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癌症来袭,就这样治疗!(癌症真正的克星)


小编导读

癌症是众多疾病中的老大,其发病年龄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提及癌症,难免谈之色变。事实上,癌症也没有那般可怕,若能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击败癌症也是可能的。如何摆脱癌症的尾随?且看名老中医杜怀棠有何高见!


癌症因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在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外邪入侵,痰、湿、气、瘀、毒等搏结日久,积渐而成。临床特点为体内出现肿块,表面高低不平,坚如岩石,并伴有脏腑虚衰的表现。

【病因病机】

1.外感病邪,气血凝结

感受六淫病邪,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受阻,痰湿毒瘀交结,日久则可发展成癌。其中以寒邪为主。寒主凝滞,寒邪侵袭人体后容易导致气血瘀阻,日久成癌。正虚是发病的基础,外感是发病的诱因。外感病邪还包括自然界中化学、物理致癌因素。

2.内伤七情,脏腑亏损

长期忧思、郁怒、惊恐、悲伤,心肝脾功能受损,气机失于调畅,日久气滞痰凝血瘀相互搏结,形成癌症。

3.饮食劳倦,正虚邪留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或恣饮醇酒,导致脾胃运行功能失调,积湿生热,湿聚成痰,痰湿阻碍气血运行,瘀毒留积成癌。

4.先天不足,禀赋异常

脏腑功能受损,气血失调,容易因外感、情志、饮食、劳倦所伤,导致正气亏虚,痰湿气血瘀阻而形成癌症。

总之,本病的发生是因脏腑功能受损,痰湿、气滞、血瘀、热毒相互搏结,日久成癌。

【辨证论治】

一、肺癌

1.痰湿蕴肺证

症状:咳嗽,咳痰,痰质黏稠,色白或黄白相兼,胸闷胸痛,大便溏泻,神疲乏力,小便短少,舌暗,苔黄腻或黄厚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益气。

代表方:二陈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常用药:二陈汤健脾理气,燥湿化痰;瓜蒌薤白半夏汤行气祛痰,宽胸散结。喘咳较甚者,加桑白皮、葶苈子;咳痰黄稠者,加黄芩、鱼腥草、栀子;胸痛,瘀血明显者,加郁金、丹参、赤芍;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者,加党参、黄芪、炒白术。

2.气血瘀滞证

症状:咳嗽不畅,胸闷憋气,胸痛有定处,痛如针刺,昼轻夜重,或咳痰带血,血色暗红,口唇紫暗,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脉细涩。

治法:活血散结,化痰行气。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加味。

常用药:四物汤养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通络;炒枳壳、元胡行气止痛。兼见咯血者,加三七粉、茜草根、蒲黄活血止血;气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白术补气行血。

3.阴虚毒热证

症状:呛咳气逆,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咯血不止,心烦失眠,低热汗出,或壮热不退,口渴,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汤养阴润肺清热;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大便干结者,加桃仁、瓜蒌;低热盗汗者,加地骨皮、五味子;咯血者,加生地、三七粉、茜草根。

4.气阴两虚证

症状:咳嗽少痰,或咳痰带血,咳声低沉,气短喘促,神疲乏力,面色白,形寒恶风,口干少饮,大便干结,舌红或淡少苔,脉细数或细弱。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代表方:生脉饮加味。

常用药:党参补肺气;麦冬养肺阴;五味子补气养阴,收敛肺气;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蜂房清热解毒散结。气虚明显者,加炙黄芪、党参、白术;阴虚甚者,加生地、沙参、百合。

二、胃癌

1.肝胃不和证

症状:胃脘胀满,时时疼痛,痛引两胁,嗳气呃逆,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心烦口苦,纳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或沉细。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痛。

代表方:逍遥散合旋覆代赭石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薄荷疏肝理气;旋覆花、代赭石和胃降逆;当归、茯苓、白术、甘草健脾柔肝。肝郁化热者,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苦参;便秘者,加大黄、枳实、槟榔。

2.瘀毒内结证

症状:胃脘刺痛,痛时拒按,心下痞块,呕血或黑便,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涩或沉细。

治法:解毒散结,活血化瘀。

代表方:失笑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生蒲黄、五灵脂、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延胡索、川芎活血止痛;蜂房、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解毒散结。呕血明显者,加三七粉、白及粉或云南白药;阴虚口干舌燥者,加生地、麦冬。

3.痰湿凝滞证

症状:胸膈满闷,心下结块,胃脘饱胀,或隐隐疼痛,呕吐痰涎,面黄虚肿,腹胀便溏,舌淡,苔滑腻,脉细濡或细涩。

治法:化痰散结,健脾和胃。

代表方:开郁二陈汤加减。

常用药:陈皮、青皮、苍术、茯苓健脾和胃;香附、木香、槟榔、川芎、莪术行气化瘀散结;半夏、胆南星、浙贝母化痰散结。

4.脾胃虚寒证

症状: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朝食暮呕,或暮食朝呕,呕吐清水,神疲乏力,面色白,或四肢发凉,浮肿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苔水滑,脉细弱。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代表方:理中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干姜、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温中散寒,健脾益气;陈皮、半夏和胃降逆;丁香、吴茱萸、肉豆蔻温中止呕。

5.胃热伤阴证

症状:胃脘灼热疼痛,口干喜冷饮,胃脘嘈杂,五心烦热,大便干燥或便血,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代表方:益胃汤加减。

常用药:生地、沙参、麦冬、玉竹养阴生津;当归、白芍、天花粉、知母养阴清热。

三、肝癌

1.气滞血瘀证

症状:胁下痞块,拒按坚硬,刺痛或胀痛,入夜更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或干结,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黄,脉细涩或细弦。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积。

代表方:复元活血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桃仁、红花、穿山甲、瓜蒌活血化瘀;柴胡行气疏肝。腹胀腹痛甚者,加炒枳壳、元胡、川楝子;低热者,加银柴胡、青蒿、鳖甲。

2.湿热聚毒证

症状:胁下痞块,两胁胀痛或刺痛,身目发黄,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胸脘痞闷,纳少,溲赤便干,神疲乏力,舌质紫暗,苔黄腻或黄厚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胆,泻火解毒。

代表方:茵陈蒿汤加减。

常用药:茵陈、大黄、栀子清热利湿;厚朴、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苦参清热利湿解毒。大便秘结者,加芒硝、枳实;腹胀甚者,加木香、槟榔、大腹皮。

3.脾虚湿困证

症状:胁下结块,按之疼痛,腹大胀满,如囊裹水,神疲乏力,纳呆便溏,小便短少,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滑或濡。

治法:健脾益气,利水消肿。

代表方:四君子汤合五皮饮加减。

常用药:四君子汤健脾理气;五皮饮利水消肿。呕吐者,加半夏、竹茹、旋覆花;腹泻甚者,加苍术、肉豆蔻、炒扁豆;腹水甚者,加泽泻、车前子。

4.肝肾阴虚证

症状:胁肋隐痛,绵绵不休,腹大胀满,青筋暴露,五心烦热,低热盗汗,纳少消瘦,头晕目眩,呕血便血,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化瘀软坚。

代表方:一贯煎加减。

常用药:生地、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滋阴养血生津;川楝子疏肝理气;炙鳖甲、龟板、半枝莲软坚散结。

四、结肠癌

1.湿热蕴结证

症状:腹部阵痛,大便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身热不扬,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散结。

代表方:白头翁汤加减。

常用药:白头翁、黄柏、黄连清热解毒化湿;秦皮清肠解毒;木香、厚朴、赤芍、薏苡仁理气散结。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枳实、槟榔。

2.瘀毒内结证

症状:腹痛腹胀,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发热,口干咽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软坚。

代表方:仙方活命饮加减。

常用药:天花粉清热解毒散结;白芷、贝母、防风化痰散结;穿山甲、皂角刺、当归、赤芍、乳香、没药化瘀软坚通络;甘草调和诸药。腹部硬满痛甚者,加槟榔、枳实;大便困难者,加生大黄、桃仁;发热甚者,加丹皮、生地。

3.脾胃虚寒证

症状:腹胀隐痛,喜温喜按,腹部痞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大便溏薄,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健脾,止血散结。

代表方:黄土汤加减。

常用药:伏龙肝温中止血;附子、白术、甘草温阳补气;生地、黄芩、阿胶养血止血。里急后重者,加木香、薏苡仁、槟榔;大便泻下无度者,加诃子、罂粟壳、山药、芡实。

4.脾气下陷证

症状:腹部坠胀,大便稀溏,泻下不止,甚则脱肛,气短懒言,神疲乏力,面色白,纳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陈皮益气健脾;黄芪、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当归补血。

五、胰腺癌

1.湿浊阻遏证

症状:胸脘痞闷,腹部隐痛,身目俱黄,黄色晦暗,纳呆,身体困重,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健脾利湿,化浊解毒。

代表方:茵陈五苓散加减。

常用药:茵陈清热利湿;白术、茯苓、泽泻、猪苓健脾利湿;陈皮、半夏、石见穿化浊解毒。

2.气血瘀滞证

症状:脘腹胀满,腹痛呈持续性,痛处固定,痞块坚硬,面色晦暗,形体消瘦,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苔薄,脉细涩。

治法:行气化瘀,软坚散结。

代表方:膈下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五灵脂、赤芍、当归、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香附、乌药、川芎、炒枳壳、元胡行气活血止痛;穿山甲、大贝母、炙鳖甲软坚散结。

3.肝胆蕴热证

症状:脘胁胀满,疼痛拒按,身目俱黄,烦躁易怒,发热,纳呆,恶心,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解毒。

代表方:化肝煎加减。

常用药:丹皮、栀子、泽泻、赤芍清肝泄热;土贝母、青皮、陈皮疏肝理气;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虎杖清热解毒。身目俱黄者,加郁金、茵陈。

4.气血亏虚证

症状:腹胀隐痛,腹部痞块,气短纳差,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数或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散结。

代表方:十全大补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黄芪、甘草补气;当归、熟地、白芍养血;浙贝母、炙鳖甲软坚散结。脾虚腹泻者,加薏苡仁、砂仁。

【临证备要】

1.正虚是癌症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癌症的发生是在正虚的基础上,导致有形之邪(如热毒、气滞、痰凝、血瘀)日久形成痞块,发展为癌症。正如《内经》所说: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所以癌症的发生有正虚因素存在,且在癌症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损伤人体正气,也会导致正虚的加重。西医治疗癌症的常用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等都会损伤正气,尤其是脾胃功能,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损伤后,会进一步加重虚证。因此,虚证存在于癌症全过程中。

2.扶正祛邪是治疗癌症的基本大法

正虚贯穿于癌症始终,而正虚又导致热毒、气滞、痰凝、血瘀,故治疗时既要扶正,提高人体免疫力和自身修复能力,充实人体的气血津液精等精微物质,同时又要根据夹杂实邪的不同性质,分别采用理气、活血、解毒、散结、化痰、祛湿、通络等法,以达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目的。当然,要根据邪正虚实之主次,可以重点扶正,也可重点祛邪。

3.癌症治疗方法有共性也有个性

癌症的性质决定了治疗癌症的药物有共同点,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草河车、蚤休、苦参等清热解毒药,蜂房、石见穿、山慈菇等散结药。根据不同癌症的特性,可以选择不同抗肿瘤药物,如肺癌可选择鱼腥草、白花蛇草、龙葵、蜀羊泉、蛇莓,肝癌可选择夏枯草、天花粉、猫爪草等药,胃癌可选择八月札、生薏苡仁、鸡内金等药,肠癌可选择鸦胆子、藤梨根、地榆、石榴皮、秦皮等,胰腺癌可选择党参、白术、鬼箭羽等。治疗癌症不可过用破血伤正药物,如斑蝥、蟾酥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眩晕的辨证论治
中风ppt课件解析.ppt
眩晕的证治分类
中医内科学-郁证-笔记
眩晕的辩证治疗
中医传统治法:消导化积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