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旅行,真正的教养在路上

前言:小长假到来了,很多爸爸妈妈会借着这个机会,自驾带孩子去城市周边或临近的名城玩一玩,在旅途中,会有惊喜,也有意外;会很开心,也有烦恼;会有吃不习惯的饭菜,会有等不到的班车,会有磕磕绊绊,甚至会生病……但是,这不正是旅行的目的所在吗?我们不是想让孩子更坚强吗,不是想让孩子会处理困难吗,不是想让孩子成熟成长吗?

文/沈佳慧(节选自《旅行,是最好的教养》)

旅行并不是说孩子可以不用学习,光是到处玩耍,而是把教育延伸到任何场景,不让孩子在教科书和补习中迷失自己的个性和天赋,从小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小大人。

她和儿子,一起走过了10多个国家。从旅行的各种观察当中,儿子由一个不大懂事、有点娇气的懒小孩,到慢慢向别人学习待人处事之道,甚至最后独立到自己规划行程,勇敢上街与不认识的老外交谈……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异国朋友的相处中,他逐渐学会了包容与尊重;在和小动物美丽的邂逅中,他认识到不同物种的生存智慧,从而懂得更加尊重生命……这一切,无须扮演陪伴者的父母多言,孩子自然就能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并受到无形的影响。也是母亲沈佳慧给他的最好的人生礼物。

我和小K爸,从小K一个半月就开始带着他在岛内旅行,八个月开始,带着他到海外旅行,而一直到这几年才慢慢看见旅行在小K语言上、学习上的影响显现出来。所以,我深信不同的年龄去旅行,都有各自不同的能见度和收获。

我听过好多“不玩则已,一玩惊人”的故事。小学毕业的暑假,带孩子到欧洲玩两个月,一次走过五六个国家;或者来个“博物馆之旅”,一次看个够。

也有朋友跟我说:“听说德国的罗曼蒂克大道很美,我们一次把它走完,留下美好的回忆吧,反正欧洲也不是常常有机会去……”

还有个朋友,在英国修完硕士课程之后,独自旅行欧洲各国一个多月,回来之后,告诉我:“我大概五年之内不会想再去欧洲旅行了。”这种感觉就像是很久没吃到好吃的东西,一次吃到饱之后,反而感觉恶心了。

这样的旅行方式,真的是打坏旅行胃口的最愚蠢选择。把旅行搞成这样,真的很倒胃口,而且若真的带着孩子这样玩,那么就一点收获都没有了,如此也失去旅行的目的。

不但是孩子,人都很需要新鲜感。试问,你在看过一大堆同构型极高的古堡之后,还会对古堡有兴趣吗?在德国每天吃了一大堆的香肠、猪脚之后,是不是会想起台湾地区的泡面或小吃?

为什么我知道这种感觉呢?因为我也曾试过这样的“壮举”。

从旅行第一天到第十天,每天都在参观古堡,这是哪个国王的行宫、哪个国王的古堡、哪个国王改建……第一次看会兴奋无比,感觉自己站在路易十四等等伟大的国王身边,感同身受,等走到第五个类似的城堡时,却开始想:每个城堡不是都一样吗?再也提不起兴致去研究它的历史、它在历史上的辉煌,只想赶快换点别的东西看。

大人会如此,小孩的感觉也是一样的。

我一向不太赞成一次玩太多,而是要细细品味,不贪多;我深深觉得,旅行不要想一次走完,也不要等孩子大了再去旅行。旅行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孩子(大人)来说,都有不同的回忆和意义。带不同年龄的孩子旅行,有不一样的乐趣,对于孩子的教养,也有不同的着力之处。

比如说,小K三四岁的时候,我喜欢带他去动物园、去海边度假玩水、去看野生的动物、爬山、到森林里走走、到清境农场看小羊看剪羊毛秀……甚至我们到海外旅行,我们也会挑一些午后的公园时光给小K,让他和其他国家的小朋友一起玩,增添了很多旅行中的乐趣,孩子开心,我们也可以趁着这个时候,解除一些生活奔波的疲惫。

后来小K再大一点了,可以开始带他去一些有主题性的博物馆、听音乐会、看展览,偶尔看场足球比赛,此时小K对于街头的一些表演也充满了兴趣,因此各种活动都可以慢慢让他一一去参与了。

在这样不断转换的旅行模式之下,几年之后,我发现小K对于新的事物充满兴趣和想追根究底的动力。像他喜欢博物馆,所以现在他旅行前,会上网找出我们即将旅行的地点,有什么博物馆是他想参观的,还在网络上找到地图印出来,带在身上。(他觉得我们到书店或图书馆找地图太老套,从网上寻找地图,既方便又有科技感!)

三岁之前的旅行,小K连外国小孩玩什么、吃什么零食,都充满兴趣;幼儿园时期对于户外运动游泳、骑自行车、滑雪、溜冰、直排轮……充满兴趣,也因为旅行时从事这些活动,认识了许多外国朋友;识字之后,参加解说性的行程,诸如皇宫参观、参观欧洲地底盐矿……他都很有兴趣。同时,也在这样的小团体中,学会如何和不同文化的人互动,并知道该注意的礼节。

每个阶段的旅行,都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收获,不过通常得过了一两年才呈现出来。

其实带孩子旅行,除了放松心情,当然也希望大家都有收获,不管是开了眼界,还是有了不同的知识上的收获。我则认为带着孩子旅行,会更紧密与孩子间的互动,而这也是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

如果把行程安排得太紧凑,同类型的玩法太频繁,都失去了旅行所带来的乐趣和意义,而且也大大减少了亲子互动的时间,大约一周后就会想回家了。玩,就是要启发孩子探索的乐趣,所以不能一次玩够本——因为吸收不了,而且匆匆的一瞥,当个不驻足的旅人,感受不到不同的生活。

现在许多大企业都会不定期举办一些团队建设的活动,离开市内到一个度假村去开会,有些国际公司甚至是在海外某个城市或岛屿开会,这和带孩子旅行的道理一样,是为了用轻松的氛围,紧密彼此之间的关系,附带的也会有着其他知识上的收获,既有意思,又有效果,何乐而不为。

当然,我们没有那么多假期可以不断地去旅行,所以除了寒暑假之外,平时周休二日,也可以计划到处走走,和孩子分享到户外旅行的乐趣,不同的年龄,即使旅行到同一个地方,也可以玩出不同的想法。我常想起小K小的时候,带着他四处旅行时,即使是在海外的公园与其他国家的孩子玩耍,都有简单的收获。

当孩子愈长愈大,可以渐进式地由被动的圈选到哪个地方旅行,改成让孩子主动参与提议,并且协助他们自己规划路线行程,从一开始就有期待感和参与感,那么孩子就会把旅行看作一件重要的事,有了行前丰富的准备,旅行中也倍增乐趣和意外收获,回来之后更是回味无穷,父母更可把握旅行中适时的机会教育。这是属于孩子与父母的珍贵互动时间,让孩子对不同的世界,存有好奇与探索的动力。

让孩子在不同年龄对世界、对各种事物抱持着高度新鲜感是很重要的,还有,不同的年龄,该做不同的事,所以在不同的年龄时旅行,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偶尔全家人闲聊时,小K会突然想起庐山的某个温泉会馆;想起在瑞士某个小山丘的牛铃声;想起在德国健行的某个国家公园;想起在夏威夷海滩上玩沙的时光……这些都是孩子拥有的最珍贵回忆,和全家人茶余饭后的话题。

我们在日复一日不变的环境中,会产生盲点和怠惰,旅行则给了彼此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孩子如此,大人也是如此。

(文章来源:沈佳慧《旅行,是最好的教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旅行是成长最好的课堂
有机会的话,孩子一定要旅行,真正的教养在路上!
带孩子旅行,是一场最浪漫的教养
怎样让孩子在阅读中有收获?
台湾教师:孩子越小 越应当引导他“学会旅行”
易有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