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捍卫塑料“名誉”,有些“误导言论”误人误己

近期某市电视台“我是大医生”栏目播出的内容屡次出现对塑料制品“感性”的言论,误导观众,造成对塑料认知混乱、不信任,甚至恐惧,加重了大家对接触食品的塑料材料安全性的担扰,必须加以澄清。


一个正规媒体,用科学理念“引导”受众是传媒人的道德基础。


例举误导之一:“ 2014年12月15日 “掐断肿瘤的口粮”断定“如果将PE(聚乙烯)或PVC(聚氯乙烯)保鲜膜覆盖肉类食品放入微波炉加热会产生二噁英等致癌物……”。


众所周知低温有利于延长食品可食用的时间,保鲜膜可延长食品可食用时间是绿色低碳的体现。PE和PVC保鲜膜在微波炉中受热不会产生二噁英,因为生成二噁英的温度必须在300度以上。节目中采用燃烧的方法来鉴别是否可用于微波炉是十分可笑的,谁家的微波炉加热要加到300度以上呢?


例举误导之二:“2015年1月8日“冰箱保卫站”节目中,所谓的“专家”说分别装有矿泉水、可乐、辣椒酱和蜂密们的塑料瓶都含有致癌物二甲基酰胺、塑化剂等,又说瓶底的数字1表示是一次性约,还说PE—HD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含大量塑化剂“。


国家标准GB/T 16288—2008规定的瓶底标识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图案,其数字代表的是作瓶子的塑料种类,1到7分别代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如做成纤维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的确良、涤纶),不可能会有致癌物,否则你还敢穿化纤衣服吗?数字2代表PE—HD,绝对不会塑化剂!这里必须说明不是所有塑料制品加工时都要加入塑化剂(业内叫增塑剂),只有很少一部分软质聚氯乙烯PVC制品才需要,如鞋底、人造革、薄膜等,即使保鲜膜也用的是卫生级的塑化剂,这在国家标准GB9685中有明文规定。


塑料行业同仁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捍卫塑料的行业名誉,维护社会人们真正的“健康生活,抵制错误言论和误人传导。


一些所谓的专家经常在媒体上散布谬论。误导观众,诋毁塑料产品。其实是真正意义的干扰和破坏人们日常生活。甚至破坏社会大众健康的心理生活。


END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加入行业通讯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里这些健康雷区,你避开了吗?
保鲜膜到底能不能进微波炉,爸妈已经吵翻天了
超市里巨便宜的保鲜膜,坑了多少爱做饭的人?
保鲜膜含有害物质会致癌?提醒:爱用保鲜膜的人,4点事项要注意
给娃用保鲜膜安全吗?质检局:有这个标识的坚决不能用!易致性早熟
关于保鲜膜,你不知道的那些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