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权力还给孩子,送给妈妈的十五句金玉良言(下)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事项通常都是家长“包办”的,比如买东西、处理冲突,甚至有时孩子处理失败、冲突和委屈,也都是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的。在父母完全指导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抗压能力不强,不能够有效地处理与金钱的关系。于是,不少家长常常感叹,“父母眼里总是长不大的孩子。”

        帮助自己的孩子快速“长大”,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就是把生活的权力还给孩子。本期小编送给妈妈五句金玉良言,帮助孩子快速“长大”。

1、处理金钱:“钱是用来创造快乐的”

        家长们对待孩子使用金钱,有两个态度特别常见。一种态度认为,“孩子还小,让他独立去花钱,他会没有自理能力。”另一种态度认为,“我的孩子不需要用钱,他要什么,我都会买给他。”这两种态度实际上在指向同一个问题:在孩子不具备足够能力时,使用金钱是不安全的。
        持这些态度的家长,能够认识到孩子需要有使用金钱的能力,却都在忽略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孩子合理的金钱观和使用金钱的能力。应该说,家长们在孩子如何对待金钱上,都采取了“省事”的态度,只是在等待孩子的长大。这种态度的指导下,很多孩子长大后,正如家长所愿地,“不会用钱”,出现了“攀比”“自卑”“啃老”等症状。
        事实上,金钱只是人们交换物品的工具。它可以被用来换取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或服务,进而创造人的快乐和满足感。所以,与其控制孩子花钱,不如告诉孩子金钱需要劳动才能获得,让孩子完整地体验从赚钱到花钱的整个流程,帮助他形成完备的金钱观。


案例

孩子

妈妈,今天小明买了个很棒的陀螺!

你想买吗?


妈妈

孩子

当然想买啦。可是好贵哦。

只要喜欢,你也可以买啊!钱是用来创造快乐的!


妈妈

孩子

真的吗?

当然!只不过,你要为买陀螺付出自己的努力哦。


妈妈

孩子

我需要付出什么努力呢?

为了支持你买陀螺,我提供一个机会,就是参与家务。每次你减轻了妈妈做家务的负担,我就给你攒陀螺基金。等基金足够了,就给你买好吗?


妈妈

孩子

太棒了!


2、处理失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生难免会有失望,孩子也不例外。当孩子遇到学习的失败时,家长往往忍不住和孩子讲道理,强调努力的重要性。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几次后,孩子就开始没有自信,不敢再参加有挑战性的活动了。
       其实,不管结果如何,造成孩子失败的只有父母的态度。哪怕结果再不如意,孩子也可以从中找到力量,勇往直前。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看到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告诉孩子“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案例

孩子

妈妈,这次舞蹈比赛,我没有拿到奖项,真是太失望了。

孩子,我看到你已经很棒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妈妈

孩子

可是,我还是没有拿到奖项啊。

你的努力,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赏。


妈妈

孩子

我真的很想得奖啊。

如果要得奖,除了努力,我们就要看到与别人的差距哦,你觉得你现在离得奖还有哪些差距呢?


妈妈

孩子

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我的表演没有创意,第二,我平时的练习不够,导致基础不扎实。

做好了这两方面,会不会得奖呢?


妈妈

孩子

那是肯定会的。

加油哦!


妈妈

3、处理冲突:如果你是他,会怎么想?


       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孩子的成长就离不开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简单说来,就是他同另一个人的关系相处。两个人之间的相处无非是三种情形,第一种为和睦相处,第二种为互不来往,第三种就是发生冲突。
       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就是正确地处理冲突,将冲突关系变为和睦关系,进而有信心可以和原本互不来往的人建立和睦相处的关系。
       如果在孩子冲突时,妈妈充当了“裁判员”或者“和事佬”,孩子就会产生依赖,社会交往能力就会发展缓慢甚至停止。这肯定不是妈妈们愿意看到的。所以说,当孩子遇到冲突时,不如将处理问题的权力还给他,问他一句“如果你是他,会怎么想?”

案例

孩子

今天,我和小强打架,被老师批评了。

哦?什么原因?


妈妈

孩子

小强想看我的漫画书,我不肯,就发生了冲突。

如果你是他,会怎么想呢?


妈妈

孩子

他认为我很小器。

你怎么看呢?


妈妈

孩子

我也觉得很小器,可是我不想给他看。

书给他看,你并不会失去书。书不给他看,你却失去了一个朋友哦。


妈妈

孩子

是哦。


你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吗?


妈妈

孩子

当然希望啦。

你愿意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呢?


妈妈

孩子

当然对我好,愿意和我分享的人啦。

如果是你是这样的人,别人是不是更愿意和你交朋友呢?


妈妈

孩子

嗯,我知道了。明天,我就和小强道歉。

4、处理分离:他一定希望你更坚强

    在家里长辈去世的时候,懂事的孩子往往不接受事实。把焦点放在“失去”上,会让人变得悲痛、无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面对分离上,妈妈更应该做好孩子的陪伴者,帮助孩子看到虽然长辈已经去世,但是精神上,去世的长辈仍然和孩子在一起,仍然可以给孩子成长的动力。这个时候,其实核心只是一句话:“他一定希望你更坚强。”

案例

孩子

奶奶去世了!我很难过!


奶奶对你很好,离开她你舍不得,是吗?


妈妈

孩子

是的。


奶奶对你很好,是不是因为她相信你是最棒的,你是我们家的希望?


妈妈

孩子

是的。


所以,她一定希望你更坚强,做个最棒的男子汉。


妈妈

孩子

我一定要做最棒的男子汉。

5、处理委屈:我是一切的根源

       当努力没有得到认可,或者被无缘无故地批评、指责的时候,孩子就会表现得很委屈。对待委屈,家长往往表现的是“据理力争”的态度,去和造成孩子委屈的一方“评理”。且不管结果如何,最终都会带给孩子一个信念:人不应该受委屈。于是,未来出现任何让他不开心的事,他便感觉受到了委屈,养成抱怨他人的习惯。
      父母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得到公平对待的愿望是美好的。然而,如果父母是为了孩子的一时感觉,而不是着眼于孩子的成长进步,造成的结果只能是孩子只能和自己喜欢的人打交道,只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发展的结果,就是孩子人生可交的人变少了,能做的事就更有限了。
       告诉孩子“我是一切的根源”,就是帮助孩子时刻警醒自己,做对自己负责任的人,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


案例

孩子

今天同学抄我的作业,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反而批评了我!

你觉得老师不应该批评你,所以感觉很委屈是吗?


妈妈

孩子

是的,明明是同学抄我的作业,他该受批评的。

老师批评你,是相信你除了让他抄作业,还能教他提高学习能力呀。


妈妈

孩子

嗯,老师也是这样说的。

在老师的眼里,你很优秀。所以他对你有更高的期望,对吗?


妈妈

孩子

听你这么说,我心里好多啦。

“我”是一切的根源。你相信自己可以更优秀吗?


妈妈

孩子

嗯,我明天起开始帮助同学端正学习态度。他不会的,我耐心地教他,让他能主动写完作业。

太棒了!


妈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8点没教会孩子都不算授人以渔
家长应如何处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呢?
孩子之间起冲突,不是坏事,正是成长中的关键经历
好好爱那个打人的孩子,他真的很受伤
睡觉前对孩子这样说:孩子智商越来越高每次年级第一名,不妨试试
孩子告诉爸爸妈妈,在学校受了委屈,咱们第一时间该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