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研人员成功制备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纳米多孔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具有孔径可调、大比表面积、骨架结构多样性、表面可修饰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吸附和分离、多相催化、金属纳米粒子的载体和模板以及微反应器等方面。在制备新颖结构MOF的同时,MOF作为模板进而合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一个富有挑战的研究方向,如何有效合成该类材料并提高其导电性,是其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关键。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轻金属&电池材料组,在MOF模板合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取得研究进展,合成了一系列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该类材料具有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研究人员发现,采用共沉淀技术可以有效地将金属阳离子吸附到富有含氧基团的碳纳米管表面,加入有机配体溶液后,配体与碳纳米管表面的金属离子配位形成MOF晶核,晶核生长成为MOF晶体,最终将碳纳米管原位嵌入到MOF中。经过热处理后,可制备出新型结构的多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如图)。

该类纳米复合材料在0.01-3.0V电压范围,以100mAg-1电流密度充放电100次后,比容量稳定在813mAhg-1以上;当充放电流密度为1000mAg-1时,比容量仍高达514mAhg-1,显示出优良的电化学储能特性。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ACS Nano,2015,9,1592-1599;Nanoscale,2014,6, 5509-5515;J.Mater.Chem.A,2014,2,8048-8053和Chem.Eur.J.,2014,20,11214-11219等学术期刊上,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资助。



图:MWCNTs/Co3O4制备过程及电化学性能


来源: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顶立科技】盘点:10月份锂电十大科研成果
浙江大学研发新型高性能3D多孔硅负极材料
[首藏作品](8349)新型铝基复合负极材料让电池抗冻又耐热
研发出新型高效双离子电池
〖 聚焦•中兴新材〗2017最受瞩目八大锂电技术突破
新型纳米硅锂电池问世!整车续航里程翻倍 公交车8分钟充电超6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