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足癣反复发作,怎么办?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苏少玲

审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陈楚雄

随着气温上升,很多人脚又开始出现水泡、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剧痒,甚至出现化脓等症状,这些症状不少是真菌惹的祸。

足癣,俗名“香港脚”,是指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浅表皮肤真菌感染,主要累及指(趾)间、手掌、足跖及侧缘,严重时可波及足背及腕、踝部,具有传染性。人的足底和趾间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抑制皮肤丝状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机能较差,而这些部位的皮肤汗腺却很丰富,出汗比较多,加之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有利于真菌的生长,容易导致足癣的发生。

足癣复发率高,约84%的患者每年发作2次以上。足癣对有些患者的健康、工作、社交及日常生活有明显的影响,如超过半数的患者因为瘙痒而影响睡眠甚或工作及生活,有的患者会并发细菌感染,导致淋巴管炎、丹毒等疾病,甚至引起败血症,威胁生命,因此足癣不可忽视。

足癣容易反复发作,这是因为足癣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尤以“两足一手”型手足癣更为突出。其次,皮肤癣菌可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污染物与人之间传播,可因混穿鞋袜,裸足在公共浴室、健身房、游泳池等场所行走,密切接触病原菌而被感染。另外,湿热地区和高温季节是皮肤癣菌感染高发的促发因素;手足多汗、穿不透气的鞋子或免疫功能受损亦是重要的易感因素;用药疗程不足,所使用药物对感染的真菌不敏感也可能导致足癣复发。

足癣根据皮损形态足癣临床上可分为水疱型、间擦糜烂型、鳞屑角化型,但临床上往往几种类型可以同时存在。足癣的治疗目标是清除病原菌,快速解除症状,防止复发,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手足癣临床类型、严重程度、合并疾病及患者依从性等因素。

目前临床常用的外用抗真菌药物很多,比如益康唑、咪康唑、酮康唑、联苯苄唑、舍他康唑、特比萘芬、阿莫罗芬、环吡酮胺等。足癣是一种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质层中生长繁殖,代谢周期为28天左右,因此,用药时间一定要坚持四周以上才可彻底杀灭真菌,否则易复发。另外,需要注意药物涂布均匀并全覆盖病灶,坚持每天用药1-2次。

对于水疱型和间擦糜烂型的患者会出现足部瘙痒,痒感轻则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则会形成痒—搔抓—病情变重—更痒的恶性循环。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和减轻局部炎症来控制瘙痒,常用的外用糖皮质激素有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但糖皮质激素不可以长期外用,否则易在用药局部出现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增加、皮肤萎缩和继发感染等。待瘙痒控制后,即可停用糖皮质激素,外用抗真菌药物。

对于间擦糜烂型, 此型保持局部干燥非常重要,通常用温和的糊剂或粉剂使局部收敛(如复方锌硼粉)干燥后,再用乳膏等其他剂型外用。

对于鳞屑角化型足癣,外用药物难以有效渗入脚气皮肤内部,通常在使用抗真菌药物之前先用角质剥脱剂(如水杨酸、尿素乳膏、马油等)可去除或软化角质,有利于外用药物有效渗入脚气皮肤内部。

对于局部治疗疗效欠佳、反复发作、鳞屑角化型、受累面积较大、不愿意接受局部治疗及伴有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可以选择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目前手足癣治疗常用的口服抗真菌药包括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一般水泡型和间擦糜烂型 1~2 周,鳞屑角化型 2~3 周。但应注意此类可能带来的副反应,肝功能不良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忌用。

对于单独外用治疗疗效不佳的鳞屑角化型手足癣及皮损泛发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口服加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常用的方法是一种外用药物联合一种口服药物,可选用抗真菌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如咪唑类联合丙烯胺类药物等。联合治疗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还可以缩短疗程、降低费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但安全性方面需要注意口服抗真菌药物的禁忌症和药物相互作用。

对于伴发细菌感染时,应首先局部抗细菌治疗,局部抗细菌药物如夫西地酸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也可使用呋喃西林溶液、3%硼酸溶液湿敷或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脚。待细菌感染控制后再行抗真菌治疗,而对于下肢丹毒或蜂窝织炎则应采用口服抗菌药物治疗。

最后,逸仙药师提醒,健康教育对防治足癣、降低其复发及减少传播至关重要,足癣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共用指甲刀、鞋袜、浴盆、毛巾等生活用品;避免足浴,减少交叉感染。

2、脱落皮屑和鞋内的真菌容易导致再次感染复发,因此脚气患者在治疗同时最好对所穿过的鞋袜也用做消毒杀菌处理或经常拿去晒太阳。

3、勤换袜子、穿透气性好的鞋袜,保持足部清洁干燥;足部多汗的人,可外铺痱子粉、爽身粉、抑汗剂或抗真菌散剂。

4、加强锻炼,注意营养,提高皮肤的抗病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真菌学组.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2017修订版) [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7,12(6):321-324.

[2]王爱平,冉玉平,刘维达等.足癣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2):97-9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指南】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2017修订版)
足癣诊断与治疗指南
脚气的治疗和注意事项,来了解一下
中国足癣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手足癣常用药,这样区分
“隐秘的角落”——脚气,该怎么用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