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拒绝党员干部“过度留痕”
    “痕迹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党政机关绩效考核手段,近几年,“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还原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供日后查证。“痕迹管理”本身不失为一种好的工作方法,可以梳理工作、优化思路、总结经验,确保工作有“迹”可循、有“证”可查。但是“痕迹管理”在一些地方基层却演变为“形式主义”了。过分强调留痕、依赖留痕,不仅浪费时间精力,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容易让干部身心疲惫,甚至产生困惑。
    一、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要善于运用“痕迹管理”。党员干部要意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善于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痕迹管理”。工作“留痕”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常见的工作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把好的做法和经验记录下来、发扬出去,推动各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深入发展。另一方面,工作留痕,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记录党员干部落实工作的情况,有利于推动责任落实,严格监督管理干部、提升治理效能。所以我们要善于将工作留痕于实际所做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二、党员干部要拒绝“过度留痕”,切莫搞形式主义。“工作留痕”只是工作手段,而非工作本身,更不应成为工作的负累。很多基层在解读“痕迹管理”的时候,往往将工作留痕过度解读为搞形式主义,简单凭工作留痕评价落实与进展,终究会有片面性。基层工作本该深入群众,实地走访了解民情需求。如果只专注于“纸面”工作。那么就会让许多党员干部为了留痕而留痕。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要留“痕”不加“重”,简化合并需“留痕”的工作。让工作“留痕”简单明了,这样基层的工作就不会是脱离实践而搞形式主义,也为我们的基层工作干部减轻小许多负担。能留出时间干实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让“痕迹管理”走向“形式主义”
以“务实之举”破“事务主义”
工作留痕要适度,“痕迹主义”要不得
年终考核不能搞形式主义
“痕迹管理”用对才有效
付秀荣|如何破除形式主义的“老套路”与“新变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