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拉松再艰难,真跑者也不能走

星期天(4/2)厦门马拉松赛后,跑圈一片哀鸿遍野:

“今年最艰难的一场比赛”、“跑出PW(个人最差成绩)”之类怨叹声不绝于耳。

作为参赛者之一的笔者也颇有同感。

由于开跑一两个小时后云开日出,阳光越来越毒辣,加上高湿度和后半程的“坡连坡”,很多人都跑崩了。

(图为笔者被晒出的“厦马背心”)

最直接的表现是:赛道上走路的人越来越多。

如果说两公里多看到的第一个只是特例(奇怪,当时天还不热呀。这么早就走,恐怕完赛希望渺茫),但从十几公里开始,就不时可见走路的选手。

24公里反方向重上演武大桥之后,走路者更是比比皆是。

从他们身边跑过时,真想一一告诉他们:兄弟/姐妹,咱再咬咬牙,不能走哇!

因为笔者也是过来人,也曾多次在赛道上听到这样的忠告。

从2012年9月9日人生首马(烟台)开始,我每次跑马拉松,只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逢马必走”,甚至连半马在跑崩后也会走路(下图最右)。

同年11月18日首届广州马拉松是个人第三场全马,又是从二十多公里开始,走了四五次。

第38公里二进隧道前,我心想:“还剩4公里多,离4小时还有20几分钟。4:00跑得进,走不进!”但最终还是举手投降,又走了几次。

哪怕是终于跑进4:00并大幅PB 27分钟(3:38:41)的2013杭州马拉松,也曾走过一次数十米(外加小解一次)。

2015年上海马拉松,笔者总算经历过一次全程无走的全马,但那是被半路捡到的深圳美女朱丽强迫的,心里叫苦不迭,老大不情愿(那次也跑了3:38)。

第一场自觉自愿不走路的马拉松,是2018年4月15日昆山马——完赛的第32场全马。

可以说直到那一天,我才算真正学会跑马拉松。

划重点:全程不走,你才是真正的马拉松跑者!

当然,这里指的是屈服于厌跑心理导致的弃跑改走,不包括因抽筋、受伤等客观状况导致的无法再跑。

为什么跑马拉松不能走呢?

因为走路和家暴一样,通常都是“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只要你防线一破,就会兵败如山倒。走了第一次,很可能还会再走无数次。

走路究竟会有多大的坏处呢?

首先,它必然会影响你的成绩。

以笔者自身情况为例:哪怕跑得再慢,配速也在七八分钟之内;而只要一走,就会立马掉出10分。

对多数人来说,你一旦走路,就很难跑进4小时。

因此,我很早以前就总结出“宁慢勿走”、“好走不如赖跑”等道理,可惜一直缺乏执行的意志力。

但更严重的是,它会让你感觉糟糕透顶。

每次走跑交替“连滚带爬”地完成一个马拉松之后,我都会感觉不是滋味,后半程尤其不堪回首。

在赛道上你一走路,就会看到“沉舟侧畔千帆过”——自己被无数人超越,心里难免会感觉万分羞愧,抬不起头来。

跑马十年半,笔者还悟出一点:

咱们马拉松跑者,其实都是自虐狂。

没有多少人会觉得,一次性跑42.195公里很容易。

但我们却偏偏在别人睡懒觉或享受悠闲的休息日,大费周折、自掏腰包地跑全程马拉松,自讨苦吃还屁颠屁颠的不亦乐乎,这不是自虐狂又是什么?

当然,用更上台面的话说,我们都追求挑战自我的勇士。

既然你二三十公里都跑下来了,最后十几或几公里却偷懒走路,轰轰烈烈的极限挑战只完成半拉子,未免有点晚节不保。

只有全程跑下来,你的这一场马拉松才算功德圆满,不留遗憾。

正因为如此,在2018年昆山马终点,笔者感到莫大的满足,虽然那次的成绩其实比较一般(3小时49分,此前已多次进3:50)。

自那以后,我又完成24场全马,其中除天气炎热的三场之外,基本都没走路。

这21场也全都跑进4小时,还小幅PB过三次,尽管近几年跑量都不大,也没练过速度、拉过半马以上长距离。

那么,如何改掉跑马爱走路的“恶习”呢?

一、循序渐进,有意识地推迟你的走路节点。

笔者是从2017年开始痛定思痛,决心慢慢改掉这个老毛病的。

一蹴而就太难,咱们不妨分几步走。

那年12月苏州马拉松,我坚持跑到38公里才走路,比以前晚了不少。

下一场是翌年3月无锡马,又咬牙多坚持两公里,直到40公里才开始走。

然后就是一个月后的昆山马,全程无走达成!

二、偶尔放自己一马,允许少数“合法走路”。

在体力消耗殆尽的后半程,可以利用补给机会走上几步。

但只要手中的水杯/香蕉皮一扔,你就应该重新开跑。

坦白交代:笔者也不是每次都做得到。

今年厦马在第31公里第一大坡,我借口要吃进明寺的面线糊,趁机走了几步。

一吃觉得太烫嘴,又走几步兑杯冷水。

喝完了又嫌坡太陡——半坡起步难度大,于是走到坡顶才开始跑,不过从此就再没走过。最终以3:56:25完赛,再次守住4:00防线。

注意:进站补给最好控制在每5公里一次(而非每2.5K),否则太影响节奏。

三、用意志力战胜惰性。

命令自己:不能走!你没有走路这个选项!

强迫自己不走,主要靠纯意志力,和跑量或拉长距离与否关系不大。

例如笔者今年头两个月因为左脚摔伤,跑量都只有七八十公里;3月才终于突破200,但其中无锡和横店两场全马就占了84公里,算下来平时跑量不过120。

有些跑友参赛前就打算从多少公里开始走,但只要心防一松,你就会越走越想走,因为后半程走路的诱惑力实在太大。

一场马拉松42.2公里,以关门时间6小时计算,只要平均配速在8分半以内(每小时7公里),完赛就不成问题。

对99%的人来说,只要你能全程不走地跑下来,肯定用不了6小时。那些厦马被关门选手的委屈,也就与你无关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马拉松赛评,真不是段子手写的?
专栏 | 杨定宏:跑进210的日本人越来越多,我应该冒险尝试突破
"厦马",要、要、要,我要!
现象|日本人到底有多能跑?看完他们娱乐明星的全马成绩,你会震惊!
跑吧论坛跑步一年总结:减肥塑身,超越自己
这个95后首马跑进250,4个月PB241,还创造过吉尼斯世界纪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