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外治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 spesia,FD)属于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的范畴,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2006年,罗马Ⅲ学术委员会对FD的定义、主症和亚型进行了重新界定。FD被定义为源自胃十二指肠区域的症状,且无任何可以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FD最主要的4个临床症状为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部疼痛和上腹部烧灼感。FD的两类亚型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其中,PDS是指进一般餐量后上腹饱胀不适,一周至少发作数次,或是不能完成正常食量就过早出现饱足,一周至少发作数次。EPS是指胃十二指肠引起的中、上腹部疼痛。


目前,虽然多认为FD的发病与胃肠动力障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心理因素、免疫紊乱等有关,但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因而其西医西药治疗疗效尚不令人满意。中医外治法以其简便易行、副作用少、不易耐药的特点在FD的临床治疗中独具特色。本文拟从FD的中医认识、常见的中医外治法和个人体会三方面介绍FD的中医外治法。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认识


祖国医学虽无“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一病名,但对“痞满”、“中满”、“胃胀”、“胀满”、“腹胀”、“嘈杂”、“胃脘痛”、“纳呆”、“呕吐”、“吐酸”等FD相关症状的记载早在《内经》中就有所论述。如《素问·六元正经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欲不下”;《素问·异法方宜论》曰:“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等等。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胃,涉及肝脾。病因多与外感六淫、医者误下、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有关。根据FD的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200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通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治规范(草案)》确定FD对应的中医病名为“胃脘痛”和“痞满”。


2
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常用中医外治法


2.1  针灸疗法


FD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古代大量的文献记载表明针灸治疗FD相关症状历史悠久且疗效肯定。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记载:“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隔咽不通,饮食不下,取之三里也”;《千金要方》认为:“(足)三里穴主腹中寒、胀满、肠鸣、腹痛……胃气不足,久泄利食不化……”等等。而现代临床研究也证实,针刺治疗FD疗效显著,其总有效率可达73.85%~95%。针刺能显著改善FD患者上腹饱胀、早饱、嗳气、恶心、纳差等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加速胃排空,改善胃动力障碍,增高胃电主功率,降低内脏敏感性,调节胃动素、胃泌素及生长抑素等胃肠激素水平等,且针刺的疗效优于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等。


常用的针灸方法有:


(1)毫针刺法,常用的穴位主要包括足三里、内关、中脘、胃俞。辩证属于肝脾不和者,可加太冲、脾俞,属于胃肠气滞者,可加大肠俞、外关、天枢,属于中焦虚寒者可加天枢、关元,属于湿热中阻者,曲池、阴陵泉,属于痰湿中阻者,加丰隆、阴陵泉等;


(2)艾灸法:辩证属于中焦虚寒者,可于中脘、天枢两穴加用隔姜灸或者温针灸,或用温灸盒灸,属于脾胃湿热者,可于中脘加隔蒜灸。


2.2  推拿疗法


现代临床研究证实,采用推拿治疗FD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迷走神经兴奋性提高,使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平衡,促使胃肠激素分泌及胃动节律恢复正常,从而有效改善FD的主要症状。


临床上用推拿治疗FD,循经或穴位或局部施术,手法以揉、震、按、摩、攘、擦等为主。常用经脉为督脉、膀胱经第一侧线,常用穴位为中脘、天枢、脾俞、胃俞、大肠穴、足三里,常用部位为腹部、背部。辩证属于肝脾不和者,可加掌推膻中及两胁;属于胃肠气滞者,可加腹部揉法、摩法;属于中焦虚寒者可加腹部擦法,并重擦督脉、腰骶部等。张煜新等用整脊疗法治疗FD30例:治疗组整脊疗法2次/周,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贝络纳,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疗效相当。


2.3  耳穴疗法


中医学认为耳是人体多条经脉的汇聚之地,如手足三阳经均联系耳部,阴经则通过经别合于阳经而与耳相通,故《灵枢·口问》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人体各部均在耳廓上有对应的反射位置,耳廓某处的异常可视为其相应部位的病理反射。这种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灵枢·师传》篇说:“视耳好恶,以知其性”,故刺激耳穴可调节其对应的人体器官和组织。


临床常用方法为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于耳穴,然后二耳交替按压。常用耳穴为脾穴、胃穴。辩证属于肝脾不和者,可加肝、交感穴、神门穴;属于胃肠气滞者,可加三焦、腹穴;属于中焦虚寒者可加肾、皮质下穴;属于湿热中阻者,可加三焦、大肠穴;属于痰湿中阻者,可加三焦、内分泌穴等。其他研究者如林源等用耳穴贴压治疗FD35例:治疗组用磁珠贴压耳穴的神门、脾、胃、肝,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口服吗丁啉,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腹痛、腹胀、暖气3个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


2.4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植入与疾病治疗相关的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其通过羊肠线对穴位产生持续性、物理性、生物性刺激起到治疗作用。穴位埋线有“长效针感效应”,可减少针刺次数,减少患者不便。其一般2周左右埋线1次,左右穴交替埋线。临床上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辨证取穴同针刺选穴。其他研究者如焦玉祥等用穴位埋线治疗FD60例:治疗组在中脘、天枢、肝俞、足三里、脾俞透胃俞穴位埋线,总治愈率为43.33%,优于对照组(26.67%)口服西沙必利(P<0.05)。


2.5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这种疗法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临床常选用VitB1、VitB12注射液混合液穴位注射治疗FD,以对消化系统产生良好的营养、神经调节作用,在针、穴、药的叠加作用下,达到治疗目的。临床常用穴位是肝俞、胃俞、足三里。此外,其他研究者如缪奇祥等用穴位注射治疗FD37例:治疗组用VitB1、VitB12注射液混合注入肝俞、胃俞、足三里等穴,对照组口服吗叮啉,治疗4周,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


2.6  联合疗法


由于临床病情多变,症状复杂,故经常会用联合疗法治疗FD以提高疗效。如针灸并用、配以耳穴贴压,针灸配以穴位注射,针灸配以推拿按摩,等等。如刘悦等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合谷、太冲,用王不留行压耳穴肝、脾、胃、交感、神门、皮质下,以此联合治疗FD,疗效显著。


3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个人体会


笔者在2006-2009年期间,治疗门诊随诊FD患者26人,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在17-48岁之间。其中单纯性餐后不适综合征21例,餐后不适综合征伴上腹疼痛综合征5例。对单纯性餐后不适综合症患者,以针刺中脘、胃俞穴、足三里为主,配以个体病情对应的辅穴,同时在腹部中脘穴区域放置艾灸盒熏艾灸,以温中调气,健运脾胃;对餐后不适综合征伴有上腹痛综合症患者,除以上穴位外(且熏艾同上),还配以合谷、太冲以调畅气机,疏肝理脾,温中止痛。患者针灸2次/周,4次一疗程,根据症状轻重治疗2-4疗程。根据症状轻重配以耳穴或穴位埋线或穴位注射治疗。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总体以餐后饱胀、上腹胀气、早饱程度减轻,上腹痛发作次数减少为显。

 

笔者认为,对FD患者采用中医外治法,初期可单纯针灸治疗,若疗效不佳或患者病情较重,则再酌情配以其他外治法联合治疗。如,笔者将针灸做为基础疗法,病情轻微偏重者,加配推拿或耳穴(此需根据病人时间选择方法);病情中等偏重者则加配穴位埋线;病情偏重者则配以穴位注射。临床应用联合疗法虽有利于提高疗效,但需根据病人病情和个体情况而做出最佳选择。且对个别长期治疗效微着,还考虑病人是否有情绪因素,再酌情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解剖,胃镜也查不出来的病?
非药物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
肥胖症的中医治疗
小中医讲失眠第八篇:针灸治疗失眠
脂肪肝的穴位按摩方法及刮痧疗法
近10 年针灸减肥方法应用进展200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