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专题二):调控倦怠——优化社交技能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专题二)

调控倦怠——优化社交技能

(一)职业倦怠与人际交往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厌教心理、厌生心理、职业离弃心理、个性心理缺陷等。个性心理缺陷除了表现为生理——心理症状、职业行为问题之外,还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身心症状不仅表现于个人主观体验,而且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教师与学生、家人、朋友的关系。研究表明,人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往往会发生认知偏差,这时,个体倾向于对他人的意图做出消极的判断,从而相应的做出消极的反应。对于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其劳动的特点使之较他人更容易在工作中产生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且其社会角色的多重性也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出心理调节。因此,教师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适应不良。如与他人交流时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取他人的劝告或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或对他人做出消极反应,如向家人发脾气、打骂孩子、出口伤人等,另一类反应是指向内部的,如交往退缩,避免与他人接触,对家庭事物缺少热情等。

在工作中,教师必须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如与学生的关系、与同事和领导之间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与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关系,还有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之间的关系。教师与这些群体及个人之间关系处理的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教育与教学工作的成效,影响着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

也就是说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会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而教师不良的人际关系反过来又会加重这种倦怠心理,所以如何调节教师的社会交往,提高社交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解决倦怠心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一旦形成了倦怠,它的危害就如蚂蚁啮噬千里长堤一样,虽然表面上不为人所察觉,但实际上损害却每天都在发生,不但个人要因此付出代价,组织也要付出代价。

倦怠侵蚀教师的健康和自尊,使教师们与家人、朋友、同事的关系变得紧张、疏远,工作表现越来越差,总是面临失败的结果使她们觉得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继而丧失信心,走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倦怠危害着人的精神、身体健康、情绪健康、工作表现和私人关系。前三点在倦怠的表现中已经提及,这里就不赘述了,谈一谈倦怠对工作表现和私人关系的影响。

倦怠教师的工作表现越来越不能令人满意,她们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在退化,她们没有热情和创造力了,也不想费心思去琢磨什么东西了,不更新教案,更不要说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吸引学生的活动了。她们在逃避工作,如果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去做一件事,或为什么东西寻找一个答案,她们是不会愿意去做的。

在教师教学水平下降的同时,她们对学生的情感付出也在减少。也许她们还是喜欢学生的,不过她们已经不能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了。当她们看见学生们的时候,等于眼前晃动着无数麻烦,或者是显现的,或者是潜在的。这让她们笑不出来,也没心思笑。她们上课的时候没精打采,讲的课不生动,也不有趣,只是枯燥的讲解,然后做练习。学生们对这样的课兴趣缺缺,也不动脑筋思考,他们坐在那里发呆、溜号,或者偷偷地看其它书,或者干脆就睡觉。学生这样的学习状态自然是不能令教师满意的,老师们感到失望、气愤,觉得不被尊重,她们会急躁,会批评训斥学生,态度强硬,不讲方法。

处于情绪低谷或者是暴怒的教师会体罚学生,辱骂他们,现在的法律和主管部门以及媒体监督已经使这种行为减少了,但是还是随处可见的。我所见到的更多的是教师以一种冰冷的眼神、尖酸的语言挖苦一个学生,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此来作为惩罚。说他们一无是处,说他们将来也不会有出息,我个人觉得这比体罚还要可怕。这种种的行为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很不能接受,他们会因此怨恨老师,比较普遍的表达方式是拒绝跟老师合作,不听这个老师的课,不好好学习,所以在这一门功课上的成绩直线下降,还有可能会导致厌学,累及其它门功课。

教师们会因此感到更为厌烦,她们刻意地和学生保持着距离,远远地坐在桌子后面,看起来很不友善,而且尽量避免跟学生接触。学生们是敏感的,他们完全能感觉出老师什么时候不喜欢他们,不想关心他们,不想好好教他们了。这会让他们感觉泄气,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不预习不复习,不记笔记,也不愿意动脑思考, 老师们一样,他们也应付了事。

还有一部分孩子是喜爱学习的,他们成绩很好,也很努力。但是,他们从倦怠的教师身上得不到鼓励和帮助。老师们只会做到课程要求的最低限度,不会再多付出一点努力了。她们本身就停止了学习,所以也不会有新鲜的东西教给这些嗷嗷待哺的学生们,以至于这些本来非常出色的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倦怠在对教师私人关系方面的破坏也不容小觑。有一部分倦怠教师选择掩耳盗铃的方法来逃避问题的存在,她们从来不谈论自己的困扰。她们回到家里,不对家人提及白天发生的事情,也不谈论自己的感受,家里人确实能感觉到她们不良的情绪,但是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他们觉得困惑,觉得被拒之于千里之外。

还有一些教师把她们的问题带回家,把这些忧愁和麻烦、压力加诸于家人和朋友身上。她们不在意家人和朋友的感觉,只是不断地向他们诉苦,在他们面前指责别的人和别的事,给家人和朋友带来持续的消极的影响。当家人朋友感到厌倦而不愿意倾听的时候,倦怠的教师就会指责他们没有同情心,不关心自己,是自私的人。家人和朋友们感到生气,感到自己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了,他们会觉得这样很伤感情,因此而爆发意见不合、争吵和对立,朋友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冲突不断增加,在很多情况下,这样的争执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夫妻之间离婚,朋友之间绝交,父母与孩子之间不断地疏远。这样地与周围人关系恶化,会使倦怠的教师在生活中能得到的支持和帮助更加缺乏,因而她们的问题也就更加严重。

(二)调控师生关系

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其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是教师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育和教学的前提之一。教师具有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技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之一。

教师主要通过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对学生实施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还会影响到学生的道德和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从根本上说是是精神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和教师人格的影响力。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心理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强教师的教育效能感、心理稳定感,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同时就会减少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发生几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

那么应该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1 、提高自身素质,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行作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和表率,这是教师的本色。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班级主要是老师的模板,是老师个性的延续。因此教师应该率先垂范,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

2 、尊重学生,保护人格,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平视学生,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不居高临下,也不拘泥于师道尊严。师生相互尊重不仅体现了当代教育的新型学习观,而且有助于在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学民主,创造和谐、民主、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把学生放在什么位置,对学生能否培养主人翁责任感,形成集体意识,创建良好班集体都至关重要。现实中,大多学生对教师的言行是比较敏感的,都希望得到教师有力的教导与关怀。假如教师不善解人意,总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听不得学生的一点意见,那么学生就不会从内心里尊敬老师,学生的自尊心、主动性也会受到伤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同时也非常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不利于班级的管理。

3 、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是形成一个班级集体的前提。关怀爱护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与信任,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但要注意的是,爱护学生的确重要,而严格要求学生,则是对学生爱护关心的更深层次的体现,所以还必须做到宽严相济,讲究方法。严出于爱,爱寓于严,理解严和爱的关系,做好对学生的全面教育。

4 、不断学习,建立一种互促互进的师生关系。

也许我们已经发现,作为一个老师,如果能培养与学生心理相通的情趣爱好,比如文学、音乐、体育、绘画等,或写得一手好字、弹得一首好曲、讲课洒脱满堂生辉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与好感,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美好的形象和威信,由对老师的敬佩之情转为自觉服 老师教导的行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人格魅力,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的道德修养、职业能力以外,还要博学多才。

5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善于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

教师应该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如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应该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有效促进沟通。我们经常讲到的人的气质、能力、性格、兴趣、动机等个性,作为教师,应该了解这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善于观察,抓住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提高沟通的效能。

6 、 积极关注、 赏识和赞美学生

善于关注他人对于教师来说又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对学生关注是一种关心和理解。这种关注 ,会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怀 ,也易于接受教师的指导。赏识和赞美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成功。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宽容地对待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从而发掘深藏的潜能。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也有人说赞美是不花钱而又最有效的奖赏,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人们心中便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表扬。我们的教育除了要关注那些尖子生,为己、为班级、为学校出彩,还要更加关注处于中流的大部分学生和差生,要让他们不断的被激发,让他们也能把身上的闪光之处展现出来,让他们也有机会提高,同时更快更好地促动我们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对任何人和事过早下结论,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三)调控同事关系

有研究曾指出教师间的关系是教学压力的主要来源,不良的同事关系对极需同事支持以减轻压力的教学工作而言,是不利的。在压力大的职业中,彼此的支持和协助更形重要。教师团体中蕴含丰富的互助资源,可以激发创造力、开发智能、提供支持和肯定。

在这一节的内容中,主要谈谈教师之间常见的也是最应该处理好的关系——竞争合作关系。 每个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竞争是生物进化法则注入人血脉的一种本能。到了现代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知识和技能的激增与强化,这种本能的潜质在人们身上变成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一种心理特质,因而也成为文明人类所追求的一种能力品质。团队合作,更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一种能力。良好的同事合作关系是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保证 , 也有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我们要学会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1 、 竞争

有一个关于熊的故事的电视片,讲的是熊猫和北极熊有共同的祖先,但是由于气候的变化,同一祖先的熊就分为两批,一批移到了中国四川的温带地区,另一批移到了北极的寒带的地区。按照一般的逻辑,进入寒带地区的熊就会被冻死、饿死,而在温带地步的熊会很容易活下来。但是结果却相反,由于环境好,熊猫就由以前比较凶猛的动物变成好吃懒惰,濒临灭绝的动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道理很简单,因为熊猫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它退出了竞争的行列。温带地区的食肉动物很多,如老虎,狮子,狼,它们常会和它抢食物吃,所以熊猫一生气不吃肉了,退出了和那些凶猛动物竞争的行列。紧接着它又犯了第二个错误,那就是由于吃草的动物也很多,它决定连草都不吃了,决定吃其它动物都不吃的东西,竹子。它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它选择了唯一的食物来源而生存。就象一个人,如果他只具备一种技能,但是当社会不需要这种技能的时候,他就会失业或下岗。熊猫也是这样,当竹子越来越少的时候,就有大批的熊猫被饿死,最后只剩下了全世界仅有的几只熊猫。而北极熊却在北极生活的很好,比熊猫要凶猛,体重比熊猫要大至少两倍。它本来是陆生动物,但是最后也能在海中游泳几个小时,并且能捕食水中大量的生物,吃海豹,吃海象,吃各种虾和鱼,最后实在没有东西可吃,在零下四十度的北极,它却能够席地冬眠。也就是说因为北极生存环境的恶劣,导致了北极熊强大的体魄和强大的生存能力。无数的生物学家都做过实验,同种生物放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一种是非常舒适的环境,一种是要通过努力才能取得食物的环境,最后的结果永远是生活安逸的生物不是早死就是病死。而在恶劣环境下的生物却过得非常快乐而且长寿。人也是一样的。所以说,退出竞争,避免艰苦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艰难困苦是幸福的源泉,而安逸享受是苦难的开始。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必须注意不断强化教师的各种能力。 每个人一定要以创新型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相应能力的提高,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主动发展,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一代新人做出不懈的努力。

我们鼓励人们要不断进取,具备竞争能力,以适应变化着的社会。 教师必须具备竞争能力,否则就不能发展,个人不能发展,学校不能发展,整个教育事业也不能发展。但是同时, 由于相互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人际关系的矛盾,关键问题在于我们怎样来正确看待竞争,怎样处理这些矛盾, 怎样进行正确的竞争 。在别人超过你的时候,不要嫉妒他所取得的成就,我们要做的只是加强自身的努力而不是怨天尤人、妒火中烧。每个人都各有长处和短处,应当善于发现和学习每个人的长处。特别是周围的教师遇到晋升、入党、选为先进、受到表扬的时候,不要产生逆反心理,以为他不如自己,从而产生矛盾。应当以他人为师,更加虚心地向先进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共同提高。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一棵树看着一棵树,恨不得能自己变成刀斧;一根草看着一根草,甚至盼望野火燃烧,非常好的比喻了人的这种嫉妒心理。我们是要做这样的草和树呢,还是要做努力往上生长,争取超过同类的草和树呢?作为教师,方方面面的压力已经很大,如果再把自己弄进一个错误竞争的怪圈里,无疑会导致不良的同事关系,导致自己的不良情绪,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正确看待竞争,正确看待成败,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境,让自己健康茁壮的成长。

2 、 合作

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团队精神都是非常关键性的。微软公司在美国以特殊的团队精神著称。象 Windows 2000 这样产品的研发,微软公司有超过 3000 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 5000 万行代码。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学校是一个群体 , 教师是教师群体中的一员。虽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立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 但教育工作不是孤立进行的 , ( 或她 ) 必须与其他教师合作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此外 , 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与合作也能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 , 还要有广博的知识 , 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他人的长处 , 这里包括向其他教师学习相关的知识 , 拓展知识领域 , 也包括向其他教师学习教学经验、班级管理经验。在相互的交流过程中 , 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教师集体的团结是搞好学校工作的基础。马卡连珂说:教师集体的统一是最有决定性的一件事情。要办好一所学校,根本问题就是建设一个团结统一,稳固坚强的教师集体。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劳动成果的集体性特点,要求教师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有高度的团结精神,彼此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团结协作,处处以教育事业为重,事事为教师集体着想,人人做团结的模范。只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才会有教育事业的成功。个人才会有突出的业绩。团结执教也是教师良心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劳动从其活动过程来看具有明显的个体性。但教育效果的取得却是集体性的。学生的人格成长,学生的知识及心智水平的提高都是教师群体合力劳动的产物。所以教师的同事关系不仅是一般的同事关系,而且是一种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教师同事关系方面的良心不是一般人际关系方面的良心,而是职业良心的直接构成部分。所以应当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相互帮助,彼此间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儿童。

有一句谚语说,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试想,如果你的行为让人觉得 " 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 ,当你需要帮忙时,你认为别人会来帮助你吗?反之,如果你时常慷慨地帮助别人,那你是不是会得到更多人的回报?在团队之中,要勇于承认他人的贡献。如果借助了别人的智慧和成果,就应该声明。如果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就应该表示感谢。这也是团队精神的基本体现。

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我们需要具备的是这种竞争——合作能力,而不是某一方面,单纯具备某一方面,是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四)调节社交技巧

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品质及社交技能,而这些心理品质和社交技能也是由教师交往的对象和交往的内容所决定的,在这里我们就介绍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

1 、善于倾听

善于倾听是与他人交往所需要的重要技能,也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善于倾听意味着能够抓住讲话人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意图,也意味着倾听者能够对对方所说的话加以区别并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需要经常倾听每个学生的要求 , 分析他们的内心活动 , 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还要做学生的心理咨询师 , 这就更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教师还要经常倾听领导和同事对自己工作的评价 , 从这些评价中 , 找到自己工作的优势与弱势 , 建立新的成长点。教师还要经常倾听来自家长和社会各界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 以改善自己的工作 , 等等。所有的这些工作 , 都需要教师掌握有效倾听的技能。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甚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著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者这个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的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心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吗?你懂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听话不要听一半,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2 、学会微笑

笑是人类天生的本领,遇到高兴的事,人们就会发自内心地笑;而有时候遇到尴尬事,人们也会生硬地挤出一丝苦笑。科学家指出,人类之所以要笑,是源自社会交往互动的需要,笑也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医院的心理学家埃娃 · 本宁格尔 · 胡贝尔认为,笑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表情是人类相互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笑是一种正面积极的情绪反应;另一方面,笑还是调节人们相互之间关系的重要信号 。她举例说,当某人面露笑容地倾听他人说话时,那么说话者就能够感觉到自己说的内容正被关注,这有助于增进双方的感情。而在一些困境中,人们也能够借助于紧张或羞涩的笑容度过尴尬时刻,因为面对某人的笑容,对方大都会同样回报以笑容。

3 、同理心

同理心( Empathy)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心理学概念,但解释起来非常简单:同理心指的是人们常说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也就是说,在发生冲突或误解的时候,当事人如果能把自己放在对方的处境中想一想,也许就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对方的初衷,消除误解。我们在生活中常说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 ",就是这个道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要从关心别人、体谅别人的角度出发,做事时为他人留下空间和余地,发生误会时要替他人着想,主动反省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只要有了同理心,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能避免许多抱怨、责难、嘲笑和讥讽,大家就可以在一个充满鼓励、谅解、支持和尊重的环境中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4 、善于调节情绪

人的情绪是有传染性的。如果你情绪不好,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来,那么别人也会感受到你这种不良情绪,你的工作环境就会变得非常压抑,这肯定是非常不利于人际交往的。所以我们要学会认识、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拥有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这样在与人交往时,你的良好的情绪也会感染到别人,你的人际交往就会成功。当我们与他人共同工作的时候,最好也能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对方心情愉快,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5 、建立和运用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是一种以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的社会联系。研究表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更高,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更强,在社会生活中更成功,个人幸福感也更强。因此,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而且要打破封闭在学校范围内的生活方式,广泛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建立更广泛的社会联系

6 、语言沟通技巧

高雅的言词谈吐。从谈吐中往往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是博学多识还是孤陋寡闻,是接受过良好教养还是浅薄无知。谈吐之高雅,在于用词恰当,言之有物,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使人产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然而,高雅的谈吐是无法假装出来的。卖弄华丽的词藻,只会显得浅薄浮夸;过于咬文嚼字,则令人觉得酸味十足。每个人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是作为特定的社会角色与他人交往的。由于我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就可能带上片面性。

幽默。   Lorenz(1963) 指出,若一群人能为同一件事开怀大笑,表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经验、态度或信念。依据人际吸引理论,人类会喜欢拥有相似态度或价值的人。因此,同时为某件事而笑,是发展友谊的第一步。再者,笑不但可形成人际链接,也能在人与人之间划一界线。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无法和一个团的其他人一起笑,则此人将会自觉是个外人,而与团间有一道鸿沟。幽默也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 Powell(1977)指出经由幽默的嘲笑,团体成员更能够去接受团体规范且认同团体。另一个团体动力的现象是:幽默能够控制内团体的行为,能使士气低落或欲瓦解的团体提升起来,同时,也可激起对外在团体的敌意。在人际交往中,幽默是心灵与心灵之间快乐的天使,拥有幽默就拥有爱和友谊,凡具有幽默感的人,所到之处,皆是一片欢乐和融洽的气氛。但需要注意的是,幽默既不是毫无意义的插科打诨,也不是没有分寸的卖关子,耍嘴皮。幽默要在入情入理之中,引人发笑,给人启迪,这需要一定的素质和修养。

赞美。 真诚地欣赏、赞美他人的长处。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赞美也是一种有效的交往技巧,能有效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心理距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最基本的天性。回忆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谁没有热切地渴望过他人的赞美?既然渴望赞美是人的一种天性,那我们在生活中就应学习和掌握好这一生活智慧。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多的人不习惯赞美别人,由于不善于赞美别人或得不到他人的赞美,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缺乏许多美的愉快情绪体验。

感谢。谢谢两个字,很普通,把它作为一种社交技巧,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多此一举。恰恰不是,因为生活中我们真得很缺少这种感谢的心、感谢的话。我们应该拥有一颗感谢的心,应该把谢谢两个字挂在嘴边,不要吝惜说,生活中本来就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感谢,不要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7 、非语言沟通技巧

哈佛大学的 Ambady教授最近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让两组学生分别评估几位教授的授课质量。他把这几位教授的讲课录像带先无声地放两秒钟给一组学生看,得出一套评估结果。然后与那些已经听过这几位教授几个月讲课的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两个小组的结论竟然惊人的相似。这表明,在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非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同样重要,有时作用甚至更加明显。这里所讲的非语言表达方式是指人的仪表、举止、语气、声调和表情等。因为从这些方面,人们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判断你为人、做事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和热情,从而获得十分重要的 "第一印象 "。 面带微笑,是一种轻快友好的表示,而脸苦冰霜,则旁人不敢亲近。朴素大方、温文尔雅的行为举止,能赢得他人的敬重和信任,趄俗不雅的行为则令人生厌。分寸得当的交往距离能使彼此心理上都感到舒适坦然,过度亲热和冷淡则容易引起对方的误会。在异性交往中,其分寸感尤为重要。

8 、社交礼仪和风度

良好的社交礼仪和风度是成功交往的基本条件,因为它制约着你在交往对象心目中形成的印象,也制约着对方以何种方式作出反应。人的社交风度是其内在素质和修养的外部表现,它包括精神状态、待人态度、仪表礼节、行为神态、言词谈吐等等,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感情、个性气质、学识教养、处世态度乃至交往诚意。社交礼仪和风度是我们平时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这就要求大家平时要对这些方面内容加以注意。

饱满的精神状态。与人交往,神采奕奕,精力充沛,显得富有自信,就能激发对方的交往动机,活跃交往气氛。如若萎靡不振,无精打采,就显得是在敷衍了事,即使你有交往的诚意,对方也会感到兴味索然乃至不快。

诚恳的待人态度。不管对待什么交往对象,都应以平等的态度,显得诚恳而坦率。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也不藐视冷落位卑者。交往是不卑不亢,端正而不过于矜持,谦虚而不矫揉造作,充分显示出你的诚挚内心。

洒脱的仪表礼节。得体的礼仪能增加人的交往风度。根据人际吸引的原则,一个人礼仪秀整,俊逸潇洒,就能产生使人乐于交往的魅力。仪表魅力不只取决于长相和衣着,更在于人的气质和仪态,这是人的内在品格的自然流露;徒有其表而缺乏礼仪的人会给人以绣花枕头的印象。

案例评析

想说爱你不容易

早上六点半,老师轻轻地起床,爱人和孩子还在熟睡中。今年她带了一个毕业班,早上七点上早自习,她得过去监督。上了一上午课,中午下班了,但是她不能回家,因为最近她发现有个原来成绩还不错的孩子现在有点不愿意学习,上课精神也不集中。她想利用中午时间找她来谈心,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不想让任何一个学生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问题。校长也已经跟她谈过几次,让她一定要抓好这个班级,这个班考得好与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荣誉,也关系到她个人的荣誉。在食堂吃饭时,很多同事跟她打招呼,她就简单地应付一下,真是不愿意多说话。下午下班后本来想回家给孩子和爱人做点热乎乎的饭菜,没想到有一个家长来学校,想跟班主任交流一下孩子的问题,这是个单亲家庭。晚上监督完晚自习,已经九点了,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里。丈夫有点不高兴,因为婆婆病了,但是她却一直没有过去看看。孩子已经睡着,一天她也没跟孩子说上一句话。看着闷闷不乐的丈夫,看着熟睡的孩子,她突然觉得很累,很烦,她不想跟丈夫说什么。她觉得自己有点讨厌这个职业,压力总是那么大,她几乎没有时间和丈夫孩子交流感情,也没有时间去做别的事,就算有时间她可能也没有心情去和亲戚朋友交流沟通,她只想静一静。

评析要点:

问题表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一天的教学是忙碌的,她已经没有时间去顾及家庭,她对丈夫与孩子产生了愧疚。长期以来学校与家庭的压力使得老师疲惫,这种疲惫不仅来自身体,更重要的是来自心理,来自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倦怠。倦怠不仅影响了老师教学的热情,而且使她的人际交往受到一定程度地损害。

问题诊断

教师的职业倦怠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厌教心理、厌生心理、职业离弃心理、个性心理缺陷等。个性心理缺陷除了表现在生理和心理症状、职业行为问题之外,还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教师的倦怠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的关系。例如,倦怠教师中有人将自己的问题带回家,向家人和朋友反复诉说自己的烦恼。当家人和朋友感到不耐烦时,倦怠教师就会指责对方缺乏同情心,双方都会因此受到伤害,于是家庭的斗嘴、朋友的争吵难以避免,人际矛盾和冲突就会越来越多。由于与周围人关系的恶化,教师在生活中得到的帮助和支持就更少,于是倦怠的程度就会不断升级。当然,也有出现倦怠症状的教师,以一种避免提及工作上的事来进行自我保护,树起与他人之间的一道屏障,将家人、同事和朋友拒于千里之外,其结果倦怠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

调适方法

在工作中,教师是否处理好群体及个人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教育与教学工作的成效,影响着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即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会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而教师不良的人际关系反过来会加重这种倦怠心理,所以如何调节教师的社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解决倦怠心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与手段。

1 .培养正确的人际关系价值观 

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是社会的人,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依赖才能生存,个人的发展要受到社会、集体以及他人等因素的制约。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开放、互助、真诚的关系,而不是封闭、敌对、猜疑的关系。

2 .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完善自己包括业务素质和品德素养的提高。以高尚的人格、真挚的情感、得体的言行和渊博的知识赢得他人的接纳、喜爱和尊敬。

3 .对情绪具有自控力

消极的情绪,如不快、痛苦、愤怒、失望等,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这点不言而喻。这些消极情绪的产生,可能来自某种压力、或者受挫、或是某种丧失。每个人都要学会在生活中对付这些不良情绪,这也是个人成长的一种重要表现。现代社会主张个性独立,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如果说在一些场合,或和某些人的临时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面的客套、应酬,那么,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人们并不喜欢那些假扮的圣人。当然,如果是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克服和改正。

预防策略

1 克服知觉在人际关系中的偏见  

人际交往中,人们会利用多种可能的信息来形成对他人的印象,乃至作出人格上的判断,并据此提出相应人际关系的假设。这种人际知觉会对交往行为和交往过程产生自觉或不自觉的影响。然而,人际知觉中的习惯性错误经常存在,从而给人际交往带来不同程度的障碍。因此,必须克服可能造成的知觉心理偏见,进一步改善人际关系。

1 )第一印象(首因效应)

指第一次见面时获得的关于对方的年龄、姿态、仪表、服装、谈吐、气质方面的初次印象。在人际关系中,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解释。第一印象的作用具有实际意义。一方面,在看待别人时要尽量避免第一印象的影响,因为它往往导致偏见;另一方面,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第一良好印象,这对以后的交往显然是有利的。

2 )晕轮效应

指在观察某个人时,由于对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印象极深,象晕轮一样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品质和特征的知觉,即所谓以偏概全一俊遮百丑。如看到一个人穿着整洁、得体,则很可能认为他做事也细致、有条理,甚至负责任。反之,若对某人印象不好,则往往也忽视了他的优点。月晕效应的产生,大都是在掌握知觉对象的信息很少的情况下作出总体判断的结果。  

3 )刻板印象  

指在人脑中存在着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一个人见到他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按其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特征对他进行归类,并根据已有的关于这类人的固定形象,作为判断其个性和确定其交往方式的根据。如年青人总认为老年人是保守的,固执己见的;老年人则认为年青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教授总是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商人则是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等。这些都是在过去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对他人作结论的结果。

2. 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

人际交往技能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能够进行良好沟通的技能,它是进行正常人际交往的基础,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不具备人际交往技能的人能够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人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好坏。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同理心

即在人际沟通中,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想事情,理解对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维。人际沟通中的同理心容易使沟通的双方产生共鸣情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真诚

即在人际沟通中自由地表达真诚的自己,表现出开放和诚实,做到表里一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当人际关系缺乏真诚的时候,就无可避免地会产生疾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个表里一致的教师,是应该能够得到学生、同事、领导、家长的喜欢与认可的。

3 )接纳与尊重

这是人际交往过程中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即人们相信自己交往的对象是有价值的人,也能够正视自己,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不自卑,不狂傲既尊重信任对方,也尊重、信任自己。

4 )正确使用体态语,恰当地进行表达

科学研究发现:人们接受到的外界信息 70% 80% 来自于视觉信息,因此,在人们交往中,很多时候非言语交流比言语交流更重要。人际交往过程中,需要我们能够读懂交往对象体态语的涵义,也需要学会正确使用体态语,这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 )合理的语言表达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往、沟通的重要工具。合理的语言表达,即要求教师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交往对象,学会说什么怎么说。合理的语言表达,能够帮助人们获取交往对象的信任、好感,促进进一步的深入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

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完善自己包括业务素质和品德素养的提高。以高尚的人格、真挚的情感、得体的言行和渊的知识赢得他人的接纳、喜爱和尊敬。

作业

思考题

1 教师职业倦怠对工作表现和私人关系的危害,都有哪些表现?

2 教师该如何处理与同事、学生和朋友家人的关系?

简答题

1 简述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2 简述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3 简述成功社会交往的技巧。

试卷

题 1 :调控倦怠——优化社交 技能 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 、职业倦怠

2 、晕轮效应

3 、 投射效应

4 、定型倾向

5 、同理心

二、填空:(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语言沟通技巧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教师需要与同事保持那两种关系: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 、职业倦怠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 、社交礼仪和风度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简答:(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2 、人际交往中存在哪些效应?

3 、教师如何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论述:(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教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获得好心情来调节职业倦怠。

2 、教师该如何处理与同事、学生和朋友家人的关系?

答案

一、名词解释

  • 职业倦怠 : 指从业者因不能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表现出的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 晕轮效应 : 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 , 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 投射效应 : 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 定型倾向 : 是指根据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按某个人的一些容易辨别的特征把他归属为某一类人,随后又把属于这类成员所共有的典型特征归属到他身上,并以此来知觉和判断他。
  • 同理心 : 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

1. 幽默 赞美 感谢

2. 正确竞争 团队合作

3. 危害身体健康 危害情绪健康 危害工作表现 危害私人关系

4. 饱满的精神状态 诚恳的待人态度 洒脱的仪表礼节

三、简答

1. 答:危害身体健康

表现:生理能量耗竭的状态,如饮食习惯和体重骤变,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危害情绪健康

表现:持续的精神不振,情绪抑郁,对教学体验倦怠,情绪低落、易怒,内心时感空虚,自我评价低,丧失工作信心和热情,对他人容忍度降低,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和价值,对外界和未来过分担心忧虑,对前途悲观失望。

危害工作表现

表现: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

危害私人关系

a. 倦怠教师选择掩耳盗铃的方法来逃避问题的存在

b. 倦怠教师把问题带回家,把这些忧愁和麻烦、压力加诸于家人和朋友身上

2. : ① 最初印象

晕轮效应

定型倾向

先入为主

投射作用

情绪效应

3. : ① 提高自身素质,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尊重学生,保护人格,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不断学习,建立一种互促互进的师生关系。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善于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

积极关注、赏识和赞美学生

四、论述题

1 音乐唤醒

床上伸展操

为自己做顿早餐

洗个舒缓浴

尝尝自己做的点心

掸掸灰,吸吸尘

远离电视

出门遛遛

买件礼物送自己

静下心来看本书

2 、(一)调控师生关系

1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 提高自身素质,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2) 尊重学生,保护人格,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3) 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4) 不断学习,建立一种互促互进的师生关系。

(5)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善于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

(6) 积极关注、赏识和赞美学生

2 调节训练之赞美纸条

(二)调控同事关系

1 正确竞争: 教师必须具备竞争能力,否则就不能发展,个人不能发展,学校不能发展,整个教育事业也不能发展。

2 团队合作: 虽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立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 但教育工作不是孤立进行的 , ( 或她 ) 必须与其他教师合作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参考资料

教师职业倦怠及调整策略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基础课部 湖南长沙 410131 梁胜

摘要: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竞争产生的压力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工作,影响到人才培养,影响到国家的四化建设。本文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原因,提出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方法与措施,以引起社会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

关键词: 教师;职业;倦怠;调整

1. 背景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给现代人造成了压力。教师这个职业被全世界公认为是一种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之一 ,职业倦怠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普遍存在。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有超过五成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很大或极大的压力。近年来,从各种新闻报道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学校的教师有体罚、辱骂学生的情况,各种新闻媒体在对这种现象进行报道的同时也只是讨论了教师的素质问题,而对于案例后所隐含的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却没有涉及 ,这些现象反映出目前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职业倦怠对于教师自己,对于学生、学校以及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性。对于教师来说,它会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冷漠、消极、紧张等状态;对于学生来说,会被体罚、心理虐待,从而影响到学习兴趣,学业成绩;对于学校来说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人心浮动,师德的丧失;对于国家与社会来说,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从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到国家的四化建设。因此,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原因、掌握解决职业倦怠的策略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与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

1974 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 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专门用来说明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对于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与生理综合症。随后,各国的学者开始重视了对于它的研究。 1981年,心理学家马勒斯等人通过深入研究确定了职业倦怠的的三个核心的成分:( 1)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2)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者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到访者;( 3)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 1974年,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将职业倦怠定义为:服务于助人行业( helping professional)的人们由于每日工作时间太长、工作量过于大、工作强度过于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国内外的各种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现象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发生,这是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是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从而产生疲劳与情感衰竭。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社会责任大,教师本人及社会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期望值很高,这就往往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处理工作中的许多压力,从而损害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了职业倦怠的心理。

因此,简单的说来,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不能够顺利应付职业压力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反映,是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衰竭状态。

3.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

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日益更新的专业知识,完成各种教学任务,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还需要满足国家及社会、家长、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的改革与变化,适应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变化。如果教师不能够有效地适应变化,释放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产生职业倦怠。具体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3.1 职业热情、兴趣消失,消极应付工作。教师一出现职业倦怠后,就会产生厌教心理,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于教学工作得过且过,上课经常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写教案,不带教案上课,不仔细钻研业务,教学方法简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对待学生漠不关心,常用讽刺、挖苦、讥笑的语言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虐待,更有甚者用打耳光、拧耳朵或者踢等方式体罚学生。这不但破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变得内向、孤僻、敏感、自卑,对学生的心灵造成终生不可磨灭的伤害。

3.2 职业兴趣转移。由于对于教学工作的倦怠,教师往往会将兴趣转移到自己所爱好的事情上去,比如搞第二职业,做生意,交朋友,玩牌,打麻将,吃吃喝喝等,从中获得满足感,丧失职业自豪感。

3.3 对于教师身心造成影响。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压力与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师会经常觉得空虚、郁闷、挫折、愤怒、烦躁不安,失眠、紧张、食欲不振、全身疼痛,疲惫不堪等症状,并且觉得工作没有意义,枯燥无味,前途渺茫,没有希望,情绪波动很大,产生压抑感,严重者会产生自卑、绝望心理,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4.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是由某一件事情造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映过程。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有教师本身的内部原因外,还有社会的、学校的、工作任务、教学对象的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原因。

4.1 教师本身性格与工作态度、动机方面的原因

教师本人的性格方面有缺陷,内向、孤僻、暴躁、不和群、缺乏自信心的教师在工作中容易感到有压力,易产生职业倦怠;有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目标不明确,教书只是为了挣大钱,图社会地位,如果一旦觉得自己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地位不高,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将自己的工作投入及回报与社会其他行业的人员进行比较,发现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时,就会感到压抑与疲劳、挫折与失败,就容易产生不满、消极、悲观、失望等职业倦怠现象,丧失工作动机,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4.2 社会压力的影响

全世界各国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十分重视教师,但是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各级教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而且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懂的教学规律,并且受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培训,各级教师还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同时,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在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比如,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岗位的末位淘汰、按绩取酬、在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篇数等等,都使每一位教师感受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家与社会都普遍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旦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将责任归咎于教师,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当造成的。虽然一部分教师能够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但是也有一些教师会感到压力过大,产生失落感,不能够适应新的要求而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从而出现职业倦怠心理。

4.3 学校环境对于教师的影响

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定位、学校的制度规定、学校的领导风格、学校的学术气氛、学校教师的角色规定等都会对教师产生影响。威尔逊认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学校对于教师的重视程度,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安排与评价,学校领导是民主型、放任型还是专制型的,干群关系的和谐程度等都将对于教师有不同的影响。再就是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安排与使用是否恰当,能否做到学以致用,人尽其材。保证调级、评优、晋升的客观公正性。教师在这种学校环境中,由于要适应这些要求,就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教师、下属、良师、益友、父母、心理咨询师等等,角色太多就会使人感到力不从心。如果领导、朋友、同事、配偶没有恰当地给予安慰、帮助的话,就会渐渐地产生职业倦怠。

4.4 工作任务方面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教师工作清闲,收入稳定,假期多,每天就只上几节课,而没有看到教师为了上好每一节课而在上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比如;找资料、写教案等。而且,许多教师长年累月站在讲台上,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单调的教学环境,比较容易使人产生倦怠。教师的工作还具有长期性、连续性与周期性。教师将学生一批又一批送走,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自己就像一个船夫一样回到起点,会感到单调寂寞,没有鲜花与掌声,学生留下的只有成绩。所以教师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心理准备与心理承受能力。除了教学工作之外,教师们还面临提升学历、出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评优等一系列压力,如果这些硬件指标你没有达到的话,即使你上课上得再好也不会被提级评职称,相应的经济福利待遇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使教师产生焦虑感,引起职业倦怠。

4.5 教学对象的原因

现在许多教师都有一种同样的感觉就是,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这种不良的局面。由于近几年来全国各级学校大量扩招,学生的质量明显下降,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加大;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不肯付出艰辛的劳动,耐不住长期的寂寞进行学习的付出,反而对立竿见影的东西趋之若鹜,因此我们对于许多学生为什么如此追捧超级女声之类的选秀节目也就不难理解了。教师对于其教育的回报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体现在教师的经济回报上,而是体现在其精神上的回报,教师需要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是学生的行为表现要符合教师的期望值。也许教师可以容忍没有较好的经济收入待遇,但是决不能容忍自己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而学生没有一点进步,没有一点反应。

4.6 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因

人际关系是指师生在学校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间的关系、领导与学生的关系、领导与教师的关系等。这些人际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教学的人际环境,它可以通过影响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而影响教与学活动的效果。对此,两千多年前的《学记》就曾告诉我们,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中,尤其以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间的关系对于教与学活动的影响最直接、最具体,也构成了学校内部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有调查显示,有 42%的被采访教师认为自己学校的人际关系复杂。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会影响到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朋友以至家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学校中存在请客、送礼、吃吃喝喝,拉帮结派的不正之风,提拔重用、评优晋级都与之有关,而刚正不阿、脚踏实地、勤奋进取的人却不受重视。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就会造成教师内心压抑、郁闷。研究表明,人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常常容易产生认知偏差,这时,个体倾向于对他人的意图做出消极的判断,从而相应地做出消极的反应。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使得教师不能够安心本职工作,对于领导、同事产生不信任感;对于学生表现出厌倦、不耐烦,常进行批评、指责以至于讥笑;与朋友交流时沉浸于倾诉自己的不满、郁闷,唠唠叨叨,不耐心听从别人的建议,拒绝换位思考,缺少双向交流;对于家人与家庭事务缺少关心、热情,有的性格变得暴躁,常对家人发脾气,打骂孩子;有的更加内向自我封闭,极易发展成抑郁症。

5. 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方法与措施。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帮助教师找出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具体措施如下:

5.1 、贯彻落实教育方针,获得社会支持,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

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关心教育事业,制订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从八五规划以来,对于教育的投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从 1995年至 2005年这十年间教育经费年均增长率为 30.6%。但是,要真正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使教师职业成为一种使人羡慕的职业,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还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参与完成,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倾向与心理氛围。社会在对于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的同时也应该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政府在制定有关教育政策时 ,应该注意政策倾斜,切实保障教师的经济地位与职业声誉,因为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由它的经济地位与职业声誉所决定,会对教师的工作情绪产生重大的影响。政府不仅要制订政策与法律来保障教师的各种权利,而且还要抓落实,使全社会都形成一种尊重教师的气氛。例如,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使教师的工资在社会各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并且要按时发放,从不拖欠;建立健全新的人事制度,为教师的晋级、晋职提供便利;在住房、子女读书就业、配偶工作等生活方面要多关心照顾教师等等。这样教师才更加安心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

5.2 、建立一重种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

不同的工作环境对于教师有不同的影响。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将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学校应该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具有激励机制的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经济效益制度等,使教师在竞争上岗、晋升职务、评审职称、进修深造、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能够获得公正的对待,大家一视同人。学校的领导人应具有一种民主的领导风格,关心尊重教师,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提供更多的参与管理学校的机会,增强责任感。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学校,努力建立一套现代化的民主管理制度,适当使用经济奖励、荣誉奖励、感情投资、榜样作用等手段,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产生团队意识,形成集体归属感。当教师圆满完成工作目标,取得成绩时,应该按照奖励制度不打折扣地给予经济奖励,并且授予荣誉,肯定成绩,产生激励与示范作用。当教师工作、经济、家庭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使教师无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工作。经常性地举行一些活动,如文体活动、参观研讨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等,都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加归属感,并且形成一种和谐的环境。

5.3 、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这一点非常重要。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5.3.1 要保持乐观主义精神。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教师也不例外。教师遭受挫折时不要失去信心,应该理性地分析所遇到的困难,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在困境中看到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对于身心与工作都有益处。

5.3.2 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信心与勇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释放压力,保持开朗愉快的心境。

5.3.3 增强社交适应能力,发展人际关系。卡耐基说过,人际关系在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占 85%,这充分说明人际关系相当重要。教师应该积极地进行社会交往,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及朋友保持正常的社会交往 ,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来满足彼此之间的心理需要。以宽容之心待人,以诚信待人,才能受人欢迎。通过与人的交往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3.4 培养更多的爱好与兴趣,品味生活。一个人工作压力越大就更应该培养更多的爱好与兴趣,比如听音乐、收集邮票、郊游、游泳、看电影等等,通过欣赏艺术,拥抱大自然使自己的抑郁心情变得豁然开朗

总之,职业倦怠在教师中普遍存在,为了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都应该关注、研究这个现象,找出解决的策略,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分析与调整

福安市韩城一小 郑丁惠

[ 摘要 ] 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倦怠已成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深入了解目前教师工作倦怠的状况,设法减低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 , 建立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机制。

[ 关键词 ] 职业倦怠 组织调节 自我调节

工作倦怠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正常的社会问题。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上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工作倦怠现象在我国呈增多趋势,并已成为社会流行病,教师职业也不例外。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教师职业倦怠成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教师工作倦怠的实际情况,设法减低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建立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机制。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原因

研究表明,教师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烦、乏味,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心理倾向。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果,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他们的工作都有许多消极的影响。体验倦怠的教师很可能个人生活质量下降,身心方面产生不良反应。而学生是教师工作倦怠的最终受害者。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工作倦怠的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初期,人们一般工作热情、资源充足,但随后,热情不断降低,资源和能量不断消耗,倦怠便开始袭来,到四年左右达到高峰。一般认为,教师在开始时,工作都是热情的、讲奉献的,他们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并产生个人满足感。但由于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困难、个人问题、社会压力以及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尤其如果工作投入越多,实际回报越低,就会产生挫折感。因此,有些教师在教学上的要求开始减少,心情愈加烦躁,再加上班级管理的困难,家长要求的增多,领导关心的不够等,教师容易产生愤怒,变得没有耐心。随着情况的恶化,个人一旦有放弃教师这个职业的想法,此时的工作就失去了最初工作时的意义,工资成为维持勉强上班的唯一动机,工作倦怠就出现了。具体的反应表现为:

1 .情绪耗竭。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情绪上耗竭的教师常常畏惧早晨去上班,形成为对学生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

2 .性格解体。性格解体一般通过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表现出来。例如,教师减少与学生接触,从身体距离上远离学生,不理睬或拒绝了解学生,给学生取贬损性的称呼、外号,或给学生贴标签等,这些都是性格解体的标志。

3 .降低成就感。教师的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积极反馈时,他们就不再做出努力了。低成就感,再加上情绪耗竭和性格解体,就引起动机上的变化,进而使生活和事业方面表现出失败感。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 .职业因素。( 1 )外在期望的重压。教师的职业是神圣和伟大的,然而在当今社会里,价值取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因而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有权威机构调查表明: 90% 的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 2 )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但由于教师职业的工作过程复杂、周期长,不易立即显出功效,因此缺乏及时的成就认可。( 3 )职业的低创造性。创造性是教师职业的重要特点,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原因限制了这种创造性的发挥,多是重复性劳动,长时间单调的工作导致身心的疲惫状态。

2 .工作环境因素。( 1 )教学环境。纪律问题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的问题,管理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比如对教师工作评价的不合理、竞争的手段与方法的不科学、奖励与批评机制的不健全、人际关系氛围的不和谐等因素。( 2 )组织气氛。教师常抱怨学校管理者缺乏同情心、官僚、无效能等,缺乏欣赏与支持性反馈乃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

3 .个人因素。个性特征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式。比如 A 型性格的人,由于具有极端的挑战性、争强好胜、时间观念强、急躁等特征,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4 .社会因素。( 1 )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的巨变,使人们的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给人以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于是在选择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焦虑与痛苦,加上生活条件的不理想,使教师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 2 )社会支持系统的薄弱。在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各种帮助,就能减轻工作倦怠感。但是,目前我们国家教师职业的社会支持系统是薄弱的,教师无法从多种支持形式上得到支持。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整

从研究结果来看,要解决职业倦怠,组织调节比个体调节更重要。一方面要靠教师个体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求教师所在的单位、部门调整相关的政策、制度、工作的安排等。只有两个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真正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一)教育管理的组织调节

1 .教育管理者要坚决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管理过程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积极作用,并为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舞台。教育管理者对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要有科学、全面的认识,要客观了解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表现、特点、规律及危害,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的认识、思想、心理调整工作,要引导教师正确面对自己的职业倦怠的现实。

2 .教育管理者的激励和协助。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学校领导要创造良好的学校风气,在教师中形成高昂的士气。校长及管理人员的领导作风必须是民主友善的,因为教师在专制气氛下容易产生心情压抑、郁闷等消极情绪。校长和教育行政机构应设法协助教师解决物质生活上的困难。许多调查表明,教师的心理冲突与情绪困扰,是与他们因为生活水平不高而不安心工作有关。学校管理者还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娱乐的时间与场所,要增加教师进修的机会。

3 .社会支持系统的关心。社会支持是一种以良好人际关系表现出来的社会联系。每个人都是社会网络中的一个结,与其他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如果这种联系很差,单就个体来说,就要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一个人感到有可以依赖的人在关心、照顾和爱护自己时,就会减轻挫折反应的强度,增加对挫折的承受力和适应性。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期望有余,而关心不足。教师职业是伟大与崇高的,但是教师必定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帮助。对教师的社会支持应是多方面的,既要有物质支持,又要有精神支持。

4 .心理治疗。当教师无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求助心理专家进行诊断、咨询甚至治疗。教师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卫生观念,要勇于面对自己的心理困惑,更要勇于寻求科学有效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教师个体的自我调节

1 .自我修养的提高。一方面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要全面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实际,要悦纳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优势,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不足。另一方面,对教师职业要有一个合理的认知,在看到教师职业的复杂性的同时,要看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光荣。这样,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会调节和控制自己,产生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提高自我效能感。

2 .人际关系的改进。教师要十分明白良好人际关系对个体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积极作用。改进人际关系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要加强品德修养,使自己具备诚实、信任、善良、热情、谦虚等素质,要注意自己能力、特长、兴趣的培养。同时,要学会正确认识他人,遵循交往的原则,掌握交往的技能和技巧等。

3 .家庭生活的调节。要建立和睦的婚姻家庭,婚姻始终是构成家庭的轴心,也是维持最长并且最重要的心理健康的条件。良好的夫妻关系对双方的身心健康、生活、工作、孩子的成长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夫妻之间产生矛盾,在所难免。只要及时调整,一切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教师夫妻在角色期望与角色扮演上较易出现角色窄化现象,教师应当不断提醒自己,弹性地变化角色。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正确处理家庭气氛、教养方式、人际沟通等问题。要注意家庭生活方式的调适,通过家庭健身、家庭聚会、家庭游戏、外出郊游、饮食调整等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4 .娱乐、运动和休闲。娱乐、运动、休闲是人生的润滑剂,教师要相信自己能够从事运动性、文艺性、学习性等休闲活动,让自己轻松、满足、愉快,达到调节情绪、平衡心态、促进健康、丰富经验、提升价值的效果。

5 .科学用脑。大脑是整个身体的最高指挥部,大脑健康与否,不仅关系到人的智力高低,而且关系到身体的健康。作为脑力劳动者的教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身心健康,讲究科学用脑是很有必要的。科学用脑最基本的两条原则就是勤于用脑与合理用脑。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调节

教师如果已经被职业倦怠所困,想要改变现状其实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寻找一个新工作,重新再来;另一是改变自己,去适应人、事、物,重新回到原来的岗位上。前者虽是变换工作,但若不能从心理建设上多下功夫,恐怕过些日子又要重新找工作,故第二点勇于改变自己才是最为重要的。其实不管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学识有多渊博,地位有多崇高,自小到大,自求学到就职,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压力,这是极自然而普遍的正常现象,但有的人在压力下成功,有的人在压力下低头,压力究竟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及应对方法。

如何改变自己让自己的身心摆脱倦怠感,重新找回工作的愉快呢?

正视工作倦怠 。

在形成任何有效的应付策略之前,首先要对职业枯竭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教师应认识到自己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刺激与干劲,压力是毒药还是良药都在我们自己的一念之间,不妨将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大转变,化消极回避为积极运用,相信压力反而是胜利成功的特效药。

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信念 。

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花点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要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工作?这份工作可以发挥所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自己对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从工作中获得些什么?而事实上工作本身又能不能提供自己所需要的这些?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把关注的重心放到工作的积极方面上来,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

及时倾诉 。

教师在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或亲友同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把自己心理的症结点说出来,不要闷在心中,关心你的亲友会给你一个恳切的建议,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及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需要某些实际的帮助时,不妨求助于领导和同事。另外,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也应及时倾吐,以得到某种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

锻炼和放松 。

注意劳逸结合,足够的睡眠,找理由休息,将闲暇和各种娱乐活动作为工作的必要补充。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持续 5 30 分钟,就能够换来舒畅而平稳的心情。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能够有效地降低焦虑和抑郁感。

当压力事件不断出现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睡眠的效果还好。在职场上学习让自己喘口气也是一门学问。适时适当的休假,让身心恢复,也可藉此机会思考然后再重新出发。如果短期之内没有休假的机会,一些日常的松弛方法,如游泳、做操、散步、洗热水澡、听音乐等也十分有效。此外,教师还可以学习一些应付压力的放松训练技术,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

克服职业倦怠,学会爱自己

做一名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

各位老师:大家好!

前不久,有机会参加了区工会组织的心理健康讲座,聆听了抚顺二中心理教师白云阁的有关如何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讲座受益非浅。党支部和工会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其中的理念,所以创设了这样的机会,请几位参加培训的教师把讲座的精神和自己工作的实践经验结合一起,和大家交流这样一个主题如何能在工作中找寻到教师幸福感,希望能和大家共勉。

区心理讲座会上, 老师现场采访了几名教师,(包括我)问我们对自己的工作状态满意吗?让我们说说自己在工作中感到最幸福的事情。我们想了想都说对工作很满意,觉得自己的工作状态很幸福,最幸福的事就是和学生在一起。其实,我们说的是为违心话,尤其是班主任教师说的更是违心话。随着种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体验已经越来越少,甚至彻底消失了。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心理感受呢?这些天,我一直在反思这样的问题,寻找这样的答案,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学会爱自己,做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这个话题。

当教师的时间长了,许多人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来避免呢?我觉得关于这样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关注和探讨。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反过来就会作用于工作,影响人的工作,导致工作恶化,于是职业倦怠进一步增强   ,继而影响到下一次的工作状态,导致进一步的工作恶化,如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不但对工作有极强的破坏力,而且能导致当事人发生多种生理疾病,如:失眠、头痛、头晕、内分泌失调等。

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让教师的心理快乐起来、健康起来,是全社会的梦想和希望,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推动,更需要自己调节。

怎么样避免教师的职业倦怠

1 .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是社会大环境需要努力改善的)

2 . 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营造温馨工作氛围。

在学校育人环境方面,我校的管理方向一直做的比较好,能够努力做到从各个部门的管理中考虑为教师减少职业倦怠,减轻工作压力,使教师心情舒畅的投入到工作中。学校一直在克服困难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教育环境,比较科学地安排教师的工作,适当控制教师的工作量,帮助教师解决好劳逸结合问题。同时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减少管理层次,不给大家增添额外的负担。工会组织也是因地制宜的尽可能地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大家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紧张的生活得到调整,不但能消除疲劳,还能松弛情绪,焕发精神,解除苦闷,增加生活的乐趣,融洽彼此的感情,使身心更加健康。但是,由于大环境一些因素的影响,收到的效果不是很好,我们的教师,尤其是 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负担还是很重,所以我们召开这样一个座谈会也是想从根本上帮助大家克服职业倦怠,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和学习。

教师本人首先要学会正确认识和驾驭压力,化压力为动力。要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看作生活之必然存在,把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为自己能力锻炼的绝佳机会。我们日常工作要做到有松有驰,不能凭一时的工作热情,在一次任务中就耗尽心理、生理上的能源,以致对以后的工作产生倦怠,丧失激情。

教师首先应学会认识、接纳自己,关心自己,爱自己。。

其实,谁关心自己也不如自己爱自己,  应付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关爱自己,保持身心健康。

怎样关爱自己?总体来说,教师心里要有一张时间表,该工作的时候工作,到了休息的时间,要让紧张的神经细胞得以休息,疲惫的身体予以恢复,这既是对教师本人负责,同时又是对学生负责。在这里我不想多谈一些大道理,只想给大家提供一点我们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办法,让大家能够努力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健康愉快的状态工作。

1 、关注自己的外表,努力把自己修饰的高雅、大方、得体,

关注自己的外表,首先就是对自己服饰的关注。每天出门前一定要照一照镜子,把自己简单打扮一下,挤出不到 10分钟的时间为自己施点淡装,整理一下衣服,擦干净鞋,就可以让自己优雅得体,干净利索,充满自信、精神抖擞的走出家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之中。不要忽视得体的服饰,教师服饰的最大功能不是让自己变的漂亮,而是提高教师的自信能力。有调查证明,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度不仅仅取决于教学能力、知识渊博,教师的服饰所反映的外在形象明显有关。加拿大形象设计师提出,女人穿着不当,保证他一定失败。(有的老师真是不舍得这点时间,恨不得多睡一会,蓬头垢面的面对学生和家长,你的威信还有吗?我作为家长,看到我女儿的老师的观点可以借鉴,孩子也效仿你的打扮)修饰自己,不仅仅取悦于学生及家长,还有你的丈夫和家人。作为丈夫都希望自己的妻子漂亮高雅,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荣耀。所以,让自己充满自信,让他充满危机,也是夫妻融洽感情的一个手段。

记得冯校长有句名言:女人,对自己下手要狠点。我认为此言有理。当工作压力大时、心情郁闷时怎么办?和学生、家长甚至家人生气时怎么办?只生闷气是没用的,和也不能天天发牢骚倾诉,而我们这个职业注定每天的烦恼是推不掉的,就需要采取多种方式调节。遇到这样的情况,建议大家去逛街买衣服,把钱当作出气筒,钱花出去了,新衣服穿上了,心情自然也好了很多,就是一种发泄和调节的手段。对自己狠点是有用的,也是我和我的好朋友们常用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2 、加强身体锻炼,攒好革命的本钱。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这个理念大家都懂,可是每天真要我们拿出一小时锻炼,确实很难。怎么办,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就要挤时间。时间像海绵的水,只要想挤,一定会有的我们可以忙中偷闲,充分利用大课间操的半个小时时间出去走走。快步的行走是最简单易行而有效的锻炼方式,大家一起行走的过程中,可以交流经验,沟通感情,发泄不快,也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心理调节的方式。最近我校的一些老师的确提升了健身的理念,已经实施了这样的健身方式,我看效果很好。大家一定要记住:没有好的身体,就没有好生活!

3 、增强自信心,以开放的心态走出自己狭隘的天地。

女人一定要学会 善待自己,必须善待友情。 交几个好朋友,及时倾诉烦恼是一种非常好的心理调节方式。

不要心里只有孩子和老公,而没有自己。要用心交几个好朋友,创造闲暇的空间和她们一起或逛逛商场,或在家小聚,或出去吃饭,寂寞无助时让她们陪一陪,在美酒茶水中把知心话儿一吐为快,即使发泄烦恼,也拓宽自己的视野。(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我们的 天空是狭小的、单调的, 而 友情织成的天空是广阔的,也是灿烂的。友情,能给你的生活增添情趣,让你更多地洞悉外面的世界。忧伤时,有朋友与你同担,伤痛会减掉几分;欢乐时,有朋友与你共享,欢乐会更加浓郁。友情是人生中一笔无价的财富。

4 、不要给自己施加过多的重负,要学会在老公面前示弱。

老公孩子固然重要,但不是你的全部。你不要让自己永远变成他们的的保姆,而没有自己的生活。繁重的工作已经让你疲惫不堪,回家后一定要想办法给自己减压,要学会示弱,别逞强,适当让他们帮你分家务务是应该的。学会照顾自己的同时让别人懂得关心你,适当示弱会让他们产生自信,心生怜惜之情。

5 、保持平和心态,克服攀比心理

克服虚荣心理,不要和别人攀比家庭,老公和孩子,不比自己的老公的工资和学识,不比孩子的学习。只要自己的丈夫懂得体贴关心你,孩子知道努力学习,全家健康和快乐,那么你拥有的幸福就是真实的。感到心理有落差时,就去找比你生活状况差的女人聊聊天,感受一下他们的辛苦、豪放、自信、满足,你会觉得你也该知足了。

6 、合理安排时间,让自己松弛有度。

每周偶尔抽空上会网,或聊聊天,或玩会游戏,该自己提供放松心情,减轻压力的机会。(我们很多妈妈每天的时间都是在孩子身上,连周末都不给自己放个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有等到自己老的时候才能意识到自己的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自己)

7 、学会自我保健,培养疾病防御意识

要了解一些医学常识,防止常见病的发生。尤其是中年女教师,一定要定期进行妇科体检,防止妇科病的发生。中年女教师更要时常有个好心情,防止更年期提前到来。(每半年自己体检一次,关注自己的健康,不要等疾病到来时才想去看医生)

8 、养成清洁的好习惯,每天要换内衣,每天洗澡,要常去看牙医,不要让口中成为臭味的发源地。在卫生方面,要做个敏感的人,要常问自己:是否对别人的嗅觉造成的污染?

9 、 重视充电,提升自身素养

有闲暇是时间,读读书,提升知识素养,拓宽视野(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多读书,带动孩子养成好习惯)我们的知识很匮乏,如果不及时充电,容易被淘汰。

10 、学会微笑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善于微笑也是调节心理的一种良好的方式。我们的职业病造就我们不喜欢微笑,尤其是对学生,由于长期板脸,以至于日久面部神经麻木,不会微笑了。为了自己心情愉悦要强迫自己学会微笑,看到同事时要笑,看到朋友、熟人一定要微笑,在笑的同时就排遣了一些烦恼,大家一定要尝试。

综上所述,让自己拥有职业的幸福感,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工作和生活,最种要的还是要从主观做起, 从爱自己开始努力克服 职业倦怠,不断调节心理状态,以一种平和、乐观的心态应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一定会在工作、生活中拥有一种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感!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感的自我调节策略

443508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大堰中心学校李实践

二十一世纪是世界各国国力繁荣昌盛的黄金时间 , 是中国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奋斗目标的战略时期 , 更是教师职业辉煌的崭新时期,新时期的教师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去完善自己,从而获得完美的人生。

一、教师的职业光环效应不应成为执业的唯一精神支柱。

新世纪的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大大超乎人们的想像,甚至于超越预言家的玄奥预言。这种迅猛发展的速度必然会带来教育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就会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得到振奋。我们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以下三点:一是教师的职业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需,也是教师自身生存的必需,从而自觉地树立教育兴衰关系到国家兴亡、个人发展的正确观念。二是教师的职业是一门充满挑战性的职业,这种挑战之中的最强的刺激性并不是金钱和物欲的诱惑,更多的是来自学生个体更加个性化的挑战,是来自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更加多元化的挑战,是来自于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教育要返璞归真的较量的挑战。如果教师不克服职业倦怠感,就会在这种严峻考验面前因为缺乏足够的准备和实力而疲于奔命,最终被淘汰出局;三是学龄人口的急剧下降和终身学习的普遍认同,从而形成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大量需求,这是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外驱力,目前教师队伍是大而不壮。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家的优生优育政策的逐步落实,已经达到了优生目的,那么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我们在优育上下功夫,教师的责任义不容辞!

二、 教师的职业要不断适应新形势,要轻装上阵,要不断学习,要雄姿英发!

我们这一代教师从木楼、板壁屋、煤油灯、钢板铁笔和油印机等原始的办公条件中一路走来,付出的艰辛自然是一部沉重而厚实的教育发展的教科书。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具备了轻装上阵的物质基础,就要充分发挥好网络、多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达到轻负高效的教育效果。比如长期以来占用教师时间最多的手写教案,我们就可以改为三点式备课,即网上参考一点,同伴互助一点,自己研究一点,这样既解放了自己,又节省了时间,同时也避免了 因个人知识的缺陷而影响课堂效率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教师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做到宽容而不放纵 ,严格而不苛求 ,惩罚而不体罚 ,和谐而不庸俗。在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中去感受教书育人的乐趣,而不是在学生吱吱地磨牙声中成为高高在上的孤家寡人!最后教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进行自我调节。一是要宽容,不去计较工资、福利、资金,也不去计较名利与得失;二是要追求美丽与健康,教师的形象对学生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我们不追求奇装异服,但是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让我们拥有美丽与健康的人生;三是要拥有美满的家庭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我们自己的软环境,也是我们幸福人生的必然追求;四是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教师队伍虽然是一个阳光灿烂的职业群体,但是却是一个弱势群体——因为课堂和学生就是捆仙绳,有学生你不上课,是你的失职:没有学生没有课堂,你就变得一钱不值。那么教师就要在拥有一颗平常心的前提下,当你的合法利益受到侵犯时,就勇敢地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去争取各级各届的支持,唤起他们的同情心,达到维权目的。任何过激手段和言辞都是不恰当的!

三、 教师要有成就感!要用自身的成绩来鞭策自我,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教师的工作虽然十分辛苦,但是却不能像其他行业一样创造出令人眩目的辉煌业绩,更不能创造出惊人的经济效益。因此有很多老师因为缺乏成就感,就人浮于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根本没有想过成仙成佛!这也是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新世纪的教师就应该去不断去丰富并物化自己的成果,虽然评优评先你争不来,也许你是一头老黄牛根本就不屑于去争名夺利!但是有些东西总是属于你个人的,别人想争也争不去。例如:一篇优美的教学设计、一则短小而富有哲理的后记、帮助一名留守学生后他发自肺腑的感谢、给一名学生心理上的导航、发表一篇高级别的论文……等等,这些虽然都是一些平常小事,然而正是这些平凡小事才构成了教师工作的全部,是教师不平凡的具体体现。而且正是这些小事,使教师拥有了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教师不断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内驱力,最终达到教育辉煌。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我们这些在农村中小学耕耘的教师要正确定位,健康自我,追求成功。倘然如此,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职业倦怠感,从而以饱满的热情去从事无比光辉灿烂的事业,既用心捧好饭碗,又不断挖掘潜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调节

宜都市陆城中心学校 江书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群体也渐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一)、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的内涵

所谓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是教师对职业期望与现时状况冲突的一种心理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教师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的紧张状态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西方有代表性的观念有以下几种:

1)情感冲突论其代表人物是弗鲁顿伯格。他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个体超负荷工作,忽视自身需要所引起的疲惫状态,是过分努力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

2)情感耗竭论其代表人物是玛勤诗和派恩斯。他们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产生职业倦怠的个体对于服务对象丧失了情感甚至以非人道的方式对待他们。

3)情感调适论:其代表人物是凯尔尼斯。他认为教师个体对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不当会引起职业倦怠。而且个体如果感到自身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时也会产生职业倦怠。

(二)、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学者对于教师压力、职业倦怠从不同视角作了诠释,虽然概念界定不完全一致,但是教育领域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却是不客忽视的,它不仅威胁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对于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也是巨大的。如湖南某地的一教师将一女学生从四楼摔下。因此,探究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显得非常重要。大多数学者认为,影响因素有五:个人因素、个人背景因素、组织因素、人格因素和学校的领导。个人影响因素方面,男教师较女教师更易产生倦怠,单身教师比已婚教师倦怠水平高。并且 40岁以下的中学教师更容易出现倦怠感,城市的教师比农村教师倦怠水平高;个人背景因素方面,因教师个体的性别、年龄、所教年级、所教学生类型的不同,以及教师之间的不良气氛、角色冲突,缺乏参与决策的机会等都有影响作用;在组织方面,学生的恶劣品质、过度的工作负荷、待遇过低,角色冲突等都会使教师产生倦怠感;在人格因素方面,自尊在职业倦怠中至关重要,低自尊者容易产生低成就感,从而更易产生倦怠,相信命运的教师认为有些事情是无法控制的,把一切都归咎于命运、运气等,从而也容易产生倦怠;而相信历史是自己写就的教师则会调适自己,面对现实,努力走出困难,最后达到成功。

(三)、时下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而每一次改革的浪潮都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和社会期待,这使得教师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加剧。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满足社会的期待,教师超负荷劳作,倦怠感也随之产生。因此,研究促使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具体因素对有效地应对教师职业倦怠有着积极的意义。

1 、教师个人自身的因素

教师个体的人格特征是倦怠感产生的重要原因,不同的人格特征使倦怠的个体差异很大。同样的压力放在两位不同的教师身上,其反应是不一样的。心理上常处于紧张焦虑、不自信状态的容易产生倦怠感,对自身缺乏正确认识、期望值过高的教师也易产生倦怠感;例如某教师特别要强,所带班级如果成绩不排第一便会喋喋不休,内心恐慌,甚至对于自习课上学生学习他所教学科的人数不多也大发雷霆,回到办公室坐立不安。这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教师就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还有一位教师刚参加工作时踌躇满志,各方面的素质也的确不错,但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厌天尢人,总觉事事对他不公、怀才不遇,最后发展到因不愿比别人穷而偷东西,因追不上自己看上的女同志而抑郁,以致产生了心理和精神疾病,也毁了自己的前途。

2 、个人背景因素

教师个体的学习背景、教学年限,生活环境等都会引起职业倦怠。有的教师在选择教师职业时完全是出于跳农门或减轻家庭负担、职业稳定等方面的考虑,而不是把教师职业作为执著的追求。这样的教师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中稍有挫折或不顺心的情境就会导致职业倦怠。同时,教师个人生活环境的优劣与转化也会使教师抵制职业倦怠能力降低。

3 、与工作相关的因素

教师工作相关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教师的角色冲突。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教师往往扮演着多重角色,如知识传授者、心理保健者、研究者、创造者、同事、学生的朋友、留守子女的父或母等。每一种角色都要求教师满足人们的期望值,这使得教师极易产生角色冲突,进而导致职业倦怠。二是工作负荷太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还要制定各种计划,并力求教案,计划等完美无缺,以备检查。而事实上,教学是复杂而又灵活的活动,岂能是靠解决的。同时,读书笔记、工作日记、听课笔记都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以适应新形势。繁杂的工作,名目繁多的评比,很多的会议, 都使老师超负荷运转,身心处于衰竭状态。三是学生的厌学情绪。现如今由于社会吸引学生的东西太多,越来越多的学生视学习为一种负担,教师面对学生漠然的表情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学生不遵纪、不完成作业,缺乏理想和学习目标使得教师身心俱疲而产生倦怠,以致出现了海南一校长给学生下跪求学生学习的一幕。

4 、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低。

中国自古就有尊师之传统,十年浩劫使教师威风扫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尊师呼声甚高,但真正的尊师并未形成风气。师生情在社会影响的冲击下也有些变味。教师工资有所增长,但教师工资还是低于很多其他职业,特别是不能与同学历的同龄人在其他战线工作的人相比,这就使得教师在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的现实以及生活压力的双重侵袭下产生了倦怠感。

5 、家长与社会公众的过度期望

教师没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社会公众认为教师待遇提高了,就应该加倍努力和付出,教师成功了是理所当然的,失败了则归咎于教师的不努力和无能。教师在他们眼中好像应该是无所不能的,家长的不理解和不配合以及过度的期望使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

6 、学校管理机制的不合理管理人员的不称职

学校管理机制的不合理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在学校内部,领导最关心学生成绩。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便制定出许多针对教师的加压性制度(名曰激励制度)。如升学奖励制度,学生评教制度,评优制度,职称考核制度,这些无不与学生成绩挂钩。一年的努力可能因评比时相关零点几而付渚东流,对学生的淳淳教导可能因学生评教时一个学生泄私愤而烟消云散,等了多年的职称评定可能因少写一篇论文而成为泡影。与此同时,领导的不称职也是很关键的因素,有些管理者只注重形式,例如:教师考勤只要人在办公室,办公是不是高谈阔论间或玩游戏他都不管了。

(四)、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

1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关注教师需要是应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支持系统可使个体减轻压力,缓和职业倦怠的产生。建立社会支持体系,首要的是对教师职业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因为公共信任对教师的职业选择与工作表现有着深刻影响,在良好的公共信任、关心教师、支持教师的良好氛围中,教师与学校都会表现出信心和干劲,这会使教师具有高度的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提升教师的职业士气,工作热情和满意度,进而降低教师职业倦怠感。同时,对教师持有合理的期望也是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的主要方面。

教师是普通的人,教师的能力不是无限的,因此,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应客观合理,以减轻教师的压力。再者关注教师的需要,改善教师生存发展环境,提升教师发展自觉显得尤为重要。胡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首要方面是党和政府、社会应该如何尊重教师,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和支持也说明了这一点。

2 、学校管理机制的改善和管理者素质的提高是应对教师职业倦怠的保证。

首先,改进学校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师参与评价机制,摒弃那种以成绩论英雄的僵硬的评价方式。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公正评价,建立科学的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其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形式主义工作,使教师从各种检查中解脱出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或者让教师走出校门交流促使其教师的职业发展。

再次,实行民主管理对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有着积极的作用。它能够激发教师的激情,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学校管理者要树立为教师和教学服务的意识,积极为教师创建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

3 、教师个体的自我调适是应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所在。

首先,教师要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自我降压,减轻精神负担,增强抵制倦怠感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努力学习,加强自我修养,对自身和所从事的职业进行正确的认知,同时在生活中多参加健康的娱乐活动,与周围的人特别是同事建立融洽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情绪疏导,选择适宜的场合进行情绪宣泄,提高自身的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

教师职业倦怠正趋于改变,一个呼唤,呈现和尊重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时代正在到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社会形成合力,持续推进教师发展生态的完善,只要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改善的生存发展环境中,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努力提升发展的自觉,当代的教师就会让充满智慧、创造和激扬的生命灵性,展现教育的本色,展现教师的本色。使教师成为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最令人羡慕的职业!

也谈教师职业倦怠

徐州教育学院教育系 68# 221006 钱兵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 1974 年,美国心理学家弗洛登伯格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教师职业倦怠是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延伸。笔者曾通过中国期刊网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检索,发现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危害及消解方法进行了探讨,有些方法能够帮助教师遏制职业倦怠的形成,有些方法能够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倦怠的痛苦。但笔者认为,许多研究都把教师当成了被动、消极的个体,忽视了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停留在简单的消解层面上。我想,我们是否可以从另外一个维度思考教师的职业倦怠呢?如果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研究教师职业倦怠,是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改变对教师职业倦怠消极、悲观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探究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真正原因及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呢?以下是作者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积极解释

(一)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诉求

幸福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有些研究者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当前许多教师在工作中缺乏幸福感,充满了职业倦怠。的确,这个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描述教师的工作状态,但笔者认为,这个结论却有可能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在的教师们像任何一个时代的教师一样在一如既往地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的发生与教师的诸如自我实现、自尊等高级需要相关。因此,我们说,教师职业倦怠既是一个结果、一种状态,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是有理想、有热情的教师在追求职业幸福的过程中由于暂时受挫以及情绪与行为调节不当而产生的。从这个角度上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是因为其他原因,正是因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诉求。

(二)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对超负荷工作压力的抗争与逆反

教师职业被公认为是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据研究,教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生升学考试压力、工作负担压力、角色职责压力、工作聘任压力、职业声望压力、学历职称压力等。这些压力常常让教师感觉目标过高,任务过重,自己无法胜任。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刺激强度过高、容量过大、机械重复次数过多的压力下,人往往容易产生抗争与逆反心理,有人把这种心理称为超限逆反心理,意为外界刺激超过人的忍受限度之后产生的逆反心理。超限逆反心理是个体出于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心理反应。所以,教师在遭遇超负荷工作压力的时候表现出的抗争或逆反以及对工作的漠视,其实是一种自我防御。这种反应可以帮助教师得到解脱并避免伤害,从而获得一种身心的平衡。尽管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这种抗争与逆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功能的发挥,但是,却可以防止教师的心理崩溃,对教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可以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教师对工作压力过大的一种抗争与逆反,是教师的一种自我保护。

(三)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对教学自主权的呼唤与渴望

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可以实现自身的教育理想与人生价值。但教师与工作的完美结合仅仅是一种理想,要想实现这种完美结合,教师必须充分享有教学自主权。只有充分享有教学自主权,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教学才能因为教师的智慧而充满灵动与诗意。然而在一些学校,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却被无情地剥夺了:( 1 )教师无权安排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时间都已经在课程表上规定好了,教学地点不会因为某个教师的创意而改到校外或郊外。( 2 )教师无权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去教。( 3 )教师无权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学校发展等活动。( 4 )教师展现自己教育观点、个性以及情感的权利在工作中被削弱。当教师缺乏教学自主权的时候,教师很难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人,教学对教师来说,已经不再是幸福的源泉,而常常沦为一个应付的差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教育教学灵感、教育智慧、教育思想往往被压制,甚至被扼杀。同样,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常常因为教师自身的发展受挫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试问,在这种枯燥的、乏味的、公式化的、简单地一再重复的情境中,能不产生职业倦怠吗?因此,我们说,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对教学自主权的呼唤与渴望。

(四)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过程是教师对自我主动调节与探索的过程

在与职业倦怠作斗争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学会并加强对自我的调节,加深对自我的体验,从这个角度说,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认识自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一位教师都想要维护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都希望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同事的关注、领导的赏识。但是,当由于自身教育方法不当、教学技能欠缺等因素不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他们感受、体验到的更多的是失落、痛苦、无能为力与对未来的迷茫。但正是这种痛苦的体验才能给教师以触动,激发他们强烈的消除这种痛苦体验的动机与勇气。当职业倦怠产生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检查、监控与调节,主动地寻求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积极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方式,设计自己的成长道路。只有当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客观的分析、适当的评价与积极的反思,找到自身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才能找到消除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使自己真正脱胎换骨。

因此,我们说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过程是教师对自我主动调节与探索的过程。

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一)提倡教师教学自主

教师缺乏教学自主权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学校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还教师充分的教学自主权,给教师创造放飞教育思想的空间,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励教师工作的热情,从而有效遏制与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二)引导教师积极归因

动机归因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归因,会导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认识,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与行为;而不同的情绪与行为结果,又会成为下一个行为的动力或阻力,归因、认识与行为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一些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常常是对自身问题的消极认识与消极归因所致。因此,引导与帮助教师学会积极地、正确地认识问题,学会积极归因,对于教师消除职业倦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关注教师的幸福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并不只是问题的消解与减少,还包括积极因素的增多。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除了帮助教师解决引起职业倦怠的外界问题外,还可以通过关注与培养教师的幸福体验来实现。如果教师能够获得幸福体验,或许他们就具有了抵抗职业倦怠的能力。因此,从关注教师的幸福体验入手去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应该是一个有创意的好方法。首先,要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减少教师的抵触与反感情绪。其次,让教师获得幸福体验,积极地看待问题,合理地、恰当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能够游刃有余地适应教育教学生活,才能有效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四)回归教师日常生活

回归教师的日常生活,从教师个体的、真实的存在出发去考察与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特有的应对模式决定的,他的每一个行为又构成了他个人应对模式的一部分。如果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积极的应对问题模式,他的应对行为就倾向于积极。反之,其应对行为就倾向于消极。所以,只有关注教师的日常生活,关注教师真实的生活,才能真正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也许,有的读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你从教师的职业倦怠中得到如此多的意义与积极作用,是否希望教师都产生职业倦怠呢?是否希望自己也产生职业倦怠呢?如果您有这类疑问的话,恐怕就误会笔者的本意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摆脱缓解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症的应对策略
做一个幸福的智慧型教师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如何应对教师“职业倦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