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老地产盈利难求金融守望者苦觅风口

  卡罗琳养老投资(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罗琳”)董事长樊炎冰最终选择了与保险公司合作,以保险理财产品的形式实现养老与金融的结合。

  

  今年5月,卡罗琳与欧洲一家保险公司合作开发的保险理财产品将首先在厦门和上海推出。老年人购买卡罗琳的保险理财产品,用产品收益覆盖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老年别墅的全部成本,实现免费养老。

  

  樊炎冰和该保险公司洽谈了一年多,最终促成了双方的合作。但合作背后有着难以言说的艰难。从2010年开始,樊炎冰就广泛和基金、信托等机构接触,也曾尝试和境外基金合作,但养老机构难以满足基金对收益率高达15%的要求,樊炎冰最终选择了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与保险公司合作。

  

  面对养老产业的融资需求,基金、信托虽然仍是门口守望者的图景,但已经不乏先行者。近日,北京信托与北京汇晨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汇晨养老”)合作推出“养老消费信托”,首期产品已于2015年2月4日成立。2014年12月,中信信托携手四川晚霞康之源养老产业投资公司推出医养系列消费信托首款产品——“中信和信居家养老消费信托”。

  

  画卷掀起一角,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依然没有出现,金融机构的观望姿态仍然没有改变。在政府扶持政策持续出台的形势下,如何让资本的热情升温,还需养老机构与资本双方的不断探索。

尝试

  卡罗琳此次欲在厦门和上海两地的项目中推出这款保险理财产品,厦门项目的保险产品每单售价在1.5万~2万元,上海项目的产品在2.5万~3万元,对应卡罗琳在厦门和上海的养老公寓、养老住宅以及养老别墅。保险资金成本低,对回收周期要求并不急切,这是樊炎冰选择和保险公司合作的主要原因。但樊炎冰最初的设想是采用基金的方式打通资金渠道。

  

  卡罗琳对资金的需求很大,每个项目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基金的募集能力显然难以满足卡罗琳对资金的渴求。加之基金对回报率15%~20%的要求,期限短,在做了发行基金几乎所有的准备工作后,卡罗琳最终放弃了以产业基金进行融资的想法。

  

  “养老机构没有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基金没有找到很好的退出机制,双方很难达成合作。”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出现非常成熟的基金投资养老机构的模式。

  

  中诚信托研发部副总经理王玉国从2014年初开始频频出席各种养老论坛、沙龙,因为没有看到清晰盈利模式,对产品的思考还不成熟,中诚信托仍然没有推出与养老相关的信托产品。王玉国认为消费信托的出现是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汇晨养老董事总经理马剑介绍,与北京信托合作的产品为集合信托,认购门槛50万元,分次募集。产品同时具备可转换的资金收益和消费权益功能。换言之,其投资回报涵盖了两部分可选。

  

  一是“养老消费权益”,由产业合作方北京汇晨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提供。具体为入住项目养老公寓,借此可提前锁定养老床位或未来养老消费价格及优先权。而认购养老消费信托后,受益人通过放弃货币类收益,可“免费”入住同标的养老公寓,获得一系列养老消费权益。

  

  二是“货币收益”,以“基准收益+浮动收益”作为安排,收益分配周期为每季度,产品存续期间的每一信托年度内,北京信托有权根据市场情况公告该年度的基准收益率。而在某个核算日,当信托财产实际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时,就未实现养老消费权益的信托单位,可获得浮动信托收益。

  

  消费信托的一个弊端是,2年到3年后,信托退出,老年人消费者作为投资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对此,马剑和北京信托将该产品设计为永续性产品,没有固定退出期限,但会以2年为周期,若信托产品达不到6%的收益率,产品价格会进行调整。

  

  “消费信托打通了消费权益和融资两端,是值得尝试的方向,”王玉国看好消费信托的产品模式,也有意寻找合适项目介入养老产业。

  

  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大规模的资本介入还为时尚早,但能让资本看到盈利可能的合适项目也让资本方苦苦寻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基金、信托没有大范围地介入养老产业,但其旗下的基金已经投资了3个项目,包括社区养老以及大盘的养老地产项目,募集金额从几千万到几亿元不等。

  

  “养老项目的业务板块可以分为医疗、看护、住宅、温泉、酒店等,在目前,想要吸引基金,就需要项目的个别板块能让基金看到盈利可能。”上述人士透露。

  

  令人耳目一新的模式也在出现。1月26日,广发中证养老产业指数型发起式基金开始发行。该基金以中证养老产业指数为跟踪标的,涵盖医药制造业、互联网相关服务、新闻和出版业、保险业及零售业等行业。虽然Wind数据显示,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18日期间,该指数上涨594.56%,年化收益率达21.46%,但中进正鸿投资集团健康养老副总裁柳明鹤认为指数基金对投资机构有助益,与养老机构距离较远。

  

  保险资金因为使用成本低、期限长被业内人士看好。中信信托创新业务部副总经理陈仲表示,中信信托正尝试中短期信托产品与长期保险产品的结合。

  

  保险产品和消费信托产品的推出,似乎打开了养老产业虚掩的大门,禁锢养老产业发展的资金锁链开始松动,但过程中的阵痛让大部分资本望而却步。

阵痛

  樊炎冰将寻找基金视为一段非常痛苦的过程,马剑在谈到与北京信托共同设计消费信托产品时也感慨颇多。

  

  “汇晨养老与北京信托有过一定的合作基础,彼此熟悉。从2014年5月双方开始洽谈该消费信托产品,在产品模式和部分条款上反复讨论。焦点之一就是如何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将货币收益与消费权益有机融合。产品的货币收益每季度结算一次;如果老人选择获取消费权益,则以其货币收益来覆盖老人免费入住的成本。此外,产品做了流动性安排,设置了以2年为周期的退出窗口期;同时,第3年起汇晨可以根据运营成本相应调整约定的养老消费服务包价格。

  

  另一方北京信托也较早涉足养老产业。早在2012年,中信信托不动产事业部就推出了几款养老地产信托产品,但受限于当年房地产市场形势和养老产业发展情况,这几款产品收益并不理想。最终,北京信托选择进行消费信托的轻资产尝试,试图以金融创新抢占养老市场。

  

  在中国养老市场,也不缺乏国外资本的身影。2009年大族创投出资1.5亿元参股建立了海南颐和投资有限公司,然而两年不到便转让退出;美国挚信资本在2010年12月投资1亿元入股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初涉中国养老产业,但这也只是简单意义上的风险投资;而2011年曾计划投资10亿美元到中国养老住宅市场的美国城堡投资,在分析了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后也没有实质性投资行动。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到上述美国城堡投资实为美国峰堡投资集团。2012年,复星集团与美国峰堡投资集团共同建立星堡品牌。星堡公司在中国的首个养老社区项目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对于媒体报道的10亿美元投资,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向星堡公司求证,对方回应称不方便回答。

  

  中信信托与亲和源的合作同样波折不断。中信信托和亲和源的合作除了信托服务外,还包括融资计划。双方设想,先由消费者采购服务,根据服务所需内容设计产品,产品卖出去后再反过来融资。但由于亲和源海南三亚参与融资的楼盘地产身陷雅居乐清水湾泥潭,分割存在问题,导致融资方案遇挫。

  

  虽然模式的探索伴随着痛苦和纠结,但养老机构与金融资本的热情依然很高。一方面是养老机构对资金的渴求,另一方面是对养老产业的美好预期,双方在寻找开启银发经济的钥匙。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找靠谱的“养老”产品
年末做个理财体检 明年,我们该怎样理财
30岁后,我靠投资生活·2
“单身贵族”标准化产品配置方案
养老需要多少钱才不心慌 2027年退休需1000万
一文读懂养老金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