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静海大瓦头村 发现天津“岳家军”!



《精忠岳飞》热映完,看到岳飞被害的片断,和普通的观众相比,他们更多了一分伤感。

他们同姓岳,也就是岳飞的后裔。

  自明永乐二年(1404年),岳飞五子岳霆的一支后裔迁居至静海,自此,岳飞后裔一支在静海繁衍,续家谱、祭祖、研究家史、联络宗亲……世世代代,挖掘传承着岳氏的历史。

  修祠

  静海大瓦头村。和其他村庄不同的是,这个村里一半的人姓岳,他们都是岳飞后裔。

  清乾隆三年的《岳氏族谱》中记载,静海大瓦头村岳姓为南宋爱国将领岳飞的后裔,至今已传至四十世。

  村落里一栋宅子与众不同,金色的瓦,屋顶盘踞着两条金色的龙,屋子里空荡荡的,摆放着一些桌椅。屋子迎面一块牌匾泛着古朴的味道,上写“精忠报国”,落款为“光绪己丑七月”。

  “这块匾以前就在这个位置挂着,下面是一个供佛的柜子。”70岁的岳庆来,岳飞三十四世孙,年龄大、辈分小的岳庆来是大瓦头村的“活字典”,也是村里的“功臣”。

  这个有些与众不同的宅子就是大瓦头的“岳氏宗祠”,村里见过祠堂原貌的人在世的已经不多了,岳庆来还记得年轻时见到的祠堂。

  “是一个特别大的院子,大门上的牌子写着‘岳氏宗祠’,进了大门,过道左边墙上挂着‘中流砥柱’的牌匾,正面是‘文元’两字牌匾,穿过过道就是院子,院子里有三间大殿,两侧两间配房。”上世纪60年代之前,岳氏宗祠都在大瓦头村,两间厢房和门口的配房住进了村民,但大殿一直空着。岳庆来记得,院子里有一棵非常大的老槐树,大殿中间的一间里面有个供佛的柜子,精忠报国的牌匾挂在上面。

  “两间配房锁着,村里专门有看守宗祠的人,只有看守有钥匙,配房里放着很多老东西。”岳庆来见过配房里的东西,“里面有宫灯、对联,刻着字的竹简书记录着宗祠的历史、岳氏后裔历代从官者的部分官位牌等。”

  关于大瓦头村岳氏宗祠的建造年代,岳庆来表示目前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他从长辈口传中了解到,光绪七年,由岳飞第二十八世孙岳汝霖召集岳氏各支族长共同商议,集资修建了“岳氏宗祠”,最早有房屋16间,供奉岳飞巨幅全身绣像,挂有匾额多块。

  几百年来,岳氏后裔在静海繁衍生息,但由于生活压力、战争等原因,没有太多人关注挖掘自己的家族史。

  上世纪70年代,大瓦头岳氏宗祠破坏严重,宗祠内的物品也大多遗失。

  1983年,生活条件好些了,村里的老人提议重修岳氏宗祠,当年40岁的岳庆来对自己的家族史已经非常了解,他成为村里岳氏宗亲的代表人物之一,加入到倡议重修宗祠的队伍中。

  “重修宗祠的钱都是岳氏宗亲自己掏的。”岳庆来很高兴的是,提出修建宗祠,全村的岳氏宗亲都很支持,除了未成年的女孩,每个岳氏宗亲筹款30元,一共募集了4万多元钱,1983年,大瓦头岳氏宗祠重修。

  历时几个月,1983年年底,岳氏宗祠重修完毕,“宗祠基本上是在原址上重新翻盖,盖了三间正殿,其他的地方由于道路拓宽、村民盖了民房等原因,扩建成原来的规模几乎不可能了。”

  续谱

  1984年的除夕,祭祖的日子,村里所有的岳氏宗亲来到新建的宗祠,上香磕头。

  “宗祠盖好以后,祭祖是大瓦头的岳氏宗亲每年必须的礼节。”岳庆来介绍,每年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宗祠里挂上灯笼、贴上对联,悬挂岳飞画像、族谱,上香、磕头,“15天里香火不能灭,有人值班,宗亲都要在岳飞画像前上一炷香,磕一个头。”

  1984年的祭祖是个重要的日子,除了岳氏宗祠修建完成,大瓦头岳氏族谱的完成同样举足轻重。

  “清光绪七年,由岳汝霖主持修撰的巨幅‘岳氏族谱’世系图一副,图长5米,宽3米,还有一本家帐,上面记录着岳氏家族所有的后裔,这本家帐还在,已经成了宝贝,很少对外流传,以免出现意外。”岳庆来说,光绪年间的家谱应该是现在他们能找到的最老也是最完整的家谱了。

  新中国成立后,大瓦头的岳氏宗亲曾有过一次续谱,但并不完整。续谱是岳庆来很早以前就有的想法,“岳飞是我们的始祖,这是非常荣耀的事情,作为岳飞的后裔,延续香火,传承岳飞家族的传统是我们的义务,续谱更是大家族必须一代代延续下来的使命。”从1970年开始,岳庆来便一个人开始续谱。

  “没事的时候就骑上自行车挨家挨户地问,听说外村有岳家的人,也得去询问。”续谱是一件耗费时间、精力的事情,但意义重大,1979年,村里的长者们组织了一批宗亲,大家一起来续谱。

  有了众人的合作,续谱的工作进展很快,1983年年底,在岳氏宗祠修建完毕的时候,续谱完成。

  从大瓦头始迁祖、岳飞十一世孙岳通到现在的三十二世孙,一张完整的谱系被制作在画布上,画布挂满了整整一面墙。

  “宗亲们都特别震撼,村里所有的岳氏宗亲都来了,场面非常热闹。”岳庆来说。

  传承

  修建了岳氏宗祠、续完了大瓦头岳氏族谱,从那时候起,每年的祭祖成了大瓦头岳氏族人不变的习俗。

  “那个时候还很守旧,老的宗亲不允许外人来祭祖,外村来的人必须拿出证据是岳氏宗亲才可以认祖。”岳庆来还记得,当年河间一个老人带着干粮,骑着自行车赶了几天的路,来到大瓦头,但是没能证明自己是岳氏后人,等了几天都没能认祖。

  大瓦头的另一个传统是习武。

  “我们是岳飞的后人,岳飞武艺精湛,岳家枪、岳家拳不能失传。”三十三世孙岳文伍是大瓦头岳氏宗亲习武者的代表,从8岁开始,岳文伍就学习武术。岳文伍听父辈说,最早期的岳家武术不传外人,但随着连年的战火,百姓民不聊生,很多岳氏后裔顾不上继续习武,岳家武术渐渐流传给外姓人。岳文伍记得教自己岳家武术的老师傅姓何,家人告诉岳文伍,岳家拳、岳家枪是岳家人的武术,作为岳飞后裔,必须要学会。

  从8岁开始习武至今,没有特殊的情况,岳文伍每天都会练上一会儿,用他的话说,不练就浑身不舒服了。

  和普通习武者不同,在自己习武、收徒的同时,岳文伍把自己多年学习的岳家武术刻成光盘,用这种方式完整地记录下岳家武术。

  “现在的年轻人忙着打拼,小孩子忙着学习,很少有时间学习武术,学武也非常枯燥,我担心岳家武术会一点点失传。”岳文伍说,传承岳家武术,也是作为岳氏后人必须要做的事情。

  延续

  如今,45岁的三十二世孙岳世鹤和同岁的三十三世孙岳兰武成了大瓦头岳氏宗亲传承人中的新代表,两个中年人有了更新的传承方式——通过网络。

  早在2006年,岳世鹤无意中发现了“岳飞网”、“岳家网”等网络平台,他进入到网络世界中,了解岳飞及后人的更多信息,也知道了全国各地岳氏宗亲的各种活动。

  “我们都是农民,以前的老人都很封闭,不知道外省的岳飞后人的情况。”据岳世鹤及岳兰武了解到,目前岳飞后裔分布在全国各地,约有100多万人。

  通过网络,岳世鹤和岳兰武知道了“岳飞思想研究会”。岳飞思想研究会成立于1988年10月,以岳飞后裔为主体,宣传和弘扬岳飞爱国主义精神。岳飞思想研究会组织举办一年一度的岳飞诞辰纪念活动,规模越来越大,修缮了《中华岳氏统谱》,组织全国各地宗亲编修了支谱,建立了岳飞网站等,加强了与海外岳飞思想研究机构的合作和岳氏宗亲的联谊。

  2008年,大瓦头岳氏宗亲联络到岳飞思想研究会,并成立了天津岳飞思想研究会,岳文伍被选为会长,岳庆来为主编修的天津岳飞宗亲支谱汇入到《中华岳氏统谱》中,用岳世鹤的话说,“大瓦头的岳氏宗亲被承认,找到组织了。”

  当年,60岁的岳继祥当选为“族长”,“族长就是召集宗亲参加活动的人。”岳继祥说,自己的父亲曾是家族组织主要成员之一,2008年,父亲去世,自己也退了休,闲暇下来的岳继祥接替父亲的职责,他也愿意为宗亲们做点事情。

  每逢春节祭祖、岳飞忌日,全村的岳氏宗亲都会准时来到岳家祠堂,岳飞思想研究会有活动,大瓦头的岳氏宗亲代表就穿上正面印着“精忠报国”,背面印着《满江红》的T恤衫前去参加。

  岳世鹤和岳兰武也很忙,每天空闲时间就坐在电脑前,他们是好几个岳飞宗亲QQ群的管理员,把了解到的岳氏资料传到空间,很多从大瓦头离开的岳氏宗亲通过网络寻到了根基。近年来,大瓦头的岳氏宗亲不再封闭,他们走出去,也接纳外地的岳氏宗亲来祠堂祭祖。

  身为天津岳飞研究会会长的岳文伍有着更长远的打算,他希望通过多方的力量,把岳家祠堂扩建,争取恢复原貌,设立成为天津的岳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岳飞的历史。

600年繁衍18000多人西青还有两处“岳家庄

朱棣迁都 “始迁祖”岳通驻屯静海

  岳飞,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几百年来,他英勇抗击外族侵略的事迹一直在民间流传。人们可能还不知道,岳飞的部分后裔就定居在静海县的大瓦头、西青区岳家开等许多村庄。

  静海大瓦头村的岳姓有1000多人,占全村人口一半,西青区岳家开、岳家园、义渡口等地也有岳氏宗亲5000多人,同为岳飞后裔,岳飞后裔如何到的天津,又怎样分布到静海、西青两地,多年来,天津的岳飞后裔仔细考证,还原了岳飞后裔迁居天津的始末。

  “始迁祖”岳通

  清光绪年间岳飞二十八世孙岳汝霖修撰的《岳氏族谱》还在大瓦头的岳氏宗亲手中,在《新修谱书缘起续》中,岳汝霖明确写道:“明之永乐二年,我祖讳通者,系忠武王十一世孙也,又落籍于静海之瓦子头村……”

  “家史上的记载很明确地验证了我们静海的岳氏宗亲是岳飞的后裔。”作为天津岳飞思想研究会会长,岳文伍对岳飞后人落户天津的历史有了清晰的了解。

  公元1142年腊月二十九,岳飞被秦桧迫害致死,时年39岁,公元1163年,宋孝宗为岳飞正名昭雪,赐给冢地,俸禄其子孙,抚恤其家族,岳飞被追封为鄂王,后来又改谥号为“忠武”。岳飞有五个儿子,岳雲、岳雷、岳霖、岳震、岳霆,岳霆生于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

  岳飞和岳雲父子遇害后,家人带领岳霆和其兄岳震离开江州故居,隐居在湖北黄梅大河镇,改姓鄂,后迁至聂家湾。21年后,孝宗皇帝为岳飞父子平反时,才恢复岳姓。

  明洪武年间,岳霆的九世孙岳忠从黄梅迁至汉川,岳忠有四子:岳通、岳全、岳达、岳倍,岳忠长子岳通任江宁府总兵。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岳通随部队至静海县驻屯,家属在大瓦头村落户,从那时起,岳氏开始定居静海,因此,岳通被当地人称为“始迁祖”。

  岳飞后裔从政多

  “《岳氏宗谱》记载,仅从静海岳霆系的小支脉来看,明清两个朝代间就出现了官至四、五品的奉直大夫、奉政大夫,六品以下的登仕郎、修职郎、儒林郎、巡检都尉等岳氏后裔。”

  原岳氏祠堂过道里的“中流砥柱”牌匾是岳飞十九世孙岳廷理得到的赏赐,“岳廷理官到奉直大夫,为人谦和,清嘉庆六年,子牙河发大水,岳廷理舍粥布施,赈济灾民,同时出钱置船买网,帮助村民谋生,嘉庆九年,子牙河再次洪水泛滥,岳廷理又出资买了10多船木料,帮助修坝堵口,时任静海县知事陈世骧亲笔题赠给他‘中流砥柱’金字匾一块。”岳文伍还介绍,二十世孙岳全美曾任武清县儒学训导,嘉庆元年在大瓦头村曾与乾隆晤谈,乾隆钦赐他黄马褂一件,龙头拐杖一根,都收藏于岳氏宗祠,黄马褂在抗战期间丢失,龙头拐杖也被毁。

  如今,岳氏祠堂翻盖,但原祠堂中的匾额都遗失了,至今保存下来的只有一块“精忠报国”的匾额。

  希望宗亲回乡认祖

  600多年来,岳氏子孙繁衍生息,“据粗略统计,天津市范围内及周边省市有18000多同宗岳姓,几乎都是从大瓦头迁移走的。”岳文伍说。

  近几年来,到大瓦头村本溯源的岳氏宗亲越来越多。

  西青区岳家开便是从大瓦头迁走的岳飞后裔中一个较大的分支,岳家开的岳氏宗亲也在不断发掘家族的历史。

  距离岳家开不远处的玉佛寺里,存放着一块石碑——明朝年间重修大沙窝法藏寺碑,石碑虽然已经被损坏,仍是玉佛寺的宝贝。“这块碑上记载着法藏寺是明初由岳家开家籍、岳飞十四世孙岳甫能及其子孙倡议修建的,岳甫能参与修建,他的子孙都参与了后来的扩建。”祖籍岳家开的岳飞三十三世孙岳秀云虽然自小就在天津市区生活,但每每回到老家岳家开,总能听到村里的长辈说起自己是岳家后裔的事情。

  岳秀云就任于南开大学,相比岳家开的乡亲知识水平高,宗亲们便把研究岳家开岳氏宗亲的历史任务交给了岳秀云。

  “岳家开宗亲在民国时续的《岳氏宗谱》中有记载,岳家开岳氏二世祖为岳彦中,静海县大瓦头岳氏二世祖也是岳彦中,谱中还有记载:岳家开岳氏宗亲每年一度的‘寒食会’,远在四十多里外的大瓦头村岳氏族长岳步环举人也来参加,由此证明岳家开和大瓦头的岳氏是同宗共祖。”岳秀云查证,她曾听岳家开老人说过,“我们的老祖是跑马占地来到岳家开的。”

  经过反复研究,岳秀云了解到,明朝初建,河北一带土地荒芜,官府允许王公贵族、有功之臣跑马圈地,岳通之孙岳璟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迁到独流东大沙窝村居住,并创建了岳家开、岳家园两处村庄。“岳家园最开始就是岳家的园子,放柴火、杂物等,长工也住在里面。”岳秀云推断,岳家开与大瓦头的岳氏共祖上溯便是岳通,岳家开的始迁祖为岳通的孙子,岳飞十三世孙岳璟,世系排列为岳通——岳彦中——岳璟。

  考证出岳家开的岳氏家族史,岳秀云也为岳家开重续了家谱,并和大瓦头的岳氏宗亲取得联系,完善了天津的岳氏宗亲谱系。

  大瓦头岳氏三十二世孙岳世鹤表示,一些天津的岳氏宗亲后来又分散到各地,希望岳氏宗亲看到报道后都能回到大瓦头认祖,继续完善岳氏宗亲的天津支谱。

作者:劳韵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事 | 岳飞后人就在天津!创办的炒货品牌,比肩“洽洽”!
【津城图事】天津竟然有20000多位岳飞后裔,已延续到第40世
湖北农村两千人自称岳飞后裔 人人会唱满江红
“世外新桃源”:岳飞后裔逃难到此绝壁,用石头打造出一个岳家寨
“世外新桃源”:岳飞后裔逃难此深山绝壁,村子全用石头打造!
中华姓氏漫谈-岳姓(5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