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人的力量(7)

中国人的力量(7

 

中国人是平易、谦恭和厚道的民族

——[西班牙]拉达修士

 

 

如果说,中国的明智之士们,也终于从否定中国传统的泥潭中走了出来,从崇拜西方文明的狂潮中苏醒过来,并和世界上那些真正的智者一起,终于看到了中国的智慧,真正认识了中国的力量,那么这种智慧是什么?这种力量何在?

这种智慧和力量,如西湖龙井,浸泡在“中国人”这个独特茶壶之中,只有浸润其中,才能品得其味。

这种智慧和力量,如空谷幽兰,生长在“华夏文明”这个奇异的山谷之中,只有置身其间,才能嗅得其芳。

这种智慧和力量,如长夜之灯,摇曳于“中华民族”这座古老的宅院之中,只有漫步其间,才能感受到它的绵长。

这种智慧和力量,如长江之波,奔腾于“中国”这片广袤的国土之上,只有泛舟其上,才能体会到它的伟大。

 

 

一个民族的力量首先来之组成这个民族的个体的普遍素质和公有特性,中国的力量首先来自大多数中国人所拥有的独特品质。那么中国人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品质?长期以来,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伟大的民族,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伟大的文明,使得中国成为伟大的国家?

张爱玲女士言:“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也读不完。”勒先生说:“性格上的优点和缺点,是各国国民专有的遗产。它坚如岩石,历经几个世纪风雨的冲洗,也只不过是磨去了它外侧的棱角而已。”日本学者桑原隲藏称:“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都是由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人构成的,看似毫无共同之处,但是如果与其他国家或民族比起来,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发现,这个国家或民族,有许多区别于其他国家或民族所独有的特征。”(《东洋史说苑》)

而作为充满玄机的人性之书,又有哪一本会像“中国人的性格”这样一本巨著那样神秘而更具诱惑力呢?几百年来,这本永远也写不完的皇皇巨作,吸引着无数学者前来探秘。他们拄着拐杖在中国翻山越岭,拿着显微镜在中国仔细搜寻,并在不同的时期,于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正如孟德斯鸠所言:“各民族的不同性格都是品德和邪恶的混合,是好和坏的品质的混合。”中国人的性格当然也会呈现出这种基本的二元性,并因为比其他民族更为复杂的历史、文化、地域、气候、灾难、种群、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多棱镜般的复杂性,使得“总中国人的道德品质”成为“比列举稀奇古怪事情困难得多的任务。”([]卫三畏《中国总论》)

尽管,“中国是一部需要耐心才能读完的史诗。([]伏波娃《长征》)”而一大群中国人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无异于一片令人眩晕的沙滩。但是,中国人性格中的那些突出的特点,会如粗壮的砂砾般显而易见,这些性格中美好的方面,更会像宝石般熠熠生辉,即使在阴暗的天空下,也难掩其光芒。正是这些如宝石般闪光的民族性格,使得“中华民族才存续数千年而不衰,面临数次外族入侵而不亡。”(沙莲香《中国民族性》)

 

 

先让我们从外国研究者的望远镜里看看这些美丽的宝石吧——

最早游历中国的马可·波罗认为中国人“极度聪明、持久勤奋、遵守孝道、爱好和平、坚韧克制。”(《马可·波罗游记》)

大约在公元1575年访问福建西班牙阿古斯丁会修士拉达认为“中国人是平易、谦恭和厚道的民族。”(《记大明的中国事情》)

1869年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何天爵认为勤劳、节俭、耐性、坚持不懈、民主精神以及稳定性是中国人最优秀的性格特征。(《真实的中国问题》)

1872年,著名的美国传教士史密斯来到中国,考察研究中国国民性达几十年之久。他将中国人的性格分为26个方面,其中值得称道的有:节俭;勤劳;委婉;随遇而安;顽强生存;忍耐坚韧;知足常乐;孝心;仁慈。虽然,“中国人还存在许多必须克服的缺陷”,但是,正因为上述品质在中国人之中普遍而长期地存在,才使得“中华民族不仅有着绝世无双的过去,也必将有美好的未来。”

1884年,英国人沃纳来到中国,先后任驻北京领事、清朝历史编修管和中国历史学会会长。他认为中国人“重感情,温和,朴实,认真,喜聚居,勤奋,忍耐力特强。”

1896年,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游历中国长江流域及川藏地区后,惊讶地发现这一地区的中国人“在活力、勤劳、智慧和与困难搏斗的能力”是别的民族难与匹敌的。并认为中国“大多数农民是最好的世界主义者和最成功的移民——冷静、勤奋、节俭、守秩序、爱和平、对人们的关爱麻木不仁、筋力强健、乐天、知足、坚忍——孝顺、坚韧、智慧、亲和力强、恭敬、守法和艺术才能都居于亚洲的前列。”(《1898: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

1922年,在华讲学的英国著名学者罗素发现“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可能比英国人贫穷,但却比英国人更快乐。”他的研究表明,总的来说,是因为“他们国家的立国之本在于比我们更宽厚、更慈善的观念。”具体而言,则是因为中国人“伟大的宽容与沉思的恬静心灵”,因为“中国人的宽容超过了欧洲人根据他们本国的生活经验所能想象的极限”,因为“没有比中国人的忍耐更令欧洲人吃惊的了”,所以,“在中国,生活的乐趣无所不在”。正因为“中国容纳天下忧患,而把美好赠予世界”,“中国人应该受到所有热爱人类的人们的极高崇敬”。(《中国问题》)

德国思想家韦伯概括中国人的性格时,把坚韧性和勤勉性分别列了在第一和第二位。

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称赞中国农民是“地球上最勤劳、最坚忍不拔、最简朴的农民。四千年来,他们一真在为生存而顽强奋斗。”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认为中国人有久远的勤俭和储蓄投资的习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冷眼旁观】“世界真正的未来,还是属于东方民族”
“奋斗”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根本
中国力量的变迁!尚武血性是如何一步一步衰弱的!
【精品名家文学】隆重推荐 王利全 先生《当代佳作 专辑》2020111605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必定前途光明?看看老外翘首称赞的13个优点
【悦读】充满智谋的中华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