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3年,陈毅被迫离开新四军,毛主席悄声告诫:警惕非法活动
userphoto

2022.12.31 天津

关注

他从未当过“总指挥”、“总司令”,但仍然不妨碍他成为人人敬仰的“陈老总”。

他还有着百姓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中国杰出的话剧作家曹禺认为他性子可爱,电影艺术家夏衍迷恋他的妙语连珠,民主人士柳亚子称他是文武全才的将军。

就连毛主席也时常将“陈毅是个好同志”挂在嘴边。

陈毅

陈毅本可一生顺应自己心中的理念活出别样的人生,一个波折却出现在了1943年,而陈毅也不得不因此离开了新四军。

陈毅被迫离开新四军的起始

在新四军的前进历史上,客观来说并不完美。这其中有不惜一切为党、为国的好党员,同样也有叛逃、自私自利的“不法分子”。

1903年出生的饶漱石,是老一辈共产党员中为数不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年轻时参与过许多爱国运动,1935年时就担任了苏联的职工国际代表。

饶漱石前半生的履历几乎给所有人的心里刻下了一个良好的印象,就连陈毅和刘少奇都认为,饶漱石是个谦虚稳重、临危不乱的人,将来可堪大用。

饶漱石

但实际上,在所有基层官兵的心里,饶漱石这个人只能用“莫测高深”四个字来形容,这是何意?

饶漱石的真实性格并非陈毅和刘少奇表面看到的那般。

例如1942年,饶漱石刚刚返回新四军驻地时,他被任命为军政治部主任。由于他从前并没有在军队工作的经历,所以陈毅对他可谓是倾囊相授。

每次由饶漱石作报告或是写文章时,陈毅总会帮他看一看提纲。遇到饶漱石向他讨教,陈毅也从不拒绝,甚至经常熬夜帮其修改文章。

这一点饶漱石并不领情。他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从未想起陈毅在背后的付出。

但真正令人害怕的不是饶漱石的言行不一,而是他“手握大权”,能够审查干部的作风。

饶漱石

自从皖南事变发生后,饶漱石和陈毅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起事变发生后,毛主席和刘少奇对饶漱石都没有加以责怪,反倒是陈毅对其颇有微词。

陈毅向来是个直性子,并未考虑良多,但也因此令饶漱石在心里埋下了对陈毅仇恨的种子。

1943年1月,新四军为了抗击敌军的多路进攻,将根据点转移到了盱眙黄花塘。黄花塘这个地方本不出名,但却因为饶漱石,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

这是一次为期10余日的转移行动,困扰陈毅多年的痔疾在此期间折磨得他痛不欲生。

在抵达黄花塘的前一日,陈毅还因此淌了血。

在战事频发的时候,陈毅总是不肯接受手术,他认为万一敌人打来,抬着担架如何行动?

所以这个问题一拖再拖,到了黄花塘后,陈毅终于被送到了附近的医院检查治疗。

陈毅

由于陈毅的病情延误许久,治疗时间也就加长了些,好在住院期间潘汉年倒是来看望了陈毅。

恰巧陈毅住院期间,日伪军万余人对国民党军韩德勤部发起了攻击,导致韩部伤亡惨重。新四军为了帮助韩部,主动出击,成功击退了困扰韩部的日伪军。

但谁也没料到,新四军伸出的援手却成为了韩部进攻的缺口。

韩德勤趁新四军作战无暇顾及之时,对新四军根据地进行了入侵。得知此事,陈毅命新四军给了韩德勤部一个沉重的打击。

击毙对方千余人,活捉韩德勤本人,以最骄傲的姿态结束了战斗。

韩德勤

但我军一向善待俘虏,尤其是在陈毅思索过后,还是决定释放韩德勤。然而这一问题上,饶漱石却与陈毅产生了分歧。

于是,军中有关于陈毅的流言蜚语如雪花般飘落:无病装病,小病大养;充满庸俗情调,军人不打仗,只好写歪诗;捉到敌人却释放,还给敌人送钱送枪......

流言固然无人相信,但有句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些流言不但伤害了陈毅,更为他日后离开新四军埋下了伏笔。

前往延安,解除困扰

陈毅向来是一个敢说敢做的人,即使是面对毛主席,陈毅也直言不讳。这一点在军中无人不知,只是谁也没想到,有一天这个问题会被有心人利用。

自打饶漱石散播流言后,他便开始打起了歪心思。

同年6月,新四军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开展起了整风运动,这也成为了饶漱石打压陈毅的“好机会”。

陈毅

有了权力后,饶漱石总是找人谈话,恰巧得知了陈毅曾经选掉了毛主席的前委书记一事,他便瞄准机会对陈毅丢出了重磅炸弹。

在他对各领导干部一次又一次的约谈后,大家都误以为陈毅真犯了事,饶漱石是代表中央来清算的。

渐渐地,没有人敢继续与陈毅来往,除了曾是饶漱石好友的潘汉年。

潘汉年对陈毅的遭遇愤愤不平,当即将整件事报告给了党中央,最后潘汉年也因此遭到了饶漱石的“轰炸”。

潘汉年

饶漱石直接给毛主席发去了一份1500字的电报。

电报中,饶漱石提到陈毅对其时常有误会,尤其是在处理干部团结问题时,陈毅总让他难堪。

不得不说,饶漱石在电报中的这一串“肺腑之言”明显就是颠倒黑白。

然而这还不是饶漱石想呈现的最终效果。

饶漱石还提到,陈毅抵达黄花塘后,自行脱离部队到四十里以外的地方游玩了三个月,直到他将韩德勤擒回,陈毅才返回军中。

很明显饶漱石的言语完全是无稽之谈。所有人都知道陈毅是疾病缠身这才去了医院,但到了饶漱石的嘴里却变了味儿。

在电报中饶漱石也没有放过潘汉年。他将潘汉年和陈毅牵扯到了一起,称他在医院与陈毅密谈。而陈毅则对潘汉年反对自己不加以制止,反而给予支持。

最后,饶漱石还编出一个谎言。他称陈毅召开军直会,示意各部长、领导人员对其疏远,并在会议上肯定了潘汉年的作为。

照片左起:饶漱石、陈毅、谭震林、刘瑞龙、粟裕。

事后,饶漱石表示自己在整风过程中,收到了各干部向其坦露的陈、潘两人的秘密,这才将全部材料写成电报,汇与中央。

那毛主席看到这封电报又会怎样回复呢?

“来电已悉,望陈速来延安参加七大,陈来延期间内职务由云逸暂行代理,七大后仍回华中,并传达七大方针。”

毛主席的用意很明确,一是分开两人,以期来日冰释前嫌。二是表达了对陈毅绝对的相信。

陈毅手捧毛主席的回电,心中如波涛翻滚:知我陈毅者,毛泽东也!

所以,尽管陈毅是在饶漱石的打压下,被迫离开了新四军,但陈毅也因此得知了毛主席对自己的信赖。

到了延安,毛主席告诉陈毅: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锻炼忍耐,要增益其所不能,要顾全大局,忍耐最难。

陈毅与毛主席

听完主席的话,陈毅也不再急于“澄清”,而是沉下心绪在延安向毛主席学习。

在这期间,毛主席不但带着陈毅参加借鉴美军观察组的活动,还告诉他日后美国总统将来延安谈判,也希望他保持自己乐于“表达”的习惯,多出主意。

在与毛主席频繁的接触中,陈毅收获颇丰,思想上也产生了质的飞跃。

等到陈毅将要回归新四军时,毛主席只对其说道:“你的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从此到处是坦途了。”

带着良好的心情,陈毅回归了部队。

将军本色是诗人

饶漱石并未“放过”陈毅。

从1943年到1953年,饶漱石一直明里暗里打压陈毅,导致陈毅将自己“爱表达”的习惯当成了“毛病”,从此少言少语。

1953年12月,中央同志陈毅来京议事,抵京的第四天,就被毛主席叫到了别墅谈话。

陈毅

“饶漱石这些年状况如何?”毛主席与陈毅聊完华东执行总路线的问题后,提到了饶漱石,却没想到陈毅不但避而不谈,还说了饶的好话。

听到陈毅的表达,毛主席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时陈毅才恍然大悟,将对饶漱石的所有怀疑和盘托出。原来,这十年里,饶漱石越发猖狂,与高岗联合组织了“反党联盟”,只是这时陈毅和毛主席都还未对饶漱石盖棺定论。

但1949年发生的那件事,倒是令陈毅毕生难忘。

1949年10月,正值新中国成立后各大军区繁忙的时刻,毛主席则任命陈毅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

这时的陈毅已经是上海市市长,本就抽不开身,陈毅便谦虚地拒绝了。在毛主席两次提出要陈毅担任,但都遭到拒绝后,饶漱石对陈毅说:“你不担任我担任。”

陈毅

本以为饶漱石只是随口一说,谁料饶漱石转眼就以华东局名义报告毛主席:华东局同志一致认为我比陈毅合适,只好由我来担任。

毛主席以为既然是华东局开会后统一的意见,便也就将这个职位给了饶漱石,哪曾想这竟是饶漱石的谎言。

得知这个情况后,毛主席找到陈毅,悄声告诫他:“不要伤风,不要失去灵敏的嗅觉,要时刻警惕非法活动。”

1949年,上海战役胜利以后,解放军即将入城接管上海,即将担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接到了毛主席的指令:解放军不能失败。

这是何意?

上海曾由国民党“劫收”,在逃脱日军的魔爪后,又掉入了另一个魔窟,百姓苦不堪言的画面历历在目。

陈毅

在陈毅和解放军的努力下,终于从国民党的手里刚刚救出了上海。但此时国内国外却有人说,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即使能打下上海,也没有能力“管理”。

同时,“解放军红的进,黑的出”这样的流言,漫天飞舞。

最重要的是,上海经受了风霜洗礼后,已经变得千疮百孔,要想恢复商业、民生也是一大难题。

毛主席对此十分担忧,但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陈毅的身上。

陈毅不敢懈怠,夜以继日的写下了一份《入城守则》草案。然而这时,身为华东局书记的饶漱石却迟迟不肯表态,也不对商业恢复予以支持,令陈毅的工作陷入了困局。

关键时刻,陈毅向党中央连发六封经济电报,将《入城守则》一一报告给毛主席,很快得到了毛主席连连批示的四个“很好!”

毛主席、陈毅等人

于是,就在枪声停息后的第二天早晨,上海出现了一副惊为天人的画面:马路上还十分安静,可马路两边却早已睡满了和衣而眠的解放军战士。

这样的画面被无数记者拍下,登上了西方报纸,引发无数人感叹“天下竟然还有这样的军队”?

原来,在陈毅的《入城守则》里明确提到,入城后不准开炮,更不能入民宅,而那个“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规定更是早就深深烙在了解放军战士们的心中。

上海在陈毅的治理下越来越好,但对于那个缠绕了陈毅十年的“噩梦”,毛主席也深谙:陈毅的这块心病是时候处理了。

而这也是1953年毛主席召见陈毅的重要原因。

毛主席和陈毅

毛主席表示,要维护党内团结,避免有人向党内伸手。而陈毅也为此作下一首“伸手诗”。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1953年12月24日,毛主席正式向高饶二人提出警告,直到1954年2月,小平同志及陈毅等人主持召开了关于饶漱石问题的座谈会,希望对他们进行教育挽救。

然而高饶两人在事实面前拒不认错,于1955年3月,两人均被开除党籍并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同时,通过这件事,全党的高级干部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团结。

值得一提的是,饶漱石曾经以“军人写诗有伤风化”为由打击陈毅,但陈毅最后却以一首“伸手诗”告诫他,这是否又算“天道轮回”?

晚年陈毅

最重要的是,陈毅本就是党内诗家,与郭沫若唱和甚多,对周总理写的诗都毫不客气的回答“不算诗”。

所以,无论陈毅是军人,还是诗人,饶漱石都没有资格评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皖南事变后毛主席曾想和国民党全面摊牌,刘少奇:我认为这行不通
黄桥战役,粟裕一战成名,毛主席电报嘉奖:此人了不得,必成大器
UC头条:蒋介石请教冈村宁次:如何对付粟裕?冈村宁次:他是一部战争机器
红色特工——潘汉年:(22)黄花塘整风
郭村保卫战,陈毅3次发电要求不打,叶飞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挺进纵队兴冲冲报告打下扬中,陈毅听后喜笑颜开,为何让立即撤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