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域旅游度假规划与发展的“大邑模式”

导语

特色小镇方兴未艾,全域旅游势如破竹,乡村旅游人气高涨......当这些热门趋势席卷全国,位于成都第三圈层的大邑县,已经在近10年的旅游发展历程中,践行并印证着这些旅游新理念。


2008年,来也股份参与大邑县旅游规划,在全国第一次提出了“全域度假”的概念。同样在10年前,大邑已在来也股份的规划助力下,拥有了3个特色小镇。时至今日,大邑已成为至四川省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区,同时也开启了全域旅游度假2.0的征程。




全域旅游度假规划与发展的“大邑模式”

作者:唐德军 来也股份副总裁


本文精华:

1、特色旅游资源如何挖掘?

2、全域资源要素如何统筹?

3、空间组合模式如何建立?

4、廊道化打造的关键点?

5、旅游业发展主导下的土地利用统筹

6、旅游产业要素重组和产业布局

7、旅游空间形态控制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之时,大邑县因地处龙门山区遭受了较大破坏,在灾后恢复重建之中,大邑县确立了旅游发展战略,并委托来也股份编制了“一揽子”规划,进行了资源梳理、文化梳理、土地梳理、空间梳理、城镇梳理、乡村梳理……根据资源要素按照全域度假发展的需要进行战略规划、要素重新配置、核心吸引物和产品构建,助推大邑县完成了全域旅游度假1.0的发展,规划在成都市获评100分,获得了科技进步奖,规划实施达到50%以上。


十年之后,来也股份再次为大邑进行高端度假产业升级,开启了全域旅游度假2.0的规划。在此我们对过去十年大邑县全域旅游度假规划成果与发展进行回顾。


挖掘出大邑县资源垂直分布特征,在成都龙门山区最为突出


来也股份研究挖掘出大邑县从海拔476米到海拔5364米的海拔阶梯分布特征,总结出“原山、原泉、原乡”三原资源是大邑县最为独特的魅力,这构成了大邑县从平原、丘陵、山地的自然阶梯、生态阶梯和文化阶梯和一条遗产走廊。


原山,大邑县是中国道教发源地,道教祖庭,是弥陀道场,佛祖贝叶经南传首地。大邑县拥有距离成都平原最近的雪山,龙门山成都段第一高峰,20公里长的丘区和山区纵深腹地,56%的森林覆盖率成都第一。


原泉,大邑县的花水湾温泉是距离成都市区距离较近,发展成熟的度假目的地,境域内拥有众多的生态良好的自然河流与水系。


原乡,大邑县拥有的自然阶梯、文化阶梯、生态阶梯造就了大邑乡村的特质,从林盘园居,到山水乡居,再到雪域山居,充分体现了农耕文明、山乡文明和山野生态的原乡特质。


全域资源要素统筹,极具前瞻性的进行全域休闲度假战略谋划


2010年成都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功能区方案对大邑的战略定位为:山区作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平原区域作为提升型发展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与特色产业协调发展区。


根据成都市的要求,来也股份通过《大邑县全域旅游度假总体规划》将大邑县差异化谋划为打造全域休闲度假产业集群,构建国际休闲度假目的地,实施城镇整合战略,凸显城镇特色,构建国际度假服务型城镇聚落。


通过绿色农产品战略、乡村传统保护战略、乡村集市促进战略、城镇第三产业适应性战略、场镇特色化与场景化战略、主题小镇与主题社区建设战略等,助推全域统筹发展、产业高端化发展、产品国际化发展和品牌主题化发展,形成了“大本营 大舞台”的度假格局,构建起了全域度假十分重要的公共吸引物体系和旅游企业集群。


2017年成都市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大邑县位于“西控”战略区域之中,十年来发展打下的基础,对于大邑县在新战略中高效集约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超前提出风情小镇群落 景区 度假区 旅游园区模式的空间组合模式


在对大邑资源和空间进行研究下,来也股份发现大邑县要执行全域旅游度假战略,要以景区为亮点,度假区为吸引核,风情小镇为基础,旅游园区为补充进行发展。


结合大邑县的实际情况,形成“一条遗产走廊,四大核心度假组团,九大风情小镇”的格局构建“遗产走廊、风情小镇休闲度假产业”,按照规划构想,十年之间形成了安仁、花水湾、新场等风情小镇,并助推了西岭雪山—花水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安仁5A级旅游景区建设,形成了一系列农业旅游园区和乡村旅游园区。


总结提炼出安仁—西岭雪山的安西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走廊


这是龙门山最为典型的乡村遗产走廊安西走廊地形变化最富特色,它在仅仅90余公里长的距离,地形地貌从海拔500m的平原过渡到海拔800m的丘陵地带再到海拔5364m的雪山,代表着中国从山区渔猎文明到平原农耕文明的迁移,这里汇聚着中国尤其是川西地区最典型的佛文化、道文化、庄园文化和最为典型田园乡村、山地乡村、丘区乡村、林盘聚落和小镇群落。


来也股份的规划依托这条通道打造了中国首条遗产廊道,挖掘文化与自然资源,结合城乡统筹、集镇改造、社区建设、产业升级形成一条集产业廊道、旅游廊道、宜居廊道为一体的国际山水田园风情体验走廊。安西遗产廊道的综合打造理念,后来成为了国内很多地区对乡村、城镇、景区、度假区廊道化打造的借鉴模式。


通过规划体系创新,完成六大规划体系,实现全县一盘棋。来也股份从“全域旅游”理念出发,提出层次清晰、功能互补的规划体系,并统筹有序的加以完成,从而为大邑旅游生产要素配置和旅游发展时空次序划定蓝图。编制了《大邑县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大邑旅游沿线乡村度假联建点概念性详细规划》《大邑县全域度假总体规划》《大邑县安西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安西遗产走廊实施规划》《大邑县龙门山旅游度假起步区规划》《四川省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并于十年后启动编制《大邑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


综合性大跨度打破层级和条块的顶层设计

对资源配置与保护划定红线边界,与自然资源部规划体系不谋而合


 旅游业发展主导下的土地利用统筹


灾后重建安置调查发现,大邑可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地块有限。此外,当地的土地分割情况突出,由于旅游资源开发的利益驱动,不同投资机构纷至沓来,旅游开发呈现多头并进之势,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割状况也不容乐观。


规划针对以上情况,首先对土地功能进行划分。不适宜大规模开发的乡镇,主要以农民安置和发展山地特色生态产业为主。其它适宜开展度假旅游开发的区域,则通过产业发展定位对城镇体系进行了调整。


其次是统筹旅游用地,通过适当的土地整理和用途转换,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比如根据现代交通的发展及产业定位的需要,撤消了斜源、雾山、苏家、王泗四个建制镇。


旅游功能的土地“集中”和非旅游功能的用地“迁移”使大邑在旅游发展用地方面的问题得以较好的解决,之前破旧的乡场转变为浓郁风情的特色小镇,并且产业功能和布局也变得非常清晰。


旅游产业要素重组和产业布局


根据发展休闲度假产业这一定位,不仅大邑的旅游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围绕旅游开发,农业开发也要随之升级。


规划首先通过土地流转引导当地的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景观化道路上发展。其次,将“大旅游”和“小产业”的想法推广开来,在全县产业布局上形成以休闲度假旅游等产业要素为核心,低能耗、低污染的旅游配套和关联性产业发展要素作为支撑的格局。


规划提出,通过线路来整体统筹全域的资源,使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向景区集中,向线路两边集中,向特色村落集中。为此,震前污染较大、能耗较高的工业区在规划中被转移到远离旅游线路的区域;县城周边工业区也向县城的卫星城镇转移,依据当地的产业基础,工业区的业务范围被规划为原酒生产和户外运动装备等;在拥有手工酿造传统的古镇,规划协助恢复酿造作坊这类业态,以形成古镇休闲度假的浓郁氛围。


旅游功能区规划使全域产业层次清晰可见:旅游景观和度假休闲旅游服务构成产业要素核心,被置于以旅游廊道为主的核心区位上;外围是种植农业、畜牧业、林业、旅游商品加工制造等配套或者关联产业区;最外围是其他产业。依据不同的产业定位,大邑的城乡空间形态也进行了重新定义和调整。如西岭镇定位为山地户外自助小镇、花水湾定位为温泉度假小镇,鹤鸣镇定位为禅修道养小镇、悦来定位为美食养生小镇、安仁古镇定位为中国博物馆小镇及影视产业基地等。


旅游空间形态控制


规划依据“原山、原道、原泉,乡村意境盎然”的资源特色,配合全域产业布局,规划还特别通过对这一带状区域的建筑风貌、景观植入、绿化设计等空间形态进行控制,以营造适宜的度假氛围。


建筑风貌上,平原小镇以川西庄园为主,丘陵小镇以山地民居建筑为主,体现传统风格。随着海拔上升,则是中西建筑融合,雪山下的小镇如花水湾、西岭镇体现了欧式风格。在景观植入和绿化设计方面,规划设计了数条沿风景交通线路、河滨等线性绿道,使之成为连接主要旅游节点的视觉纽带。


总结:

借助旅游这一核心功能,大邑县的生产要素配置、产业空间布局和城镇形态等得以优化,旅游功能区规划从根本上推动了大邑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


编辑:Y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度盘点:全域旅游深化推进,示范区们的成功经验是什么?下一步重点工作怎么做?
大邑县举行2020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综合交通体系重点工程发展主要指标
浙江省神仙居旅游度假区(扩容)总体规划(2017—2035年)│成果
当今中国旅游业值得关注的六大动向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