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手作图指南:这样的图文搭配更有美感

在做电商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将商品图片和文案组合在一起,组成一张广告图。图文搭配当中有很多学问,比如文字字体的选择,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空间组合,以及图片主体和文字之间的空间关系。那么如何才能将图文搭配做出美感?下面商刻就为你分享几个要点。


1.选择字体和文字组合方式


图文搭配方式可分为两类。


A类:图片突出,文字主要用来装饰图片。


B类:文字突出,文字在图片的衬托被突出出来。


商刻选取了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按上面的标准分成两类。并将作品中的文字部分“剪裁”出来:


A类作品的配字效果



A类作品的文字组合方式



B类作品的配字效果



B类作品的文字组合方式



商刻小结:


1)字体选择


A类作品多出现在一些商业图册上,用于衬托时尚场景和有气质的人物。字体上主要是现代等线体,笔画没有装饰。


B类作品多出现在传统、自然的以及一些抒情性很强的照片上。字体主要是古典衬线体,笔画装饰强烈。


2)文字组合方式


A类作品的文字都紧密排列在一个无形的矩形里,在视觉上形成一个面。


B类作品的文字摆放松散,在视觉上是一个个的点。


2.文字与视觉要点的位置关系


一张照片里通常会有一个突出的人或物,作为主体。即使没有明确的主体物,也会存在一个视觉焦点。如下图: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案例来看一下,在优秀的设计作品中,文字与这两种视觉要点之间的关系: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能总结出图文搭配的几个原则:


a. 文字部分的面积小于主体物的面积。

b. 文字框和主体物框保持某种对齐关系。

c. 文字部分与画面边缘的距离,等于主体物与画面边缘的距离。

d. 当视觉焦点位于画面中线,文字部分也会居中对齐。


根据以上的原则,我们来分析两个实际案例。


案例图片一:



案例图片二:



案例图片空间组合分析:



这是两张实际的图文搭配案例。我们用上面学到的理论来分析一下:


1)字体分析


两张作品都是图片为主,文字起装饰作用。所以字体都选择了现代等线体。


2)文字组合方式分析


由于两张都是A类作品(图片突出),所以文字都紧密排列在一个无形的矩形里,在视觉上形成一个面。


3)图文位置关系分析


在左图中,小狗是照片里的主体物,所以文字与这个视觉主体保持了对齐(参考辅助线C)。而且文字与画面边缘的距离(图中的A距离),等同于主体物和画面边缘的距离(图中B距离)。
而右图中,视觉焦点处于画面的中线,因此文字部分采用居中式。除此之外,因为照片上的主体物并不明确,所以文字离边缘的距离没有参考。因此,文字被放置在较空旷的天空中,保证画面整体美感。


此外,视觉焦点的位置不仅仅是与构图有关,这其中还有很多的特殊情况必须要注意到。


* 当照片的主体物是分散且毫无意义的,视觉焦点默认在画面中心,如下图所示:



* 当照片被某一个场景或物品切割了整张画面时,视觉焦点只会出现会在切割线上。默认位于中心点或者色彩密集的地方。如下图:



* 眼睛单独作为视觉焦点。


3.字体与图形的配合


以“图片突出文字”为目的的排版,其特点是不需要分析照片里面的元素。在大部分设计教程以及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里,图片被认为只是作为一个大色块存在,它的存在只是为了最后你想要表达的文字(情感),铺设基调。而我前面就提到的,B组的字体组合方式往往用分散的点状摆放,因此放在照片这样一个大的“面”上,形成元素的对比效果,可以更有效的突出文字部分。


但是这样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过于分散的字体之间不仅容易缺乏联系,而且还会造成阅读困难。此外,一张太花哨的照片也会导致你的文字部分难以突出。


大部分优秀排版里采用的解决方案是运用字体与图形的配合,而其中类型有三种:


第一种:形状图形


形状图形主要指方形、圆形以及一些不规则的形状图形。


(下面的效果图都是我统计优秀作品最常用到的方法)


上图展示的是三种运用方形的方式,我从左到右依个解释一下:


突出:当文字部分融入到图片里变得难以看清的时候。在这里最好的办法就是像这样放置一个方形在背景,然后再调节字体的颜色与方块对比,使文字部分突出。


集中:这种方法是为了不弱化图片的情况下,让文字部分集中在一个方形里,增加易读性。是包装设计常在出现的排版。


修饰:这个方形其实只是代表,代表所有不规则图形的运用。当文字组合之间太过散乱,又或者字体之间大小的差异太大的时候,放置一个(不)规则图形,尽可能连接到每一个字上,形成联系。



这是方形“集中”的例子,方块的存在突出了文字本身,又保证了阅读顺畅。同时这个方块可以在这张照片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没有影响,所以很适合包装设计的需要。


形状图形这部分我补充一点:形状图形的用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中间加上一个深色的形状,字体的位置放在形状的中间。另一种是在图片的上下两边各加一个浅色形状,字体的位置放在形状与图片交界的地方。这两种方法简称为“一黑二白”,见下图。


而关于形状的颜色和透明度设置,请看本文的色彩部分。



上图是关于圆形的常见运用:


普通:这是一个作为对比的普通排版


突出:这个比起方形有着好的突出效果,这个圆形可以替换成一些素材,比如墨滴之类的圆形素材,甚至可以利用图片本身存在一个巨大的圆形物体的,来突出文字部分。


适用:这个同样可以突出“面”文字,这就也为什么这个方法经常出现各类商业图册、海报以及各类宣传单… …



上图是举例古文字也是可以作为一个圆形的运用。


第二种:直线


直线分两种,一种就是纯粹的一条直线,而另一种则是由细小的字组成的一段文字(通常是英文)。



上面是纯粹的直线运用举例


联系:很常见的运用方法,不需要解释了吧…


集中:作用和方形“集中”相同,只是这个是用两条线组成一个隐形的方块,更有形式感。不同这种只能出现在色彩单一或大量留白的照片。


连接符:增加形似感的小东西… …可以用于连接两段文字的内容,时尚类设计作品最常用到,在下面打一个问号,是因为连接符的种类很多,上图只是举例… …



这是另一种“直线”,由一排细小的字组成。


联系:与上一种相同,但只适用于标题文字较少的时候。剩下两个不用解释了… …大家应该都清楚。


第三种:字符



一般是指的数字以及英文字母,配合文字能有更好的突出效果。如上图,,而阿拉伯数字的效果最佳。


以上就是字体与图形的配合部分,不过还有一个例子要特别说明一下:



上图展示的是一个出现频率最高的配合类型的,圆形形状加上字符,然后用连接符接上你要表达的文字。这是最经典的配合类型了。至少突出文字部分的效果非常不错!


4. 色彩的组合模型


以下色彩部分,因为没有大量的实际操作过,所以我不确定结论的正确性。因此色彩部分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我们多多少少都学习过色彩的基础知识,我们都知道上图的红色代表着热情,绿色代表着自然以及紫色代表着高雅。但是我们却不能以此为参照来决定字体的色彩,因为实际的情况要比这复杂的多。无论一张照片还是海报,都会运用到大量的色彩,把这些色彩集合成一个组合时,将其称之为“色组”,如下图。



这时,要如何区分上图这些色组的视觉心理呢?在教科书上采用的方法是分成四种类型:分别是“互补色”、“对比色”、“同类色”和“邻近色”。然后再解释这些类型的视觉心理,比如“互补色”有着突出、华丽的效果或者更吸引眼球等等… …但是这个方法只能解释那些只采用少量色彩的照片或海报,所以这个方法在面对一张色彩丰富的照片或海报时,这个方法又显得太过笼统和片面。


而在网上大部分的配色教程里,则用“色卡”来解释色组的视觉心理的,“色卡”是从一张照片里提炼出三到六个主要色彩组合起来的配色方案,并认为“色卡”和原照片的视觉心理效果(情绪)是相同的,因此大部分设计作品会以此为参照做配色方案。


但我阅读了很多研究配色的书籍或文章,其中大部分都认为一个“色卡”是远远不足于解释一张照片给人的视觉心理效果的。认为一张照片给人的视觉感受,不是这张照片里所有的颜色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并表示一张照片的色彩数量、各个色彩之间的面积以及冷暖的对比等。都是会影响一张照片的视觉心理效果的。


于是我总结这些文章的观点,我重新设计了一个色彩的组合模型,用来描述多个色彩组合的视觉心理效果,见下图:



上图是一个色彩组合的模型,我设计成一个倒三角的形状。我稍微简单解释一下:倒三角形最上面的一块是主色,主色是这张照片里最突出的色彩,通常是照片里的面积最大。往下一个是副色,副色比主色的突出效果要较弱一些。再往下则是一些辅助色以及一些面积非常小的点缀色等等。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很多色彩组合的视觉心理效果,见下图:



X:亲和 – 强烈


主色和副色的对比关系是会影响照片的视觉心理,当主色和副色的对越弱,画面的表现越柔和,相反主色和副色的对比越大(通常是由两者的冷暖、面积、色相的不同),画面的表现就越强烈。



Y:平均 – 突出


这里指的是主副色和其他的颜色的面积比例关系。当主副色的面积和其他颜色的面积相差无几的时候,画面表现出唯美的感觉。相反主副色的面积远远超过了其他颜色面积的总和时,画面的情绪完全由主副色主导。



Z:单调 – 丰富


这里比较的是一张照片里色彩的数量,数量小就会显得单调,相反则越丰富。


上面三种类型都用XYZ来标记,因为我要总结字体以及色彩的选择与色彩组合模型之间的关系时,我就要用到下图这个大模型了:



上图展示的大模型里,色彩模型的三种类型做成了一个三维的坐标轴系,这表明了任何一张照片的色彩组合,都是这个XYZ轴系里的一个点,也就是说任意一个色彩组合模型会同时满足三种类型的其中一种,最终会形成八种色彩组合模型(八种情绪),下面列举一些:






大家能看到在大模型里还有冷暖区分的四个色块,它们代表了四个区域,从上往下分别是“粗古”、“细古”、“细现”和“粗现”。这些色块是表达:当一个色彩组合越倾向坐标系的正轴时,则使用越粗的古典字体。相反地,越倾向负轴时,则使用越粗的现代字体。


简单地来说,就是当一张照片的色彩的越强烈、越突出、越丰富时,就用古典的衬线字体,而且要越粗越好,而当一张照片的色彩的越亲和、越平均、越单调时,就用现代的无衬线字体,而且要越粗越好。这是大模型的作用之一:不同色彩组合对字体选择的影响。


大模型的另外一个作用在于,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增减或改变某个色彩,来改变这个照片的色彩组合倾向,来表达某一个情感、主体又或者适应某一个字体等等… …而改变的方法,就是利用字体或形状图形的颜色。这就意味着在图片上加字这个行为,就已经是在影响一张照片的色彩心理了。


综上,我们拿刚才的图片来举一些例子,见下图:





第一个例子,由于照片的色组属性是“强烈”、“突出”和“单调”,所以选用了细笔画的古典字体,这是一个“文字粉饰图片”的例子。


第二个例子,是一个“图片突出文字”的例子。虽然这张照片的色彩属性有“强烈”和“突出”,但色彩却是“单调”的,我的做法是先加上两个粗笔画的毛笔字(粗古),突出一个主色。然后再放一段酡红色的英文,是色组变得丰富,同时配合“粗古”,让色彩的情绪表达地更加明显。


最后的例子,是关于形状的颜色和透明度设置的一个示范。由于这张照片的色组属性太过平均,所以我用一个形状压住一个副色调,然后用“粗古”字体压住主色调,将这个色组的“平均”属性转为“突出”。这个例子是想表达:形状图形的色调选择,关键在于你想怎么改变色组的属性,而半透明的设置,可以改变色组的“丰富”属性。


过程见下图:




5.单个字体的形态


篇幅已经很长了,直接上结论吧(累)。总结了所有的教程和优秀设计作品,我认为区别单个字体之间最重要的三个特征:见下图




体饰指的是在字体笔画末端的装饰,字体的体饰之间不是有或无,而是多和少,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通常按照笔画体饰的多少划分“古”文字和“今”文字。“古”文字适合作为标题,出现表现自然、传统或者表现历史厚重感的题材里,“今”文字大多是在时尚、科技或者普通生活题材里,“古”文字最重要的特点是抒情,“今”文字则注重简洁。



笔画的差异在于粗细,粗笔画用于强调,细笔画则用于修饰细节,例如突出某商品的精细做工。这里还有特别说明的一种情况是粗细结合,笔画的粗细差异算其实是属于体饰的变化。



转折的差异在于曲直,转折越尖锐的字体适合表达力量感,反之曲面转折的字体适合表现女性的柔美。见下面两个例子:



  

商刻总结:这篇文章从文字字体的选择与组合方式、图文位置关系、字体与图形的配合、色彩的组合模型,以及单个字体的形态等五个层面,分析了如何才能提升图文作品的美感。如果你还想更深入了解画面中文字部分的处理方法,请看下面这门商刻课程:


《页面一字值千金:文字排版技巧大揭秘》


作者/优设网,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比原则”居然做出如此抢眼的设计!
设计中文字的“舞伴”!你造吗
优秀排版之字体与图形的运用!
常用设计
推荐┃对付职场PPT的9大绝招,一用一个准
一分钟掌握!5个PPT神技能!学会了堪比PS!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