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时三位著名的悲剧智囊人物
三国时三位著名的悲剧智囊人物
   三国时期,是我国群星闪烁的时期,此时期,使许多智囊人物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实现了最大化,如诸葛亮、鲁肃、郭嘉等。但同期也有一些智囊人物,他们有经天纬地之才、有安邦定国之志,但由于未遇明主,所事的主公皆属重量级的蠢猪笨驴式的人物,结果他们空有满腹才华,人生以悲剧收场。在这方面,当数田丰、陈宫、桓范三人。如果他们的主公能采取他们的谋略,那么三国的历史会更加精彩。我对他们三人的评价是:敌得过对手的精明,却敌不过主公的愚蠢。并因此建议后来者:作为智囊人物,选择自己的主公不可不慎!
   我们先看田丰。田丰所事的主公是袁绍。据史记载,袁家“四世三公”,“门生帮吏遍天下”。对袁绍,连杀人不眨眼的魔王董卓也忌惮三分,当袁绍对董卓废立之事持反对意见时,董卓也没敢把袁绍如何,反而为收买袁绍,还封他为渤海太守。仅从这一点来看,就可知道袁绍在当时是多么的有势力。公元191年,袁绍起兵讨伐董卓,田丰应袁绍的邀请,出任别驾。在军阀混战之时,袁绍采用田丰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四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田丰曾劝袁绍早日图许都,奉迎天子,占据政治上的主动,袁绍不从。公元199年,袁绍同曹操争霸,挑选精卒十万,骑万匹,准备进攻许都,田丰与沮授建议利用优势军力和地理形势,对曹操进行持久战,“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稳打稳扎,同时“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万安之策,袁绍不用田丰之谋。公元200年,在曹操东击刘备时,田丰建议袁绍奇袭许都,袁绍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田丰的奇袭许都之计,错失良机。曹操还军官渡,袁绍乃议攻许,田丰再度建议拒险固守,以奇兵趁虚迭出,骚扰河南的疲敌策略,乃至强谏,袁绍以其沮众,械系牢狱。袁绍官渡战败,士卒土崩瓦解,因羞见田丰,听从逢纪的谗言,将其杀害。
   从田丰向袁绍多次提的建议看,皆是金石之言,招招皆直逼曹操要害。如果袁绍能听从,结果可能就是曹操失败、袁绍胜利。结果实力不知超过曹操多少倍的袁绍,反被力量弱小的曹操所吞并,这既是袁绍的悲剧,更是田丰的悲剧。
   对田丰,《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评价甚高:
   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
   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
   下面我们来看看陈宫。陈宫所事主公为吕布。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合战吕布,也只是与吕布打个平手,从此便可看出吕布武艺是多么的高强。陈宫作为吕布的首席谋士,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结交天下的英雄豪杰。对陈宫,正史记载较少,人们对他的了解也多通过《三国演义》,我们还是通过《三国演义》来了解陈宫的聪明才智吧: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描写道:曹操回兵救兖州,吕布准备用薛兰、李封二人,坚守兖州,自己“屯兵濮阳,以成鼎足之势”。陈宫反对,认为“薛兰必守兖州不住,此去正南一百八十里,泰山路险,可伏精兵万人在彼。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此意见未被采纳。吕布曰“吾屯濮阳,别有良谋,汝且知之”。后来曹操重新夺回了兖州,证明陈宫的“薛兰必守兖州不住”是正确的;后来曹军行到陈宫所说的埋伏地点,郭嘉确实提醒曹操当心埋伏,“曹操笑曰:吕布无谋之辈,故叫薛兰守兖州,自往濮阳,安得此处有埋伏耶”,看来吕布的这次举动也说明陈宫的意见是正确的。
   《三国演义》第十二回描写道:吕布找陈宫商议如何对付曹操。陈宫献计,让田氏在濮阳城做假内应,引诱曹操进城来,再“四面放火、外设伏兵,曹操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到此安能得脱也?”——此计成功,曹操中计,是典韦在城内杀的往复三遍,才把曹操救了出去。吕布甚至遇到了曹操,“曹操以手掩面”,吕布拍马赶来“将戟于操盔上一击,问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骑黄马者是他。’”“吕布纵马向前追赶”。如果曹操的声音当时被吕布听出来,或者吕布把曹操作为敌方骑马的小兵顺手杀掉,那么三国历史差点被改写。陈宫的计策大获成功!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描写道:吕布在定陶被曹操打得大败,吕布收集败残军马欲再于曹操决战,“陈宫曰:‘今曹兵势大,未可与争。先寻取安身之地,那时再来未迟。’布曰:‘吾欲投袁绍,何如?’宫曰:‘先使人往冀州探听消息,然后可去。’布从之”——此次进言被吕布采纳。吕布探了一下消息,一探吓了一跳,袁绍让颜良率兵5万,来助曹操。幸好吕布听从陈宫之谋事先打探了一回,否则就会送上门找死去了!
   陈宫在三国历史上,虽然声名不及周瑜、诸葛亮响亮,但是,陈宫的谋略并不在二人之下。从陈宫捉曹操又放曹操一事,可看出陈宫是一个忠义之人。他对忠义之士也是相当敬重的,以天下为己任、有着抱负的他,当见到曹操是位心怀天下的忠义之士时,便毅然弃官从操而逃,对县令一职无留恋,并不在乎名利一事,他所在乎的是国家天下,一般说来是难得有人有如此气魄的。作为一个谋士,他尽到了为主公效力的职责。他对曹操的奸诈的蔑视,更是凸显出自己光明磊落的人格。
  陈宫死得也颇有气节。公元198年,吕布下邳战败,陈宫被曹军俘虏。曹操对陈宫说:“宫台(陈宫字宫台),您平时常常认为自己足智多谋,怎么今天被俘虏了呢?”陈宫指着吕布说:“只恨此人不听从我的建议,如果听从了我的话,不见得就会被你俘虏。”曹操笑着说:“今日的事怎么办?”陈宫不卑不亢地回答道:“作为臣子不能尽忠,作为儿子不能尽孝,我只求一死!”曹操问道:“如果像您说的那样,你的老母亲怎么办?”陈宫回答道:“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从不杀害别人的父母。我的老母亲是死是活,决定权在你。”曹操又问道:“那您的妻子怎么办呢?”陈宫回答道:“我听说施仁政的人,从不灭绝别人的后代,我妻子活成活不成,决定权也在你。”曹操无话可说,陈宫又说道“请出就戳,以明军法。”于是自赴刑场,慷慨就义。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对陈宫也有很高评价:
   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
   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
   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
   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
   最后我们来看看桓范。桓范所事的主公是魏国的大将军曹爽。曹爽与司马懿同为魏明帝曹睿的顾命大臣,但后来曹爽采取阴谋手段,逐渐把司马懿排挤出权力中枢,曹爽兄弟四人乘机执掌军权及国家要害部门。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知道硬抗绝对抗不过是魏帝宗族的曹爽,于是在家装病,暗蓄力量,寻机复出。
  桓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时刻建议曹爽要严防司马懿。公元249年春天,曹爽兄弟带领一帮人以祭祖为名陪皇帝曹芳到高平陵一带游猎。临出发时,桓范提醒曹爽:“大将军您总典禁兵,不宜兄弟皆出。倘若京城发生变故,那怎么办?”。愚蠢至极的纨绔子弟曹爽目空一切地说“我大权在握,谁人敢反?你不要多说了,简直是庸人自忧!”事情果如桓范预料。曹爽刚出京城不久,司马懿就乘京城兵力空虚,发动政变。司马懿把郭太后软禁起来,并以她的名义下达诏书,说因曹爽兄弟权力太大,此次政变只是为了解除曹爽兵权,没有其他意图。
   当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内外一片混乱,大臣们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是清醒的,那就是大司农桓范。当时,他被司马懿力量困在京城,但他当机立断,首先抢到了大司马印,利用智谋突围出了京城。司马懿听到他逃走的消息,跺着脚叹息:糟糕了,要坏事,智囊桓范走脱了。 太尉蒋济对司马懿说:没事儿,桓范自然很可怕,不过我看曹爽那个胆小鬼未必敢听他的计谋。桓范到了乱成一团的曹爽军中,立刻清醒地分析了形势,并提议:奏请天子到许昌,调集全国兵马讨伐司马懿。这里到许昌,不到半宿,城中粮草足可以支撑好几年。调动天下兵马的大司马印现在就在我手里!大将军您还怕什么呢?并且如今天子在我们手中,我们打着皇帝的旗号号令天下,国中的将领一看就知道该跟随谁了!面对如此高招,如蠢猪笨驴的曹爽却说道:现在不指望再掌权了,回家守着几亩地当个富家翁总可以吧。桓范气得哭骂:你父亲曹真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可是生下来的儿子怎么比猪还蠢啊! 事情最后的结局是,曹爽兄弟及其嫡系势力全被司马懿诛杀。如果曹爽完全按照桓范的计谋行事,那么,被诛的就是司马懿一派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演义》之“十大智囊”
你被骗了!三国10大著名谋士诸葛亮仅排第6
三国十大最强谋士,诸葛亮没进前三!
三国9大智囊排行, 诸葛亮排第6, 谁是第一?
三国十大谋士排行榜
三国十大谋士排名,诸葛亮排第六,郭嘉排第二,第一你们都猜不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