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拐15年的申聪找着了:为啥孩子知道不理陌生人,却还是跟着就走

今天,被拐15年的申聪终于找回来了,申聪父亲悲喜交加,说自己又开心又难过,难过的是孩子的养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家庭条件不好,开心的是申聪身体很健康,现在读初三。

15年前的一天,申聪妈妈被人捆绑在家里,1岁的小申聪被强行从家里抱了出来,后被拐卖。这十五年来,本是企业高管的爸爸为了寻找小申聪,辞职之后散尽家财筹集资金四海为家,只要听到一点关于申聪的消息就不惜千里跑去,只为一线希望。

如今的结局虽然是好的,可是申聪父母所经历的是怎样的15年,我们局外人虽可以想象,却未必能感同身受,那种跟至亲生生分离的割裂感,想都不敢想如果轮到自己,该是多么崩溃。

由此,也再次把拐卖这个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不跟陌生人走”,孩子还是跟着就走了?

年前的时候,我家孩子幼儿园举行了一次防拐演习,演习之前,家长们在群里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很多人都信心满满地说:“我家孩子肯定拐不走,不能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这两点,我已经反复跟他强调过很多次了,他都记得。”

然而,真正到了演习那一天,家长扮演的“人贩子”到了教室,就只说了一句:“小朋友们,我是你们妈妈的朋友,我带你们出去买棒棒糖好不好?”全班小朋友欢呼着鱼贯而出,一起跟着这位“妈妈的朋友”出了校门。更有甚者,有个班上的小朋友,只因“人贩子”说了一句:“小朋友们,我带你们去广场看雪。”大家就都跟着走了。

这结果让所有家长惊呆了,直呼不敢想象。为什么小朋友们在家里训练得好好的,到了学校就忘了呢?

这其实也不能怪孩子们,产生这种结果有两个原因:

一是取决于环境的特殊性,孩子们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认为这里就跟家里一样安全,可以完全卸下防备信任任何一个进入班级的人。

二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大脑发育情况决定的。

近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7岁之前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只能从自己主观的所见所感来对事物做出判断,缺乏逻辑推理能力,也不具备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

正因为这样,孩子们无法正确分辨陌生人的伪善,在他人装出“亲切”的样子拿零食、玩具给他们时,他们看到的、主观感受到的是陌生人表面上“善意”,所以觉得这些陌生人是值得信任的。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会像成年人一样深入地思考“这个人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给我玩具,是不是想从我这得到什么”等问题,这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孩子的大脑还没发育到具备“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与其强调“别跟陌生人走”,不如多锻炼孩子的警觉力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电视剧,剧中有人扮成小丑,给过往的小朋友表演节目,还给大家发糖果,其实这个“小丑”是人贩子,就借助于表演节目的时候观察附近的小孩子,看有没有落单的,伺机把孩子装进麻袋带走。被带走的孩子不哭不闹,还以为小丑在跟他玩游戏。

这其实就是孩子的警觉力太差造成的。

美国心理学家Michael Posner研究,警觉力是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持续关注周围环境,侦测周围信息的能力,从认知心理学来看,警觉力是跟安全意识紧密相关的一种能力。

心理学领域的警觉力听起来似乎比较复杂,我们日常理解的警觉力也大多体现在警察、保安等从业人员身上,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在侦测环境,比如我们过马路时会观察左右来往车辆,以方便遇到危险随时躲避;带孩子出去时,也会时刻关注孩子的动向,以求在孩子遇到危险时随时保护。

我们大脑里的警觉力一直在运转,一旦失灵很容易出问题。

一个时刻保持警觉力的孩子,知道什么样的环境是属于安全环境,什么样的聊天方式是正常的聊天方式,比如警觉力强的孩子会知道,大人有困难会向大人求助,而不会求助于孩子,再比如正常跟熟人聊天时会是什么状态,一旦对方做出一些不正常的举动,孩子大脑里的警觉力就会立刻向孩子报警,提示孩子要注意。

所以我们一边在跟孩子强调“不跟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的时候,还要锻炼和提升孩子的警觉力。

如何锻炼和提升孩子的警觉力?

每个人的警觉力都不是天生的,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锻炼孩子。

  • l 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培养孩子的警觉力

一般情况下,只要孩子的感知能力没问题,有强光或者大声响发出,孩子都是可以第一时间感知的,这种外在刺激引发的警觉力是人的一种本能。然而,想要提升孩子主动察觉环境变化的能力,就得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事了。

我家孩子喜欢丢三落四,玩具总是喜欢乱扔,又找不着,警觉力低下,我就常常跟孩子玩“找不同”的游戏,这样一方面提升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觉察力,另一方面也提醒孩子丢三落四不是好习惯。

我经常会拍下两张稍有不同的凌乱玩具现场让孩子自己找不同,若孩子顺利找到,我就会趁机告诉他:“你看,玩具太乱是不是找不同都不好找?下次玩具玩完之后要放回该放的地方哦。”

慢慢地,孩子已经习惯于运用“找不同”时的细致思维来面对生活中的事了,丢三落四的习惯也改了不少,对环境的察觉力也提升了很多。

当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警觉力提高之后,孩子就很容易能分辨出自己所处的气氛环境是否跟平时有所不同,对危险能力的警觉力也会随之提高。

  • l 用假装游戏来帮助孩子提升察觉力

我的一位朋友和他的家人,就经常在家跟孩子一起做假装游戏,以此来提升孩子的察觉力。比如他会提前准备两张警示牌,一张红色代表危险,一张绿色代表安全,然后再设计各种场景,当场景里的行为让孩子犹豫不决时,就会拿出红色或者绿色警示牌来提醒孩子。

比如家人会假装是一个问路的司机,向孩子问路时保持安全距离,此时朋友会用绿色警示牌以表示这个场景的安全性,但是,当这个陌生的“司机”试图跟孩子拉距离、或者邀请孩子上车时,朋友就会拿出红色警示牌,以提示孩子此时是的环境是危险的。

朋友还会预演一些坏人抓住孩子,然后告诉孩子此时要往人多的地方跑,制造骚乱大声求救告诉大家:“救救我,这个人我不认识!”

从这些自制的场景和假装游戏中,让孩子慢慢提升对危险的察觉力。

  • l 教孩子分辨谁是“安全的陌生人”

记得去年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孩子跟爸爸走失,被人送到警察身边,可是孩子怎么也不肯相信警察,不跟警察走,也一句话不都不愿意跟警察说。

对于这个孩子的这种情况,我们不能说孩子没有危险意识,孩子可能谨记着父母教给他的“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跟陌生人说话”的准则,可是这种“一刀切”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也必然影响孩子快速找到家人。

我们要告诉孩子,如果跟父母走散了或者被人贩子拐走,找到机会一定要找“安全的陌生人”求助,而“安全的陌生人”,最常见的就是警察了。除此以外,还有商场穿制服的保安、营业员、银行穿制服的工作人员等,另外一定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要往偏僻的地方跑,要到人多的地方找“安全的陌生人”求助。

写在结尾:务必告诉孩子,一旦遇到危险,一定相信潜意识的警报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一组危险性的图片(蜘蛛或者蛇)和不危险的图片(花朵和蘑菇)放在一起,让孩子看这组图片,与花朵、蘑菇、青蛙相比,孩子们更容易一眼就找出蜘蛛和蛇的图片。孩子能更快地辨识出危险动物,由此可见,人真的天生具备防御危险的能力。

Michael Posner教授也曾说过:“如果系统检测到不寻常的东西,我们可能会听到大脑的声音。”这个大脑的声音,其实就是自己的警觉系统向我们的潜意识发送的警报,也就是说我们的直觉。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当自己觉得害怕、说不出来的不舒服时,要找机会尽快逃离,而且如果遇到奇怪的事,一定要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家人,这些人会第一时间帮助孩子。因为直觉这个东西,虽然没有科学依据,可是往往却很准。

愿我们的孩子永远不要受到伤害,愿申聪事件永远不再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远离不怀好意的陌生人!请教会孩子这5张图
4岁女孩被拐进巷子,一句话吓得人贩子放下孩子就跑,家人该知道
你教孩子如下10点了吗?
天天快报
5岁残疾乞丐在街上认出爸爸,亲爸却拒绝承认,警察:做得太对了
人贩子越来越猖狂,这些防拐秘籍要教会孩子,关键时刻能“保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