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邓亚萍:人生不设限
userphoto

2022.05.10 湖北省

关注

“这个项目,我们要在全世界玩得最好。”

5岁开始打乒乓球,15岁进入国家队,16岁首次参加世乒赛比赛就拿到双打冠军。

十四年的运动生涯中,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邓亚萍,是国乒记忆中永远的初代大魔王。

运动场上所向披靡,退役后的人生一样精彩,先后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学士学位、诺丁汉的硕士学位和剑桥的博士学位。

“就像英文讲Olympic Games,Games那就是游戏。”

面对认定的目标,下手稳、准、狠;对待生活的选择,又十分讲究心态的平衡。

漫漫人生旅程,她靠自己的心力活成了游刃有余的“赢家”。

以下是邓亚萍的自述。

我从刚开始打球,就想成为世界冠军。

因为父亲是乒乓球运动员,所以在从小的教育过程中,他就希望我能为国争光。

我从小是带着这样的自信开始训练的。

但后来的训练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自己身体条件不是那么好,省队的教练认为我没什么培养价值,不收我。

没办法,我只能笨鸟先飞,加倍地努力,才能让别人认可我。

之后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恩师张燮林的赏识进了国家队。

这对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台阶,进队之后我的心态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最起码,我可以穿国服了。

当时90年代的国际乒坛,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对手数量比较多,实力也都蛮强劲,每个国家的运动员都可能给中国队带来挑战。

那时候我们的训练情况和现在有很大不同。

小时候打坏一个球都要用热水把它泡起来,很珍惜,因为能有一个球已经很不容易了。

训练也是靠苦练,要求“三从一大”,也就是“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

我相信现在可能还有这样的说法,但肯定会加入更多科学性。

越来越多的老运动员,运动寿命越来越长,而且能保持较高的竞技状态,就是因为有康复师、体能师,以及科学训练方法的保证。

年轻的运动员很幸福,他们的条件要比我们那时好太多。

国家的经济水平提高,中国的孩子们能接触到的运动项目也越来越多,我们对科学的理解也能更好地贯穿到训练中。

退役之后,我在国际奥委会工作,曾经为国争光的念头也一直支撑着我。

但新的身份的确给我带来很大挑战,我经历了非常多的困难和尴尬的局面。

因为语言不通,对国际的游戏规则也不了解,一度不能很好地履职。

虽然在乒乓球桌上我可以藐视所有对手,但到了国际的会议桌,到了制定规则的地方,我却被藐视了。

这样的感觉特别不好。


我不仅仅是代表邓亚萍个人,更重要的是,我代表中国、代表亚洲。

这对我来讲是巨大的动力,所以我要不断地学习。

包括之后去清华、剑桥读书,一直读到博士,都是因为我的“空杯心态”。

我想要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永远放空。

不是说你到了一个顶峰,就可以藐视一切。

不管在哪一个行业里头,都有比我们更明白的人,要虚心地向他们请教,学到东西,为自己所用。

慢慢通过学习,你觉得,哇,这个领域我也开始有所知了,这种感觉还是很美妙的。

小的时候被关注,是因为不被别人看好。

后来成了当时最年轻的世界冠军,开始被别人研究、关注,开始在聚光灯下打球和生活。

退役时我24岁,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平常的女孩子。

从金字塔尖下来,我没有失落感,反而觉得自己回归了正常人的状态。

之后,我开始频繁参与公益活动。

与公益活动结缘,最早是在1988年刚进入国家队时,就有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与希望工程结对子的号召,我们资助贫困山区农村的孩子,使他们能够读完六年的小学。

与我结对子的更多是女孩。

因为在农村或者偏远的山区,有些女童的境况不是很好,如果我们能更多地关注到她们,给她们学习的机会,也许就能改变她们的一生。


现在很多人都在提“她力量”。


其实我们女性发挥了非常多的作用,从竞技体育来看,我从女运动身上看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美德,她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敢于担当;

从竞技成绩来看,我们女运动员在世界上的成绩也要更好。

“被看到”就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是女童,还是整个女性群体,我们都需要给予更多的眼光和关注度。

不论上学、就业、结婚、生子,以及重返职场,都应该对女性有更加公平的对待。

很多事都要有一颗平常心,做家长也一样。

很多人希望我的儿子也应该去拿世界冠军,但实际上比起乒乓球,他对篮球和电竞更感兴趣。

人跟人的兴趣不一样。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把球打得好一点,但是强迫不来。

我小的时候是真的喜欢乒乓球,父亲把我领进门,但练球全靠我自己。

有一天下雨,父亲还穿着雨衣,他跟我说,“要不今天你别去了,雨下得挺大”。我说不行,我就得去,我必须得练。

有这劲头,你才能成了。

家长有时候逼着孩子,练了半天,他自己不喜欢,其实没用的。

对孩子来讲,家长的作用就是给他更好的意见,把事情给他分析清楚。

他的人生他做主,毕竟我们不能代替他,成为他。

我是运动员出身,我也深刻地理解,运动实际上来讲就是“玩”,我们且不需要把它看成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

我们现在知道这是竞技体育。但在古代,它就是强身健体,就是一帮人搞一个规则,大家玩起来,嗨起来。

就这点事儿,对吗?

说回电竞,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今天我们跟互联网、手机密不可分,它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人类一定会找到在这个时代里头,找到最好玩的东西,那它就可能成为我们的比赛项目。

如果这样理解它的演变过程,那再看电竞,它不就是一个运动项目嘛?

在我看来,如果电竞打得好,一样可以拿世界冠军。

这和我们练乒乓球的道理是一样的,要想成为冠军,就必须付出很多,不可能躺到那儿,一天随便玩两小时就拿世界冠军了。

我去考察过电竞俱乐部,这些职业电竞选手,一天最少训练12个小时,比我们乒乓球练得还多,他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冠军。

但真正能拿到的人也是极少数。

冠军们的特质,就是永不服输,追求卓越,有一颗非常渴望获胜的心。

我们也会输球,但冠军品质练就的是:他永远向内看,看自己,然后再去仔细地观察研究对手。

输球了,不抱怨,因为抱怨不能让我们继续赢球,反而可能输得更惨。

我们会认真做总结、去反思,今天到底输在什么地方,我明天该怎么样把它打回来。

到最后拼的时候,两强相遇,就看谁更加坚定。

其实乒乓球特别适合中国人打。

在比赛中我们讲究技巧战术,很多时候就是在用兵法比赛。


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贯穿到比赛过程的技巧战术中,包括怎样捕捉对方瞬间的紧张情绪,或者抓住战机。

这种兵法,我们用得挺多,也用得好。

这么多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比赛的时候心理素质这么好,是怎么练过来的?”

被问得多了以后,我发现可以把它好好地去总结和梳理一下,所以做了《心力训练法》的语音课。

网友反馈很好,这就鼓励我们继续补充优化,结合心理学的知识,把内容编辑成书,名叫《心力》。

我是一个实践者,并不想讲多么高深的理论。

曾经在清华的时候要读哲学,当时觉得,哇哲学,我能读得懂吗?但老师讲,哲学里头很重要的一个方法论,就是辩证法。

当他说到这个事儿,我豁然开朗。

就像在跟对手比赛,我们一定是辩证地看待。

对手强的时候,我们怎么去看她?同时我又该怎么逮她的弱点?如果一看就说,这个人太强了,我就别打了吧。那肯定输,缴枪就完了。

永远找到自己最优的东西,永远找到积极的那一面,你就有机会。

有些事情看似很高深,事实上,我们天天用。

技术一定是作为基础,但是打到最关键的时候,就看决断力——的决心有多大,你到底对胜利有多大的渴望。

渴望愈加强烈,是件好事;可反过头来,如果稍稍有一点退缩、一点犹豫,在关键球的那一两分,处理得没有这么果决,有可能就会输掉整场比赛。

拼得到最后大家都很难受的时候,可能你需要再忍耐一下,再坚持一下,你可能就会赢。

不用过多地考虑必然的结果,而是关注过程。

处理好每一个当下的节点,好的结果必然会有。

对于现在经受困扰的年轻人,我的建议是多想一想,怎么样能够让自己到年老时,回过头来看,能不后悔这一辈子。

一旦时间过去了,它就过去了。同龄人,他们一个劲地在往前走。当然停下来也好,往前走也好,都是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但是,唯一个标准是:选择了,你就认,不要后悔。

*图源:邓亚萍个人社交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她生于河南,打乒乓球拿18块金牌,25岁读清华,35岁剑桥博士毕业
邓亚萍:网上谣传我为天主教父下跪,那其实是我的毕业典礼照片
邓亚萍退役22年:昔日大魔王“佛系”育娃,送儿子学电竞全因“不想培养世界冠军”?
“小个子”邓亚萍全家近照,夫妻非常恩爱,爸妈健康,剑桥大学的首位运动员博士,称霸乒坛无人超越
人生下半场,请置顶你的心力
人生下半场,请置顶你的“心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