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文杰:西安的道北——《道北记忆》序

西安的道北

——《道北记忆》序

朱文杰

西安北门外陇海铁路沿线有个道北,即紧挨铁道线北边的一片地方,影响巨大,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在西安一提道北,如雷震耳。

道北一般是指太华路与星火路之间,南起铁路线,北到龙首北路这一带,其核心的区域则是指未央路以东自强东路、向荣路、二马路、太华路、龙首村之南这一块。这里是河南人的天下,是河南人沿陇海线西进而来开辟的一块河南人的飞地。当然了,道北亦是杂居之地,有原住的陕人,还有山东、山西、东北等地的人。

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但火车没怎么给河南人多少黄金,却给河南人留下一条生路。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河南人所居的中原大地,遭了大难。日本鬼子的铁蹄踏进来了,黄河动不动就泛滥,败退的国军又以黄河阻挡,掘花园口,中原大地被淹成一片废墟,又闹起蝗灾,粮食颗粒无收,加上又出了个军阀汤恩伯,人祸天灾折腾得河南人只有逃荒。那年月流传的“水旱蝗汤,河南四荒”这八字民谣,便是当年河南的真实写照,以致河南人逃荒陕西,数量惊人,陇海铁路通往的宝鸡和铜川,都有被称“小河南”的历史记忆。

饥荒交迫,惊恐万状河南难民落脚道北,其间的艰难,刻骨铭心;而道北这一片发生的故事,也多而传奇。因之,有朋友说:道北实际上就是一方江湖,而江湖也从来不缺风浪,更不缺传奇。

曾经道北的这块地界,长期不被看好。这里到处充塞的是棚户区、贫民窟的陋巷陋院陋室,脏乱差、犯罪率高是它的常态和真实,这都是贫穷惹出来的。如今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这块土地上的人早已富起来了,脱胎换骨,鱼龙嬗变了。这都因为道北的文脉深厚,在历史上堪称厉害得非同一般。这里有唐三大内最宏伟壮观的大明宫,这里曾遗存有含元殿村、午门坊、大明宫公社、麟德殿社区等等这些极为耀眼辉煌,历史悠久的名字。

尤其是在抗战时期,这块土地不但接纳了大量河南难民,显示了豫陕两省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而且成了中国抗战时期的后勤基地。我们忘不了,送上前线的华锋面粉,大华纱厂生产出的布匹制成的抗战将士身上的棉衣……。

今天的道北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随着大明宫遗址公园建成和西安新火车站建设的展开,繁华光鲜的道北即将闪亮登场,落后灰暗的道北将一去不复返,获得了新生!

因此,留下对昔日道北的记忆,就成了一件刻不容缓的工程,要搜集、整理、挖掘,甚至是抢救性的挖掘。

让我欣喜的是西安市新城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决定编撰《道北记忆》一书,将为我们留下这段最珍贵的历史记忆。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本书从2017年9月到2018年3月,仅半年时间已征集约六十万字的文稿,150余篇。写作者中有苗禾田、和谷、张静波、封五昌、解维汉等文化学者、文史专家和作家。所反映的题材十分广泛,从三十年代西安民族工业的标志性的大华纱厂、华锋面粉厂,到郑州铁路分局各个单位,以及建国后工业、教育、文化单位。再有,令我惊异的是,发现道北居然还是个藏龙卧虎之地。且不说石凤翔、赵超凡,以及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巾帼英雄于素梅、马秀英、王淑敏,文化艺术界的英才俊杰人物也是数不胜数,有豫剧大师樊粹庭、秦腔名角肖若兰,书画家的王金岭、相敬森、高峡、郭利杰、王保安,个个也是名声不凡,而且我和他们都比较熟悉。相敬森是铁路俱乐部主任,高峡是碑林博物馆馆长,陕西省书协副主席,苗禾田是西安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王保安是美院教授、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主席。

对于这一片地方来说,有名人在此诞生、成长、创业、寓居,是其历史遗产中最值得骄傲的部分。一处名人居所被凝固在一座城市中,这座城市就会被名人照亮。这是延续着历史的经脉,存储着不可再生的人文生态,以及城市记忆中最堪珍视、最为深刻的“人”与“灵魂”的生命遗存。人所具备的精神光辉,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一片区域、一条街巷,有了这样的人杰英才,这片区域、街巷,才有了精气神,才不会被人轻视,被人遗忘。才会留在人们记忆中。即便改名字了,不存在了。

值得强调的是,这次征文要求的具有“三亲”(亲历、亲见、亲闻)特色。时间跨度为上世纪三十年代至现在,反映道北地区社会风情、人文地理、地域地貌的发展变化。因之征文来稿就具有了非虚构的纪实性,所以有关道北的人和事,家长里短,邻里琐事,个人际遇,社会趣闻,其细节就有了它的特有的真实。虽然免不了挂一漏万或者只反映了九牛之一毛,但这并不是对历史的简化,而是另一种典型的丰富,会让历史投射的影子显得更为清晰,有枝有叶,亦且有根。

我的文友丁建旻写过豫剧《秦豫情》,在大明宫开研讨会时我参加了,从中了解到从三四十年代开始,在道北这方土地上演绎出的当地原住民和落脚于此河南人的兄弟情、同胞情,真的是感天动地。而在我的美好记忆里,对河南人印象也特别好。我一生中重要的朋友,如果说上十位,那多一半是河南人,有几个还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河南人直爽真性情,像开火车,不会拐弯,容易接近,勤劳肯干,善良忠诚,对朋友两肋插刀,多属性情中人,而唯性情中人可交!

最后要说的是《道北记忆》这本书的名字很有意义,内蕴丰厚。因为记忆是一种文化,记忆是点亮历史的一盏明灯!成就辉煌要记下,这没啥问题,有些阴影灰暗也要记下,不能讳莫如深。记忆虽然永远是不完整的碎片化的断章,但是能从断章中取得“义”也不失为好事一桩。因为一滴水可以映现出太阳的光辉,无数个断章中也存在着历史的真实。

让我们记住道北,不忘道北。因为道北曾伴着我们走过了青春,走过了风雨沧桑,也将伴着我们走向更加文明美好的明天。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系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 《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邮票上的美丽陕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文杰:为老西安传神写照——《记忆老西安》(第二卷)正式出版
商子雍:让有血有肉的真实历史流传后世
全新爆料|近距离,全方位,五年后的西安火车站太美!
拆迁中的道北
西安大明宫雕塑
转贴:《美丽陕西》目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