是打不死的程咬金。”

杨勇也回信,称孔宪权还活着的消息让他很是高兴,

随后,黄克诚证明了孔宪权的党籍,因为在当年,就是黄克诚介绍他入党的,他们还分别写信给遵义地委,请地委考虑给孔宪权安排工作。

遵义地委经过仔细对孔宪权的革命历史了解后,吓了一跳,他们没想到在遵义,还有这么一位红军时期的“大人物”

之后,他们便任命孔宪权为了第七区的副区长。

在这个职务没干两年后,贵州省委决定筹建遵义会议纪念馆,孔宪权的特殊革命经历,让他成为了最佳筹建纪念馆的人选。

1955年,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遵义会议纪念馆正式开馆后,孔宪权当仁不让,被选为了首任馆长。

1958年,孔宪权受邀前往北京旅游观光,得知孔宪权来了,杨勇,黄克诚等人都很高兴,相继邀请他来家里做客。

后来,也是在孔宪权的努力下,毛主席亲笔写下了“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这是解放后毛主席为革命纪念馆唯一的题词。

特殊时期结束后,孔宪权恢复了很高的待遇。

1988年,孔宪权因病去世,老战友胡耀邦亲自发了唁电,由于他的特殊经历,全国七大军区也分别来电吊唁。

向老红军致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宪权:长征途中留在财主家养伤,1950年给杨勇写信:我还活着
娄山关12团政委、参谋长负重伤,留下养伤的参谋长错失将军军衔
建国后,杨勇收到一封来自贵州的信我没牺牲,给我分配工作!
1950年遵义跛子泥瓦匠孔宪权,给贵州军区司令员杨勇写信:给我安排个工作
1950年,贵州一位瓦匠写信给杨勇将军:我没牺牲,请给我安排工作
《娄山关的胜利来之不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