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68.行走中的智慧:一次溶洞之旅给我的教学启悟

○订阅2016年杂志请前往当地邮局

○邮发代号:4-312



那天在一个溶洞内偶然的落单,倒是体验了一回“静能生慧”的境界。


这个据说全长10里路的溶洞分成三部分:一段要乘船,一段是步行,另一段竟然是乘火车。我落单是在中间步行的一段,因为我的同伴一部分已经乘上火车,另一部分乘船还没有靠岸,我因为拍一处石笋而误了“火车时刻”,恰好有这么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一个人静静地在幽深的溶洞中慢行浏览。


四周安静,我竟然听到了滴水声,那种空灵的滴落声一下子把我的心澄清了。我听到第一声之后,立刻站立不动,许久,又听到一声,我循着声源望去,在右边高处一支石钟乳下方的巨石上正好有一小洼平静的水面,上面的水滴有规律地滴下来,在幽静的溶洞里发出比较清晰的滴落声。


在这安静的环境中,除了可以听到水滴声,更是可以不受导游解说的影响,近距离观察石钟乳,用我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想象,思维一下子开阔起来,丝毫没有在狭窄洞穴里的逼仄。借着射灯的光亮,看到溶洞内的石钟乳表面依然有水质浸润,如玉般闪亮,有的可以看出水流动的痕迹,条条缕缕;有的在尖端凝成一滴,欲落未落,晶莹剔透;有的在远处的水面上形成倒影,气魄宏伟……面对某个数人合围的石柱,我在想象第一滴水落下来形成钙质基座的那一瞬间,可能离现在已经亿万年了,现在一切的雄壮、奇特、精巧,都是源于那一瞬间不受打扰的安静滴落。


从溶洞回来已经有段日子了,常常想起“静能生慧”的那个时刻,这对当下的数学课堂是否有启发?这样的迁移似乎很跳跃,但并非完全无理。


如果我们把数学课堂比作一个“时间溶洞”,上课是进口,下课是出口;中间结构板块,乘船、步行、火车,钟乳石形成的景观仿佛数学知识,是数学历史不断累积的结果,学生仿佛是游客。试想,如果导游,也就是教师,全程拿着激光笔、小喇叭介绍景点,游客就只能看到导游手里的激光笔指向的地方,“这里有嫦娥奔月,那里是八仙过海”……其实,换一个角度,“嫦娥奔月”可能是“悟空摘桃”,但因为导游先定义了,游客的脑海里先入为主。溶洞的景观被导游分成了几个“关”,游客被领着一关一关地过,过完,导游的任务完成,游客都“欣赏”完了,差不多就“出洞”——下课了。在这场充满了声光电、过于喧闹的单程游览中,游客丝毫没有静静观赏、自我理解、想象和探索的过程,更不可能听到可以涤荡心灵的“滴水声”,充其量只是这个“时间溶洞”的快速过客而已。这样的数学课堂在笔者看来断然算不得好,因为孩子只是在被动地学习——仅仅是随着导游的激光笔热闹地转一圈罢了。


那么,“静能生慧”的数学课堂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


静悄悄的课堂氛围,教师管得住自己的嘴,少用琐碎炫酷的课件,有的甚至可以没有课件,用知识本身的力量吸引孩子;


开放式的“大问题”,能引起高质量的思维碰撞,少做无效的问答,不去干扰孩子连续的思维凝结过程;


因为少了教师的直接“导游”,过程与结果或许会具有不确定性,也正因此,更具有生命内在的生长力,孩子会自我主动地建构,这一点不用担心太多。


……


这样的罗列当然不可能穷尽,我们或许只需要一个信念即可,那就是时时能在安静的数学课堂里听到凝结的思维水滴不断滴落的清澈响声,那一定是无比美妙的享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蓬莱仙子在此居住 难怪美的无与伦比
俏女友溶洞抛胸诱我找惊喜
织金洞(1)
洞穴化学沉积
(独家揭秘)桃源清凉山“神水洞”传奇
您知道北京有很多天然溶洞吗?知道哪个最有名吗?步入这里,物物皆不同!今天让您看出门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