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刊】2014《卖家》白皮书(九):辛巴达的柔性化生产试验

满足个性化需求背后是一场消费者对整个供应链柔性化改革的倒逼。



辛巴达的柔性化生产试验

来源 |《卖家》杂志 作者 | 十三少


2014年年初的伦敦时装周上,Burberry把秀场变卖场。消费者可以在走秀的现场,或者在秀场外通过网络直播浏览新推出的2014年秋冬季男装,进行预定。虽然,成衣尚未进入生产流程,交货期较长,但消费者却可以对订购的服装加入个性化定制要求。当然,Burberry并不是唯一的玩家,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加入个性化定制的试验中。


未来的商业模式定制会是主流。想必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反驳这样的预判,尤其当互联网渗透入人们的生活时,消费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将成为商家永远的目标,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实现?满足个性化需求背后是一场消费者对整个供应链柔性化改革的倒逼。 不同于青岛红领和海尔,两者都是以品牌商的身份进行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调整,辛巴达则以供应链服务商的角色切入了柔性化生产的实践。它的一端连接商家,进行接单,为这些商家提供“小批量、多款式、快速生产”的供应链服务,另一端连接工厂,整合工厂资源,进行信息化、柔性化生产改造。目前,辛巴达已经和200多家厂商进行了合作,并且在广州、杭州、青岛分别建立了“模块化工厂群组”,小快生产的年产能也已经达到2000万件,预计2015年可以突破1亿件。

4年1.2个亿的小订单生意


辛巴达做的事情说起来很简单:建立模块化工厂群组来达到小块生产的目的。在此之前,创始人大风开过互联网公司,做都市生活折扣门户,也做过私人定制的西装,也曾开过外贸工厂,但真正让他发现要做小块生产是工厂订单出现的变化。


大风之前的工厂在山东高密,一个出口日韩的重镇,他的工厂主要是给日本服装做代加工。2007年开始,日本品牌订单量已经越来越小,最开始的时候1个订单会下到5万件一款,慢慢地减少到2万件、1万件、5000件,甚至500件。当时,很多服装工厂都是大批量生产,不接这样的小单。大风决定只做这样的小订单,从工厂的流程到人员管理方式、生产排期,甚至是机器都围绕小订单进行了改造,4年时间从60人的工厂发展为1100人,2011年整个工厂做了1.2个亿,这样赤裸裸的数字让他觉得小订单有的做。2012年因为当时贷款没批下来,资金链断了,大风卖掉了工厂。


2012年是电商从小打小闹走向品牌化很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也是供应链掉链子高峰期。众所周知,电商企业的供应链血泪史可谓是悲伤逆流成河。小规模生产,还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快速反应,这是传统的大批量服装生产无法满足的需求。一方面,大工厂天生不灵活,而且无论是其业务流程、思维模式,还是能力结构都是在工业时代大批量生产的背景下培养起来的,适应电商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小工厂虽然灵活,但是质量和交付期不可控,没有管理可言。这个插曲让大风决定不再自己投资建厂,而是利用现有整个中国富余的剩余工厂产能,把这些产能整合起来,然后去服务对“小快多”生产有需求的服装电商企业。

像搭积木一样拆掉供应链


起初,辛巴达的做法比较传统,就是去广州找工厂,再对这几家工厂进行审核和评估,看生产的产品质量如何,是否能按期交货,但这样的做法有个弊端就是永远不可控,管理很弱,无论是质量还是交付期,都是时好时坏,且这种方式无法大规模复制,过于依赖单个工厂。


辛巴达的转变方式就是把整个生产过程像搭积木一样拆解掉,建立模块化工厂群组,即把印染、裁剪、打版、缝制等生产环节模块化,并且成立专业工厂。换句话说,每个工厂只做一个模块,例如专门的裁剪工厂、打版工厂等。它的本质是实现单一品类的产能集中。


但要游说工厂进行这样的改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传统模式下,工厂负责几乎整个生产过程,从头做到尾,能自己接单赚钱,一旦进行模块化专业生产,这家工厂只是整条生产链其中一个环节而已,订单要是不足怎么办?这就意味着如果无法将产品的品类和工序进行产能集中,快速反应和低成本运营就只是一个传奇。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磨合,直到2014年2月17日,第一家专门打版的工厂成立了。起初的几个月一直亏钱,目前业务开始稳定。另一家专门负责裁剪的工厂也建立起来了。裁剪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这就使得前期投入很大,在400万~500万元左右,但裁剪一件衣服也只能赚2毛钱,这家工厂虽然目前还没有盈利,但订单量越来越多,一天产能最高8万套。


工厂模块化是建立柔性供应链的第一步,接下来需要在工厂和工厂之间建立起模块化的语言和标准化流程。这并不难理解,一款服装在不同工厂完成,为了保证每一次成衣质量,这就势必需要有一套统一的技术标准,比方说工艺、版型等的要求是怎样。辛巴达把这些技术标准生成了生产数据包,在各个工厂之间流通。通过系统对接,可以管理工厂排期,随时查看订单在工厂生产的进度,调整生产计划。最终通过协同这些工厂实现24小时完成报价,48小时完成打版,7天内成品出货,3天快速补货、追单,提升了工厂的柔性化水平。


当然,辛巴达在这个过程中也栽了不少跟头。发展最快的时候,辛巴达1个月新增1000家商家客户。事实证明,发展过快有时并非好事儿。这些客户各式各样,有刚开店的,有对服装行业非常熟悉的,有一年只做10万元生意的,也有一年10个亿生意的商家。他们各自的需求都不一样,照单全收的结果就是无法满足,最后他们开始挑选有稳定OEM需求的商家作为服务对象。改造供应链用大风的话来说,每一步都是难点。要把传统服装生产互联网化,首先需要懂服装生产,但这个水很深,没有3~5年时间真正扎根一线是很难掌握里面的门道的,而且,还要懂互联网。除此之外,这根链条上涉及的人众多,有工厂老板、面料商、设计师等,各自文化程度不同、需求不同,要打通这几个人群并不简单。“帮助小工厂进行改造,要让他们先见到好处。而且还要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家公司要比ZARA更快,平均生产周期只需7.4天
名刊会 | 一周拼出快时尚
柔性供应链势不可挡,从辛巴达看流行饰品业何去何从
【案例剖析:快时尚产业的4大柔性供应链,Zara、红衣微工厂、辛巴达、OEM/ODM】
【行业观察:服装供应链的柔性打法】
辛巴达创始人:我们没有“竞争对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