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是心情的绘画
苏轼的《前赤壁赋》。资料图片
李阳波
《前赤壁赋》卷将行书研美流动的笔意含摄在凝重朴实的楷书结体中,让人感受到苏东坡书写时平静闲适的心情。《黄州寒食诗帖》卷行间重心随着倾斜跌宕的字势左右移动,让人感觉到他书写时复杂而激切的情绪。
九百多年前,苏轼(东坡)谪居湖北黄冈,与友人游历赤壁,对于历史人物的兴替,宇宙万物的变与不变,以及生命的短暂与渺小,有一番体会,留下文学史名作《前后赤壁赋》。苏轼的亲笔墨迹《前赤壁赋》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每次观赏这件书迹时,总令人有深刻的感触。
《前赤壁赋》述说当年在赤壁意气风发的历史人物已不存在,而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浮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兰亭序》拈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的感触,以诗文排遣无可奈何的悲怀;《前赤壁赋》则是借着与友人的对话,铺陈出宇宙万物变与不变的恒常之道,释放抑郁的情绪。清风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赋的结尾令人感到海阔天空,无拘无束。
《前赤壁赋》与《兰亭序》一样,触及文学作品对生命本质的根本的探讨,但展现出更旷达的省思。苏轼在政治生涯上虽然遭遇挫折,但是在文学艺术创作上,却开启了无限发展的可能。同时,《前赤壁赋》与《兰亭序》都用平和理智的态度,观照古今,以旷达的胸襟面对不如意的现实。与此相比,《黄州寒食诗帖》则用另一种态度,倾泻内心压抑不住的情绪,诗中所描写,由外在身体的病痛,环境的恶劣,到内心的疚责、矛盾,“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欲归朝廷,则君门有九重之深,欲返乡里,则坟墓有万里之遥,将谪居在外的心情,含蓄又深刻地表露出来。从两卷的比较,显示苏东坡两种不同的心境,书法的表现也随之有明显的差异。
《前赤壁赋》卷前后一贯,字字用心用情,点画腴润,将行书研美流动的笔意含摄在凝重朴实的楷书结体中,让人感受到苏东坡书写时平静闲适的心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天下三大行书与书法人生
侯吉谅 | 临摹是一种深度的阅读
苏东坡 《寒食帖》
成亲王书法《临武定本兰亭序》两种与赤壁赋(苏轼书法)图欣赏
书家必看的中华十大传世名帖
高考名句名篇、文学常识题汇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