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圣贤气象自不同——孔子2569年圣诞特辑

- 01 -

心灵鸡汤


零六年的十一黄金周,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


于教授脱下了经典艰涩的外衣,把《论语》解读成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文本,把孔子塑造成了大众的心灵指导师一时之间火遍大江南北,使沉寂多年的孔子,重新回归到大众视野。




人们确实需要这样的孔子,来解决现实的烦恼、迷茫与困顿,所以于丹教授的讲课大获成功。


随后出版的《论语心得》一书,畅销数百万册,直接改变了孔子在当代国人心中的形象,激起了无数家庭学习国学的热情。


但学界人士并不满意,认为她的这种解释“漏洞百出”,是“心灵鸡汤”,甚至是“毒鸡汤”。


对于大众来说,需要的是“心灵鸡汤”,还是“独立思考”,这其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人就认为孔子的一生,也不过是说了一堆格言教训:


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史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


——黑格尔


若如黑格尔所说,孔子应该算是“心灵鸡汤”的祖师了。


读《论语》时,诸如:“君子不器”,”君子无所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怨天,不由人“等句子层出不穷,很难说这些人生格言,是不是高级一些的“心灵鸡汤”。


- 02 -

丧家狗


《论语》不是心灵鸡汤,孔子也救不了世界。李零教授的解读锋利如刀,刨析出了孔子的另一个面相。



零七年出版的《丧家狗:我读论语》中,李教授这样写道: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李零


在李教授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失意的孔子,一个空想家孔子,一个东奔西走的孔子。


“丧家狗”的典故出自《史记 孔子世家》,意思是说,孔子和弟子离失了,有一个相面的人告诉子贡,东门那边站着一个人,上半身就如同古来的圣贤,但自腰以下比禹还短三寸,形容疲惫,就如主人家有丧事而失去照顾的狗。




孔子三十岁左右,就以通晓周礼而声闻诸侯。他以周公为榜样,致力恢复周礼,期间放过牛羊,做过库管,直到五十岁左右做到鲁国的大司寇(相当于今日的司法部长)。五十四岁那年,因为“堕三都”计划的失败,孔子离开了父母之邦——鲁国,进行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


在此期间,《论语》中记载的隐士,对孔子或讥或劝,与其在那里劳而无功的奔波,不如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退守山林独善其身吧!


有意思的是,孔子每次听到此,都十分认真的调侃自己,却并不如此去做。他教导弟子们“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自己却在“知其不可而为之”。


天下之势,礼崩乐坏,已不可回转,这些孔子当然知道。“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都是《论语》中的原话。


《论语》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个自信执着的孔子:“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事情的成与不成是天作定,为与不为是我作定。


后世那些理想得不到实现,抱负得到施展,却依然不改初心的人,不都是大大小小的“丧家狗”,期待着得到一个回声,哪怕是在后世。


- 03 -

怪人、圣人


凡是了不起的历史人物,普通人总爱探索他们身上的与众不同,编织出一个个美丽的光环套上去,使其越发的显得神圣非凡。


在这种“神圣化”的心态推动下,孔子被打扮成一个“怪人”。根据《孔氏祖庭广记》的记载:


先圣长九尺六寸,腰大十围,凡四十九表:反首洼面,月角日准,手握天文,足履度字,或作王字。坐如龙蹲,立如凤峙,望之如仆,就之如升,耳垂殊庭,龟脊龙形,虎掌胼胁,参膺河目,海口山脐,林背翼臂,斗唇注头,隆鼻阜脥,堤眉地足,谷窍雷声,泽腹昌颜,均颐辅喉,骈齿眉有一十二采,目有六十四理...


民间则流传“孔子七陋”,鼻露孔、眼露白、口露齿、头圩顶、耳重肩、手过膝以及身材不匀。



试问,世间哪有如此相貌的人?这都是推尊太过的幼稚心理作祟。借用有若的话来说:“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拨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圣人不是怪人,是与我们一样的人,他们只是特别出色而已,能展现出人的光辉、高明与广大。


但有人认定圣人是“造神”的产物,试图粉碎这种“神圣”,把孔子拉下神坛。这种想法,又是另一种幼稚了!


孔子生前,已经有人用圣人称呼他。《论语》中孔子自谦:“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太宰问子贡:“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都可以作为证明。孔子去世后,庄子、墨子、韩非、吕不韦这些百家人物,一样以圣人称呼孔子。


删诗书,定礼乐,续易传,作春秋。从对世界文明的正面推动来讲,有若的话,是恰如其分的。


- 04 -

无可无不可


近思录》最后一章讲圣贤气象,形容孔子如元气,无所不育;如天地,无所不包;明快自然,而又不漏痕迹。




真的是不漏痕迹吗?《论语》中的孔子,是一个无可无不可的孔子:


他会笑仲由的粗野,哭颜回的早卒,开子夏的玩笑,讽子贡的骄态。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致;也有“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的洒脱;可以是骂弟子粗野不仁的严师;也可以是庭对中那个无私的慈父。


他自我形容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丘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不高也不低,有遗憾也有进取


我们以前所认识的是孔子,也不是孔子。他不像宗教圣贤那样脚踏污泥,步步生莲;不像后世政治家一样,外饰忠厚,内怀狡诈;不世故也不世俗,不狡诈也不缺智。他是孤独的老者,人间的圣贤,文化的守望者,灵魂的摆渡人。


总之,你很难以一个标准去叙述他。如果你打开《论语》,认真读过,我想,你会同意这样的看法。


我喜欢这样的孔子,可是千秋万世,也只有这一个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二程子抄释卷六
孔子应该怎样读?
读《论语》没有错,但也要看怎么读
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
《<论语>选读》之《仁者爱人》学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