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业观察|在线旅游:“去不去”引发的撕X战

“去啊”的诞生,让在线旅游的格局再生变。阿里这次可不是玩玩的。



文|本刊记者 丁洁


淘宝旅行改名独立品牌“去啊”。阿里官方介绍,“去啊”的字面含义很简单:“只要决定出发,最困难的部分就已结束。那么,就去啊!”浓缩成一句话就是,“去哪儿不重要,重要是……去啊”。


这不免把矛头直接指向在线旅游网站“去哪儿”,后者也毫不示弱接下话茬:“人生的行动不只是鲁莽的‘去啊’,沉着冷静的选择‘去哪儿’,才是一种成熟态度。”一场蝴蝶效应顺势展开,携程、京东旅行、途家、爱旅行等OTA公司纷纷两两组合,互相掐架,都在文案上花足了心思,经典如驴妈妈的“去哪儿,听妈的”。


这只是表象,在这场“挑衅+恶搞”的社会化营销背后,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当阿里入局在线旅游市场之后,各大公司开始争相撕X,危机感甚嚣尘上。


随着阿里的强势切入,让本就白热化的在线旅游市场变得剑拔弩张,曾经很多用户习惯于用携程定住宿,在去哪儿定机票,而穷游折扣或爱旅行会给用户提供廉价的旅行尾单,“去啊”入局之后,其业务线覆盖折扣机票、酒店、门票的预定等旅行“一条龙”系列,同时,借助较成熟的支付体系也让用户在付款环节得心应手。


回顾这场撕X之战之前的上半年,戏码是这样的:当时艺龙宣布与同程彼此提供独家优势资源,正在被网友们戏称赤壁战前的联手,立马又听到携程抱团同程的消息,随后前者又转投途牛,当你还在旁观这场投资大战的间隙,又传来全球最大在线旅游集团Priceline入股携程的消息。抱团取暖可能会让各自获得好处,变得更强大。然而,合久必分,谁都想在这个市场占一席之地。


回到“去啊”发布时候跟“去哪儿”针尖对麦芒的宣传话术,表面看是两者名字的相似性,其中却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延续淘宝一贯平台化战略的“去啊”,追求的是建立生态圈,虽然互联网公司都在喊着生态,但是阿里确实启动最早也最有心得。从这个角度来说,“去啊”跟“去哪儿”的模式更为类似,做平台,商家入驻,通过流量的分配,赚取广告费。只不过前者因为聚集的是旅游产品的商家,他们需要入驻平台并遵守上面的各项规则,淘宝此前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店铺规则、处罚机制、支付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等等,因此约束能力更强。


对于商家来说,现在做生意也远远不是想办法让用户搜索到你而已,那是采买百度流量的时代,对于大多数想要长远发展而不是做一锤子买卖的商家而言,渠道是第一,用户维系并列第一,搜到自家的产品仅仅是营销的开始。所以类似携程的模式最大的挑战将是,被绕过的危险系数极高,商家在平台上能做的事情太有限了。而去哪儿与如家的“分手”风波还在继续,这恰恰反映了去哪儿模式跟酒店方的激烈矛盾所在。而这种矛盾,只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被激化——酒店直销的APP已经屡见不鲜,更别说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公众号等等。


好消息是,“去啊”背靠着阿里庞大的数据和支付宝成熟的支付体系,可以提供给商家更多的价值和想象空间,在巨头和创业公司上演着“你投我来我投你”或者“热恋后就分手”的戏码时,“去啊”来场华丽逆袭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毕竟,“去啊”跟来往不一样。


编辑:月岛_tbtx


阿里旅行去啊营销案例【淘宝旅行品牌升级为去啊】与【不可思议的淘宝旅行】均入围“2014金麦奖”平台类奖项,升级的阿里旅行能否一举摘得大奖?敬请关注!


本文原载于《卖家》12月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闻旅洞察 | 入局捞金,“过江龙”拼多多能掀起旅业多大浪?
阿里患O2O焦虑症被模糊的支付宝
阿里旅行缘何遭携程封杀
阿里巴巴对在线旅游的野心与布局
小心! 阿里巴巴正吃着在线旅游的蛋糕
去啊一周年:阿里旅行交了怎样的成绩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