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技改 新未来
目前园区正在推进的制造业企业工业技改重点项目129个,计划总投资148.8亿元 1月至4月,园区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3亿元,增长7.3%
长沙经开区鸟瞰图。 朱立 摄
在山河工业城,产业工人正在制造一辆辆挖掘机。 蒋炼 摄
三一集团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8号厂房正在进一步升级为世界级灯塔工厂。 蒋炼 摄
博世长沙上马了湖南首条工业4.0生产线。 蒋炼 摄
伍玲 黄姿
在“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竞赛活动“赛程”过半和园区企业加快增产扩产的关键节点,27日,长沙在长沙县、长沙经开区组织举办制造业及工业技改工作专场活动,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园区推动产业链再升级、制造业再提升工作的高度重视。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和市场格局的瞬息万变,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涌现,技术老化周期正变得愈来愈短。对于一座城市、一条产业、一家园区、一个企业而言,技术改造永远没有终点。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长沙经开区制造业的基础和规模均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商务部2019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位列第17位。面对经济新形势、发展新需求,不断推动园区升级、产业转型、企业技改,是园区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重要抓手。
今年,“新基建”的爆红,让长沙经开区看到了新时代下技改的新风口、新机遇。园区立马跟进升级,2.0版“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框架出炉:将原“三位一体”、5G+人工智能+区块链与产业链融合推进,推动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充分发挥技改投资的乘数效能,打好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技改亮点
“智造”企业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四成
今年4月,比亚迪IGBT项目破土动工,全新的生产线也取代原有的生产线,为长沙增添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部件生产能力,成为园区“腾笼换鸟”的经典力作。
三一智联重卡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项目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世界级智能制造样板工程正在加速推进。
顶立科技星沙基地项目已进入收尾,这里即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端特种智能热工装备生产基地、省内最大的金属3D打印产业基地。
……
在长沙经开区,“技改”一直就是高频热词。
从2015年长沙迈向智能制造开始,长沙经开区就通过智能制造推动制造方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价值体系,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保持优势产业的持续竞争力。
在过去的5年中,长沙先后发布了6批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名单,共计668家。在这个名单中,长沙经开区企业数量名列前茅。长沙经开区一大批企业经过技改,先后迈向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不同阶段。
与此同时,长沙经开区积极助推园区企业申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领域国家项目,给予企业资金奖励,打造示范标杆。
截至目前,长沙经开区已成功助推三一集团、铁建重工、山河智能、长城金融等企业获评9个国家级项目,其中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3个、智能制造专项2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2个、工业互联网专项2个,省级示范企业(车间)12个、市级示范企业93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产值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有力推动了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探索。
这意味着,园区部分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实现了体系化应用,在智能制造应用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如三一集团将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8号厂房进一步升级为世界级灯塔工厂,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大型复杂机械的离散智能制造,工程机械领域首次出现了“一张钢板”到“一辆泵车”的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在用地减少3万平方米的基础上,产能提升了1.5倍,一次合格率高于行业30%。
在山河智能工业城挖掘机事业部机器人焊接车间里,通过智能化改造,这里5台焊接机器人为一个单元,只需6个工作人员轮流值班,相比传统焊接生产线需要15人,大幅度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焊接机器人生产效率从传统的人工每月600台提升到了1000台。
在上汽大众长沙工厂,5种车型共线生产,这里被誉为世界级智能制造工厂的典范。
在蓝思科技“智慧车间”,厂房内实现6.7万台设备互联互通,整体生产效率提升60%,成本降低近30%。
在博世长沙,该企业聚焦焊接、车削、传统等核心工艺,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开发质量预测模型,指导设备参数自适应动态调整,具有行业开创地位。
2017年,为抢抓智能制造发展制高点,推动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转型发展,长沙经开区邀请国内顶尖团队构建了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三位一体”的协同合作推进机制,将其作为智能制造“长沙经开区模式”的核心特征。
合理的顶层设计也吸引了一批行业级和企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驻园区,为实体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在园区评选出的区级智能制造服务商名录中,智能制造服务商达到了123家,吸引了中电互联、用友、博世、蓝思智能等一大批区内外优质服务商聚集。
比如树根互联“根云”平台接入工业设备56万台,赋能61个细分行业,已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国信通院中南基地成功举办了工业互联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产业活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工作组全会。蓝思科技、山河智能等龙头企业牵头成立长沙市工业互联网协会、湖南省CIO联盟等机构,不断拓展平台纽带作用。
经开模式
路径引领 资金扶持 龙头带动
近年来,长沙经开区围绕“两个率先”发展目标,紧扣园区发展实际,探索出了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成为了园区技改工作的核心载体。
依托这一核心载体,长沙经开区在推进技改工作时,有顶层设计,描绘了技改路径;有资金扶持,激发了企业需求;有龙头示范带动,扩大了技改覆盖面。
据悉,长沙经开区结合园区“两主一特”、四条产业链发展基础,先后编制了《智能制造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实施指南,构建了从传统技改—智能化改造—新技改的立体式支持政策,形成了智能制造“如何走”、企业“怎么做”、依托“谁来做”以及“规划—指南—政策—细则”层层相扣的智能制造推进体系。
这一个推进体系的建立,解决了园区技改工作多个层面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是路径问题,二是方向问题,三是执行问题,让园区和企业开展技改工作有的放矢,从容不迫。
在政策方面,长沙经开区做到省市区政策联动支持。区本级层面,2018年出台了《加快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实施办法》,对企业工业技改项目按照投资额给予补贴,目前正在抓紧组织实施兑现;201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给予资金扶持,目前正组织对列入2019年度园区政策支持范围的42家智能化改造试点项目开展项目验收工作,预计5月份可以拨付第一批扶持资金。
省市层面,针对省出台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税收增量奖补试行办法》,长沙经开区目前已推荐10个项目申报;积极推荐企业工业技改项目申报制造强省专项资金等其他项目;针对市出台的《进一步支持工业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实施办法》,目前正在前期摸底的基础上组织申报;针对市出台的《关于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若干政策》,今年园区已完成45家企业申报市试点企业。
技改路径有了,扶持政策也制定了,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成了长沙经开区技改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毕竟,以龙头企业通过技改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正面典型,能极大激发中小企业加快释放技改需求,加快技改步伐。
长沙经开区的做法首先是打造国家级示范标杆。近3年,园区累计拨付1亿元以上资金,支持企业开展以智能化改造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带动企业投入20亿元以上,共获评8个国家级示范、9个省级示范、89个市级示范,遴选了2批共46家园区示范,吸引了123家企业加入园区智能制造供给资源池,吸引了中国信通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落地服务,智能制造企业生态初步构建。
其次是抓本级试点。2018年,长沙经开区遴选了蓝思科技、优力电驱等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试点示范项目;2019年,长沙经开区启动了42个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智能制造试点项目;2020年长沙经开区正在启动新一轮智能制造试点项目预申报。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四级项目培育,有力地推动园区企业智能制造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系统发展。
龙头企业带头冲锋、引领示范,中小企业也展现出创新发展的蓬勃活力。
延锋汽车饰件系统(长沙)公司通过新增智能物流设备,机器人集成自动化的投入使用以及AGV自动导引物流系统的建立,不仅提高工厂周转率,降低成品库存,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3%,产品一次通过率达到98%以上,而且工序间实现了无人化搬运。
冲压效率是金鸿顺的核心工艺环节。目前,他们实现冲压产线升级机械手取放料,由每件18秒提升至12秒,节拍大大提升。
以前,普通的多个机加工中心需要配多台机器人,飞斯特通过应用具有信息深度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执行自控制功能的制造系统,多个机加工中心能在一台自动机器人调度下进行“圆桌式”协同工作,从“多对多”变成“一对多”,生产效率每班产量输出得以提高50%,产品不良率低于1%,生产周期缩短20%。
在安道拓,自动化改造和信息化改造同步进行。企业开发应用了MES生产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人员效率提升30%,成本节约20万元/年,通过软硬件结合,大大提升了管理效能。
当前,长沙经开区的技改工作已形成了“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火热格局。
未来蓝图
推动“智能制造+”向“5G+”迭代
今年以来,按照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的总体要求,长沙经开区抢抓政策“窗口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三位一体”,即将原“三位一体”、5G+AI+区块链与产业链融合推进,推动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园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新“三位一体”的构建,不仅仅内容上更丰富,更是将园区未来的技改工作融入了当前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这也意味着园区传统技改向新技改逐步迭代。
在深挖、应用和支持新技改项目上,园区下功夫,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以“新项目、新建设、新技改”这一新“三驾马车”为支撑,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模式,把新技改作为新“三位一体”的核心抓手,打好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
笔者了解到,长沙经开区通过瞄准面上挖、瞄准重点挖、瞄准问题挖和瞄准需求挖,先后建立了园区企业工业技改项目信息库,做到更新快、底数清、情况明。
目前,园区正在推进的制造业企业工业技改重点项目129个(续建类74个,新建类55个),计划总投资148.8亿元;1月至4月,园区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3亿元,增长7.3%。
而针对园区“两主一特”产业重点企业,园区通过着力抓好以智能化改造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加快实施三一灯塔工厂、北汽福田中轻卡、广汽三菱新车型导入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持续向产业制造业价值链高端发力,做到“顶天立地”。同时,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扩面升级,抓实抓细129个重点技改项目和71个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做到“铺天盖地”。
与此同时,区县一体、协同配合推进新技改工作。比如长沙县对技改企业派驻工业技改驻企联络员,推行“一企一策”,实施企业技改定期推进机制,摸清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已解决交办问题94个,指导企业加快推进技改进度。
建好企业技改项目信息库后,如何推动企业由传统技改向新技改迭代,奋力抢占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制高点?
长沙经开区以“三个突出”展现了新技改的方向。
突出“机器换人”:推动企业利用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对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减员、增效、提质。
突出“软硬兼施”:推动企业开发应用研发设计、资源管理、生产执行等工业软件,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突出“数据赋能”:推动企业应用AI、大数据等颠覆性技术,解决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痛点问题。
如今,以5G、AI、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连锁突破,与先进制造技术加速融合并大规模应用,园区大力推动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主要特征、与产业链融合推进的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动“智能制造+”向“5G+”迭代,奋力实现由点状应用向示范扩面的转变,逐步探索一条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园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据悉,园区已制定了“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指南,拟于本周进行公开发布。与此同时,园区将再投入2亿元以上,围绕四条产业链重点企业,加快支持三一集团、山河智能、博世汽车等龙头领军企业实施一批“短平快”切实好用的5G应用场景,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标杆项目,带动形成一批高水平的智能制造服务商。
发展是永恒主题,技改是不变旋律。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业链布局深度调整的风口,长沙经开区正积极抢抓以5G为核心的“新基建”窗口期机遇,依托新项目、新建设和新技改“三架马车”,立足企业已有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和基础,大力推动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支撑的智能化改造,充分发挥技改投资的乘数效能,带动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最终以市场订单催生以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系统集成为主的服务型制造发展,形成良性的市场循环,架构出产业发展的新生态。
立足技改,未来已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南统计信息网
牛逼的十大机器人产业园大盘点
长沙:工业互联强智造 数字经济向未来
青岛市加快发展互联网工业(下)
盘点中国未来十个机器人重要基地
【盘点】中国十大工业机器人基地发展现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