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奇皇后杨桂枝

-- 点击上方蓝字【历史大学堂】关注精彩历史 --

出身贱微,却平步青云,最终登上皇后宝座;她处事果断,掌控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政治阴谋,而处乱不惊,始终把握主动;她机警睿智,在垂帘听政不久便审时度势,急流勇退,安享晚年;她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又能书善画,还能填词作诗,为后宫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她,就是南宋宁宗皇后杨桂枝。




一、传奇的经历:从平民到皇后

杨桂枝(1162—1232年),南宋宁宗皇后,浙江绍兴(一说淳安县)人。《宋史· 后妃传》记载道:“恭圣仁烈杨皇后,少以姿容选入宫,忘其姓氏,或云会稽人。”又据《四朝闻见录》与《齐东野语》记述,杨桂枝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亲生父母,离开了家乡,跟养母张夫人在民间学艺唱词。张夫人是个杰出的民间艺人,杨桂枝则是她从民间物色来的学艺小女孩,因此,杨桂枝连自己的家乡和姓氏也不知道。那么,一个学艺的小女孩是如何进宫并受宠的呢?


《四朝闻见录》中记载的很详细,由于杨桂枝的养母张夫人唱功颇为出色,被选入宫廷乐部,时常为皇室成员献唱,因而得到了太皇太后吴太后的赏识。后来有一次,因为吴太后对乐部艺人表演不满,便想起当年的张夫人来,便“顾左右曰:‘记得张家,今安在?’左右对曰‘已死矣。有女颇聪慧。”吴太后想念张夫人,便把张夫人的养女杨桂枝召入宫中,由于杨桂枝“忘其姓氏”,后宫上下称她为“则剧孩儿”。就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年仅十一二岁的杨桂枝被召入后宫吴太后处,从此开始了她的传奇人生。


由于杨桂枝漂亮、聪明,唱功不错,且“善通经史,能小王书”,再加上“举动无不当后意”,因此深得吴太后喜爱,就把她一直留在身边,这一留就是20多年。1194年,26岁的宋宁宗赵扩即位后,到太皇太后处问安,但他见到吴太后身边楚楚动人的杨桂枝时,立即被其风韵所迷倒,两人眉目之间频频传情,互送秋波。从此以后,宋宁宗魂牵梦萦,念念不忘,常常借口去吴太后处问安,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想看到杨桂枝,史载“每至后所,必目之。”而这一切,都被吴太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杨桂枝平素为人不错,左右内侍都替她说好话,促使吴太后决定成全这一对鸳鸯。


1195年,吴太后在宫中设家宴,在酒席间把杨桂枝郑重地赐予宋宁宗,道“看我面上,好生待他。”当时宋宁宗27岁,杨桂枝已经33岁,真可谓是一段迟来的爱。作为一名33岁的宫女,若无这种特别机缘,恐怕和其它宫人一样只能老死宫中。但苦苦熬了二十多年的杨桂枝,终于等来了她的福气。大喜过望的宋宁宗当年三月就封杨桂枝为平乐郡夫人。此后更是宠爱有加,不断提升其地位,《宋史·后妃传》记载道:“三年四月,进封婕妤。五年,进婉仪。六年,进贵妃。”


杨皇后原来不知自己姓氏与籍贯,但身份高贵之后,便开始关注起自己的身世。《宋史· 后妃传》只略略几笔,一带而过:“有杨次山者,亦会稽人,后自谓其兄也,遂姓杨氏。”但周密在《齐东野语》里对其杨姓由来做了记述:“既贵,耻其家微,阴有所遗,而绝不与通。密遣内珰求同宗,遂得右庠生严陵杨次山以为兄。既而宣召入见,次山言与泪俱,且指他事为验……至是始归姓杨氏焉。”后经学者考证,再根据《历代妇女著作考》、《绍兴县志》、《绍兴市志》等史料记载,我们方才得知杨皇后名叫杨桂枝。  


在杨桂枝进封贵妃的当年,宁宗韩皇后去世,皇后空缺。当时,同时与杨贵妃受宠的还有一位曹美人。外戚、权臣韩侂胄比较二人之后,认为杨桂枝“涉书史,知古今,性警敏、任权术”,而曹美人柔顺温和,立劝宁宗立曹美人为皇后。但正如韩侂胄说的那样,杨桂枝“性警敏”,是一位极有心机的女能人,她知情后,迅速作出反应,在一天晚上设宴邀请宁宗,在宁宗醉眼朦胧、性情缱绻之际,乘机求请。看着柔情似水的杨桂枝,宁宗不加思索,即命取来纸笔,写下立杨氏为后的手诏。1203年,杨桂枝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完成了她从平民到皇后的传奇。


二、阴狠的手段:谋杀权臣韩侂胄

在立后过程中,权臣韩侂胄劝宁宗“册曹置杨”的谋划,被杨桂枝之兄杨次山的门客王梦龙知道后,“密以告后,后深衔之,与次山欲因事诛侂胄。”就因为韩侂胄大力推荐曹美人而摒弃杨桂枝,杨桂枝便一直耿耿于怀,怀恨在心,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杨皇后就与其兄杨次山密谋,要设计诛杀韩侂胄。


当时韩侂胄权倾朝野,而杨皇后与杨次山势单力薄,一时无法下手,万一泄密或者失手,后果不堪设想。为增加人手,形成势力,杨桂枝暗中托兄杨次山“择廷臣可任者共图大事。礼部侍郎史弥远,素与韩有隙,欣然奉命”。在史弥远的暗中组织和串联下,一大批与韩侂胄有仇有怨的大臣纷纷加入进来,其中有参知政事钱象祖,礼部尚书卫泾,著作郎王居安,前右司张郎官等,他们制订了周密的计划,只等可乘之机的到来。


四年后,机会终于来了。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官居太师、恃宠生骄的韩侂胄在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便贸然发动了对北方强敌金国的战争——史称“开禧北伐”,结果一败涂地。宋朝君臣对战胜金军,收复中原,已失去信心,韩侂胄只好向金朝求和,但因金人提出要斩韩侂胄等人而未果。此役结束后,朝野上下对韩侂胄责骂之声不断,宁宗也对其失望之极,罢免了韩侂胄平章军国事,韩侂胄个人威望严重受挫,影响力急速降低。


做了多年准备的杨皇后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让史弥远动手实施诛杀计划。为掩人耳目,达到目的,杨皇后和史弥远还伪造了宋宁宗欲诛杀韩侂胄的御批密旨。在杨皇后的授意下,史弥远更是精心策划,选定主管殿前司公事的中军统制夏震杀死韩侂胄。夏震“初闻欲诛韩,有难色,及视御批,则曰:‘君命也,震当效死’”。开禧三年(1207)十一月三日,中军统制夏震统兵三百,埋伏在韩侂胄上朝的必经之地——六部桥侧,乘韩侂胄上早朝时,借口圣上有密旨宣听,喝退随从,由众军拥至玉津园侧,将韩侂胄槌杀。诛杀韩侂胄后,《宋史· 后妃传》记载道,宁宗“不之信,越三日,帝犹谓其未死,盖是谋悉出中宫及次山等,帝初不知也”。可见,宁宗对诛杀韩侂胄一事还蒙在鼓里。就这样,杨皇后除去了挡在她面前的最大的一道障碍,从此,再也无人敢对她指手画脚。而杨皇后为此耐心地谋划了四年,隐藏了四年,等待了四年,如此长的时间不露破绽,其阴狠手段与心计可见一斑。


三、机警的应对:改立皇子

宋宁宗先后有8个儿子,但都未及成年就夭折了。1221年六月,宋宁宗以国嗣末定,立宗室之子赵贵和为皇子,赐名赵竑。赵竑对杨皇后与史弥远内外勾结表现出不满,尤其对史弥远专权擅政的所作所为大有看法,指地图而言“此琼崖州也,他日必置史于此地。”又写字于几桌上:“弥远当决配八千里。”赵竑身边有一位善于鼓琴的美女,被赵竑视为红颜知己,岂不知此人竟是史弥远的心腹。身居相位的史弥远得知赵竑的言行后,非常恐惧,遂生异志,便处心积虑想要废掉赵竑,暗中培养宗室子弟、宋太祖十世孙赵昀,欲立赵昀为太子,取代赵竑。   


1224年闰八月三日,宁宗帝驾崩,史弥远开始了他的废立阴谋。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谁来继承皇位,要取决于杨皇后的态度,没有她的同意,新立的皇帝就得不到承认,历史又一次把杨皇后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史弥远请皇后兄国舅杨次山之子杨谷、杨石以废立事告知杨皇后,杨皇后先是一惊,转而明白了史弥远的险恶用心,她不能就这样让史弥远的阴谋轻易得逞,自己不能背负阴谋夺位的罪名,必须要拿出皇后的威严,杀一杀史弥远的威风,让他日后尊重皇后,忌惮皇后,不能为所欲为。便道:“不可,皇子竑先帝所立,岂可擅变。”史弥远听后急不可耐,但又别无他法,只能一遍遍让杨谷、杨石去劝说杨皇后。


杨谷、杨石一夜七次往返内宫,杨皇后始终不肯答应。最后,杨谷、杨石泣拜说:“内外军民,皆已归心,苟不立之,祸变必生,则杨氏无噍类矣。”杨皇后听后,沉思良久,她想到事情不能弄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宫廷不能因废立而流血,再者说一夜之间也磨掉了史弥远的锐气,更何况皇子赵竑对她也颇有怨言,自己对赵竑也无好感,为自己日后考虑,也为家族考虑,她决定打破僵局,做出让步,便慢吞吞地说:“其人安在?”史弥远听到消息后,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此夜他已被皇后折磨得殚精竭虑,筋疲力尽,深深领教了杨皇后的厉害,便火速宣召赵昀觐见杨皇后。赵昀入宫拜见杨皇后,杨皇后附其背说“汝今为吾子矣!”杨皇后这一句话,等于承认了赵昀是帝位的合法继承者,也是对赵昀的暗示:真正决定皇位的不是史弥远,而是她杨皇后。杨皇后有理有节的手腕与机警的应对措施,终于化解了南宋朝廷的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


四、理智的抉择:主动撤帘,安享晚年

赵昀于1224年闰八月三日在废立阴谋中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宋理宗。理宗即位之时,已经21岁,虽已成年,但为报答皇后拥立之恩,不仅尊杨皇后为皇太后,且恳请皇太后垂帘听政,执掌朝纲,以理国事,史弥远等大臣也希望皇太后一同听政。在理宗与大臣的一再恳请下,杨桂枝以皇太后身份开始垂帘听政,那年,杨太后已经六十二岁。当然,杨太后心里明白,自己垂帘听政,只不过是理宗对她的一种尊重,更重要的是自己业已违背了太祖、太宗制定的“后妃不得干政”的祖宗家法,必然会引起朝野上下的种种议论,因此只是象征性地听政,并没有任何专横拔扈、把持朝政的行为。


不久,杨石就向杨太后陈说厉害,劝其撤帘。杨太后早有此意,便顺水推舟,于1225年(宝庆元年)四月七日,手书“多病,自今免垂帘听政”,主动向百官宣布撤帘,还政理宗,这距她开始垂帘听政仅过了七个月。理宗两次请求杨太后继续垂帘,杨太后都不答应。皇太后的高风亮节引来了理宗的回报,《宋史·后妃传》说:“宝庆二年十一月戊寅,加尊号寿明。绍定元年正月丙子,复加慈睿。四年正月,后寿七十,帝率百官朝慈明殿,加尊号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十二月辛巳,后不豫,诏祷祠天地、宗庙、社稷、宫观,赦天下。”可以说,主动撤帘之后,杨太后在理宗与大臣的敬爱中平静地度过了8年时光,真正得以在宫中安享晚年。


绍定五年(1232)十二月,杨太后“崩于慈明殿。寿七十有一,谥恭圣仁烈。”


从平民到皇后的杨桂枝,在一系列政治事件中,充分显示了她的睿智与机警,果敢与冷静,化解了一次次政治危机,留下了一段历史传奇。


此外,杨桂枝在政治以外的表现,也为后人所称道。一是体恤百姓。出身寒门的杨桂枝在当皇后期间,得知浙江百姓苦于一种叫“生子钱”的重赋时,便请求宁宗“尽免两浙生子钱”;二是家教严明。在杨皇后的谆谆教诲下,其兄杨次山虽显贵但不干预国政,时论称贤臣。以后杨家皇亲世代显赫,但从无仗势欺民现象,德彰萧然。三是文艺上的成就引人注目,她“善通经史”,工于诗,善书画。由宋理宗书名的《杨太后宫词》,是杨皇后以宫廷生活为题材写的一部诗词集,流传至今的有30首;她书写的《道德经》至今还存,字体娟秀工整,“波撇秀颖”;她现存的画作有《宋杨婕妤百花图卷》、《樱花黄鹂图》和《月下把杯图》。这些诗画作品,是南宋诗苑画坛中的一枝奇葩。作为一代皇后,如此多才多艺,实在令人称奇。

原创文稿






历史大学堂特邀作者李元辉

“甘肃武威人,民盟盟员,甘肃陇文化研究会会员,2014年由线装书局出版文集《诗文话天马故里》 ,2015年著作长篇历史小说《汗血宝马》。

原创投稿: lishi8855@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桂枝是是谁?她是怎么死的?
杨桂枝,杨桂枝简介
1202年,贵妃杨桂枝用计将宋宁宗骗到其...
南宋宁宗赵扩皇后杨桂枝—贤德的皇后
《知否》宫斗没看过瘾 来看看宋朝9位后妃组团垂帘听政
宋朝也有一位杨贵妃,不只工于心计,还是位大才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