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会回顾】“做聪明的家长,助孩子轻松学习”11月家长会

会前活动:

1.您是孩子QQ/微信等社交APP的好友吗?

2.您能看到孩子的状态吗?(状态:孩子在空间发表的内容)

3.您会评价孩子的状态吗?

您有没有发现,孩子不喜欢加我们家长为好友,或者加了之后几乎看不到孩子的状态呢?那么能够看到的状态,是不是也在改变“剧本”呢?为什么孩子会有这种情况?有什么是不能够让家长知道的吗?

其实有很多学生并不是有不能让家长知道的事情,所以不敢发状态让家长看到,而是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家长意识”很重,家长是管着自己的人物,他们不清楚有些事情被家长知道之后家长的反应,是欣慰,是高兴,是生气还是愤怒?等等,不清楚,就怕,怕家长会有不好的反应,反而给自己带来麻烦。

另外,有些事情又不方便和家长说,比如,对家长的感恩,传统的中国家庭中,会觉得家人之间传递“赤裸裸”的感恩,会显得肉麻,被家长看到会不好意思。

还有,就是有些事情的确不能被家长知道,被家长知道了,应该会挨骂、挨打。这些事情自然是不能被家长知道的事情。

比挨打挨骂更难熬的,是唠叨,这种长期缠身的事情,自然是躲得越远越好。

对于孩子而言,空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在这里面,他们是“老大”,自己决定应该怎样去运营,父母加入之后,这个空间好像就不是自己能够做主的了,因为怕父母的反应,不停的修改这自己的剧本,这自然是孩子不愿意的。曾经问过一个学生,她说和父母是好友,所以空间有时候觉得比较好的东西,自己会转,但是等同学转后秒删,就是怕父母看到。不满的情绪压抑久了,总是要爆发的,可能在某一天,我们会默默发现孩子把我们拉黑了,在家长难过万分,不解的时候,孩子可能只有一个原因:我要自由。

那么平时应该怎样和孩子沟通交流呢?作为家长,我们也想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可是他们宁可选择“外人”也不愿意和我们沟通,我们究竟“错”

在哪里,与孩子间的话语为何越来越少?

我们究竟“错”在哪里,与孩子间的话语为何越来越少?

看看,我们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吗?

1.孩子“家长观念”比较强,不敢或犹豫要不要和家长说

原因:

孩子“家长观念”强,一般是孩子在和家长反映情况时,家长有过训斥或者打骂的经历。其实对于初中的孩子,特别是刚上初中的孩子,他们并不懂得为什么挨骂挨打,家长也很少有和孩子详细讲过原因,给一个“大道理”,觉得孩子该懂,对于刚开始建立成人意识的孩子,他们并不懂。慢慢会形成一种意识—这种事情以后不能跟家长说,但并不知道为什么。

还有就是孩子和家长缺乏沟通。

班主任建议:

在孩子反映情况时,不要急着去批评,可以深呼吸几次,压下自己的激动情绪,以平静的心情来对待,和孩子具体分析,在整个事情中孩子有没有做的对的地方,哪怕是孩子做的不对,但是初心是好的。告诉孩子“不能”的原因,避免大道理,要详细。以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去沟通。最后轻描淡写似得问问孩子,之前哪儿是不是做的不太对,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做。

注意孩子生活的点滴,觉得孩子需要帮助时,可以和孩子讲“如果有需要,可以找爸爸/妈妈”,在孩子找到自己时,平常心对待,不就会发现,孩子会慢慢习惯找家长沟通生活中学习中的事情。询问意见和建议,因为在走向成人的道路,孩子还很茫然,不知道方向。需要家长用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指导自己前进。

2.家长:有些事情不方便和孩子讲。

v 孩子还小,有些事情说了他们不懂

班主任建议:

他们的确缺乏经验,但是并不代表一无所知,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不妨听听孩子的意见,也许您会对孩子刮目相看的。他们的答案很“原始”,很“简单”往往会令人感动。

不妨从小培养孩子的处事能力,肯定孩子对的行为和思维,补充孩子的不足。在以后孩子遇到这类事情时,也可以知道怎么去解决。

案例:一位妈妈,因为最近家里孩子姥爷、爷爷相继去世,妈妈不能接受,一直不敢面对,但是孩子好像没事一样,每天很开心去上学,知道有一天,妈妈看到孩子写的关于老人的作文,压抑太久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哭了,孩子一边递纸,一边和妈妈说:“难过就说出来啊,不要憋着”。

v 有些话“羞于”说出口,比如:性教育问题

班主任建议:

羞于说出口的话题,不要急着推给“外人”例如班主任老师去处理。家长

羞于开口的话题,孩子也羞于接受,让一个“外人”直接去开口,反而会起到抵触心理。作为孩子最近的人,了解他们的一行一动,可以在看着不经意的时候自然的带出这个话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心理逐渐成熟,有了朦胧的意识,就算家长不说,

他们也有各种可以获取知识的渠道,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领导,很容易误入歧途。

可以在发现有苗头的时候,调侃式的说出口。如果孩子对异性有了朦胧的

意识,不妨和孩子说,这属于正常情况,因为他们在长大,和孩子传递一种思想“爱是有责任的,为了美好的将来,要努力让自己变优秀”。沟通时要让孩子觉得轻松,好像朋友间的谈话,不经意的特意说出口。

3.你是我栽的小树,长歪的,就把它掰回来—不打、不骂,不成材

班主任建议:

我们打骂孩子,是因为恨铁不成钢,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够改正,而打骂似乎除了增加记忆,好像往往只告诉孩子“不能这么做”,忽略了告诉孩子该怎么做。

压抑的情绪积蓄久了,总是要爆发的,“管不了了”的情况时有发生。

孩子会学着怎么去应对爸妈的“大招”,“三十六计”、“斗妈大全”逐渐完善。

我们的目的是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而长期的打骂反而会造成相反的结果,孩子会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不直面自己的错误,也不知道怎样去解决。

建议:

(1)收起我们的坏脾气

(2)要有耐心,不要向孩子传递你很笨的思想。

(3)以身作则:注意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孩子会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允诺的一定要做到。告诉孩子,还有这种方法,例如:带有“网瘾”的孩子去做户外运动。很多所谓有“网瘾”的同学是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他们也知道如果出门户外运动会更好的放松身心,过后可以安心学习,但是不知道玩儿什么,或没有人一起,只能选择在家。

(4)尊重孩子的感觉。避免当众批评孩子,做错事的孩子,往往存在着自责的心理,这时候不要“锦上添花”。对事不对人。告诉孩子这件事情做错了,为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就是这样”。如果发生过类似的错误,在最后可以问问他们“是不是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处理的方法有没有类似?”“下次遇到知道怎么处理吗?”等等。

4.爸爸妈妈不听我的,我说一,她/他说二

在家长焦虑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讲或着急批评孩子的时候,您有了解过孩子的具体情况吗?也许我们家长担心的事情,我们孩子并没有,或者本身和我们传递信息的人,例如老师,他们错怪了孩子,您和孩子了解过情况吗?

其实,对应一件事情,有很对的原因,也许我们认为的,并不是孩子的情况,在我们苦口婆心和孩子说了半天之后,孩子不愿意听,反而和我们说“我都知道”,“知道为什么还那么做?”—“因为那不是我的情况”

例如上课走神。我们听到就会生气,觉得一定是孩子态度不端正,其实走神的原因很多,包括身体因素、心理因素、环境等等。有的孩子也想好好听课,但是每天安排太紧、太多,超出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处于“饱和”状态,吸收不进去了,您知道吗?

班主任建议:

耐心认真的听孩子说吧,了解孩子情况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错的及时纠正,对的不吝于肯定或者鼓励。

5.孩子觉得“我”唠叨,不愿听,走神或者反抗

“唠叨”一般是内容过于重复—事情重复多了,反而不重要了

怕成为以后被“唠叨”的把柄—揪着孩子的过错不放,经常提起

时机不对—孩子情绪正在饱满的状态或者孩子在忙于做其它事情

班主任建议:

找准时机很重要,不要急于解决。等冷下来或者孩子空余的时候讲。

学会用心倾听,知道缘由,哪怕让孩子把不好的情绪发泄出来,“听”为主。

找优点

帮孩子理性分析

要讲理,又避免大道理

问孩子意见

不足在哪里

给予相应的建议

表示鼓励和信任 身体接触

6.爸妈只关心我的学习,好像学习成为“好孩子”和“坏孩子”的衡量标准

班主任建议:“学习”有两个方面:日常生活和学校学习,同样重要。

7.代沟 很多不理解出现

例如:孩子为什么迷恋网络?为什么追星?

不得不说,家长和孩子间的确存在代沟,我们经常说中国的家长是最伟大的,家长把最好的条件都给了孩子,在信息化的时代,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不及时学习,真的会和这个社会慢慢脱节。不理解的背后是不了解。

“我们当时只想学习”—是生活推着我们前进,有动力,还有就是当时生活没有那么丰富,网络没那么流行,游戏娱乐没那么丰富。

“为什么追星,明星有什么?”其实现在很多明星,特别是韩国明星,把明星包装的很完美,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在,外形上不得不否认审美观在变化,内在:他们出现在公众面前,说出的话语往往很正面,很鼓励。孩子可能会在一个时刻觉得他们的行为或者话语,和自己的情况很符合,很受鼓舞;也许觉得他们的话语会指导孩子做更好的自己,等等,在您迷茫时,不妨像朋友一样,问问他们,或者私下去了解一下。

班主任建议:

社会在进步,孩子在学习,家长也要学习,跟上孩子的步伐。

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把孩子当成年人对待,当朋友沟通。

8.怕家长担心或者给现在的情况带来更坏的影响

孩子觉得有些事情家长知道了,帮不上忙,反而会担心,或者处理不当,给现在的情况带来更坏的影响。不如自己默默去处理。

班主任建议:

有些事情不妨让孩子自己学着去处理,告诉孩子有需要可以找到家长

默默观察,需要时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告诉孩子要学会解压的方法,怎样面对困难的态度

在孩子找到自己时,给予建议,不做“替他/她出气”的冲动行为,做理智的家长

9.为孩子做到面面俱到

为孩子做多了,反而会抑制孩子的能力,造就“无能”的孩子。“溺爱”养成“坏脾气”。

班主任建议:

学会放手:孩子总要有一天自己面对,学着处理,现在孩子正是好奇,充满热情、思维活跃、动能十足的时候,不如让他们试着去处理,家长在旁给予建议和意见,适当的给予正确的方向指导。以后面临起来也不会茫然。

适当的做些家务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放松。

告诉孩子学会接纳四面八方的意见和建议,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10.有一种好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

总和孩子讲“你看人家XXX”。

班主任建议:

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孩子作比较,会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或者自卑、不自信。

每个孩子都不同,别人的长处孩子没有,孩子的长处别人的孩子也不一定有。找到孩子的优点。

孩子成长的速度不一样,有的人大器晚成,有的人小时很优秀,长大反而不行了,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希望的种子,他/她的开花期也许本身就晚,用心栽培,耐心等待。

可以利用孩子的自尊心,刺激一下孩子,给予动力。例如发现其他孩子学习好,再看看自己孩子的成绩,哪个上升空间大,哪个好提分,提了就会考到班级第X名了。

11.最熟悉的陌生人 话题很少

孩子在开始学会画画时,往往会画一个孩子代表自己,左右一个爸爸一个妈妈。爸爸妈妈的共同陪伴是孩子的愿望,原始的本能。而且爸爸妈妈各有所长,在孩子三岁之前,依赖妈妈多一些,以后更需要爸爸的陪伴。性别的差异,赋予了不同的特性,母亲相对感性,爸爸相对理性。爸爸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强,处事独立、果断。思维跳跃。这些都是孩子后期需要学习的。无论男孩儿女孩儿。

父亲陪伴多的孩子相对独立、自主、自信。

班主任建议:

重陪伴,教育孩子并不是只要妈妈就可以,不拿“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为借口,孩子只成长一次,陪着他们长大,教会他们生活,就是给孩子创造的最好环境。

12、考试,真的那么重要吗?

1)孩子眼中的考试

面对考试,孩子们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反应。成绩好的对考试期待,因为考试是自己显摆的机会;成绩一般的对考试感到恐惧,考不好会自信心受打击;成绩不好的,对考试感到无所谓,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态度

2)家长眼中的考试

对于考好的孩子,我们家长给予孩子物质奖励

对于没考好的,我们会对孩子进行指责,没有过问孩子为何没考好?

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家的孩子比,让孩子感觉自己比如别人

3)老师眼中的考试

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发现学生们的不足

考试能力

13、针对考试,我们家长该怎么做?

班主任建议

1)孩子考得好——适当的及时奖励,对孩子进行鼓励

让孩子体会到进步的幸福

2)孩子考得不理想——帮助孩子发现问题,找到原因,错题分析,帮助孩子制定提升计划

第一,找到不会的原因

第二,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第三,和孩子一起执行计划

第四,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更爱他们!

3)针对孩子错题,找到对应的知识点,把这部分知识点有关的试卷、练习整理成册,引导孩子进行专项训练突破

做孩子学习的帮手,而不只是孩子学习的督促者

14、我们家长应该会用的简单学习网功能

班主任推荐功能

讲义下载

错题本

答疑

进步之星申请

讲座提示

班会提醒

及时联系班主任

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在学习时候帮孩子做一些辅助工作,节省孩子时间。

15、孩子们的努力

孩子们也一直在努力,他们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作为我们家长在关注孩子的学习时候,寄语孩子很多期望的时候,也不要关注孩子的其他成长。

16、我们的初心

爸爸妈妈:孩子快乐成长、孩子学习进步!

孩子:

爸爸妈妈我已经长大,你们的付出我心底明白,我也一直在努力想要达到的期望!

17、班主任寄语:

孩子的成长牵动我们的心,成长的路上有坎有坷,做为家长我们需要给予孩子的是指引以及关怀,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体会到我们给予他们的温暖与帮助,让孩子始终微笑面对一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会班主任热泪盈眶: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读书?建议家长转给孩子
老师,我不能让孩子的座位空着
倾听——成功的开始
攻略丨田丽霞:班主任有事就请家长,是否上上策?如何正确请家长?(关于请家长最实用的文章,没有之一)
我的支教日记(11.27)
一位初三班主任在中考后给家长的一封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