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审题法: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紧抓关键词审题法

作文审题法: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紧抓关键词审题法

命题作文

(1)作文试题。

题目:让路(2013河南中考)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试题分析。

紧抓关键词。

准确理解与把握题目'让路'中'路'的内涵,是写好该命题作文的关键。中考阅卷时,阅卷老师首先判断考生是否精准地把握了'让路'的涵义。关键词中的'让'字,体现的则是命题人要求的一种价值取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发扬优良传统,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让路'的涵义呢?

《现代汉语词典》对'让路'的解释是:给对方让开道路。百度百科里的释义:①行路者互相给对方让开道路,形容礼让成风;②指给对方让开通路③比喻为保证主要工作的顺利进行,放弃或暂缓其他工作。显然,'让路'含有实指与虚指两种涵义,一种是现实生活中的道路;另一种是比喻义。

一些考生对题目'让路'的理解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把'让路'理解为无条件、无原则的'让步'。认为'让路'是胆小怕事,是懦弱的表现。比如有考生在作文开头写道:'人生在世,就要勇于追求,积极进取,主动出击。切莫为对手让路,先发制人,才能取胜。'然后列举了奥巴马、普京、马云等名人事例,得出'人生在世,只是须臾,唯有主动出击,积极进取,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结论。这样的文章虽然很有道理,文采也不错,但在内容上是不符合'让路'的内涵的。

二是将'让路'狭隘地理解为简单地记写一次让路经历,没有理解命题人的意图。一位考生是这样写的:'生活中,总有与人走对路的时候,谁没有让路的经历呢?'接下来,考生详细地叙述了自己的一次让路经历,双方先是互不相让,经过路人相劝,最后作出让步,相互让路。在文章的结尾,考生写道:'让路后,随着我们的各自走开,围观的人群也散开了,交通开始恢复正常。'戛然而止。该考生显然没有对这一经历进行深入思考,更没有理性分析,导致作文流于肤浅,缺乏深度与新意,难以获得理想的分数。

(1)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2013河南中考)

女儿问:“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亲说:“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女儿又问。父亲说:“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要求: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试题分析。

紧抓关键词。

正确理解与把握'西瓜''阳光''甜'三个词,是写好这道材料作文的关键。中考评卷时,阅卷老师首先要看的就是考生对这三个词的理解,是否准确把握了这三个词的象征意蕴。

如何正确理解'西瓜''阳光''甜'呢?

这则材料含有象征意蕴。关键词'西瓜''阳光''甜'命题人采用的正是其象征意蕴。考生如果陷入这三个关键词,不能跳出来,就会冥思苦想,徒劳无益。跳出这三个关键词,回过头来,思考命题人的考查意图,不难发现,命题人考查的其实是'成长'这一常见写作主题。有时候,只有跳出关键词,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关键词的涵义。'西瓜'象征人;'阳光'象征磨难、爱、正能量等;'甜'指成功。材料中的父亲正是借此暗示人生道理,教导女儿,生活中要经历风雨,不要逃避困难,要接受关爱、正能量,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对关键词'西瓜''阳光''甜'的理解误区主要表现在:

一是抛开材料谈影响西瓜'甜'与'不甜'的因素。如有考生开篇写道:'西瓜是酷暑里最美味的解暑水果,既渴又营养,而且味道鲜美,色味俱全。大家都爱吃甜西瓜,不喜欢吃不甜的西瓜。'然后写了影响西瓜甜的因素,如阳光的照射、化肥的使用、浇水等。这样的文章虽然能让人获得一定的知识,但毕竟是不符合写作要求的。

二是没有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片面地三者只是两人谈话的话题。如一考生在对材料中女儿和父亲的对话进行理解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材料中的女儿缺乏生活经验,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材料中的父亲,阅历多,经验丰富,认识深刻。

三是把材料作为自己作文中的一部分,没有把握材料的内涵及三个关键词的象征意义。如一考生将这则材料演绎为自己吃西瓜的经历。材料中女儿和父亲的谈话变成了自己和父亲的对话。如果抛开作文要求,单独看这篇作文,无疑是一篇佳作。遗憾的是,考场写作是没有如果的。

半命题作文

(1)作文试题。

题目:怀念 的日子(2011河南中考)

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试题分析。

紧抓关键词。

正确理解和把握'怀念'一词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怀念'的涵义呢?

《现代汉语词典》里'怀念'的意思是'思念'。显然侧重表达内心的感觉。如对过去生活的美好情感,追忆与留恋,过去的'日子'影响深远,让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鉴于此,考生可选取记忆中对自己影响最为深远的事来写。在横线上可填写富含感情色彩的词语,如:温暖、开心、快乐,还可以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如童年、小时候、曾经、在老家等等。

一些考生对题目'怀念'的理解误区主要体现在:

把'放纵''胡作非为''打架'等负面事例,当做怀念的对象。显然,价值选择有误,不能展现当代中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如一考生补全后的题目为'怀念自由的日子',在作文开头他写道:'初二那段日子,成为我中学时代最为自由的日子。可以自由地翘课,课堂上可以读喜欢的课外书,做喜欢做的事,老师给了我充分的自由。'接着,该考生有详有略地写了两件事,表现自己的自由。字里行间,流露出考生对那段时间的向往与留恋。这篇作文所反映的现象,虽然在中学生中有着类似的现象。考生可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与批判,而不是追忆与留恋。要知道,考场写作不同于课下自由写作。考场作文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选拔优秀考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对考生而言,价值取向很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前圈重点】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方向对了,不拿高分都难!
高考作文六大高分秘诀
2012高考高分作文写作:考场作文制胜技巧
作文审题三部曲——从整体到内含抓住关键
评价丨关联:2017年高考作文核心思维要求
高考作文临门一脚怎么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