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粹苑·三晋收藏】您会读圣旨吗?



宦官太监们手拿圣旨,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情景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几乎是当下所有热播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都会出现的镜头。熟不知,这种圣旨的“开场白”基本上都是没有根据的,实为十足的戏说和穿越。那么,真正的圣旨是如何宣读的呢?

在中国古代,帝王之令并不都称为圣旨。据《中国圣旨大观》一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帝王之令被称作“令”、“命”、“政”等。及至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始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制度。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号曰“皇帝”。且其玉玺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由此可知,“皇帝”、“诏”最早出现于秦朝。汉承秦制,逐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皇帝制度,“诏曰”这两个字最早使用与汉代的帝王文书中,并被后世王朝沿用。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宋代以降,帝王之令通称为“圣旨”。但是圣旨的开头语并不全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历朝历代各有不同。魏晋南北朝时期,诏书开头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正统”。唐朝的诏书由门下省负责审核和颁发,所以多以“门下”两字开头,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其开头便是“门下,天下之本……”。而天命所归的话往往见于皇帝的即位诏令中,如德宗即位册文有“昊天有命,皇王受之” ;宗即位赦称:“朕闻圣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时……”;顺宗即位赦称:“朕纂承天序……”,这也可以看成是后世“奉天承运”的雏形。

蒙古族的最高天神是长生天,故元朝的蒙文诏书开头语一律是“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汉文诏书则使用“上天眷命皇帝圣旨”起头。

最早在帝王诏书上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帝王是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与臣下诰敕命中必首称“奉天承运皇帝”,后相沿成为皇帝在重大场合所颁诏书中的套语。以“奉天承运”一词加于“皇帝”之上,以此来凸显皇帝的合法性、神圣性以及皇权的至高无上。明太祖制定“奉天承运”一语,虽源于秦朝时期的君权神授理论,但直接继承于元朝诏书的起头语“上天眷命”。

图片及实物来源:【国粹苑·三晋收藏】

名称:明嘉靖二十七年圣旨

清承明制,其诏书多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中间诏示内容。诏书以外,清代还有制词(即制书),其开头一般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图片及实物来源:【国粹苑·三晋收藏】

名称:康熙五十二年圣旨


圣旨因具体的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措词,主要有“诏曰、制曰、敕曰”三种:“诏曰”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敕曰”有告诫的意识。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的时,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要骄傲自满,恃宠而骄。

图片及实物来源:【国粹苑·三晋收藏】

名称:伪满洲国皇帝诏书

现代很多人将其读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错误的。正确读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在书写时,由古代有“平抬”的书写习惯,所以“天”和“皇帝”须换行顶头书写,以示尊敬。此外,圣旨的结尾并不都是古装剧里的“钦此”二字。古代的圣旨,有的并没有专门的结束词,说完就算;有的会选择其他的语气助词来表示结束,比如“于兮”;还有的圣旨结束词比较长,比如清朝的很多圣旨都是以“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或“布告中外咸使闻知”结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究竟该怎么断句?如何解释?
朱元璋发明8字口头禅,后世沿用600年,如今却经常被读错
古时候的圣旨都要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吗?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你也这么断句?
圣旨开头真正读法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竟出自朱元璋之手?但我们都读错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