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治疗小儿咳喘心得

       

小儿咳喘为小儿科常见病、高发病,其发病率高,疾病进展迅速,容易缠绵难愈,严重者甚至可以引起死亡。故而,此病为中医儿科最常见的病证,临床大夫有必要认知此病,并对此病具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确切的治疗效果。

咳嗽与喘息为呼吸系统的两个主要症状,咳者指声响,嗽者指吐痰,即所谓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喘息指呼吸受阻所发出的声音,我将之统称为小儿咳喘病证。其实该病涵盖范围宽泛,广义而言之,包括小儿一切呼吸系统的疾病,即肺系相关的疾病,如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炎喘嗽、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狭义而言之,即咳嗽与哮喘二病。此病古有论治,历代医家对此病多有阐发,早在《黄帝内经》便载有咳嗽的病名,并对咳嗽提出系统的论治,其中“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认识更是深入医者之心,殆至隋代《诸病源候论》更是详细论述小儿咳嗽病因、病机、病位等,散在历代医家医案记载更是举不胜举。吾在临证之中,多遇此病证的患儿,在前贤基础之上结合家传与师传以及本人多年来心悟,总结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从患儿及家长的长期反馈来看,具备较好疗效。

一、   小儿咳喘病因病机认识

论及病因无非内外,外所因所谓外邪也,内所因可以分为虚实两端,虚者多正气不足,实者多邪气充盛。总而言之,可用“正气充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来概括。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各器官与组织发育不完全,各系统功能不完善,此特点小儿更容易感受外邪,尤其容易感受风、寒、暑、热等六淫之邪气。小儿又为“稚阴稚阳”之体,阴常不足,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不足,故小儿感邪亦可致虚证,尤其是久病迁延难愈,并且多转为虚证。综上,小儿咳喘病证可分内外两端,外伤咳喘多为六淫之邪侵袭所致,病程较短,进展较快。内伤咳嗽多为气血脏腑虚弱所致,病程较长,迁延难愈,进而会影响生长发育。

小儿咳喘病位多在肺,对于久病迁延难愈的咳喘可以涉及脾、肾。肺为“娇脏”,故容易受邪;肺为“华盖”,故最先受邪。肺之宣发与肃降的生理特点使得气机调和,反之受邪,肺的宣发肃降特点丧失,遂发为咳嗽,继而喘息,此即为此病之机要。

二、   小儿咳喘证分型要点

小儿咳喘之病,但见咳嗽与喘息且以此为主症,即可纳入该病范畴。辨病尚易,但辨性需要“火眼金睛”。结合第四讲《形神是中医辨证基本元素与形神的关系》可参,小儿咳喘辨证仍需要考虑时令、男女、天癸、长幼、干湿、劳逸、鳏寡、新旧、裕涩、旺晦、神形、盛衰、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主从、标本、逆顺、生死20个元素。鉴于小儿为“纯阳之体”“稚阴稚阳”之体的特点,在此20个辩证要素和运用各种辩证方法的基础上,尚需要掌握小儿咳喘辩证的七大要领。

1.以毛发强弱

头发与肾气和精血的盛衰关系密切,故可以辨别头发来诊察患儿的肾气强弱和精血的盛衰。正常小儿的头发色质乌黑、润泽,头发浓密。若患儿头发枯黄而又参差不齐者,多消化不良而体质羸弱。更有甚者,头发稀疏易落,发结如穗,枯黄无泽,病多体弱。

2.指纹辨顺逆

望小儿指纹为中医儿科常见诊法,又称小儿食指脉络诊法,常用于3岁以内小儿。正常指纹在食指指纹掌侧前缘,纹色浅红,红黄相间,络脉隐隐显露与风关之内,粗细适中。病中指纹隐隐呈微黄而又润泽者,多为向愈,是顺证;指纹深陷入里,纤细色淡,现于命关,甚者透关射甲,多为病重,是逆证。更有口诀:“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高度总结指纹的临床意义

⒊ 以哭声辨表里

听哭声当属闻诊范畴,正常哭声响亮而长,有泪。哭声洪亮多为实证,哭声轻微、沙哑、气不能续,多为里证、重证。哭声清凉和顺为正常或病轻,哭声尖锐或细弱无力为病重。

⒋ 以二便辨寒热

正常小儿大便一般为黄色而干湿适中,日行1~2次。如,大便秽臭、尿液黄短,多为热证。大便稀薄,臭气不甚,多为寒证。                        

5.眼神辨生死

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因而目与五脏六腑皆有密切联系。历代医家重视望目,《重订通俗伤寒论》言:“凡病至危,必察两目,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故观目为诊治首要。”若黑睛等圆,目珠灵活,目光有神,开阖自如,是肝肾之气血充沛之象,为生象,顺证;若双目紧闭、开合无神、无惊无恐,多为重证、死证,逆证。

⒍ 以汗液辨虚实

汗是阳气蒸化津液经玄府达于体表而成。《素问·阴阳别论》有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正常汗出有调和营卫,调节体温,滋润皮肤的作用。若当汗出而无汗,不当汗出而多汗,或仅见身体的某一局部汗出,多属病理现象。若头汗且热,多为实证;若盗汗,多为虚证。总而言之,自汗多为气虚,盗汗多为阴虚,盗汗自汗合而发之,为气阴两虚。

⒎ 以咽喉辨标本

咽喉是呼吸、饮食之门户,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又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故而可反应五脏六腑的病变。健康儿童咽喉色淡红润泽,不痛不肿,呼吸通畅,发音正常,食物下咽顺利无阻。根据咽喉的异常变化可以确定脏腑病变的标与本,先发热咳嗽,继而咽喉肿痛,起病急,为标证,先咽喉肿痛,继而发热咳嗽,疾病缓,为本证。

据此七点,结合二十个辩证元素,可以比较准确的进行辩证分型。结合我多年临证经验,我将小儿咳喘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包括风热咳喘、暑湿咳喘、风燥咳喘、风寒咳喘;虚证包括脾肺虚喘、脾肾虚喘、气阴虚喘。具体辩证要点如下:

1.实证

(1)风热咳喘:多见于春分前后,又名春之咳,一年四季亦皆可见。以咳嗽为主症,咽喉肿痛为从症,常伴有发热、面赤唇红、出汗、咽肿、痰稠、尿黄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2)暑湿咳喘:多见于春夏之交或夏季以及秋夏之交,又名夏之咳。以咳喘为主症,兼见无汗或汗出不解,身重困倦,胸闷,呕恶,口渴心烦,食欲不振,或呕吐、泄泻,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3)风燥咳喘:多见于秋季,又名秋之咳。以干咳为主症,以气喘为从症,兼有咽痒,咽干,少痰,口渴,小便黄,舌质红,少苔,脉浮数,指纹淡滞。

(4)风寒咳喘:多见于秋冬之际,又名冬之咳。咳喘为主症,兼有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2.虚证

(1)脾肺虚喘:以咳喘为主症,咳喘是标证,脾肺两虚是本证。兼有咳嗽无力,痰白清稀,面色少华,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寒,食少纳呆,平素容易感冒,舌淡嫩,边有齿痕,脉细无力,指纹淡红。

(2)脾肾虚喘:以咳喘为主症,咳喘是标证,脾肾两虚是本证。兼有咳嗽无力,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脚软无力,腹胀纳差,大便溏稀,夜尿多,伴有生长发育迟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

(3)气阴虚喘:以咳喘为主症,咳喘是标证,气阴两虚是本证。兼有咳嗽无力,喘促乏力,气短自汗,神疲懒言,形瘦纳差,面色潮红或无华,潮热盗汗,干咳少痰,舌质红少苔,或地图舌,脉细数,指纹淡红。

(三)小儿咳喘组方用药心法

小儿咳喘有相应的经方、时方、验方、自拟方,然我之用方,师经方而不用经方,换言之,用经方之神,而不用经方之形。正如前所述“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始终恪守“心中有大法,笔下无死方”,而“扶正祛邪”“补偏救弊”为我永恒之大法,在此基础上采用“三联药组”“三型组合”进行组方。

第一型:祛邪组合,也可以说是“主攻型”组合:用于攻邪,但“三联药组”中,必有一味用来助攻或制衡,即用以相须、相使、相杀、相畏。这就是“金银花、蒲公英、银翘壳”“法半夏、广陈皮、麦门冬”等“三联药组”的用法。

第二型:扶正组合,也可以说是“增防型”组合:用于增强抗力,即增强防御功能,重在益气活血,益气活血中又重在益气,并视需要补其不足、纠其所偏。这就是“生晒参、生北芪、紫丹参”“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等“三联药组”的用法。

第三型:辅助组合,也可以说是“引导型”组合。主要用于引药直达病所,或用针对性强的专病专药。这就是“云茯神、炒枣仁、灯芯草”“蔓荆子、西藁本、紫浮萍”等“三联药组”的用法。

小儿临证组方亦正如此,选用经方,套用时方,兼用验方,但多为我化裁后之孙光荣自拟方。

小儿用药讲究轻、灵、巧,诸般疾病,药物稍稍拨动即可。正如《医述。幼科集要》所言:“小儿勿轻服药,药性偏,易损萌芽之冲和;小儿勿多服药,多服耗散真气。”故而“应该以中和为贵”。要充分发挥小儿机体内在的调节机能,恢复机体的生理平衡,否则非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会导致阴阳、脏腑之间新的不平衡,不利于疾病恢复,甚或影响生长发育。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用药的特殊性,对于小儿用药应该慎之又慎,结合我多年临证,愚以为小儿病证的组方用药要掌握四大要领:

  1.药少量小,不宜大方重剂:小儿生机盎然,脏气清灵,对药物反应较成人灵敏,在治疗时,处方药根据患儿的特点,病情轻重及脏腑功能,轻巧灵活,不宜呆滞,不可重浊,不得妄加攻伐。

2.当施之以先试之以;当施之以先试之以温;当施之以下先试之缓泻。

3.中病即止,切忌滥伐无过,特别是小儿四大证之麻、痘、惊、

  4.能外治(包括针灸、敷贴、按摩、推拿、洗浴)则不内服;能食疗绝不药疗。

结合此认识,与本病而言,应该重视食疗与外治之法,需得药物治疗者,选药应该轻清宣散,正如叶天士所言“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多用桑叶、菊花、射干、薄荷、牛蒡子、蝉衣、藿香、辛夷之类。具体分证治疗如下:

1.实证

⑴风热咳喘: 此证每多风热犯肺,主要是感受风热之邪气所致。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以桑菊饮化裁。

⑵暑湿咳喘: 小儿易困于暑湿,初起,暑湿犯表,发热不扬,身重易困。进而暑湿缠夹,暑湿之气上逆则犯肺,导致咳喘、呕吐,暑湿之气下行则腹胀泄泻。宜“清暑化湿、宣肺平喘”为治则治法,先用藿香正气散为基本方祛其暑湿之邪,而后平喘。

⑶风燥咳喘:小儿易感秋燥之邪,初秋多为温燥,深秋多为凉燥。秋燥犯肺则易咽痒、干咳、少痰、气喘。宜“清燥润肺、止咳平喘”为治则治法,用自拟“地止咳”治之

⑷风寒咳喘: 小儿易感风寒之邪,风寒袭肺则易咳,风寒束肺则易喘。久咳伤肺,久咳致虚,虚延久咳,久咳伤肺,如此反复发作。宜先后用“疏散风寒、宣肺化痰”、“补肾纳气、止咳平喘”为治则治法,用杏苏散、自拟“地茶止咳饮”、补肾纳气食疗方治之。

2.虚证

⑴脾肺虚喘: 此证咳喘是标,脾肺两虚是本。宜用“健脾益气、清肺平喘”为治则治法,用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加补肾纳气食疗方治之。

⑵脾肾虚喘: 此证咳喘反复发作是标,脾肾两虚是本。宜用“健脾化痰、温肾纳气”为治则治法,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尚可辅以补肾纳气食疗方治之。

⑶气阴虚喘: 此证咳喘是标,气阴两虚是本。宜用“益气养阴、化痰平喘”为治则治法,用人参五味子汤加补肾纳气食疗方治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生儿病症中医全攻略
中医四诊
中医脉诊学-基础知识汇总(四)【精辟论述】
儿科临证概要 -
咳嗽种种——中医
中医儿科学复习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