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新农村建设纪实
站在108国道远眺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只见远山如黛,山脚下,120亩的大棚蔬菜地,电焊的弧光夜以继日不断闪烁;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房屋,掩映在片片樱桃林里;环绕在樱桃里边,有蜿蜒通幽的新水渠;一排统规统建的楼房正拔地而起;近处的安宁河边,有彩旗飞舞的农家乐;不远处,村集体投入200建成的砂石场机器轰鸣,车辆如梭;紧邻的是规模达到存栏2000头的养猪场……

  建设村住房背后的故事

  翻开建设村的历史,15年前,建设村的茅草房占全村的房屋五分之一;13年前,建设村还没有一栋楼房;10年前,建设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115元;而时至今日,不仅茅草房在建设村消失,楼房已经达到100余幢,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也已经达到6450元!

  在住房改善的背后,建设村有许多鲜为认知的故事。十四年前,建设村两委就提出了“生在建设,长在建设,死在建设,一切为了建设!”的口号,这个口号,无论村组干部怎样调整,一直没有改过。

  1996年,建设村新一届两委班子,在安宁河修了1480米防洪堤坝,改土造田480亩。1999年,建设村安装了三台大功率变压器,彻底解决了用电难问题。2002年,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投入110万元,推翻原有的小学校危房,新修600平米的2幢教学楼。同年,建设村三个村民小组村民仅有的两口水井被封,村民们喝上了甘甜清冽的山泉水,彻底改变了之前肩挑水喝的历史。……

  “每户的建房资金需要20多万,砂石由村集体无偿提供,钢筋水泥由村集体赊销,农户逐步偿还……”在集中连片,统规统建的长路田21户示范民居点,村支书金洪元向记者介绍:“2年后,我们建设村的乡村旅游将建成村中有水,水中有林,林中有人的景象。城里有的,我们要有;城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

  走在建设村,一股“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气息迎面扑来:所有水泥硬化的入组入户道路干净整洁,全村483户的一期风貌打造已经全部完成,原来颜色各异的住房外观集体“变脸”为具有川西民居特色的房屋。

  工业反哺农业的生动例子

  在建设村的规划中,第2个五年计划,建设村计划人均纯收入将翻一番,达到12900元!第3个五年计划,该村人均纯收入将至少达到15000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今年2月和4月,在村两委的倡导下,建设村5个村民小组1834名村民两次自愿向村集体下属的建设村合作社入股,股本金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经过两次入股,现在该合作社总股本金已经高达1700万元!合作社下设的养殖公司、种植公司、劳务公司和观光旅游公司,现在运转高效,为建设村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引擎。

  合作社下设的养殖公司,现在的养殖规模已达存栏2000头。养殖场内,能繁母猪500头和约1500头PIC五元杂交小猪躺在圈舍内入睡。养殖场主金欧和妻子凌绪霞尽管现在年收入已达20万元,但夫妇二人今年又入股合作社50万元。1980年,凌绪霞嫁到建设村金欧家。“老屋子低矮又潮湿,买个泡菜坛子都是卖了10斤大米……”说起往昔,凌绪霞心潮难平:“做农活,全凭人背肩挑鸡公车推。”可如今,纵横交错的机耕道和配套完善的灌溉系统,让建设人尝到了农业机械化的甜头。

  更让当地村民惊喜的是,村两委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年初就开始了全村2000亩土地流转。“大棚蔬菜发展成功后,我们将主种番茄和茄子两个反季节蔬菜。现在已试验的蔬菜品种有五个。”在金洪元的账本中,每一笔都是精打细算:“以前专门种粮食,大春和小春两季收入每亩也就是1500元,流转后,村委会付给村民的承包费每亩2000元,空余的劳动力还可以打工。”

  与此同时,建设村山边不起眼的空地,已经开始大量试种中华寿桃、美国大樱桃和山东优质杏等12个水果品种。一旦试种成功,建设村将在上千亩土地里,连片种植水果。

  让建设人工业反哺农业底气十足的,还要数发展强劲、潜力巨大的村办企业。合作社下设的劳务公司,现有价值7000多万元的建筑设备出租;旗下的牦牛矿业运输有限公司有30辆重型卡车,年产值1400万;开发的龙家沟一二级水电站装机容量8200千瓦,年产值1200万,2011年1月就可相继发电;分红利时,既是村民又是股民,既是劳动者,又是创造者的建设人,就能真正分享和体会共建共享的幸福滋味。

  合作社下设的乡村生态观光旅游公司,尽管还在筹备之中,但川西民居特色的住房打造、干净敞亮的村组道路、试种的樱花和中华柏杨等观光风景树,都在预示着建设村的美好未来。

  建设村两大法宝:

  思想解放,政府支持

  在建设,人们看到的是到处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的是村民求发展,要致富的亢奋。

  建设村的飞速发展,靠的是思想解放:2009年,村两委组织第一批村民代表免费参观丽江、大理、元谋和攀枝花,彻底转变了村民的发展观念!全村2000亩土地,全部实行流转,现已在建蔬菜大棚种植。生态农业的引领,调动了村民新一轮的生产积极性。

  建设村飞速发展,靠的是政府的强力支持:仅风貌打造,县政府就投入资金115万,而水利设施建设就高达300万!大棚蔬菜种植,投入100万,桥梁建设,预计投入资金350万。已经投入和计划投入的种养殖业、示范民居、基础设施,政府已经投入和计划投入的资金,已经高达上千万!

  昔日的建设村是个汉族聚集村,又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落。虽然占有区位优势——距离县城只有5公里,但在以往的发展中速度却一直缓慢,思想普遍保守。如今,建设村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7月5日,建设村开始执行了新的村规民约:丧事一律不再穿戴孝衣孝帽,只戴青纱和小白花。孝敬老人重养薄葬,每年搞一次孝老评比,村集体出资,请60岁老人吃长寿饭。届时,该村在外工作的107人,也要参加。喜事只吃两三顿饭,不仅杜绝了以往5天5夜吃剩饭剩菜的陋习,保证了食品卫生和村民健康,又节省了接待亲朋的时间财力和精力。腾出来的时间人力和精力都去搞生产,谋发展上去了,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大家都赞成,都支持,肯定能执行下去!”面对一部分疑问,村支部书记金洪元对新村规民约执行回答得干净利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有自己的美好蓝图,更有实现蓝图所必需的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建设村的发展,令人赞叹,建设村的未来,令人期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村党支部先进事迹
穷村谋变正当时——丰宁新民居建设 “云雾山样本”启示录
小孟镇梁家村乡村振兴情况介绍
驻村干部述职报告
“第一书记”驻村民情日记:驻村工作一年 情系全村一生
坚定的信念——老百姓是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