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主力撤走时留下36名伤员,随后,这些伤员拉起的队伍超过大部队

来源:西楚剧场

1939年9月21日和24日,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主力与国民党军统直属部队“忠义救国军”激战江阴,战斗中,“江抗”政治部主任刘飞身负重伤,副总指挥吴焜英勇牺牲。叶飞愤怒地要与“忠义救国军”决一死战,陈毅星夜兼程赶来要求以大局为重,并命令叶飞率部渡江北上,与“忠义救国军”脱离接触。1939年10月下旬,叶飞率部渡江北上时,把原常熟“民抗”的政治部主任杨浩庐调出,让他重返苏常太地区,和留在那里的伤病员和地方党重新组建部队,坚持武装斗争。

1939年11月8日,根据陈毅的指示,以阳澄湖后方医院痊愈伤病员为基础,新“江抗”诞生。陈毅安排刘飞到上海医治枪伤,刘飞推荐夏光任新“江抗”司令员。留在东路的新四军伤病员原本都想养好伤病重返主力部队。杨浩庐传达了陈毅、叶飞的指示后,大家明确了新的斗争方向。会议决定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即新“江抗”,由夏光任司令,杨浩庐为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黄烽为副主任。

新“江抗”成立后,首先组建了特务连,就是由三十六名伤病员为骨干组成的。11月6日,新江抗在东塘市附近召开成立大会,到会约六十人,除了常熟地区领导人和做民运工作的同志二十多人之外,只有一个特务排,这个排是以刚出院的十多名伤病员为骨干组成的,其中有吴立夏、张世万,叶诚忠等闽东老红军,是“三十六伤员”之一。那么,武器有多少呢?基本没有,还是刘飞把自己和警卫员何彭福的驳壳枪交给特务连,使新“江抗”有了两支打得响的手枪。新“江抗”成立时,人枪两缺,枪支尤甚。除了刘飞拿出的两支短枪外,只有老“江抗”修械所留下的几支打不响的步枪。

1940年初,组建不到三个月的“新江抗”,已发展到四个连队总兵力四百人的武装部队。1940年2月,陈毅派吴仲超(化名吴铿),何克希(化名王耑)到东路恢复工作,新江抗领导成员进行了调整,何克希任司令员,吴仲超任政治委员,杨浩庐任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夏光任参谋长。黄锋为政治部副主任。“江抗”东路编成第二支队,由陈挺任支队长。新“江抗”真正的大发展,是从1940年4月谭震林被派到东路主持全面工作开始的。谭震林当时是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是皖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谭震林到达东路地区后,同江南特委,常熟、苏州两县委,江抗东路司令部,常熟民抗的领导人见了面,成立了新四军东路军政委员会并担任书记,将江抗东路司令部更名为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并自任司令兼政委。谭震林的到来,统一了东路党组织的领导,整合了江南东路地区各种受党影响的抗日武装,吸引了许多农民参加队伍,上海地下党组织还输送了大批工人、职员和学生入伍。到1941年3月,只经过不到一年时间,当新“江抗”整编为新四军六师十八旅的时候,部队已经发展到四千六百多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39年,36名伤员成立了一支部队,后来竟然发展成了一个军!
1939年主力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重新拉队伍,后来发展成1个军
36名伤员发展出的队伍
64年开国中将刘飞病痊,老战友许世友欣喜若狂:来给我当副班长吧
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98)——刘飞中将
1939年主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组成一支队伍,后竟发展成一个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