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俗语“三十不发,四十不富”,后半句令人深思,中年人值得一看

中国文化传承数千年,诞生并传承了数之不尽的优秀文明成果,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乃至于不自觉地,就会运用到数千年前的老庄、儒家、法家等等思想为自己的生活指引方向,在日常交谈时也会下意识地就说出千百年前的唐诗宋词。

正是这一份传承久远的璀璨文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梦幻美丽的精神世界,给了炎黄子孙无穷的精神动力,而在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等等传统文化之外,中国文化中还有着一项非常独特的民俗文化,那就是俗语。俗语产生于民间,是由广大劳动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同时也广泛传播应用于民间,在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指引生活的坐标作用。

“三十不发,四十不富”便是这么一句俗语,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够经常在农村老一辈的口中,听到他们用这句话来劝诫子孙,忠告年轻人要珍惜时间。在适当的年纪里就要做好应该做的事情,为将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根基,而不是像“得过且过”的寒号鸟那样,在人生的春天贪图安逸享受,等到了秋天就开始受寒,到了冬天就难以顺利过冬了。

“三十不发”中的“发”并不是发达的意思,而是发觉、觉醒的意思,我们都知道孔夫子说过他自己是三十而立,以至圣的本事,也是在三十岁的时候才算有了自己的家庭与事业,在社会上有了立足之地,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自然也很难在三十岁就走向发达。

但是这个时候应该已经知道自己的事业所在,知道自己如何才能够通向想要抵达的终点,毕竟这个时候也是我们所说的“盛年”,是人一生中精力智慧都恰到好处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依然浑浑噩噩,整天虚耗时光,那么后面的人生就会越来越难走,等到四十岁的时候就很难有一些积蓄。

“四十不富”中的“富”也不是所谓的大富大贵,而是说应该让自己有了足以安身立命的本钱,面对着长辈、孩子以及自己与伴侣的开销都可以从容,而不必手忙脚乱遇到一点事情就不得不各种求人,而这一份从容是在三十岁的时候开始觉悟并不停奋斗所得来的。

在“三十不发,四十不富”的后面,其实还有着半句,更加的发人深省,那就是“五十将来寻死路”,如果三十岁的时候依然没有决心奋斗,在四十岁的时候还是没能拥有自己的积蓄与欣欣向荣的事业,那么等到五十岁的时候人生就会面临到一种很窘迫凄凉的状态,就像是秋天的寒号鸟那样。

人到五十岁的时候,往往精力与体力都已经是大不如前,许多原本赖以为生的事情都已经无法继续,导致了自己的收入会大幅度降低,如果早年过于操劳的话,这个时候的身体素质也会下降得明显;另一方面自己的父母愈加年老体弱,又得为孩子读书、婚姻之类的大事操心费钱。在这种多重压力下,如果在三四十岁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积蓄,那么这时候确实是很容易就陷入无法可施的窘迫境地,哪怕是放下尊严去求人往往也很难成功。

老祖宗们所总结出来的这一些古老俗语,确实蕴含着他们对于生活经验的提炼,也是他们以人生路上过来人的身份,对于人生规律的总结,确实值得我们这些走在人生路上的年轻人一看,更值得已经走到半路上的中年人们一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说:“三十不发,四十不富”,下半句更为深刻,早明白少吃亏
俗语:“人到四十两不碰”,下半句道出人生真谛,早知道少吃亏
俗语“四十多欲、大势已去”,后半句更是精髓,人到四十需牢记
老人言:三十不发,四十不富,后半句更经典,道尽社会现实
俗语“人到四十两不碰”,是哪两个不敢碰,老祖宗留下的道理太准
俗语“四十多欲,大势已去”,后半句同样经典,古人的智慧之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