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急性疼痛危害大 需加强规范化管理

冯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

多学科疼痛管理(PMDT)项目主要负责人


来源:医学论坛网(cmt59085300)

特约作者:冯艺


虽然国内麻醉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比较成熟,但忍受术后疼痛的患者依旧不在少数。据国外调查数据显示,美国每年约有50%的患者镇痛不足。国内有75%的患者存在术后疼痛现象,镇痛治疗率严重不足。

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下称:北大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冯艺介绍,该现象存在的原因一是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对急性疼痛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患者对术后镇痛知识了解不够,认为手术疼痛理所应当,镇痛意识不足。三是大部分镇痛药未纳入医保,术后镇痛费用不予报销,阻碍了镇痛治疗的充分发挥。

围术期急性疼痛危害大

冯艺介绍,目前为数众多的患者和外科医生、麻醉医生等医务人员对围术期急性疼痛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术后疼痛理所应当,并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实际上,疼痛会引起机体一系列不良反应,据国外的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表明,术后疼痛治疗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降低患者围术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可使患者敢于深呼吸和咳嗽,从而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可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从而降低患者下肢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并有利于患者肠道恢复通气;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改善睡眠、加速机体康复等。而术后镇痛不足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若患者为老年人,此并发症或可导致患者死亡。

然而,即使认识到围术期镇痛的重要性,在临床上实施起来却也并不简单,作为国内较早关注术后镇痛的冯艺教授,对此就深有感触。

她表示,北大人民医院在1999年开展了术后镇痛治疗,成立了专门的镇痛小组负责管理术后患者,但在早期工作开展的比较辛苦,“半夜总会被叫醒,去处理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而且他们对镇痛治疗产生的并发症认识也不全面,医生参与镇痛治疗的热情不高。”

对此次实践,冯艺总结道:“打铁还要自身硬。麻醉医师开展多学科疼痛治疗管理首先要掌握好专业技能,其次要能培训好外科及护士,并调动他们参与治疗。”

多学科疼痛管理应运而生

众所周知,疼痛治疗具有一定副作用,要求医生在临床上使用中,能及时辨别并提前处置。对不可避免的副作用,还要权衡利弊得失,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围术期疼痛治疗是一门学问,对麻醉专业技能要求高”。冯艺表示,“因此,在实施围术期疼痛管理中,麻醉医生要起统领带头作用。”

但她也表示,由于术后患者多分散在各个科室,疼痛治疗主要由所在科室直接进行,所以“在管理这些患者时,不光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还需要有多学科的配合”。

这也是近日成立多学科疼痛管理(PMDT)的初衷。作为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冯艺表示,现在忍受术后疼痛的患者有很多,临床上疼痛治疗需求很大,但目前临床上疼痛治疗管理尚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用药管理、随访、宣教等方面。

“PMDT项目希望以麻醉科为主导联合外科、护理,规范对围术期患者的疼痛管理,提高患者镇痛满意率。麻醉医生在此项目实施中,将会通过培训外科医生、护士以及年轻的麻醉医生,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疼痛管理水平,更新疼其痛管理理念”,冯艺表示。

据悉,2015年6月17日将召开多学科疼痛管理(PMDT)首场北京启动会,届时将有20余家北京各大医院的麻醉界专家携手外科,护理同仁共同拉开PMDT的序幕。敬请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指南与共识 | 多学科疼痛管理组织构建的专家共识(2016)
陈向东教授:图解中国术后疼痛管理现状
楼文晖教授:《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疼痛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麻醉医生如何成为围术期医生
大夫,做手术痛吗?
切口痛、内脏痛、炎性痛——术后急性疼痛的分类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