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菲特股东信重点整理总结


作者:Dimon;来源:小刀说股



巴菲特近日发表了致伯克希尔股东的公开信,如何从中获取最宝贵的投资信息成为投资者们最关心的问题。Dimon摘取了巴菲特信中的主要观点,希望可以为那些在滚滚洪流中仍在坚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提供参考。与君共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真知。


股神再次跑输标普500指数

先说业绩,令人遗憾的是,去年巴菲特再次跑输标普500指数,2014年伯克希尔每股账面价值增幅8.3%,而标普500指数同期涨幅13.7%,跑输5.4个百分点。不过,伯克希尔的股价上涨27.0%,几乎是标普500指数涨幅的两倍。

这里面不要误解,账面价值是衡量资产增值的最好手段,股价涨幅除了资产增值外还有估值提升的成分。我们都知道,公司规模越大,保持较高增速就越难,跑输指数也无可厚非。

按照巴菲特在信中的说法,在接手的最初岁月中,公司账面价值与内在价值之间并没有今天所看到的差距。其原因在于,当年伯克希尔的大部分资产都是可随时反应其当前市值的有价证券。而华尔街的规则是,资产账面价值的计算总是要遵循市值原则。

对于投资公司来说,持有企业的资产价值可能远超过基于成本所测算的结存价值,因此伯克希尔本身的内在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鸿沟日渐拉大。而股价短期的变动可能是非理性的,因此无法衡量企业内在价值的变化,但如果从长期看,股价和内在价值总是趋于吻合。

伯克希尔持股企业业绩不俗

巴菲特在公开信中指出,过去一年伯克希尔在几乎所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成绩,仅有一处例外。伯克希尔旗下最大的非保险企业,去年取得124亿美元税前利润,较2013年增加16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最强的五家企业分别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前身为中美能源)BNSFIMC、路博润和玛蒙集团。

对于主业保险业务,伯克希尔旗下保险业务在过去12年间实现了240亿美元的承保盈利,包括2014年实现的27亿美元。而这一切的开端就是我们在1967年以860万美元对国民赔偿保险公司的收购。

对于收购,巴菲特称去年伯克希尔签订了31项收购协议,预计耗资总额将达到78亿美元。这些并购交易的单个规模在40万美元至29亿美元不等。但其中最大的一项收购,即对金霸王(Duracell)收购案,预计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才可完成。


巴菲特去年增持四大重仓股

作为伯克希尔重仓持有的四家公司,美国运通、可口可乐、IBM和富国银行均获得巴菲特增持。其中,对IBM持股比例从2013年底的6.3%上升至去年底的7.8%,对可口可乐公司的持股比例从9.1%增加到9.2%,对美国运通的持股比例从14.2%增加到14.8%,对富国银行的持股比例从9.2%增加到9.4%

需要指出的是,巴菲特对IBM的持股去年损失近30亿美元,但是由于入股时间在2011年,现时IBM的股价和2011年水平相当,整体上股神可能并未亏损,只是把前两年的盈利打了水漂。

为何增持?巴菲特在股东信中指出,这四家企业的业务成熟,其管理层能力出众且注重股东利益。对于伯克希尔来说,我们宁可去参股一家伟大的企业,也不愿意去绝对控股一家平庸的公司。一句话,巴菲特对重仓股的选择是宁缺毋滥。


投资要押注确定性高的事情

巴菲特称,我们愿意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不直接控制的企业中,这使得我们与某些企业相比具有了强大的优势,因为那些企业只愿意投资于能直接经营的产业,从而捆住了自己的手脚。我们对直接经营和财务投资的灵活姿态为资金的妥善使用加上了双保险。

除此之外,投资还需要两项单独的技能:对投资品的估值以及企业管理能力。巴菲特以2009年底在金融危机中同意收购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公司(BNSF)以及在1965年控股伯克希尔为例,押注美国衰落取得成功是非常罕见的。

巴菲特称,查理和他本人向来认为,投资就是去“赌”确定性非常高的事情,比如押注美国会继续繁荣下去。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仍将继续发挥它的魔力,要收获总要经历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


巴菲特对未来的规划和收购标的

巴菲特在公开信中指出,希望通过以下途径提升伯克希尔的每股内在价值:1、持续改善众多子公司的基本盈利能力;2、通过补强型收购进一步提升它们的盈利;3、从投资对象的增长中获益;4、当伯克希尔股价大幅低于内在价值时进行股份回购;5、偶尔进行大规模收购。我们还会尝试通过增发伯克希尔股份让收益最大化。

对于收购标准,巴菲特提出了以下几个原则:1、大型收购,税前利润至少为7500万美元,除非该企业很契合现有业务部门之一。2、已证实的持续盈利能力,对未来预期不感兴趣,也不感冒业绩突然好起来的企业。3、企业的股本回报率良好,同时债务很少或没有。4、管理层称职,伯克希尔没有能力填补这方面的人手。5、业务模式简单,如果存在大量的技术,我们将无法理解。6、一个明确的报价,我们不会在价格未知的情况下讨论交易,以免浪费我们和卖家的时间。

巴菲特称,伯克希尔乐于进行价格在50亿至200亿美元范围之间的收购。但是,伯克希尔对可以在一般股票市场进行的收购建议没有兴趣。巴菲特有没有兴趣进行敌意收购,这点上和其他激进投资者,比如卡尔伊坎和比尔阿克曼有很大不同。


投资乐购成为股神一大败笔

巴菲特坦言,由于慵懒和考虑不周,在对英国超市连锁企业乐购的投资上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2012年底,伯克希尔拥有4.15亿股乐购的股票,当时和现在乐购都是英国领先的食品零售商,在其他国家也是一个重要的零售商。

伯克希尔对乐购的投资成本是23亿美元。2013年,巴菲特对乐购当时的管理层略感失望,因此出售了1.14亿股,获得了4300万美元的盈利。去年巴菲特彻底清仓乐购股票,这笔投资税后亏损是4.44亿美元。


品德是挑选企业CEO的重中之重

巴菲特在致股东公开信中花了很大篇幅谈到如何为企业挑选一位正确的CEO。股神坦言,挑选CEO是主宰伯克希尔董事会议大量时间的议题。伯克希尔的CEO必须是一个理性、冷静和果断的人,他必须对商业有广博的理解,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他还必须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就像IBM的老掌门人沃森说的:“我没有天赋,但我在某些方面聪明,我就坚守在这些领域。”

巴菲特指出,品德至关重要,一位伯克希尔的CEO必须全身心投入公司,而不是为了他自己。他必须去赚数额远远超过他任何可能需求的钱,但他不能为了自我或贪婪的动机去在薪酬上攀比大部分待遇丰厚的其他企业高管,即使他的成就远高于这些人。

CEO的行为对下面的所有经理人都有重大的影响,如果他清晰地向下属传递出股东利益至高无上,其他经理人几乎也不会有例外,他们会传承这样的理念。巴菲特坦言,伯克希尔的特别还要归功于拥有投票权的股东,如果不尊重股东就是失职。


读巴菲特2015年致股东的信有感

昨天巴菲特2015年致股东的信发出后,国内一些机构翻译的很快,我在这里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仔细读了这封致股东的信,写一点感想与读者您分享。

股东利益至上的理念贯穿整封信,什么时候中国的公司会做到股东利益至上?

读这封信,最大的感慨是股东利益始终被巴菲特放在第一位。在过去50年中,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每股账面价值由19美元增长至146,186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4%。即使已经让自己的很多股东成为亿万富翁,巴菲特和芒格依旧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在他们心目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托责任,股东利益至上。无论是对待大股东还是对待小股东,对巴菲特和芒格来说,维护他们的利益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责无旁贷。这种与股东之间签订的契约精神,是支撑巴菲特和芒格奋勇前行的真正动力。“伯克希尔的特别之处还要归功于另一群拥有投票权的人,那就是伯克希尔的股东。如果我不向他们致以敬意,那就是失职。”

中国有很多企业想学巴菲特,但是巴菲特心目中的股东利益至上的理念,他们有吗?我观察下来,没有。中国的企业,大多不重视股东的利益,更不用说小股东的利益。大名鼎鼎的阿里巴巴公司,宣扬的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巴菲特庆幸生在美国,选择也是做多美国。什么时候中国的企业家会说:庆幸自己生在中国?

押注美国几乎每次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都会提及,今年在写给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这样写道:

“在1965BuffettPartnership Ltd收购并控股伯克希尔之后,这种押注就屡见不鲜。查理和我总是对美国经济繁荣前景“打赌”,尽管这种繁荣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事实上,在美国238年的历史上,那些看空的人谁最终受益了?如果将现在的美国和1776年的美国相比,你肯定也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我所经历的年代中,美国的人均产出已经翻了六倍。我的父母辈在1930年代的时候做梦也无法想象到我会经历什么。虽然许多人指责美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从没有见过谁希望从美国移民出去。(如果有人愿意那么做的话,我愿意出钱给他们买一张离开的单程票)

中国的企业家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但是很少听到有人发自内心地说,我庆幸生在中国,我也选择一直做多中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什么时候,中国的企业家能大声说一句:我庆幸出生在中国。或许,那个时候,投资在中国才有希望。因为如果企业家把身家性命都押在自己出生的这个国度里,却没有这样的自信。又如何能够让投资者甚至股东,确信值得投资这家企业呢?

在投资的思维模式上,巴菲特告诉我们:宁为碎玉,不为全瓦。这告诉我们投资好公司有多么重要。这句话与芒格倡导的那句话: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异曲同工。

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富国银行、IBM,每一家都称得上是伟大的企业。

巴菲特评价道:这四家公司业务出众,管理团队既有天赋,又注重股东利益。在伯克希尔,我们更希望拥有一家好公司的部分非控制性股权,而不是拥有一家二流公司100%的股权。宁选“碎玉”,不要“全瓦”。

美国银行也是巴菲特和芒格看中的好生意。巴菲特写道:伯克希尔还有一个主要的股权投资并未计入上表:我们在2021年九月以前任何时间都可以以50亿美元的价格买入7亿股美国银行的股票。在去年年末,这些股票市值是125亿美元。我们可能会在我们的期权过期日之前才行权。同时,我们的投资者必须意识到,美国银行实质上是我们的第四大股权投资,并且是我们极为重视的一个投资。

在好公司当中,有一个行业,称得上是伟大的行业,那就是保险行业。对保险的重视,体现在每一次巴菲特给股东写的信中。每次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都会花大篇幅讨论保险行业,保险行业的浮存金,是巴菲特用来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换个角度,我们其实也应意识到,保险行业,确实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投资领域,因为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非常独特。因为这个行业,非常独特,是一门好生意。”

即使你只买入巴菲特持有的好公司,你也会赚钱,但为什么很少有人这么做呢?根源在于下面这一点。

波动和风险不是一回事,如果你能够长期持有一家好公司,拉长时间以后,比如说是十年,公司的内在价值将与股票价格趋于一致。这样,波动就不是风险,那为啥大多数人还要恐惧市场波动呢?

这一点巴菲特写得太好了,关于市场波动与风险,读了他的信如果你还没有理解,我也不知道如何再解释了。

“相对于现金而言,股票波动性总是更大。但长期来看,以货币为基础的投资工具,要比一个分散的股票投资组合风险要高的多。当然,这个投资组合是所需要的管理费和手续费不能太高。在商学院里,很少有人教授这一观点。商学院多半将波动性和风险划等号。虽然这种书生气的假设让教学更容易,但这是错的:波动性和风险不是一回事。一些流行的公式,将学生和投资者领入歧途。”

当然,你在运用资金投资的时候,要看你的资金是怎么来的,不要是短期资金或者凭借杠杆借来的资金。如果你对资金有短期需求,那你应保留存款,不应投入股票市场。因为这个时候,或者说短期来说,市场波动就是你的风险,但是长期来说,市场波动不等于风险。

巴菲特认为,如果投资者害怕风险,反而会去做一些高风险的事情。他写道:“投资者本身的行为可能会让持有股票变成某种高风险行为,许多人都有这个问题。积极的交易,试图“抓准”市场的波动,不充分的多元投资,向基金经理和顾问支付不必要且高昂的费用,用借来的钱做投资,这些行为都可能会摧毁你的丰厚回报。如果你一直持有的话就不会有这些风险。投资者不应该用借来的钱投资,因为市场中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没有经济学家、顾问、电视评论员——当然包括我和查理——能告诉你高风险事件什么时候发生。所谓的预测家能填满你的耳朵,但是永远不能填满你的钱包。”

一封信读完,最大的感慨还是,我们虽然建立了股票市场,却并没有与股票市场相伴相随的文化基因,这让我们的股票市场,成了一个四不像。(作者:程兆民;转自:zhaomindush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沃伦-巴菲特刚刚向他钟爱的企业又投入了76亿美元
刘植荣: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利益何在?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教材——股神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解读(一)
巴菲特欢呼下跌欢迎下跌利用下跌
大鱼钩2010: 大鱼钩:向李嘉诚、巴菲特学习,股东利益至上。 $伯克希尔
优秀的公司需要股利再投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