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程万军:中国人才是怎么被毁掉的

     

     他在网上看到了《中国顶尖人才流失率居世界首位》一文,文中引用的统计数字表明,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 
    这一数字对于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更重要的是,剩下的那20%左右的人才,真的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了吗?
   2005年,程万军开始想写一本书,来探讨中国式人才成长的困境与问题。“逆淘汰”,是程万军最终为他的书定下的名字。“在下水道里,只有老鼠和苍蝇才能活得最好,在那里,真正的人才无法生存。”望了一眼窗外,程万军的话意味深长。
     2008年,在电视上看到美籍华人钱永健获取诺贝尔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钱永健表示:“我是美国科学家,这一点很确定。我不是中国科学家。血统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身分。”这段话让程万军感慨万千。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为什么这一现象频频发生?我们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美国教育更发达,培养的人才更多,可现实却是,人才资源相对缺乏的中国,大量人才反而流向美国。即使留下来的人才,也往往不能做到人尽其用,随着时间推移,他们要么能力下降,要么干脆被“废掉”。 
   “中国的历史,就是人才流失史。”程万军抛开了手中的《二十四史》,开始大声疾呼:“再不重视人才流失的问题,再不改善人才的生存环境,我们将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人才退化令人忧

 

    晨报:您为何特别关注人才的话题?

  程万军:我大学毕业后在国有单位工作,当时单位中有很多年轻人,他们无处施展,终日只能养尊处优,几年下来,能力不仅没提升,反而下降,这促使我去思考:人才究竟应放在什么环境中才能增长本事?为什么许多人才几年后不仅没进步,反而退化了?

  晨报:为什么呢?

  程万军:因为我们的用人体制有问题,在传统大锅饭体制下,企业与个人利益不统一,领导考虑更多的是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而非企业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人唯亲成了常态,人才反而是多余的。当一个企业的资源都被领导占据时,那么,在这个企业中的人才就没有了施展的空间,逐渐退化,而当一个社会的资源都被少数人占据时,那么,这个社会中人才就经常被废掉。

  晨报:从那时起,您就开始研究“逆淘汰”了吗?

  程万军:那时只是有一些感受,思考并不深入,几年后,我又回到了这样的氛围中,发现情况和10年至20年前完全一样,没什么改变,有想法的年轻人在这种环境下很痛苦。按说那样一本杂志,对质量要求低,工作量并不大,可那么多人居然完不成。我去以后,一个人承担一半以上的工作,可我只用忙半个月,剩下的半个月基本在休息。

  

个人才华可能被埋没

 

    晨报:从何时起,您觉得应该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

程万军2009年,两件事给我的震动特别大,一是钱永健先生获奖,另一个是公务员报考热。媒体报道,竞争最激烈的职位,甚至达到了4000多比1,这种年轻人集体奔仕途的现象,真是好事吗?大家都在往体制里挤,不知道他们想过没有,在现有体制诸多问题没有解决的前提下,对于个人生活来说,那里可能是福地,但对他们的才华而言,那里可能是坟地。种种原因,促使我下决心,把这么多年的思考写出来。

 

为什么人才会流失?

 

    晨报:人才流失增加,是否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副产品?

    程万军:不是这样的,人才流失在中国一直存在,并非今天才出现,比较著名的例子有范文程,正是他献了“反间计”,诱使崇祯杀掉袁崇焕,在消灭明朝的战争中,范文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范文程是汉人,你可以说他是汉奸,但你不能说他不是人才。

    晨报为什么范文程要去帮别人呢?

    程万军:因为他在官场中得不到重用,即使勉强被人用了,他的才华也会很快别体制废掉。因为传统的政治体制是基于血缘建立起来的,通过血缘政治,既得利益者可以把已得的利益固化。皇帝的儿子天然就是皇帝,宰相的后代,必然是身居要职,而老百姓的孩子,机会寥寥。血缘政治的根本是任人唯亲的,远离公平,只要奴才,不要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没什么硬关系的范文程当然要投靠别人了。你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三国、战国等战乱时代,反而人才辈出,而和平年代,才人调零。为什么?因为战乱打破了血缘政治格局,平民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而在和平时期,在血缘政治的压迫下,有的能力退化,成了庸才。

    晨报你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明朝灭亡,范文程仍无发挥的空间?

程万军:是的,这是传统政治体制所决定的,可怕的是,这种体制超稳定,非战乱很难打破。

 

可怕的文化败血症

 

    晨报:是不是可以这样看,范文程这样的人才,反而会期望战乱的格局?

    程万军:是的,当社会固化时,越是下层的人才,会越希望乱,因为只有乱他们才有翻上来的机会,于是,周期性的战乱不可避免。但问题是。虽然战乱打破了传统的政治格局,却没能从根本上改变血缘政治的格局。

晨报:为什么呢?

程万军:因为血缘政治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文化中,传统中国人有家无国,他们愿意为家庭牺牲,却不愿意为国捐躯,这就形成了私民社会,而非公民社会。不仅皇帝在搞家天下,每个官员也都是围绕家族来分配资源的,普通人也如此,变来变去,还是血缘政治那一套,较难建立起一套公平的用人机制,这就是“文化败血症”。

 

没有治愈的恶疾

 

晨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文化败血症”是否已经彻底治愈了呢?

程万军:你到今天各大书店看看,到处在热卖“厚黑学”、“潜规则”,相反,政治经济学这样的“显规则”的书却没人看,当一个社会中的人们都热衷于“潜规则”时,你能说“文化败血症”已经治愈了吗?

晨报:为何得不到根治?

程万军:在私民社会,在缺乏整体公平的背景下,家是真实而生动的。人们从中反而找到了乐趣。所以,大家不想付出牺牲去撞破那张大网,他们退而求其次,只希望在网的缝隙中能穿梭自如,并乐在其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私民社会的空间相对增大。所以人们会更安于现状。

 

官处上级还不如考试

 

晨报:那么,如何才能彻底改变人才被毁的情况呢?

程万军:根本在于改革用人机制。我们现有的人才选拔机制应更多采取考试制,减少推荐制。事实上,考试制度至少在形式上是公平的,比单一的推荐制更好一些,只要官出上级的状态不变,“逆淘汰”就不可避免。

晨报官出上级的弊端在哪里?

程万军:官出考试,人们只需要考出一名合格的负责人就可以了,搭班子是他的事。而官出上级,就是要平衡各方利益,结果班子中往往聚合了多种政治势力,表面上似乎照顾了内部民主,可事实上,导致了许多单位正职和副职之间在窝里斗,这种情况在古代就很普遍,正职不能免副职,这种用人体制太落后,造成内耗。

 

应建立独立的考试院

 

晨报:我们国家目前不是也有公务员考试吗?

程万军:但问题是,考试的权力究竟在谁手里?目前公务员考试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出现了一些怪题、偏题,我的建议是,应把考试权更加集中,考试权过于分散,管理不便,不利于选拔出真正的人才。我认为应成立独立的国家考试院,这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晨报可考试院在国外并不普遍?

程万军:这要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西方文官体制比较成熟,有没有独立的考试院并不重要,中国大环境还存在缺陷,考试院可以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小环境,这也可以有效避免“逆淘汰”,更好地保护人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评价范文程?为什么有人说他是“助满清毁华夏”的奸臣?
程万军
清朝第一文臣是谁,该如何评价?
范文程
屈万军|| 梅 花
《天文大成管窥辑要》清初黄鼎纂辑,范文程鉴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