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行车知识
请选中您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第一部分  自行车基本知识
对车速影响的性能顺序是什么?
撇开人的因素,在自行车的组件中对车速影响最大的几项是什么?车重?自锁?轮组?传动?我的个人感受,从提高幅度上来讲,而不是重要性上来讲。
1.自锁,起码提高你50%的速度,我不用自锁和别人一起走AVS25就很辛苦了,用了自锁,一般单人AVS35左右还是可以的,能保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用自锁提高的速度最快,而且高速的时候不会踏空,就是解锁需要练习,新手摔车的非常多
2.车架,其实五通那个地方的硬度很重要,我用过200一套的铝合金架子带叉和碗组,也用过3000多的TCR的架子,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架子的硬度是有区别的,但是这种感觉是在很快的速度,而且大力摇车或者快速通过的时候感受到的,在速度很低的情况下感受不大,五通在大力蹬踏的过程中会变形,如果五通很硬的话,会很少卸力,你的力量可以很好的传递到后面去 ,而不是部分被五通的弹性所吸收,所以,五通那个地方做的好,架子会很好骑,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蹬就感觉后轮有劲!另外一个好架子的尺寸和工艺也很重要,用小架子可能会被束缚不好发力,用大架子会导致不好控制甚至发生危险,这些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你的架子尺寸非常重要,还有,架子的设计,隐藏碗组现在用的越来越多了,并不是说比那种箍式的碗组就好多少,但是的确你可以感觉到,同一个档次,用隐藏碗组的车子就是转动灵活一点,车首那里也简洁好看一些,当然,有些好的碗组是100左右的隐藏碗组无法代替的!(比如KING的碗组,体会过一次,在我们那么粗暴的使用和拆解下。仍然完好如初,就是重了点,朋友的那套要200多克,但是的确结实)另外架子的角度和设计,比如有的偏重平地,有的偏重爬坡,有的2者都有,TT的车子样子更可怕,总之一个好的你该用的车架子,应该是五通硬度高,车头管和后叉钩耐冲击,尺寸适合你,使用环境适合该架子的设计思想,就是一个好架子!
本来我想把架子放到第三的,因为我认为轮组对于提诉更重要些,但是车架是灵魂的思想还是影响了我,不过和自锁想比,提高速度车架子还是不如自锁来的快,花的钱少,所以自锁第一,架子第二!
3.我认为是轮组,其实无论是爬山还是平地用还是综合型的,都希望轮子有这样的性质,那就是在一定的重量内,轴心越轻越好,轮子的重量都尽可能的集中在圈的外侧好,因为只有这样,在同样的速度下,圈的惯性更好,越不容易降低速度,有的特别轻的轮子,给我的直接感受就是,反映非常灵敏,一发力马上速度就上来,但是一停止蹬踏,车子就明显速度失去的容易的多,很快就慢下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轮组轻的反而没有重的跑的快和稳当的原因,一套好的轮组,无论是自己编的还是工厂出品的,都喜欢用很轻的中心和重量适当的外圈,而且风阻小,我用过那种SUN的足有5-6CM厚的铝合金的大刀轮,是训练用的,国内也不是很好弄到的,重的要命,踩的时候反映也慢慢的,但是速度上来后相当好保持速度,稍微一用力可以跑好久,速度也可以很好的保持!所以一套好的论组其实很重要,个人推荐,如果是新手,车子又准备花费到4000以上的话,就买CBR400好了,具有接近甚至超过工厂轮组的重量和性能,又具有自编的可修复性,爬山很在行,用稍微重点的轮胎或还是当爬山的用,平地效果也出色的很,当综合型轮组用合适的很!至于那种特别偏向平地和爬山的轮组,反而适应性不强的!一套好的轮组,根据我的经验,AVS提高个2-3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你一开始用的是非常便宜的自遍系统,换套好点的轮组,AVS提高个5-6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我把轮组放到第三位!
4.我认为是轮胎,我用过19-45C的所有700C系列的胎,感觉的确是轮子越细,C数越小速度越快,注意,我说的是AVS的速度,不是最高速度,很奇怪的是,我用过那么多车子,最快的速度都是在60左右,昨天下午用别人的760一努力,加上一个大下坡,也是到了60左右,和我用公路的车最快速度差不多!而轮子越细,AVS的确越快,这和轮子的阻力减小也是分不开的!这是说轮子的宽度,我现在就用20C的了,因为19C的不是很好买,18C的听说过,从来没有看过,而我老爸的郊游车因为要带上阿姨,他还有我弟弟,一共300斤的重量,所以一般都是用38-45C左右的轮胎,不过平时都是我骑!
但是,并不是说25C的换了20C就更快,这个时候看胎,管胎说不好,就用过一次,体会不深,而且那个家伙胎粘的也不好,没太好的感受,但是对于冲气的胎,还是感受很深的。胎好不好,先看抓地力,还有减震性,然后是防刺穿能力!好的胎,会牢牢的抓住地面,哪怕是有水的路面也很老实(这点光头胎不行,但是要是晴天,光头胎比谁跑的都快,刚买了226*1.20的山地光头胎,前天出去玩,侮辱了一下一些一般的公路车)用这种胎的感觉就是,车子压在地面上,风从耳边掠过,只听到轮胎和地面连贯而又细微的摩擦声。用MICELIN PRO RACE的那段时间,我几乎都是在担心高档胎的快速磨损,和别人说M不如V抗扎耐用和M出色的抓地力中度过的,用了1年,仍然很好,后来卖了公路车,胎留下做个纪念!所以,好胎抓地力一定要好,一套抓地力好的胎,可以弥补25C20C的差别,用过50一对的正新20C的胎,和PRO RACE一样细,但是那种感觉和换了车一样,手马上开始震的难受,甚至觉得轮子的反映都慢了(这个很好理解,PRO RACE的胎,我的那对是209/条正新的要在350/左右)而我用维多利亚的罗马系列的胎做平时使用,尽管只有23C,但是总是比我以前同样状况下用20C的正新或者是建大胎感觉好的多,速度也相当,甚至更快一点!)
所以,这里我说明了C很重要,但是在C相差不大的时候,抓地更重要。还有就是吸震性,好的橡胶可以吸收很多震动,我在使用一些便宜的胎的时候,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车子的震动增加,而换上好胎后,其实就是换上PRO RACE后感觉震动就小了很多,(不是说只有PRO RACE好,而是高档胎中,我拥有的最高档的而且用了1年的只有PRO RACE,其他的一些用的不多,或者都是用别人车子时候感受的不是特别深!)因为震动的减少,所以可以很舒适,可以跑的更快而不担心震动太大自己受不了
最后是抗穿刺能力,大家都说 V做的好,我用M的感觉也不错,一年就扎了2次,这个不好说 ,用KEVLAR的胎现在是越来越多了。据说有的高档的用了5层,不过是胎就有扎的时候,一般来说,高档的胎这点做的都还可以。
最后说重量,胎轻可能就要做的薄,就不耐用,但是反映快,因为轻,体力消耗也小,胎重可能胎冠很厚,很耐磨,但是反映就慢一点。体力消耗稍微增加一点。折叠贴因为不用象普通胎那样用钢丝边来做固定,所以轻了不少,但是也不是很容易在边上坏掉!看胎的档次高低了
现在让我最满意的就是PRO RACE了,因为我用过的胎中,MAXXIS的不是很耐用,价格偏高,效果也不是很好,而且好点的胎在国内买不到,KENDA的有好的折叠苔,但是国内不常见,V的东西的确很不错,耐用,抗扎性能好,抓地力也不错,用过很长时间的维多利亚的罗马系列的胎,100/条,不是很贵,也很轻,200多克,也很抗扎,而HUTHISON是让我很失望的,因为贵的要命,甚至有600/条的胎,可以买2PRO RACE了,重量是轻,但是不耐用,很容易磨损,可能就是专门为比赛准备的贵族胎吧,我是消瘦不起了!
所以,一条轮胎在抓地,减震,防穿刺,重量上要求都很高的,好的胎也是在想办法把这4个性横中和 在一起,大家一定还希望价格很便宜,特别耐用,翘胎的时候不用太费劲!可惜,这7点无法共同保证啊!我买的时候PRO RACE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价格很不正常,2条只要了350元,还送了M的胎垫。正常都是要在240-300/条的。抓地一流,减震很好,一年扎2次,算不错,重量:209克,很轻的了,因为买来价格也还很好,算便宜,耐用吗,用了1年,跑了10000公里,现在看来再用5K公里估计不回有问题,及格,翘胎很方便,配合MAVIC的圈,记得那次扎的时候,跑着跑着感觉后轮不对劲了,气放完了,用手一拽,就下来了,装的时候用手稍微使劲一点,也差不多!
5.说传动系统,和一些其他的提高速度的一些办法,当然很零碎了,什么都有,也分不出主次来,就一起说了
传动系统,有不少人会说ISIS的硬度比方孔的高,这个正确,你可以这样想,中州就是一个杠杆,越粗当然越结实,有人说ISIS的比方空的更轻,这个也对,个头越大,可以更好的在中间镂空!也就可以做的更轻,现在一体中孔也成气候了,价格也开始平易近人了,这个更对,杠杆都和作用端从兄弟关系到一体了,当然更硬,不过我要说句让人伤心的话就是,当水平不是特别高和不是追求秒的差距的话,他们的表现差距不是太大,CP现在还没有ISIS系统,但是CP的东西一样很硬,不比一些ISIS的系统软(这个可能和意规的中州比日规的粗壮很多有关系,另外CP的轴很窄,103MM的不少,一般SHIMANO109.5的很多。你可以这样考虑,杠杆很粗,而且很短,当然不容易折断,强度很高)
另外就是牙盘,有人说曲柄不能软,有人说盘片不能软,道理和中轴和五通一样,就是在大力气蹬踏的时候,越不容易变型越好,因为变形就卸力,吸收蹬踏的能量。软不软的事情,其实在你力气很大的时候才能感觉到,AVS上到40左右的时候再说好了,一般的车子我们还是踩不出软的,当时他们的确对你的速度有一些影响,但是非常细微了。没有前4个因素影响那么大,对于比赛选手来说,分秒必睁,当然很重要了。但是我想国内的一些比赛还没有到1秒钟压过几个人的时候,所以爱好者看钱包提示,不要一味的乱花冤枉钱!
一般来说,CNC的尺盘比冲压的尺盘要硬,你可以这样想,从一个大土豆上片一片土豆下来,比你把一个小的土豆块用菜刀拍成一片比起来,自然要结实一些,材料好自然也硬,比如7075CNC的东西,显然比普通的钢冲压的好太多。曲柄硬度和材料也有太大关系了。影响碳曲柄的轻,而且硬度还好,而且还能起到吸震作用,但是贵的要命!爱好者们根据钱包选择,用过才知道,不要相信别人说怎么软怎么软,比如我最开始用仿闪电的100元的盘,后来换了SORA的大盘,别人和我说,SORA盘比闪电好太多了,结果是:闪电的盘和SORA的盘几乎一样重,都是铝合金曲柄钢齿片,换上后,我几次和别人出去玩,都没有感觉出来和换了闪电有多大的区别,也的确没什么区别,所以,现在刚入门的,问我选择什么,SORA的要吗,105的要吗,我都和他们说,SHIMANO的抵挡牙盘就是弱项(UT DA不包括),100买假闪电,高档点的上TV什么的,轻,硬还好。他们就都叛变了!
至于什么前后拨啊什么的,手变啊,刹车啊什么的,对车子的速度没有什么影响,重量上有点差别 7700 425克重量,SORA 450克重 UT的耐用,却要485克的重量,但是这些对于你的车子的速度影响小的很,车子上甩多点泥点子,换个好点的胎都可以弥补这点重量的不足,但是花费的钱,可就不是那么点了!SORA的后拨可以很好的支持7-10速,我都试验过,只要100员,265克,4400的后拨要180,也是265克,只是材料上有点进步,UT105的好象是228克,却要300多了,DA的轻啊 195克,可是要600的价格,爱好者还是看钱包为好!
链条上也不说,DA的可以考虑,因为便宜才160/条就用个DA的,满足大家虚荣心,SRAM的也很好,带魔术快拆的,也才300不到,什么都方便。重量比DA轻一点,而其他的HG系列和IG系列的还有KMC系列的重量差距不大,强度上差距也不大,爱好者说自己总能踩断链条的不是乱发力踩车子就是链条装的不好。
在我的升级和使用过程中,没有感觉到一些高档的零件比一些入门的差距有多大,至少没有金钱上价格差距的那么大,20/套的JAGWIRE的台湾线没有见的比SHIMANO一套大概要50的线在速度上有差距,当然,更高档一些的变速线管和线的确给我有很深的印象,的确好用的多,但是比赛不是看谁变速快,润,骑在车上的是人,给自己的力量升级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否则,阿壮下来,车给你,你也是落后。
所以我说,传动系统对你的速度影响不是很大
其他的提高速度的就是一些很零碎的了,
A。比如车子的各方面尺寸都和自己的身体吻合,使用舒服,自然速度会快,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调节身体和车子适应上
B.车子要非常舒适,比如吸汗减震的把带,碳叉子和硬而不颠架子,碳杆,舒服的座包(意大利的有太多选择),总之,你要明白一点,舒服的,合适的,才能保证你的快速,而即使不要求高速度,尺寸合适和舒适也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对2000左右的人门车也建议他们用碳叉子和意大利产的座包和贵一点的把带的原因,这些可以让你最舒服,舒服才能骑好车
说一下为舒服升级的经验:先是把带,比如GINELLI最近的那种工包的40元的把带,40员买个一线牌子,简直是馅饼。而且把带投资最少,效果也显著,你的手最先把良好的感受带给你!
然后是坐垫,屁股很重要,前列腺很重要,要宝宝,DD很重要,投资稍微要高一点,比把带贵一点,但是值得啊。140VIPER是个不错的选择。不穿骑行裤子,一般100公里左右,PP不会造反的
然后就是碳叉子,半碳全碳在减震效果上是一致的,重量上有点差距而已,没钱也买个CB280的密纹叉子(又成CB枪手了,但是那个叉子和铝的价格都差不多,上管是刚的,但是结实),手上的震动马上少了很多,手很舒适,屁股不疼,胳膊不麻,你还不骑快点啊?
最后是碳座杆,放在最后为什么呢。把带花的小,效果快,换好坐垫的效果又比换碳杆子来的快,用碳叉子是因为效果也比碳杆子强,至少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在你换了前3样后再换碳的杆子,屁股的感觉区别不是太大,但是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所以有钱还是换了好!
所以,要为车子舒适升级:顺序是:把带-坐垫-碳叉-碳杆
C.就是骑型服装,我的体会是:骑型裤和上衣非常有用,尤其是那种带背带的裤子,有了裤子后,你的屁股才会很舒服,而且因为那个垫子的造型,你的屁股才会老实的坐在坐垫上,而不会前后的来回动。也因此有了一个固定的蹬踏位置。而带背带而不是那种半截的卡在腰上的裤子,一个好处是可以让你的腰很舒服,不受影响,而且呼吸也顺畅。上衣用的专业面料可以让你的汗水迅速的排除体外,保持干爽!而且贴身的设计,可以降低风阻,有人穿那种大的运动服出来骑车,后背兜风,鼓的和气球一样,能快吗?
D.学会适当的变速,保持一个高速度,其实靠的是一个固定的蹬踏频率,比如你用5317,因为路矿好,你的频率有提高的趋势,比你的固定频率有所提高,换53-16,你就会回到了一个固定的频率,而爬坡了,你用3915频率有下降,换3916,不行换17,总之固定到一个你习惯的灯塔频率上,你的速度就会很快,而且体力消耗不大!专业选手为什么追求10速,还要11-21,一点一点的增加,要的就是细腻的过度,来保证自己的蹬踏频率是一个固定值!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一看是下坡了,就53-12的狂冲,看到是爬坡了。就马上疯狂的变成39-23,那么你可以开心了,他不会变速,你就等着他体力透支超过他就可以。我的车子是SORA8飞系统,前面是52-39,后面是8 12-13-14-15-16-17-19-21,有人嘲笑我,不用9飞啊,不用3片大盘啊,我在东北,这里都是平原,我还没有碰到过39-16上不去的坡。用3片的没有必要,用9飞?
9飞也就是12-13-14-15-16-17-19-21-23,我承认,比我多了了23的飞,但是我自己连21的飞都从来不用,只用39的单小盘后,从来只用到12-16这几片,后面的都拆了3片。你说9飞比8飞变速细腻,我都用不着,9飞自然是多余的,但是你说我的车子变速不细腻吗?我可以向你保证,一样细腻,就算是最新的DA780010飞,11 -12 -13 -14 -1 5-16 -17 -18 -19-21-23,去掉开头的11和后面的23,不是也一样吗?何况我52-11一般都睬不动,19以上的飞都没有用过,所以我的变速系统一样细腻,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换的要细腻些呢?这个也可以理解,比如8飞的,有12-30
用的是12-14-16-19-21-25-28-30,大致是这么个范围,有一点的差别,这中自然变素不细腻,12-21的空间内只有5党,而我的12-21的空间内有8挡,自然细腻的多,而且常用的12-17的范围,我有6片,也是一个齿一个齿的增加,所以我说,我的8飞和那个8飞是不一样的。我的12-218飞和9飞的一样细腻,也不比10飞的差多少!
好了,学会变速就说这么多,所以我还是认为8飞足够用,我的8飞可以当10飞用的!当然,细腻的变速是关键,12-308飞至少对公路是不够细腻的,我们东北用12-21 8飞非常适合!
如何挑选自行车
在这里,我们抛弃所有的品牌因素,仅以自己的眼光和手感去大致判断一辆自行车是否符合最基本的要求,本片文章比较适合对自行车不甚了解的朋友们。
首先,我们要有这个思想,所有的工厂都会生产不合格的产品,自行车也一样,不管这辆自行车的品牌有多么响亮,他在业界处于如何崇高的地位,在决定把她领回家之前还是先仔细欣赏她一下吧。即使找不到什么毛病也要把她调整到最佳状态!下面开始:
第一:总体检查
品牌整车应该都是配有包装及相关说明书的。
整车装备好后,前后轮中心应该在车架中心面上。
外观方面:各零部件外露表面应没有明显缺陷,商标、贴花图案应完整清晰,应不存在粘贴不良、破损或错位等现象;油漆件、电镀件外观良好。
焊接件,这类零件主要包括车架,前叉,把立管等,这类部件的焊缝表面应均匀、整齐,千万不能有焊缝、焊穿、漏焊、虚焊错位等现象,一经发现XX勿论。
自行车各对称件(包括前叉、车架、货架等)应与车架中心平面对称。
第二:检查锐边
这里主要考虑的是在正常骑行、搬运或者维修过程中,骑行者的手、腿可能触及之处,应该都不存在外露锐边。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有:货架、坐垫底部、车架的消水孔。另外,各个螺栓的外露部分应小于螺栓的直径。
第三:转动部件
各个转动部件(包括车架前叉、曲柄链轮、车轮、脚蹬等)应该转动灵活,没有松动,阻滞等现象。曲柄在转动过程中与车架后下叉要有足够间隙,车轮与车架(还有刹车皮)之间也要有足够的间隙(但是刹车皮与车圈之间的距离也不能过大,保证在2-3mm比较好)
第四:传动部件
各传动部件(包括曲柄链轮、飞轮、链条等)应转动灵活,转动时应无脱链、跳链等现象,曲柄、链轮、链条均不能与链罩或车架相摩擦。
第五:制动系统
制动系统必须灵活可靠,前后刹车的安装一定要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刹车手把与车把的距离也要适合自己手的大小。
第六:变速装置
变速装置在变速范围内变档应清晰可靠,无空档,跳档等现象。
第七:其他方面
一辆合格的自行车,鞍管、车把应有安全标记;操纵线(主要指变速线和刹车线)应有足够的长度,钢绳在钢绳套中运动应顺畅,钢绳末端应钝化或者有钢绳帽;站架应保证车把在任意位置时车身不翻倒,站架定位、复位灵活可靠;反射装置,前白后红的广角反射器,同时车轮上最好装有侧面反光器,当然主动式反射器是最好的。
自行车内胎常识和选购注意事项
在店里经常有车友问我内胎的规格问题,试着简单介绍一下,方便车友,同时也作为以后的骑行者新店员培训资料。
1、自行车内胎大小规格
大小规格要配合外胎,外胎的胎壁会标明大小,比如26×1.9526是指配合轮径,山地车一般都是26寸,儿童用山地车一般24寸,1.95指的是断面宽度),700×23c这样的字样,要根据外胎大小来选择内胎。一般内胎大小有一个适合范围,比如说标有26×1.952.1的内胎,则说明这个内胎可以配合使用26寸的,宽度在1.952.1范围内的外胎。
2、自行车内胎气嘴类型和规格
气嘴要配合车圈来选择,车圈上的气嘴孔大小决定你使用美式嘴还是法式嘴,车圈的厚度决定气嘴长短的选择,我们所说的刀圈就需要使用加长气嘴的内胎。国内常见的气嘴类型有英式嘴、美式嘴、法式嘴。我们原来日常骑行的26寸、28寸车都是英式嘴(E/V),需要用气门芯橡皮管的的,我小时候用来做弹弓的弹性材料,大部分都是用英式嘴的气门芯橡皮管做的:)因为橡皮管比较容易老化,造成气密性不佳,并需要经常更换,目前运动类自行车很少会采用英式嘴。
自行车内胎常识和选购注意事项
2006-12-30 21:17
自行车内胎常识和选购注意事项
2006-12-30 21:17
法式嘴(F/V)是几种内胎里高压时气密性最好的,公路车胎需要高的气压,所以大都使用法式嘴。法式嘴很细小,在车圈上的孔也很小,有利于车圈强度,公路车使用法式嘴为多,也可能和这个有关系。但也比较脆弱,我打气不小心弄断过几个了。
我们见的摩托车内胎基本都是用美式嘴(A/V),所以美式嘴也俗称摩托嘴。美式嘴的气密性较好,打气比法式嘴方便很多,所以使用的最为普遍,山地车绝大部分都是使用美式嘴,很多低端公路车也是配置美式嘴。美式嘴目前在国内打气很方便,绝大多数的便携式打气筒都可以打美式嘴,在外的修车摊和摩托车维修处也都可以打气,最适合自行车旅行郊游使用。
气嘴长度: 标准美式嘴的长度是2.8cm,法式嘴的长度是3.2mm,(上面的数字记的不太清楚了,回头查查如果有误再做修改)我们要根据车圈的厚度选择合适长度的气嘴,气嘴从车圈突出来部分长度方便打气即可。
3、自行车内胎厚度
不同厚度的内胎适合不同的情况使用,以建大为例,一般厚度的内胎时0.87毫米,在这个基础上还有0.730.60.45毫米厚度的轻量化内胎,也有1.22.254.3毫米厚度的加强型内胎。轻量化内胎主要用于自行车速度竞技上,轻量化的内胎可以减少轮子转动的重量。因为厚度减轻了但强度要求不小,所以价格上比普通厚度内胎要贵。加强型内胎用于高强度使用,比如高强度山地越野、DHBMX等,4.3mm的超厚内胎内薄外厚,极粗极重,看着很有信心不爆胎,海师傅当时一看就说简直就是一个外胎。骑行者曾经销售过,购买的肯定是对补胎极其厌倦的车友,购来用于自行车旅行。一般的骑行,我们使用普通厚度的或是稍厚的内胎即可,很多车友不了解,以为贵的一定结识耐用,在做旅行用途时候也选购轻量化内胎是不对的。
4、自行车内胎材料
一般常见的为天然胶和丁基胶,丁基胶耐高温性和延缓老化都比天然胶好,使用寿命长。同时,气密性也好很多,所以中高档内胎基本都是使用丁基胶做为材料。一般修车摊上几块钱的都是天然胶内胎,目前在骑行者销售的都是丁基胶内胎。
5、自行车内胎补漏液(也叫防漏液</STRONG>
内胎补漏液可以购买回来自己灌注,也可以购买已经灌注好补漏液的内胎。曾经一个车友从骑行者购买了补漏液内胎,刚骑走一会儿就推着车回来,扎胎了,责问海师傅怎么补漏液内胎扎胎还漏气。其实内胎补漏液仅能自动修补较为细小的孔洞,同时加强内胎的气密性,对于一般的较大扎胎是没有办法的。
6、自行车内胎品牌
自行车内胎品牌同时也是外胎和骑车轮胎品牌,目前国内车友中大部分都是使用建大/KENDA和正新/CST(包括玛吉斯/MAXXIS),也有少部分使用朝阳等国内品牌论坛,也有少部分使用米其林等欧美内胎。建大和正新这么受国内车友欢迎,可能和他们的内胎性价比高有关系。在网络上经常看到有车友说建大胎好正新胎不好,或是相反的言论。其实这两家轮胎工厂都是世界最大的车胎生产厂家,产品质量都是可以放心的。建大自行车轮胎生产规模估计是世界第一了,其品质是完全可以放心的,很多其他品牌的轮胎也是他们代工的。建大的美国市场总经理今年年初时来过骑行者,他骄傲的告诉我:经过他9年的努力,KENDA已经成为美国销量第一轮胎品牌了。正新也是实力很强的企业,据说在在一段时间和建大竞争处于劣势,并且品牌形象受损,后来新注册玛吉斯/MAXXIS品牌,经过不懈努力,也成为世界最著名品牌之一!这两家对头商家很有趣,他们和台湾另外两家著名整车品牌的关系和地位都是很相象,并也是分别和这两家整车品牌有不同的特殊关系,有兴趣的车友可以猜猜是那家和那家好!
认识自行车材料
自行车的材料有已往使用的铝以外、还有铬钼钢、钛、碳纤、镁等材料。还出现了不少用新材料制成的车架。关于金属合金材料的书很多,但是不是专门介绍自行车的材料,在此简单介绍自行车的材料。首先了解一下金属材料的常用语。应力以及变形应力的定义=σ=负荷/断面积  (即: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重量)虽然负荷大,但是可以增加厚度来降低断面积上的应力。从这里也可知为什么铬钼钢、铝、钛管的厚度不同。受应力之后,用于车架的材料会变形。其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弹性变形:虽然变形,但是除去应力后恢复原状。塑性变形:变形后除去应力也无法恢复原状。弹性率:弹性率所指的是像弹簧一样变形的材料的低抗程度。弹性率高的材料硬,承受负荷后变形也少;弹性率低的材料较软,承受负荷后变形较多。作为自行车的材料,有些部位需要变形多些,有些部位需要变形少些。弹性率以杨氏弹性模量来表示。数据越大弹性率越高。下表为自行车的各种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从上表可知铬钼钢的弹性率最高,镁合金的弹性率最低。弹性率将决定材料刚性的强弱,对自行车来说该数据是很重要的。
屈服强度、拉伸强度
屈服强度:是弹性变形的极限,也叫屈服点。增加应力到一定程度时成为塑性变形,也就是变弯了。
拉伸强度:指的是增加应力到一定程度时不单是成为塑性变形,还被拉断。
自行车材料的拉伸强度
用在自行车上的材料
拉伸强度((MPa,N/mm^2)
SCM415 (铬钼钢)
834以上
6061 (6000系铝合金)
无热处理的场合 100以上
有热处理的场合(T6) 246以上
7005 (7000系铝合金)
有热处理的场合(T6) 345以上
7075 (特超硬铝,飞机合金)
无热处理的场合 230以上
有热处理的场合(T6) 597以上
CPTi (纯钛)
有热处理的场合(T6) 597以上
用的较多的纯钛为如下:
PTT800 800
Grade4 588
753
UTT75 753
3-2.5Ti (3%Al-2.5V Ti合金)
685以上
6-4Ti (6%Al-4V Ti合金)
有热处理的场合 (时效)1160
无热处理的场合 980
密度
密度是单位体积的重量。密度是决定车架的重量时重要因素之一。设计轻的车架时不可勿视的数据。但是密度小不等于车架轻。
用在自行车上的材料 密度(g/cm^3)
铬钼钢(低合金钢) 7.9
铝合金 2.6-2.9
钛 4.5
钛合金 4.3-5.1
碳纤 (CFRP) 1.5-1.6
镁合金 1.7
从上表可知铬钼钢密度最高,镁合金最低。密度低的话,可以制作轻车架,假若这样认为的话只讲对了一半。还要老虑拉伸强度、弹性率等因素。虽然密度低,但是强度不够的话也不行,密度低1/3不等于重量也轻1/3。
增强材料
重排:所指的是在金属结晶中会产生的移动现象(原子间存在间隙,使结晶移来移去)。发生重排现象时金属会变形。强化材料也就是想办法制造出不要发生重排现象的结构。在此介绍4种强化材料的方法。固溶体强化、析出强化、通过硬化加工来增强、结晶体的微细化来增强。
固溶体强化
在铁等母体材料中熔入铬、钼等,使母体材料变成不同半径的结晶构造。此时的原子称为固溶体。在此举个例来说明这种现象。比母体的原子半径小的原子进来时发生的现象。
「在电梯里已有9位大汉子已相当拥齐,此时进来了小孩,为了防止小孩被挤坏,汉子们开始靠向四周」。
比母体的原子半径大的原子进来时
「在电梯里已有9位大汉子已相当拥齐,其中有一个人下了电梯,但是又进来了肥胖的大娘,此时汉子们又开始靠向四周」。如上述现象在结晶体四周发生了应力,使得重排现象变小了。利用这个方法的是铬钼钢。
析出强化
当前,自行车材料中的铝合金制品普遍受到欢迎。增强铝的方法将在铝项目中记述,在此只讲强化的原理。固溶在金属中的添加物,会产生饱和状态(不完全溶解),添加的量超过饱和状态时,因未能完全溶解而析出。
具体地说,提高温度时饱和量也增加,完全溶解的瞬间开始慢慢冷却时,能析出大的结晶。用食盐来做实验会看到这个现象,食盐的场合,急速冷却时析出细小的盐结晶,但是金属一般不会析出,若冷却速度快时,不会析出而强迫使它固溶。
对处于此状态下的金属,逐渐提高它的温度时慢慢析出。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过于析出不可,析出不够也不行,温度过高、过低也不可以,该温度叫作热处理温度(也称作人工时效处理)。最理想的是析出的结晶细而均一,从而阻止重排,材料不容易变形。举个例子:「走在森林里,若大树较多时容易走路(大的析出物),密密麻麻小树多的话不容易走(细小的析出物)」,和这个道理一样细小的析出物较难重排。
硬度加工来增强的方法
对材料进行加工就产生重排现象,也就产生材料的变形。各种材料的重排现象是极为复杂,不在此记述,简单地说:重排后不是整齐地排队,而复杂地啮在一起的话,材料的变形就困难了。如马路上走路时,走路的人不断增加(重排的增殖),就难于前进(重排移动变得困难,从而不容易变形)。利用此方法的有管道拉拔和喷丸硬化(SHOT PEENING)。
结晶体的微细化来增强
结晶在高温下完全溶解后,急冷时得到微细的组织。这个过程叫作淬火。结晶变微细后,重排移动的连续性就难于保持,结果材料得到了增强。(比方:人能活动的范围变小了)。
铬钼钢(Fe-Cr-Mo
在自行车的100年历史当中,铁素材是刚性与重量方面都均衡的理想素材。铁制车架的最大特征是可在各种成份,各种粗细厚薄的铁管中,任意选择所需要的铁管进行加快。因此可以选择最适合于的尺寸、刚性、骑感的车架,这对于数毫米的差异也敏感的老车手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它的最大的缺点是比起其它的素材重(过去)。但是最近的铁素材车架经过热处理,把薄的管道做成粗的管来使用,其重量不会输给轻的合金。
铬钼钢是铬、钼的合金。它的性能如下:
淬火性好。
对回火处理的抵抗性大。
回火脆性倾向少。
高温加工性好,加工后美观。
熔接性好。
(右图)BRIDGESTONE ANCHOR的铬钼钢车架,该公司的宣传用语是"与铝合金制一样轻",价格约()6,700多元,()5,000多元。
铬钼钢车架的优点
(1)加工性好
铬钼钢的车架是历史最久的车架,因此对它的研究时间也最长。现在能做到车架所需强度的极薄的管道。
(2)冲击的吸收性能好
骑感极好,如「像弹簧般的骑感」。构成车架的铬钼钢管道有优异的吸收冲击的性能。
(3.焊接容易
铬钼钢比起钛、铝焊接容易。可以设计成名种形状。另外,焊接后也不需要热处理,因此不需要大型的热处理设备,成本低。
(4)价格便宜
虽然有些高挡次的铬钼钢车架价格贵,但一般价格便宜。也可以说,用便宜的价格买到高挡次的车架。
铬钼钢车架的缺点
(1)容易生锈
车架用的铬钼钢含有铬,但是添加量少(不锈钢含有12%的铬)的铁系合金。若没有施有表面处理的话,有伤口时容易生锈。但是一般都有进行防锈加工。自行车的场合,管道的肉压薄,生锈后的影响将会非常大。生锈肉压减少强度下降(应力集中)
(2)金属的疲劳显著(应力集中引起的金属疲劳)
若使用肉薄的铬钼钢车架时需要注意!当然金属疲劳这个现象任何金属都会产生包括铝等在内。金属疲劳现象简单地说:金属虽然具有防止塑性变形的小小的力量,但是反复施加应力时,金属可能被破坏(被称为微细的应力集中)。飞机出事时,有时候也是某部分的金属疲劳引起。对自行车来说,由于金属疲劳的原故,可能出现强度不能保持。例如,进行DH时产生的冲击缩短了自行车的寿命。若感觉到踩踏时不那么顺利前进时很有可能是金属已发生疲劳。
焊接部位,如从管道侧(母体)到溶融的部位(溶接部),结晶的特性都会显著变化。为使这些组织均一化,本来应该再次结晶化(详细内容后述)。但是车架加工厂不一定有这种大型炉,另一方面,这种加工使已经冷却过的再次硬化,使得变增强的管道的强度降低。
由于存在上述原因,焊接时采用各种方法来加工。如利用低温焊接等方法制造车架。不管是任何优秀的焊接,,焊接部位(1000°C以上)和另管道侧(室温)之间的温度差,冷却时收缩而发生残留应力。该部位受到应力集中时,可能会产生裂缝。结果自行车骑的时间长时可能会引起金属疲劳,微观的硬化加工也使冲击的吸收性也变得差。
铝合金 (Al-Mg-Si,Al-Zn-Mg-(Cu))
●铝合金车架的优点
(1)可以制作重量轻的车架
铝的比重轻但不够硬,为了增强强度把它制成合金并施予热处理。热处理采用时效析出增强法,简单地说,在金属内形成一种妨碍金属变形的物质。在某种高温下进行热处理时,会引起时效析出,若没有经过这个程序的车架,也会引起常温时效。就是说把车架放置在房间内也会逐渐变强。
许多铝合金制车架用6061T6材料来制造。T6标志表示经过热处理、时效。若没有热处理的话强度只能达到1/2,或者1/5的程度。
有7075标志的自行车零件(如XTR曲柄等),严格来讲没有经过热处理。也就是说因没有时效,因此是常温时效。7075合金本来就必要进行热处理,通过热处理其强度可以增加5倍。
另外,7005合金也常用来制造车架,它的强度比不上7075,但是它在常温下也能够进行足够的时效的材料。这种材料也可用Padded加工制成薄料。但是材料本身的强度及杨氏弹性模量低,因此加粗管道直径来提高刚性。通常被称作铝制粗管道的是这种类型。
(2)长时间使用外观不怎么变化铝本身是很容易受腐蚀的金属,在空气中几乎不存在没有被氧化的铝,放置在空气中马上被氧化而形成很薄的氧化膜。为什么不生锈呢?原因是该氧化膜达到一定的程度时防止继续生锈。该氧化膜几乎是无色因此外观上不容易发现变化(有时会发白)。
另一方面,骑这种材料制造的自行车时,骑的次数越多,应力发生的次数也高,强度也显著引起变化。近来为了谋求轻量,许多车架使用薄料来制作(薄的程度已达到极限)。这些都是使用没有疲劳极限的铝合金来制作车架,到底长时间使用后强度变化将是如何呢!Dedacciai公司制作的SC61-10A等是表面施有喷丸硬化加工(KET处理)的管道,这种加工的目的是延长疲劳的寿命。根据公开的数据,能提高140%。,KET处理是:疲劳破坏是在金属表面上所发生的裂缝为起因,因此用硬化加工技术来提高金属表面的硬度。
●铝合金车架的缺点
1)铝是弹性率及刚性低的材料。因此采用粗的管道,或者改变形状如cross-over管、padded管等。
2)需要进行热处理
必需进行热处理,否则强度不够。因此一般的规模不大的工厂无能力购买热处理设备。尤其是6000系的铝合金管,多数情况是管道厂家指定热处理条件。
铝合金 (Al-Mg-Si,Al-Zn-Mg-(Cu))
很久以前就有用铝合金制作的车架。轻而价格低是它的优点。但是从「轻」来说,当前与铁素材比较相差并不大。老车手对它的反应是「虽轻但易弯曲 」。虽然经过多次改进,但是始终克服不了杨氏弹性模量低的缺点。最近的铝合金车架,为了提高杨氏弹性模量,加大管道外径,使用扁平管,或者对铝管进行热处理等,制造出轻而有刚性的车架,这种最新的铝合金车架对车手来说,具有足够的轻量与刚性。
铝合金是纯铝中加入Mg,Zn,Si,Cu等金属的合金。铝本身具有轻量、可塑性好、耐腐蚀等优点,加入其他金属后显著提高了机械性能。自行车所使用的铝合金多数为6000系(Al-Mg-Si)和7000系(Al-Zn-Mg-Cu)两种,经过热处理(铝耐高温,在高温下能改变性质)可以制成名种各样的材料。
6000系被认为是耐腐蚀、强度好、焊接性也好的材料。下表表示使用最多的6061合金的机械强度。
7000系是铝合金中最强的材料。尤其是7075是特超硬铝(制造飞机的材料),但是它的焊接难度大,耐腐蚀性差(会发白)等。下表表示使用最多的7005和7075合金的机械特性。表中的有关热处理以如下数字来表示:
-0:完全退火
-T5:人工时效(无溶体化处理)
-T6:溶体化处理后人工时效
-T7:溶体化处理后稳定化处理
-T8:溶体化、硬化加工、人工时效
●钛合金车架的优点
(1)可以制作轻量而强度大的车架
纯钛金属的强度更高。在钛金属中添加铝和钒,弹性更高(和铝比较),也有利于设计。
(2)不生锈:钛在一般的环境下几乎不会被腐蚀。但是它有另一种腐蚀现象即异种金属腐蚀。例如,不同种类的合金接合在一起时,成为电极状态,电位差使局部通电引起腐蚀。对此现象采取的措施是用脂膏等来绝缘(混有金属粉末的脂膏,如商品名:Ti Plepu等)。这种金属粉末防止脂膏流失,即使流失后也用来防止紧密接触。这种金属粉末有导电性也不要紧,接触后被较小的荷重破坏掉。这种现象称为「粘住」,它和「烘焙」是不同的。
「粘住、咬合」:金属之间通过腐蚀来接合的现象。
「烘焙接合」:加工金属时所产生的热量来溶融接合。
(3)骑感好
钛也用在避震器的弹簧上。现在用钛制成的车架适合于长时间的骑行。有些车手酷爱钛制车架,认为骑感极佳。但是个人各异,有人和铬钼钢比较后认为,铬钼钢的车架冲击吸收性比钛车架好,骑感也比钛车架好(这和铬钼钢车架的形状以及用薄的管的结果应力得到增大也有关)。假若钛管的加工技术得到进一步改进,也许会有和铬钼钢同样的骑感。
有些钛制车架使人感到摇摆,这也许是使用plane管(没有加padded的,厚薄不能变化的管)有关。或者虽使用高强度的钛合金,但没有用薄的管等也有关系。
●钛合金车架的缺点
价格高。钛在自然界以二氧化钛的形态存在,提练及加工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并花时间因此成本高。再有溶接加工极为困难,因为钛和氧的亲和力极强,和空气接触后马上变成二氧化钛,而二氧化钛硬而脆,该部分的强度会不断下降。因此用惰性气体小心焊接。通常所说的Tig焊接是:(Tig:钨、惰性气体的略语)用钨电极及氩气体进行弧焊接。钛的焊接必需隔绝空气下进行。由于以上原因钛车架价格很贵。
近来有些铝合金车架比钛合金车架价格贵,这说明钛合金车架的价格下降了。其因是冷战结束后军费缩小,钛的用量少了;优秀的技术员开始用钛来制作车架;制作钛车架的成本降低等原因。
碳纤维 (CERP)
碳纤维车架的特征是「轻、不弯曲、冲击吸收性好」,但是,充分发挥碳纤维的优异性能,在技术上看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各碳纤维材料厂家之间的品质差异也较大。自行车厂家考虑到成本问题,不大可能使用高等级的碳纤维来制作车架。虽然存在上述的现实问题,但是碳纤维车架还是具有其它素材所没有的优点,可以制造8、9kg左右的轻量自行车,这种碳纤维轻量自行车,登坡时最能体现其优点,登坡顺利而爽快。而不会像一些轻的铝合金车架,登坡时感到有一种向后拉的力量。
碳纤维是把碳纤维用树脂凝固成形的东西。非常轻,但它是具有方向性的材料(拉伸强但容易断),因此采用把薄料层层重叠的方法来解决缺点。
●碳纤维车架的优点
(1)可以制作重量轻的车架
碳纤维车架是把碳纤维对着发生应力的方向层层叠而得到强度。碳纤维车架非常轻,这是它的密度和强的拉伸强度构成的。
捷安特的碳纤维车架非常轻,2000年的型号1.2kg重
(2)冲击吸收性好
碳纤维用来制作残疾者运动时用的假腿,或者特殊的弹簧等被用在各领域。利用它的吸收冲击力优异的性能,制作不用避震器的自行车。如SCOTT厂的ELEVATED车架是著名的。但是各个厂家之间的品质差异较大,有的很硬,因此这种车架乘骑后才能知道好或者不好。
(3)可以制造各种形状的车架
碳纤维的基本成型方法是,在模具上铺上纤维片然后流入树脂并烧固。可以制成各种形状的车架。如TREK的Y车架是著名的。
●碳纤维车架的缺点
(1)复杂的应力计算
构成碳纤维车架的是碳纤维,它的特点是拉伸强度强,但剪断强度弱,加工时需要进行复杂的应力计算(纵刚性、横刚性),根据计算把碳纤维片重叠成型。加工技术各厂家各异,应选择有经验而可靠厂家的制品是很重要的。
(2)难于更改尺寸
由于作好模具后成型,难于更改尺寸。无法相应多尺寸多款式的订单。
(3)老化?
使用树脂因此会不会老化?这是一个存在的课题,它放置在阳光下时会逐渐变白。当然这种现象关系到厂家的技术。最好不要放置在阳光下。
金属为基体的混合物(M2,MMC)
金属为基体的混合物是在铝素材中混入陶瓷粉末或者纤维等物体,使它析出增强,制造出强度大的材料。它的强度比铝合金强许多,是一个新的素材。有的混入氧化铝粉末。M4指的是再多加入两种合金,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车架冲击吸收性更好。
●金属为基体的混合物车架的优点
(1)可以制作重量轻的车架
它和铝合金比较,拉伸强度大,极薄的管也能保持强度,因此车架很轻。这种轻是有刚性的轻。
(2)刚性高
如SPECIALIZD的M2车架使人感到很结实,管的直径也大,刚性也好。
●金属为基体的混合物车架的缺点
(1)焊接
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很少,看实物焊珠部分正常,但是GUSSET就年年大型化。补强的目的是什么?尚未清楚。陶瓷粉末在铝母体中均衡地存在,进行焊接时陶瓷粉末能否均衡分散是个非常困难的事,能获得何等程度的机械强度是大家所关心的事,总之,由GUSSET补强已达到相当的水平。
(2)冲击吸收性差
关于这一点很多人有同样的感觉,前部有避震器因此个人的感觉会有差异,但是后部非常明显,冲击力太大,会腰痛的。该材料的车架不适合于长途骑行。但是在时间短的比赛中能发挥威力。
镁合金
镁的比重很轻(1.74),约铁的1/5,钛的2/5,铝的2/3。它是不容易腐蚀的活性金属。它广泛用在各种领域里,如照相器及电脑的外框、车辆的车圈等配件。通过合金化耐腐蚀性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镁合金车架的优点
(1)可以制造重量轻的车架
它比铝密度低,可以制造轻的车架。杨氏弹性模量稍微低些,但是可以用加粗管直径及椭园化等方法来解决。使用铝合金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减轻重量,将来可能会被镁合金取代??钛和镁的研究课题稍不同,这两种金属今后仍然会活跃下去。
(2)加工性好
镁制车架加工不会差。切粉的燃烧、爆炸等能够通过合金元素来回避的话,剪断、溶接性可能不会差。和钛比较起来加工性好。
镁合金车架的缺点
(1)耐腐蚀性如何?
生产镁车架的厂商都说耐腐蚀性好。但是这方面的资料当前还很少,耐腐蚀性好到何种程度难于判断。镁是剧烈氧化的金属,不小心操作错了很容易爆炸,纯镁一般不能使用,添加其他金属(铝、锌、锰等)制成合金来使用,制成的镁合金强度、机械性能都得到提高。有些人曾经使用过镁合金制用具,如摩托车的曲柄套等、他们说:「虽然用了很久,但是很好,不会象铝般发白。
(2)镁的杨氏弹性模量(决定刚性的因素)比铝低许多,要增加其刚性管的直径要大,这可能会影响对空气的阻抗。
骑车玩车赛车
简单说说入门装备:
1、头盔,保命的,不用多说了,并不是花哨拉风的玩意。新手选择的时候得注意几个问题:要合头型,基本不要有大的空隙,戴上去不要空,也不要任何一处太紧,会让你长途的时候非常痛苦的;尽量选择透气的,象大热天,头顶散热不好会让你头晕;选择头盔的时候一定要戴副眼镜,都得舒适才行。
2、骑行裤,建议按你的经济实力尽可能选择高档产品,这是贴身的、影响功能的东西。好的骑行裤会让你在长途的时候笑望他人搓揉疼痛着的屁屁,也让你在床上时觉得骑车是锻炼身体。总之,好的骑行裤会更少影响你局部的血液循环,更大量的排出你两腿中间的汗,减少你大腿内侧的摩擦。还得补充一句,骑行裤里面是不穿内裤的。
3、手套,防滑减震、防摔车时手掌与地面的摩擦。购买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你所选的手套能否舒服的擦掉额头上的汗。
4、骑行服,好处很多,舒适、透汗、背后的口袋可以装小东西而避免腰包给衣服带来的磨损。。。。。。
5、风镜,防风防沙,选购的时候戴上对着电扇试试看,不是全面透风就行。
6、最后说入门的车。山地就是680、勇士这个级别,至少需要千元;公路入门就不要选择梁变的了,至少需要SORA级别的手变,一般价格在2000出头。入门的车,什么套件,什么轮子,什么胎都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合适你身高腿长的车架。车架可以稍稍偏小一点,但是千万别太大了。山地速度不快,基本上16-18寸的都适用,毕竟不是竞赛级别。公路对车架的选择影响就很大了,因为直接影响你的骑行姿势,增加风阻和发力不畅。需要知道的数据是有效的水平上管长度,只有传统型车架才可以直接量上管。现在的入门级别公路车基本都是压缩车架,角度不同而已,压缩车架在这级别只是为了减少材料而降低重量。所以,需要用软尺水平测量头管到座管的距离,当然是量两管中心的距离。没办法,各厂各品牌车架的角度、比例、长度的标示都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自己量。按我目前的理解和认知能力,175cm身高的人最大选择52cm的车架,170和180分别选择50和54的车架。把立可以长一点,只要把横前部不超过前轴垂直线5cm就是符合UCI的标准的,制定它应该也是有道理的。长一点,身体就会与地面更平行一点。我认为实际上目前多数人选择的车架偏大。各位新人就自己去感受和理解吧,仅仅是我的个人观念。
再说说基本的骑行技术:
1、出发前适当交换通讯方式。
2、遵守交通规则,路况相对安全的情况下列一路纵队骑行,轮流领骑,尽可能通过控制集团速度而保证不让任何人掉队。
3、保持较高的踏踩频率,不要用重齿。对于新手来说,山地的中盘和公路的小盘足够跑长途用了。重齿低频率会很快消耗你的体力也有可能引起你膝盖的损伤。
4、骑段时间就让屁股离开座板几秒钟,加强血液循环。顺便也练习一下站姿骑车,俗称摇车。在爬坡、冲刺、摆脱的时候大多数人需要站姿的。
5、不管是山地还是公路,即使你戴了手套,也要隔段时间换一下握把的地方,调整一下上肢的姿势。只要你的胳膊有足够的柔韧,你进行360度的旋转都可以。
6、在你自己没有备胎、气筒、修理工具的时候你至少要知道谁有。但是长期不带还是会令人反感的。
7、没有长途经验的新手千万别背着一堆东西去骑长途,那样会让你的腰有断了的感觉。
需要单独说一说饮食。骑车,有氧运动,主要由糖和脂肪供给热量,而不是蛋白质。准备骑对你来说的长途之前,把胃里多填点淀粉(米饭、面食、土豆、藕),习惯的话蜂蜜、果酱也是不错的添加剂。骑了2个小时后,你会认为这样比装一肚子的肉块和鸡蛋等蛋白质要舒服的多。水要小口多次喝,能加点糖和盐进去就无敌了。新人骑车最好装2个水壶架,喝完一瓶看到水就买来补上。当你喝完2瓶再想买水的时候也许前面30km都没有商店,那你哭出来都只剩热气了。带一小袋冰糖会比巧克力便宜的多,效果也会好得多,这可是单糖,而且只溶在口。
二、玩车
我根本不属于这一类,也不知晓个中畅快。这一类有着自己的乐趣,精通全世界各品牌零配件,对各年代各系列产品的材料、重量、历史滚瓜烂熟。骑车、比赛对他们来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偶尔参与之。最大的快感在于从太阳系一个叫地球的行星的某个角落淘换到自己心仪的一颗螺丝或者一把辐条。
常年游走于全球各大自行车论坛,为了解最新产品,研究经典设计而苦苦思索是这一类的最大疲惫。迷惑,也是相当的累啊!
对于玩装备,我还没上路呢。象我这样70kg以上级,几十克零件对我来说无所谓啦,够硬就好。但是我可以想象到这样也是快乐的。
三、赛车
级别上升到竞赛了,需要思考的问题就很多了,入手方向也大不相同了。
先把专业队伍的赛事和训练撇开,我们几乎所有混迹于自行车论坛的都是业余爱好者,不需要经常测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不需要清楚的知道红细胞体积是否大到要衰裂,不需要训练比赛结束后还做尿液检测,不需要一年4万公里的训练量,在中国不需要面对全运会和亚运会。在你想玩训练、玩比赛之前,告诉自己,我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我的训练方法和目的不能照搬职业或者专业运动员的方法,我要自己认真理解,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和身体素质来安排自行车运动。
下面谈一下我对业余自行车爱好者训练的理解。
训练的目的,无非是全面提高自行车运动的水平。先说体能训练。可以把这一块看成3个方面:有氧训练、无氧训练、混氧训练;对比一切运动的基础-----田径,在径项方面就是耐力训练、速度训练和变速跑训练。
有氧训练,可以利用心率表,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知道自己的LT心率(《职业车手的29条秘诀》上对此介绍的很清楚,我们环湖网www.lakecn.com的论坛上也有转载),在训练中通过对齿比的调整使自己在乳酸阈值以下运动。在这里我介绍与一般有区别的是,不要尝试经常采用过于接近LT心率的训练,你不是职业运动员!你需要的是基础!你可以在一堂训练课中一直保持130、140、150、甚至160的心率,也可以在一堂训练课中分15-20分钟的时段分别保持130、140、150、甚至160的心率,不要一上车就是什么166、什么172,不适合你。要知道这是训练!想上强度的话,周末有空,约几个相当的朋友,来段30km的比赛就可以测试你的速度耐力了。小比赛也是训练的一种。训练距离,我认为只要适合目前大多数的业余比赛就行了,60-100km都成。踏频,我理解为95-110。低了,都知道不对,高了,我认为那是在练动作。
无氧训练,对我们来说几乎是和冲刺摇车技术训练的结合。我们不需要300m的冲刺,我们只要150m就够了,最多就是10秒的时间,15m/s什么概念?就是54km/h,多数人不止这个速度吧?专业运动员场地赛上1km只需要65秒以内,还是静止起跑,也就是几乎保持70左右的速度1分钟。但是那都是很好的苗子通过十多年训练才有的。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合适自己的方法。冲刺摇车技术在这里我不用能说的很全面,简单说与正常骑行的区别是:坐着,怎么提拉都不好发全力,站起来,是为了结合握车把使用上肢肌肉、腰腹肌肉与腿部肌肉把拉力发挥到顶点(希望祯子好好理解)。用手抓住别人的头发用膝盖顶他的脸试过没有?就那样用力吧!动作的圆润和连贯另说。希望读者在训练的时候找到把后轮拉离地面的感觉,当然,如果离地的话你的重心就需要后移了。训练方法我认为是匀加速到45km/h以上在冲刺50m、100m、150m,这个就自己安排了。每个人的红白肌肉纤维比例不同,保持的时间和合适的齿比都不同,自己在训练中摸索。冬训的季节快到了,上点量不成问题,10组你能做下来的话拼到20组也成,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组与组的间隔以自己休息到不喘气疲劳为准。
混氧训练,这个概念也许大家比较陌生,简单说就是有氧过程中突然进行一段时间的无氧,并且反复,我认为叫混氧。身边比赛中的例子就是摆脱与反摆脱。如果你无氧过程完成后不能迅速恢复,那你就是兔子;如果你能有氧—无氧超级结合,那你就会站在领奖台上。这就是虎子和DWS的区别,呵呵。这种能力是需要反复训练才可以很大幅度(不是很快)提高的,也是需要反复训练才能了解自己的,结果是在比赛的时候能冲了又冲,而不是一冲把自己冲熄了火。在比赛中,别人想摆脱一冲就跑了,n多人追都追不上,那是实力差距太大,而你或者你的车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节奏不断变速,打破别人的节奏拖跨实力相当的对手而摆脱,这是很好的战术。具体训练就是:个人,有氧骑行中突然加速,至半疲劳时降低至原来速度,反复进行,尽可能增加加速时间和距离,增加匀速与加速交换频率,一句话,要经得起折腾。车队,飞2-3个人2-5秒后其他人追,追上就降低速度调整一段,反复交替。
以上把有氧训练、无氧训练、混氧训练我的理解和我认为的基本训练方法做了介绍。具体的训练要看各位的时间和能力进行安排,可以一周全面安排,也可以一周只安排部分训练内容。
另外一个单独来谈的是力量问题。大家一定都研究过目前国际自行车界流行的力量训练方法,就是基本以自行车训练为主,通过大齿比爬坡来提高肌肉力量。但是我认为这样并不完全适合我们,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训练量,所以我们仍然应该采用50年代前苏联的老办法----器械训练来打基础-----深蹲、半蹲。具体可以采用由轻到重再到极限再缓轻的金字塔加倒金字塔法,并且需要轻重量下每组几十甚至上百次的方法辅助。我们玩的是业余比赛,这样练出来的肌纤维结构足以对付了。我们的成绩不需要也不可能提高到职业赛水平,所以肌纤维结构也不需要到那样的水平,但是你的力量不足就不会让你赢得比赛。
骑赛车的入门知识
俺们中国人几乎100%的都会骑车,但会骑赛车的人不多,水平最高的莫过于自行车专业运动员。普通的自行车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掌握好平衡就能蹬车上班、上学、买菜去也。赛车则是一种专业器材,不光在一系列的装备上有别于普通自行车,在安全意识上也完全不一样。普通自行车只需要在城市里遵守交通规则即可,而赛车在郊外,在山道上骑行,四面八方的车辆来往会对骑行者构成极大的威胁,所以需要有更高的安全意识。谨记着,会骑车不等于会骑赛车。
针对入门级的爱好者,先简单谈谈不可缺少的装备。
1 头盔:头盔干嘛用的?跟建筑工地的民工一样是为了保护脑袋。尤其是我们在高速骑行的时候起保护作用。佩戴头盔需注意大小尺寸要合适,带子要不松不紧,佩戴时注意不要把前额露出来,应该象特务戴帽子似的把帽檐稍微压低点。但头盔不是帽子,跟建筑、攀岩用的头盔也不一样。骑行头盔的顶部开了很多窟窿,越多越好,散热透气。要注意头盔的质量,虽然都是泡沫,但有些摔一次就报废了,有些寿命可以延长。切记即使装备再贵,头盔的钱不能省,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2 眼镜:作用在于挡风、挡尘土、滤净太阳光,也有专门用于阴天、下雪等天气的镜片。 高速骑行一定要佩戴眼镜,事故总发生在眨眼功夫。建议选用那种摔破了也不至于伤着眼睛的树脂眼镜。
3 服装:骑普通车只需要穿着普通衣服即可,淑女们的长发、丝巾、裙子还能满大街地迎风飘扬。骑赛车则需要从头到脚的专业武装。骑行服的上衣基本要求是宽松合体,但不要太肥以免风阻太大。兜风的衣服不要穿,尤其是天冷穿风衣骑车,要穿那种收口处是系绳子的而不是松紧带的,松紧带收口的风衣,一来是骑起来感觉象拖着一只大气球,还忽左忽右的乱飘;二来是弓腰蹬车的时候,衣服会向上缩呀缩,很不自在。再有就是要求透气和排汗。骑行裤则一般要求带垫档,如果春秋两季,可以先在里面穿一条紧身的健美裤,再加套一条带垫档的短裤,又或者是短裤加一副长腿套。再有,假如穿时间长了建议在洗完裤子后,在裤档上打一点凡士林油,以防垫档太硬难受。此外,按理说还应该有女士专用的骑行裤,可惜俺们国家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中女士少之又少,除了专业队以外,这种裤在市场中是很少有卖的,只能凑和男女平等了。
4 手套:分长指和短指。目的都是为了防止打滑,保护手,减少震动等作用。因为在高速骑行中如果出现摔车,手与地面必有一个很大的摩擦力,没有手套的话手就会被擦伤。手套最好挑那种手背方便擦汗的那种。
5 鞋:初学者一般都穿普通运动鞋,在快速的激烈冲刺中起不了作用。如何选好专业鞋,大小一定要适中,否则影响蹬踏。运动鞋一般是海棉底,踩踏时间长了脚掌会酸胀;而专业鞋是硬底,不光疼痛减少而且能使脚的蹬踏力全都使在脚踏上。专业自锁鞋中又分山地锁鞋和公路锁鞋。如果没有强烈的公路车竞技需求,建议使用山地锁鞋。因为山地锁鞋方便走路,公路锁鞋只能上趟厕所都要骑车过去,无法正常走路的,但公路的锁片大有利于蹬踏,适用于单纯竞技比赛。
初学者不清楚自己的实力如何,也不知道自己爱好的发展方向,所以对车辆的选定一般比较茫然。那么再谈谈车辆定位,赛车的车把和车座如何定位,车座该怎么调?最好是水平的位置,车头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上肢操纵车把支撑身体,车座起到把上半身平托着的作用,具体的位置是车座管中间。另外,车架子大小要合适,建议用铝架,可以通过调节车座管作调整。建议扶着墙把脚踏在最低点的地方,膝盖能稍微弯曲即可,注意啊,车架过高的话对腰间盘的损伤特别大。此外,每个人的身高决定把立的长度。
再说维修。车子难免有万一坏掉的时候,因此骑行爱好者需要掌握必要简单地修车技术,不然远郊野外,车子坏掉了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只有哭鼻子的份了。因此也建议不会修车的人不要单独远行。我就喜欢结伴而行,因为我不会修车,哈。一般来讲,自行车除了特大的交通事故,否则不会有很大的毛病,最常见的是轮胎漏气的问题。比如强烈冲击障碍物,车轮在上面形成很大的冲击力,车轮被障碍物挤扁或磕漏了。另一问题出现的比较少,是车圈上的辐条帽子的孔漏气。这个原因是因为车圈编完轮子后没有把辐条的孔密封好,气压自己冲破橡胶。所以应该把辐条帽的垫带把辐条帽的孔堵住,把所有的孔封死,这样扎破的机率很小。还有最简单但也不太好弄的补胎,提醒注意内胎往里装的时候,先把内胎充一会儿气再往外胎里塞,以免内胎在里头打一个卷儿或者弄一个褶子,所谓的爆胎就是这种现象造成的。另外,建议野外骑行多带条备用胎或者多带几块胶片。特别提醒骑行者在野外换胎打气时要注意交通意识,不要在路边扎堆。
飙车是很爽的事情,但强调安全意识。有事情一定要先提前减速,然后靠边停车。盘山道下山切弯时不要刹车,应在进弯前减速,过弯后再加速。下山时不要超越路中间的黄线,一是怕迎面车辆,二是怕轮胎压着黄漆打滑,雨后更甚。切弯的时候要惯性抬脚以免脚蹬碰触地面造成摔车事故。冬天更要留意冰面,巴掌大的冰面就摔得人忘了自己姓啥了。此外,一旦进村子后,要减速骑行,不然嗖地不知从哪儿窜出一只鸡或一条狗,冷不丁的一捏闸就有可能躺沟里去了。
自行车基本知识
第一节 自行车分类
一. 山地车
特点:为征服各种地形设计,车架结实;车圈一般为26英寸;轮胎较粗;一般会配置平把或燕把。
二. 公路车
特点:为追求速度而设计,车圈为700C规格;轮胎细,配置羊角车把。
三. BMX攀爬车
特点:为表现技巧而设计,车架稳、轮胎宽而无牙,车把可360度旋转,轮径小、操作性极强。适合年轻人玩不作详述。
第二节 轮胎
一. 山地胎
特点:轮胎粗大,稳定性好,胎压较低,一般有1.5、1.95和2.1几种规格,因不同用途分为烂泥、沙土路胎,特点是胎宽大有深齿;两用车胎,特点是在公路骑行时仅小部分轮胎接触地面因而阻力小,而在土路上骑行时,胎两侧的牙齿可以稳定车辆;光头胎,特点是阻力小,适合公路骑行。
二. 公路胎
轮胎细,胎压高;一般有25C、23C、20C、18C等规格,其中25C和23C适合训练,不容易爆胎,20C和18C阻力小适合比赛。
第三节 车把
一. 山地车
山地车一般配平把或燕把,优点是双手握把时张得较宽,有利于操控;其中燕把可以抬高上身,使重心后移,更适合下山车。缺点是兜风,阻力大。
二. 公路车
公路车一般配羊角把,有44CM和42CM等宽度规格,适合自己的宽度是与肩同宽,其特点是可以减小风阻,同时适合长时间骑行。
第四节 减震系统
分为前避震与后避震,可以使骑行更舒适,尤其是下山车为必不可少的组件;但对于上山与平路的骑行就有“泻力”的不良影响,如果避震系统带锁死功能的话将使车的适应性更强。对于深圳的路况建议只配前避震。
第五节 变速系统
变速系统的作用是利用牙盘和飞轮之间不同的齿轮比,产生不同的驱动扭矩,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骑行者的身体状况。
一. 山地车
一般牙盘为三片齿轮,分别有44(42)、34(32)、28(24)个牙齿;后飞为7-10片齿轮,分别有11——28(34)个牙齿。
二. 公路车
一般牙盘为两片齿轮,分别有52(54)、42(39)个牙齿;后飞为8-10片齿轮,分别有11-25个牙齿。
第六节 刹车系统
公路车一般都为钳制,山地车分为吊制、V制和碟制三种,目前最常用的是V制和碟制。
V制的优点是价格便宜、重量轻、刹车效果好、结构简单、维修容易;缺点是在下雨天和烂泥路上效果差;
碟制的优点是刹车效果奇好,适合下山车和骑行烂泥路,缺点是重量大,价格贵,结构复杂、维修困难、容易抱死车轮。
第七节 车架材料
一. 高拉力钢:重、强度高;
二. 铬钼钢:重、强度高、寿命不长;
三. 铝合金:轻、不生锈、强度低、寿命不长(5-6年);
四. 钛合金:轻、寿命长、软;
五. 碳纤维:分全碳、半碳(和其它零件接触部位是金属)两种,对纵向力耐受性好,但怕横向受力和扭曲。
第八节 如何配置适合自己的车
从几个高度和长度的参数来选购和调整自己的车子,车的价钱不是最重要的,适合自己的身材才是最重要的。
一. 安全高度
跨车上管站立在地面时,上管距裆部要有4-5CM的安全距离,以防下车时伤害裆部。
二. 公路车坐包和车把、上管的相对高度
公路车坐包距上管至少要10CM以上,15-20CM为好,同时坐包比把立高10CM左右。
三. 车架的高度
根据不同的身高选择车架的高度。
四. 车架的长度
在正常握把时,眼睛、把立前端和前轮花鼓三点一线则说明车架长度正好,否则可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把立来调整长度。
五. 坐包的高度
当正坐于坐包之上,用脚跟把脚蹬踩到最低时,膝关节刚好伸直为高度正好,这样用前脚掌发力时刚好有几CM的余量。
六. 坐包的前后调整
把脚蹬放平,正坐于坐包之上,如前脚发力点和膝盖的连线垂直于地面为位置正好。如经常上山可把坐包稍向前调一点。
七. 坐包的水平面
建议将坐包调成水平或略微上翘以提高对车的控制,不主张向下倾斜,但还是以个人的感觉为准。
第九节 骑行技术
一. 善用变速
变速器要多用,找到适合的档位骑行可以节省体力,一般骑行中,前半小时用低档高频率热身,中间用高档发力高速踩,后半小时低档恢复疲劳。
二. 过弯技巧
过弯时,向哪个方向拐弯就把哪个方向的脚蹬收到上方,一方面可以避免脚蹬刮碰地面,一方面可以把重心调整到过弯的状态。
三. 下坡技巧
下坡时要重心靠后,身体放松。
四. 团队骑行
团队跟车骑行可以节省后面队员30%的体力,一般配合默契的团队均采用这种骑行方式。一般一人领骑几百米到一公里,然后让出头位跟到队尾,如此往复。此外根据不同的风向,采用偏左或偏右的跟车位置,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头车的破风作用。但头车一定要用手势提示跟车的队员前方路面情况,以免出现危险。
五. 体力分配
要多研究骑行路线和队员体力状况,合理分配体力,争取最佳的锻炼效果。
第十节 安全
要购买头盔、手套、骑行裤、车灯等安全装备,尽量减少来自于自身和外界的危险。购买意外险、做好防晒措施。加强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城市道路走非机动车道,无非机动车道的公路,路边沿起1.5米为单车合法车道。能用钱减轻的痛苦尽量用钱解决。
穿骑行裤需要穿内裤吗?
穿骑行裤需要穿内裤吗?
答案:穿骑行裤是不适合再穿内裤的。
原因如下:
骑行裤穿着的目的有三:减少风阻、增加屁股与坐垫的舒适度、减小摩擦。
最后一条:减小摩擦~~~
之所以要减小摩擦,是因为长途骑行裤子长时间摩擦皮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发炎
或者其他皮肤问题,而骑行裤的材料就是能够有效地减小摩擦力。
而,如果再穿内裤的话,则将骑行裤的减小摩擦力的效果给隔离,无法起到作用
而且内裤一般是全棉的,排汗功能差,潮湿+大的摩擦力,对人体有害无益~~~
何为踏频?以及如何提搞踏频(长)
很多车友一开始没有重视踏频,而是用大盘死命踩,这是很不正确的。我每次参加集体出行,看到很多新手总是喜欢用大盘带小飞死命的蹬,这样不仅会消耗更多的体力,还有可能对膝盖造成伤害。
看看以下资料吧。
踏频用脚踏每分钟转动的次数[1]来表示。学术界已经对最优的踏频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早在1929年,Hartree Hill 就指出存在一个最优的踏频。当一个车手蹬踏频率过低时,不稳定的输出功率和肌肉的松弛会浪费能量。但是当车手蹬踏得太快的时候,身体为了克服肌肉内部的阻力也会损失能量。因此在这两者之间一定存在一个理想的踏频。但是,
Hartree Hill 没有能够给出确切的数值。
在另一些研究中,最少的氧气消耗量被作为最优踏频的评判标准。1986 Gregor 展示了此类研究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最佳的频率介于 33 rpm 80 rpm 之间;但是,在现实中,大多数自行车手总是选择90 rpm 110 rpm 之间的踏频。最初,学术界推测这是由于长期的训练造成的,但是 1986 Boning 等人的测试推翻了这个假说的基础。他同
时挑选了经过训练的车手和未经训练的人员进行测试,发现尽管未经训练的人在高踏频时承受的阻力更大,但最佳的踏频并未降低。早在1981年,Hagberg 就发现,当推算从无阻力骑行到有阻力骑行的氧气消耗时,最佳的踏频逐渐增加到 100 rpm1986 Redfield Hull 给出了一个解释,他们把腿部各个关节的扭矩的和作为评判通过计算踏频的函数,他们发现消耗最低的踏频介于 90 rpm 100 rpm之间。这与实际的自行车手选择的踏频吻合。
此外,1988 Hull 深入研究了蹬踏频率。他综合考虑了关节扭矩和肌肉的张力与踏频的关系。这次调查得出的最佳频率介于 90 rpm 100 rpm 之间。很显然,腿部肌肉的张力是骑行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也表明1929 Hartree Hill 已经几乎正确地解释为何了低踏频绝非最优解。
职业车手:Craig Griffin(前美国自行车国家队教练)
秘诀:遗传基因基本决定了你能够骑多快,但是好的技巧能够使你最大程度上发挥你的天赋。如果你能够舒舒服服地坐在车上,保持120rpm的转速,你就不会在比赛中被甩掉。使用较低的齿比,并以高转速骑行,可以让你的大腿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感到轻松一些。
你能做些什么呢?
平滑,高速地蹬踏,是像职业车手那样骑车的关键。你可以通过这点来辨认一个经验丰富的车手。他们端坐在车座上,上半身稳如泰山纹丝不动,而他们的腿却像活塞一样高速运转。没有多余的动作,没有晃动,就像一台性能上佳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产生力量。
职业车手的高转速是通过练习自然而然得来的。使用较小的齿比,这样你的心跳不会超过最大心率的80%
1)把你的车座降低2-3mm,以减少在高转速时身体产生的弹跳倾向(译注:很多人可能都有这个感觉,在高转速时,身体上下跳动,好像坐在弹簧上一样)。以后可以逐渐将车座调回到正确的高度。
2)将注意力集中在拉动踏板滑过最低点以消除蹬踏死点。(译注:我个人的感觉是,使用自锁要更专注于水平方向的用力,即拖,拉,而不是垂直方向的踏,提
3)用一个带踏频的码表(译注:如Sigma BC1600)来做为生理上的反馈,循序渐进的提高转速,每次你要在这个转速下能够舒舒服服地骑5分钟。
4)每次骑行花几分钟时间用高转速蹬踏,热身时的最后5分钟是最佳时间。
第二部分  自行车装备
骑行服的作用
骑行服一般采用的是特殊的涤纶面料不但强度高,弹性、延伸性、耐磨性好,结实耐用;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汗性,可以将大量汗液迅速排出,保持体表干燥。高档骑行服还在涤纶纤维中加入不为肉眼所见的银离子,可有效减少细菌增长,除臭。
骑行服的作用是:超强排湿、透气,兼备快干、防磨损、抗紫外线之多项功能,还可通过迅速将潮热湿气排出体外来调节体温。
骑行裤一般采用的是弹性莱卡面料紧贴皮肤,减少了腿与骑行裤间的摩擦,可防止大腿内侧磨伤.同时具备良好的排汗性和透气性。最重要的是骑行裤裆部有特制的快干透气棉垫,可以减少和缓解对下身带来的压力,也可以避免腿部汗水的淤积。
山地车的各部件
1、车架
  一部山地车,是否骑的舒适,是否轻巧易控,能承受多高的强度,能用多长的时间,能否升级等,关键就是看车架了,如同电脑上的主板,攒机高手对主板的要求超过了对cpu的要求。

  车架大致分为两种:硬车架、全避震车架。

  硬车架:骑起来更省力,更轻巧,价格低廉,500左右的架子就不错了。

  全避震车架:更舒适,过颠簸的山路时不用减速,不过骑起来有懈力,不适合长 ,价格较高,尤其是选择一款优秀的后避震器,价格跟车架价格不相上下了。

  建议:大猫(bigcat)的硬车架很不错,便宜又轻(400元、1485),强度也行。买全避震车架的朋友可以先买个普通车架,再换个好点的避震器。

2
、前叉

  前叉是山地车中科技含量较高的部件,高人曰:山地车,其实就是车架加个前叉哉~~可见前叉的重要性。

  硬前叉的山地车已经不多见了,现在基本都是带避震器的前叉。全世界有几家厂的前叉不错:suntour(三拓)ddnrockshox marzocchi(马祖奇)manitoufox……其中前四个厂的叉子有1000元的普及型号叉,而后两种较少见,且价格太高了,即使普及型的叉也接近2000,新车友难以承受,买了也难以发挥其功效,是浪费。

  下面介绍一下前叉的介质种类:(感谢三脚猫纠正
)
  ⑴、弹簧叉:最低档的叉,没有阻尼。

  特点:便宜, 300元就能买个不错的。

  ⑵、阻力胶:以阻力胶为介质,没有阻尼。

  特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过阻力胶用三年左右会老化,需要换。

  ⑶、油簧叉:以弹簧(coil)为回弹介质,以油为阻尼。

  特点:最重,但是最结实。弹簧用起来比较润,对小震动反应灵敏,一般半年换一次避震油

  ⑷、油气叉:以空气(air)为回弹介质,以油为阻尼。

  特点:比油簧叉轻,但结实度有所降低。(也不至于低到哪儿去,普通越野足够了。)半年打一次气,车行都会提供专门的气筒免费打,单独买也可以,带气压表200元左右。以空气为介质的好处是重量更轻点,可以在高速越野中保护骑行者的手腕部位,不过对小震动反应不太灵敏。

  前叉的工作顺序应该是:遇到障碍物——前叉被压缩——到了极点——被回弹到原来长度(回弹的速度受阻尼的影响)——弹跳系统工作结束

  新车友可能对一些前叉的专业或英文词语不太熟悉,这里大概解释一下。

  行程travel:前叉能够压缩的极限长度。越野用60-80mm就够了。不过要玩玩飞的就该选个长行程的叉100-125mm。速降的叉就更长了,得要180mm

  弹跳spring:从遇到障碍物前叉行程收缩到极点,再由介质(阻力胶、弹簧、空气)弹回原来的行程长度为止,这个过程叫弹跳。

  回弹rebound:弹起后收缩到极点之后,由介质(阻力胶、弹簧、空气)弹回原来的行程长度,其实就是弹跳spring的后半部分,因为回弹速度要受到油阻尼的影响,所以单独成为一个专业名词。

  阻尼damping:回弹的时候,回弹速度有多快,这个由阻尼来决定。高速行使下,回弹快了,会被弹飞;回弹慢了,连续障碍物时行程被越压越短,手感跟没有回弹的硬叉一样。(用马祖奇04年的exrpro快速下30级楼梯就这个感觉,只有换较清的避震油增加回弹速度才可解决,不过有的朋友喜欢阻尼明显,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
  回弹调节rebound adjustment:这是一个科技卖点,有这个功能的叉要贵几百元。但是马祖奇的经典叉z3带这个功能,要知道z3不到1000元啊!~不过现在基本没货了;另外rockshox的叉,只要型号后面跟sl的也带。

  顾名思义,是调节回弹速度快慢的。带这个功能的叉,不用换清、浓的油,就能达到调节回弹的目的。回弹调节在越野中的影响——小石头路、泥路,需要回弹快点的;岩石、大落差的路需要回弹慢点的。

  回弹调节旋钮一般在叉脚的左边,看杨林的拆z3的那个帖子就能看见。原理是转动以后,可以使油孔变小,而减少单位时间油的通过量,延长出油的时间,达到回弹变慢的目的。跟饭店带孔的塑料盐瓶一个原理。

  按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把回弹调节理解为阻尼调节要容易些,因为回弹的快慢是通过油阻尼进出量来控制的。

  锁死:rockshox3000元以上高档叉有这个功能,骑行的时候,通过一个特殊的旋钮,能把前叉锁死,跟硬叉一样,对任何障碍物都没有减震的反应。这样可以减少懈力,使爬坡变得更容易,骑长途时也可以省力些。普通玩家用处不明显,建议把金钱用在其它部件上。

  避震油:在摩托车店可以买到摩托车前叉避震油,与山地车通用,要选清点的,因为自行车可没摩托那么重。越清的油,阻尼越不明显,回弹速度就越快;反之浓的油,阻尼就明显,回弹速度就慢。(比如:马祖奇04年的exrpro就是回弹慢的。)
  说了这么多,这里着重写的是rockshoxmarzocchi(马祖奇)这两个牌子。

  其实大街跑的山地车基本用的是这两牌子的家伙,前者是美国牌子,后者是意大利牌。不过从04年起,所有1000元左右的普及型叉都改为台湾生产了。有的老鸟说质量有所减退,不过就新手朋友的低强度玩法而言,没三年是不会用坏的。

  下面就这两个牌子的具体型号,照官方网站的内容举例翻译、解释。

  rockshox
pilot sl:
  travel: 80mm with 100mm conversion included 行程:80-100mm可变换

  weight: 3.87 lb. (1.76 kg.) 重量:1.76kg

  spring: single sided coil with air assist 弹跳系统:单边弹簧和气压援助

  damping: hc2 阻尼系统:
hc2
  adjust: external rebound adjustment 回弹调节系统:外部回弹调节

  lowers: one piece magnesium 下管:整块镁合金

  crown: forged 6061 aluminum, black 顶材:铝、黑色

  steerer tube: butted aluminum 舵管:铝

  upper tubes: chromed steel 28mm 上管:铬合金

  colors: black, red 颜色:黑、红

  upgrade: over xc: external rebound adjustment 比较:比pilot xc多了外部回弹调节器。pilot xc也可以调节回弹速度,不过要拆开叉子调节,比较麻烦。

  marzocchi
exr pro air
  damping systemdual open bath ssv system 阻尼系统:双边气压ssv系统

  adjustabilitydual external preload adjuster 适应系统:双边外部预加负荷

  spring typeair 弹跳类型:气压

  travel85,105,120mm 行程:85,105,120mm

  steer tubesteel 舵管:钢

  colors: black, red 颜色:黑、红

  两个牌子的风格:美国人设计的rockshox有很多科技卖点,用起来更舒适;而意大利的marzocchi更结实,这要看玩家具体的用途了。经常玩飞坠的朋友,建议用意大利的,而享乐型的中度越野者,适合用美国的。

3
、制动系统:刹车、刹把、刹车线

  山地车用两种刹车:v刹、碟刹,而普通的吊刹不常见。

  v刹:力量很大,因为是靠摩擦轮圈制动,所以轮圈一定要调整到位,且不容易形变。

  碟刹:比起v,更不容易把轮胎抱死,高速行驶的时候,抱死很危险,会导致侧滑。

  价格:碟刹的价格很贵,好点的都在千元左右,v400元能买相当好的了。

  碟刹又分两种:油压碟刹和线拉碟刹,油压碟刹靠油去压刹车片,获得巨大的刹车力,这种刹车在速降车上很常见;线拉碟刹靠手指的力量去制动,其实用在xc上绰绰有余了。

  下面推荐一款手感最好的线拉碟刹:avid 碟片直径185mm,价格800-900元不带刹把,刹把130/对。

  推荐v刹:喜马诺xt-739( 230元左右
)
  刹车线:推荐买喜马诺xtr,15元一根,三年不锈。

4、传动系统:牙盘、中轴、链条、飞轮
  牙盘:这个没什么好说的,3个齿轮,都知道吧,raceface的不错,有点贵啊500多。便宜的买个shimano acera,100多块钱,或者闪电的牙盘,60,呵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轴:有梅花孔中轴和方孔中轴两种,长度也有所不同,必须依照梅花孔或方孔的牙盘购买。图七:

  链条:这个是个易耗品,断链条是经常

两块钱怎么过黄金周? 2007西藏圣地婚礼 航空旅行白皮书 聚焦国内知名企业 ,骑长途的话,一定要带好备用的哟,免得在青藏路上灰溜溜的搭便车。 飞轮:这个要选择了,824速的,927速的。长期以来,老百姓有个误区,认为

  档越多,用得也越多。其实车手是不会把所有档用遍的,80%的时间只用一个档,但这个档一定是最适应车手蹬踏力度和频率的。由此可见,档数越多的变速系统,车手选择适合自己的档位就越精确。27速的比24速的多3个档,让车手有更多的选择。

5
、变速系统:变速指拨、前拨、后拨、变速线

  变速器呢,国内最常见的两个牌子,一是喜马诺shimano,二是sram

  喜马诺占领中国市场很多年,因为是日本牌子,不少愤青选择了抵制,而购买sram,新兴的sram在性价比上的确优越一些,比如sram-7.0变速系统就是针对shimano-xt设计的,但是价格便宜一半,建议朋友们多参考参考。还有要注意的是,shimanosram有的零件不兼容,最好不要混用。

  听说sram好象被美国公司收购了,这就麻烦了,看愤青们是抵制日货呢,还是抵制美货呢?或者不用变速器得了。或者用少见的意大利产的,要多付出2-3倍的价钱哟~~~爱国难做啊
……
  指拨:分两种,一是剪刀变速器,二是转把变速器,转把变速器变档时来得更快,有的人有钟爱剪刀变速器,因人而异了。shimano的变速器大多是剪刀的,sram的转把变速器很有名。

  还有一种是联体手变,把指拨和刹车的闸把做成一体的了,这样的好处是具有极高的兼容性和美观,不足之处是,万一闸把坏了指拨没坏,还是得全部一起换。

前拨:钱多的往xt上走,钱少的用aliviosram的很不错,比较便宜。
  后拨:个人认为比前拨重要些,建议装比前拨高一档次的家伙。比如shimanolxxt系列,sram-7.0,结实耐用。钱少的就装shimano alivio,100块左右。

  变速线:同刹车线。

  附:shimano的级别从高到低依次是
xtr, xt, lx, deroe, a
两块钱怎么过黄金周? 2007西藏圣地婚礼 航空旅行白皮书 聚焦国内知名企业
livio,acera,altus,tourney
  sram的级别从高到低依次是xo9.0
7.0
6
、车轮:车圈、钢线、前后车轴、外胎、内胎

  车圈:山地车应选用双层圈。因为双层圈比单层圈更结实,更能经受恶劣地势对单车性能的考验。车圈又分为:刀圈和工型圈。

  刀圈优点是抗纵向的冲击强,再大的强度也不会发生圆周变形,而横向的变形是很好调整的;刀圈还能减小空气阻力,适合业余车手和训练使用。缺点是重,不适合爬坡。工型圈抗横向的冲击能力强些。

  钢线: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横截面是圆形;另一种横截面是扁的,能减少正面的风阻。

  车轴:又称花鼓。用碟刹的朋友,应该选择碟刹车轴,因为碟刹片是固定在碟刹轴上的;用v刹的朋友,可以用普通轴,如果以后想升级到碟刹,可先装碟刹轴。

  车轴分为培林轴和珠档轴。建议买培林轴,滚珠坏了,可以更换。

  什么叫培林轴,新手肯定不太懂。

  培林是英语bearing(轴承)的音译,培林轴其实就是轴承轴。还有一种轴,它比陪林轴承受更强的压力,叫珠档轴,shimano的多半是珠档轴,这种轴如果珠档坏了的话,更换很麻烦,需要专业人事和专门的材料。而陪林轴中的轴承滚珠,是全世界统一型号的,到处都能买,用坏了换起来很方便。

  培林轴中还有一种叫——滚针陪林,是用圆柱体代替球体作为传动的介质,优点是强度更大,润滑度稍有下降。一般用在中轴和腕足那里。

  推荐:犰狳的花鼓是培林的,它的轴承滚珠很容易买到。价格偏贵。图十三的两款都是犰狳的。左边是碟刹轴,右边是普通轴。

  外胎:个人认为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骑手在特定路面对车的操控。不同的胎纹适应不同的路面。如下图:左边的胎纹平,右边的凸。

  胎纹越平,阻力越小,速度越快,在平地上的摩擦力越强。尤其是最左边光头胎,适合城市里平整的水泥路。左二的细齿胎适合泥路。

  胎纹越凸,阻力越大,速度越慢,在山地上的摩擦力越强。
头巾知识
夏天戴头巾,天经地义,挡光、造型,都是目的;冬天戴头巾,也是可保暖、好看,全是重点,搞了半天,不知不觉间,戴头巾不但扮靓成分高些,而且还一口气贯通了一年四季。现在市场上的头巾可谓款式多样用途复杂,MM们扎在头上不仅方便实用,而且时尚前卫。
一个中文名为“雅饰”(yes's)的澳洲品牌的魔术头巾,以其款式多样、透气性能好、无折缝、不易皱褶等特点,备受青睐。它能因应不同场合的需要,以围巾、头带、风沙罩、无檐圆帽、帽兜、护腕、头绳等不同角色出现。
用途
■围巾
围上脖子,陪衬保暖。头巾最本色的功能就是保暖了,除此之外就是陪衬衣服,根据不同衣服的款式和颜色,选择不同的围巾,彰显个人的魅力。
■护腕
骑车、攀岩的时候,再腾不出第二只手来。豆大的汗珠在脸上滚来滚去,痒痒的。把头巾三圈两圈绕在手腕上。头巾这时就起到缓冲进而护腕的效果。这时用手腕上缠着的头巾潇洒地在脸上一蹭,汗水全被吸跑。
■口罩
在围脖的基础上,把头巾拉到眼睛下面就可以了,耳朵也包住了,既可挡风又可遮尘,一举两得。
■搭讪
到一大群陌生的驴友们第一次集体出发,难免因为不熟而尴尬。谈天气吗?傻。可以卖弄一下扎头巾的技巧,攀比一下头巾的花色,一来二去就熟了。想趁机和美眉搭讪,这招最灵。
■眼罩
除非你独行天下,否则出去旅游不论远近总是三五成群,两个人share一个标房是最平常的事情。倘若你习惯早睡,却也不好意思要求不折不扣的夜猫子室友关灯。把头巾围在眼睛周围,成了临时的眼罩,也派上大用场。
■娱乐
群众开party的时候,用头巾把头脸裹起来,只露出两个眼睛,再配上一块披巾或者沙丽,就是一个风情万种的阿拉伯女人。K歌的时候,拿话筒唱一曲S.H.E的《波斯猫》,感觉不用找自己来了。当然,在野外,这么包着也是很暖和的。  
产品介绍
无缝头巾是今年最流行的户外头饰装备。一块小小的布料,经过魔术般的扎法,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迎合和年轻人创新个性要求,因为简单,所以奇妙。因此它的时尚性和实用性使得浦一上市就广受年轻人的欢迎。与目前市面上的国外原产货并无二致,比同类产品要优惠多。
性能
1、至少有十种以上的不同扎法,变换出不同的效果,可用作头巾、围巾、头带、风沙罩、无檐圆帽、帽兜、护腕......
2、独特的无缝设计,使产品没有了烦人的线缝和缝边,弹性更好。
3、采用特殊的高性能100%聚酯微纤维:防风、透气、吸汗、速干、柔软。
4、可机洗、不褪色、免熨烫。
5、成年款:单码,适合大多数成年人。
尺寸
25CM X 46CM
特点
■整块头巾是微纤维的材料,所以风吹不进,气透得出,汗吸得快,软绵绵。
■套在头上很舒服,拉来拉去,拉死它不变形。
■扔进洗衣机里随便洗吧,拎出来晾干就完事,根本不要烫。
碟刹和V刹的区别
首先拍死的一个观点就是碟刹比V刹要好,要高档──似乎大部分对于运动自行车陌生新手往往认为碟刹一定比V刹要好, 我们听到过这样的话:2000多的车了,还没有碟刹”───这样的话真的让人哭笑不得,看看不论是国外的比赛还是国内的专业比赛,如果是晴天的比赛,V刹车还是占了大部分的,当然目前也有碟刹车增多的趋势,但是对于大部分休闲骑行和不参加业余级别比赛的车友的来说,V刹尤其是好些的V刹还是够用的,当然对于喜欢下坡,喜欢剧烈骑行,喜欢摆酷的车友碟刹还是合适的选择,但是一分价钱一分货,碟刹还是V刹的取舍本身我们还是建议顾客从使用的角度从自己的预算来选择更加合理一些。
1 先从设计上看看区别
碟刹是通过夹器(或者叫做卡钳)作用在固定在花鼓上的钢制盘片制动的;V刹是通过V刹夹器抱紧车圈来制动的,相对而言,车圈半径要比碟刹碟片半径大太多了,因此碟刹的制动力臂要小的多,因此理论上更加不容易抱死,抱死对于运动自行车的刹车要求来说是最基本的,但是不是越容易抱死越好--除非玩攀爬这样的要求立刻抱死的技巧性自行车运动。
1.1 重量
  只得注意的是一般来说,低价位的碟刹车要比V刹车车重800g1kg左右,高档车差距要小些。单独列出重量,可以看出这对于骑行还是有影响的重要因素,不得不考虑。
2 工作特性上看区别
v刹的摩擦是橡胶混合物和车圈接触摩擦(一般说是铝合金车销工艺的边,低档的是抛磨的边,所谓的车边和抛边,车边的更好一些),一般制动效果还是很强劲的,除非在持续高速下坡,持续刹车,比如我们下到黄马岔路口的时候你用手摸一下车圈,也是非常烫,这样的温度下刹车的力道会有所减弱。温度越高,刹车效果也随之越下降得厉害。
碟刹是金属的盘片(一般是钢制的,高档的也有铝合金制的)和碟刹摩擦块儿之间摩擦来制动,这样的制动非常强劲了,和汽车和高档摩托车类似,特点是不受雨水和恶劣路况天气的影响, 因为碟刹摩擦块儿是金属烧结物,这样和钢片摩擦,即使是雨天,和有泥浆的情况下,工作情况依然良好,制动力下降虽然明显,但是要强于V刹的橡胶和铝合金车圈摩擦。还有就是因为碟刹盘片是钢制的,而且一般带孔,在持续下坡刹车过程中随着热量的增加的衰减也比V刹车要好些。
3 从价格上说,所谓的性价比
如果是1000多元的车和2000多元的车 ,建议用V刹,几乎所有的有经验的人的说法都是:低价位的碟刹还不如中等价位的V刹好用,先来解释这句话,低档的碟刹价格在200多元到300多元,包括一些台湾品牌比如assess 亚色丝,promax等等,甚至包括shimano475495这样官方价格在500多元的碟刹,这些碟刹效果很一般,其中shimano的质量好些,但是手感非常硬。一般如果顾客要装碟刹,虽然这些碟刹山地情怀车行都有备货,但是一般我们推荐,除非是一定要摆cool的小孩就只有这么多钱财又要摆酷,也不得不卖,新装车的顾客很少推荐; V刹由于除了shimano以外可选择的品牌很多,所以很容易达到中档刹车效果耳化不了多少钱财,比如非常经典的Avid FR5 双面浮雕刹把+ shimano M430刹车夹器, 这样的一台套车的刹车的价格不过247元,但是手感要远远比上面的那些碟刹系统要好太多太多太多,如果再多些预算,同样的avid fr5 刹把,但是配合avid sd7 的高档v刹(简装刹车块儿版本的在300元,精装的380元,这已经是性能非常好的V刹了) ,这样整个刹车系统花费价格不过400多元,但是已经属于高档刹车系统,不用再升级了,当然也可以选择avid 的刹把加上shimano 老款的Lx级别的V刹配合使用, 当然shimano高档V刹官方价格昂贵,所以老款的LX 还是这里比较划算的,而刹车力道比较大,这些搭配都很好。反观同价位的碟刹系统:比如我们常见的shiman o EF 29EF35EF50系列的手闸联播如果配合shimano 475碟刹───这样的化的钱官方价格680元,山地情怀车行售价在540元(装车打折前)依然是一塌糊涂,手感非常硬,一趟山路下来可以捏的手发酸,车行在日常的维修中遇到许多这样搭配的顾客,遇到这样的车友升级往往代价比较大,痛苦啊。
  如果是20003000多元的车装碟刹要从容一些(好的碟刹花鼓也很重要,不过这牵扯到行走系统的问题了),我们推荐的入门级别的碟刹也就是所谓性价比好的碟刹比如hayes 2004one 黑色版本、hayes mx2Avid BB5 ,前者价格在520元,后者价格在 620元, 这两家专门做碟刹的公司的产品还是很严谨的,手感可以接受,当然比如AvidBB 7 碟刹手感还是差了一大节儿,但是质量稳定,手感力道控制还是很清晰的碟刹感觉的,再加上稍微好些的碟刹花鼓,整车价位在3k以上比较理想,当然更加高档的碟刹,比如再往上的价位的avidBB7 的线碟,shimano deore 525的油碟,都是不错的选择。
4 总结性的从实际选购新车和升级刹车系统上说
对于年轻人,肯定要在山里骑行山路的,而且预算到位的,可以选择碟刹,如果预算在1k2k多,还是V刹实惠些, 毕竟总的预算在哪里,拆了东墙补西墙,对吧?如果一开始觉得以后就用碟刹就把花鼓选对,否则以后升级麻烦啊!
对于女生和老人和休闲骑行的人,V刹更合适些,重量轻,维护方便。
对于升级来说要从原车的配置和价格上总体考虑, 许多人说想化些钱,升级一下刹车系统,给我换给碟刹!”──后来发现花鼓,车架,前叉,等等都要换, ──代价太大了, 退而求其次,还是少化些钱财,200300元, 换套中档的V刹, 很不错了。
对自锁的理解
随着运动自行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自行车爱好者纷纷与专业选手看齐,用上了自锁脚蹬,也许国内大部分人从小都是骑自行车长大的,他们都会觉得自锁完全没有必要,但是用过自锁的人都不会再改回以前用水平脚踏的骑行方式,这是为什么呢?
1.自锁对提高爬坡速度帮助,并且保护膝盖,纠正错误姿势
2.自锁在颠簸路面上能帮助控制车,脚下不会打滑,提高安全
3.自锁很好脱出,即使不可避免的摔车也不会脱不掉连人带车摔出去,自锁在摔的时候就自己脱开了。练习熟练了,脱锁不是问题。
4.长途用自锁能更轻松,更好的保持踏频,并使大腿肌肉疼痛的可能性降低。
5.便宜的自锁和锁鞋也有不错的选择,上自锁不是遥遥不及的事情。
6.自锁摔主要发生在0速度的时候忘了解锁而制。
7.自锁是XC技艺成长的一个必经之路,可以让你更专业,习惯了自锁很难改过来。
V刹好?还是碟刹好?你适合哪种刹车?
有人说V刹是轻量化最佳选择,但碟刹的轻松手感却是V刹所望尘莫及,当然也不能忽略了两者间的价差;碟刹该如何选择?两者有何差异?你适合哪一种?
你适合哪种刹车?
V刹族群
初学者:简单好保养、调整、调整容易、耗材便宜,绝对让初学者得心应手。
旅行者:拆装方便、组装迅速、维修简单,最适合旅行时使用。
轻量狂:重量轻敲、价格适中、选择V刹车绝对能够减轻不少重量。
赛车手:故障率低、维修迅速,因此许多选手仍是V刹的爱好者呢!
碟刹族群
视觉系:强调外观与众不同、视觉代表一切,碟刹的魅力绝对无法挡。
比级数:装备等级输人不输阵!最好的、最贵的就是碟刹第一!
手感派:想要刹车手感轻松自在、省力轻巧、刹车力量柔顺,唯有碟刹!
下坡狂:长时间剧烈下坡,唯有碟刹才能确保刹车效果始终如一!
第三部分  骑行技巧
爬坡轻快的技巧
你是否在面对爬坡时心中有难以克服的障碍?爬得心跳加速、爬得肌肉疼痛、爬得呼天抢地、爬的姿势变形……放轻松,在力量还未完全建立之前,一切再从正确的姿势从头开始,这会让你在爬坡时更快并且更轻松!
头部
头部必须能抬起看前方的路况,切忌将头低下的埋头苦干,不但会有安全问题,也会影响到你的呼吸顺畅。
腹部
爬坡时腹部的出力并不明显,但实际上腹部扮演着支撑的角色,就是当爬坡时腹部两侧有绷住的感觉,这就是腹部在支撑了上半身的出力,同时扮演平衡的角色,腰腹部力量不足的骑士在爬坡时姿势的平衡反应较差,应该以仰卧起坐、后仰伸展来补强此区域的力量。
座位
在适当的座垫高度前提之下,找到座垫前后位置以及座垫翘起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座垫中心会在齿盘中轴的后方,但确实的位置就因人而异,必须多尝试,另一方面,座垫翘起的幅度多半是以座垫前后端呈水平为基准,以座垫凹下的鞍部去符合骑士的股部,便每个品牌的坐垫凹下的程度并不同,也是要使用者去适应。
膝盖
爬坡踩踏时尽量以膝盖靠近上管的姿势踩踏,这样一来在下踩动作时才能够利用到大腿及股外侧的肌肉,如果你习惯将膝盖在踩踏时远离车架,无疑是在浪费你的力量。
手掌
当你长距离爬坡时以站姿骑乘时,手掌的位置应该抓在手变位置会比较轻松,想要像Pantani一般的握下把站姿爬坡前进并不容易,因为重心向前时更弯的腰背部受力更大,加上头部的角度让呼吸也不容易,握下把站姿爬坡只有在攻击时比较用的上。
站姿
使用站姿骑乘爬坡的目的有几个:1、坡度变陡时2、攻击你的对手3、变换姿势让其他肌肉放松;想像你是在单车上跑步一般,但不同的是在往前跨步开始下踩至底部死点之后,也必须注意到上拉时也要出力以维持平衡,这是与跑步最大的不同点。
背部
保持背部平坦才能使下背部的肌肉及腹部侧面的肌肉使得上力量,如果你无法让背部自然变成平坦,那么你可能选了一台太小的车架或太短的龙头。
胸部
保持胸部不在紧缩的情况,就如同你上下楼梯时一般自然,紧缩的胸部会因为扰乱横隔膜而影响到呼吸,使得能量转换的效率降低。
手肘
保持手肘略为弯曲,当腿部向前出力时,手部可以平行的往后拉同时出力,这会让你的全身同时有效率的作动;站姿踩踏时,手拉的动作变成往后上方,并且配合脚部往下踩踏的力量作单独轮流出力。
臀部
臀大肌是人体最大的肌肉,并且延伸至大腿后肌,以坐姿爬坡时若能运用到此处的肌肉便会更有效率,出力的感觉是与你由椅子上紧靠腿部力量准备站起来时的感觉类似,在单车上要做到这样的出力则必须注意到回转后勾的动作,但必须配合坐垫高,以免伤及脚后跟的肌腱。
事实上,爬坡的训练是没有秘诀的,但单车在爬坡的路段是考验实力最佳的时刻,在爬坡时,每个骑乘者的条件皆于平等,选手的力量、心肺功能在此表露无遗,而爬坡骑程的训练过程中肌肉力量及心肺功能,更是必须按步就班的去建立,这与使用齿轮比的轻或重、踩踏回转的快或慢、训练路线的陡或缓……,都有着绝大的影响关系,但是在爬坡时利用以上身体的十个部位作为检测,能够帮助你的骑乘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基础。
自行车基本骑行技巧
一、自行车基本骑行技巧
(一)姿势
正确的骑车姿势是:上体较低,头部稍倾斜前伸;双臂自然弯屈,便于腰部弓屈,降低身体重心,同时防止由于车子颠簸而产生的冲击力传到全身;双手轻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稳车座。
(二)踏蹬
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脚尖朝下和脚跟朝下式三种。
1、自由式踏蹬方法:目前,一些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圆周切线相一致,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自然地通过临界区,减少死点。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对的放松。但这种踏蹬方法较难掌握。
2、脚尖朝下踏蹬法:其踏蹬特点是,在整个踏蹬旋转过程中脚尖始终是向下,这种方法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有利于提高频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自然通过临界区。
3、脚跟朝下式踏蹬法: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脚尖稍向上,脚跟向下8~15度,这种方法在正常骑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数人在骑行过程中作过度性调剂用力时才使用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点是肌肉在短时间内改变用力状态,得到暂短休息,达到恢复肌肉疲劳的目的。
二、转弯技巧
(一)倾斜法:车体为一线,往弯内倾斜。
1、身体重心基于车上往弯内倾斜,人车保持同样的倾斜角度。
2、伸直外侧的膝盖并且下意识的加点力度,就好象你要把脚踏踩下来似的(不过如果你真地把它踩下来的话可别找我们)。
3、用内侧的膝盖顶着横梁,这是一个调节你的轨迹的好方法,减少压力就可以缩小弯度。
4、外侧的手稍稍拉起车把。
运用倾斜的两个好时机:
可以利用不太急的转弯处(少于45度)加速
可以清楚看到前方但不熟悉的弯处
湿沥青路上,倾斜的两个缺陷:
在雨天,尽管这种转弯技巧能给你一个很好的牵引力,但是它的角度和重量的分配、安排不太利于湿滑路面;倾斜技巧没有相应的扭转来得灵敏。
(二)把向法:车子保持直立些,身体往弯内倾斜。
1、向前挪动,直至鼻子和刹车把成一行。
2、保持车子直立,身体往弯内倾斜(足以让外侧的手臂伸直)
3、把车把往弯内一侧歪。
4、弯曲内侧手臂的手肘把车把拉回,同时外侧手臂把车把推出以转动车把方向。
5、保持两边膝盖内扣,继续蹬踏。
三、自行车上下坡骑行技术
上、下坡骑行技术是公路自行车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技术。
(一)上坡骑行技术
上坡骑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动作,不可突然用力,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骑行或提拉式骑行方法,否则会过多地消耗体力。遇到短距离坡路,应充分利用物体运动的惯性原理,轻松地踏蹬,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尽可能提高,给下坡加速创造有利条件。遇到漫长的上坡,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及时调整传动比,不要等到骑不动和速度完全降下来时才改变传动比,要坚决避免重新起动的现象出现。坡路较长或有陡坡时,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骑行方法,调剂用力部位,让部分肌肉得到休息。
上坡时跟车不要太近。由于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车常常左右摆动,跟车过近,可能发生碰撞。再者,上坡时速度显着下降,跟车反而会使自己的骑行方法受到限制。
(二)下坡骑行技术
下坡骑行要达到理想效果,就要勇敢机智,胆大心细,精力集中,两眼密切注视前方路面,随时准备果断处理路面上出现的任何情况;不仅要充分利用车子运动惯性滑行,而且要敢于主动踏蹬,加大速度。
转弯时,身体和车子要保持一致,向里倾斜,上体和车子保持一条直线,以克服离心力。倾斜角度根据速度和弯道大小而定,但一般不得超过28度,否则就有滑倒的危险。
转弯前要控制车速。用点闸的方法逐渐减速,刹车时,尽可能前后闸同时使用,前闸可稍稍提前,使用前闸,要求前轮的方向和车子前进的方向相一致,否则,会因骑行者的体重和车子惯性受到限制而导致摔跤。进入弯道后将闸放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减速。弯道上使用后闸不要过猛。否则车子可能掉头或滑倒。
四、刹车的技巧
前刹车能提供你非常好的制动力,但是也可以让你变成空中飞人,下面我们告诉你如何刹车。
(一)使用前刹车的时候将重心往后移
当你使用前刹的时候,你的重心会因为惯性而自然前移,你必须练习当你开始刹车时,有意识地将你的重心向后 移动(身体放低,屁股往后移)。重心往后移的越多,你就可以使用更多的刹车力量。
你可以在沙地或有点湿滑的平地上练习,加快速度使用不同的力道压下你的前、后刹车,了解如何控制你的刹车。或在骑行的时候询问高手他是怎么使用刹车的。
(二)转弯时减低前刹的力量
和驾驶汽车一样,在转弯的时候你必须要降低速度。如果你在转弯的时候使劲地压下你的刹车,你将会产生侧滑而失去控制。在转弯的时候同时使用你的前、后刹车来降低你的速度。当刹车的时候你前轮的反应会降低,所以减少前刹车力你的转弯将会更完美。
  如果你在一个下坡的急转弯,需要使用到刹车时,尽量使用后刹车的力量。如在平地上,在最后一刻刹车时将重心往后降低以前面 30% 后面 70% 的刹车力量,来作刹车的动作。
(三)不要过度的压下前刹
"惯性是你的朋友",你需要速度去通过岩石及障碍。不然轮子将会停止转动,将你抛过把手。过度的压下前刹会使你的重心前移,导至车头下倾。
如果你在险峻下坡的转弯中使用前刹,这时你必须同时控制你的前后刹车,不可过度地用力一直的按着,这时你可将刹车作一放一按的动作,以防止刹车锁死的现象发生。
五、山地车骑行技巧——简单的小技巧使你更像专业骑手
骑着你的山地车上路,同家人与孩子一起沐浴在郊外的大自然中,享受郊游的快乐。有一两件事可能会围绕你:亦或在骑山地车行进中,你肚子饿了想要掏点东西吃,但是当你放开手单手骑车时却很容易摔倒;您想喝水时,你的水壶却好象离你远了些而难以拿到;当你要观察后方的情况时,不要担心,经由我们说明之后,这些小技巧只要稍加练习,你就会非常熟练,好象是生来便有的能力。
1、口干吗?假如可能的话,先找一条平坦的,或者是稍稍下坡的道路,(凹凸不平的路可不是将一只手松开把手的好时机),不要停止踩踏板,而且保持向前看,而不是看着你的手,一只手肘微弯,握住把手。手肘微弯能够吸收石块路面带来的震动,同时能够稳定你在喝水时任何影响山地车方向的动作,另一只手伸下去拿水壶,这时,也不可以看下方而是保持直视正前方,这样不停地反复练习,直到很熟练为止。 如果你的水壶是小号的,伸手下去时,要抓它的瓶盖部份,如果是大号的水壶,便握住瓶身凹下去的地方,在喝水的时候,水壶要向嘴角侧面,以免遮住视线。用牙齿拔开瓶盖,喝完水后,用你的身体来压住关上瓶盖,然后将水壶滑顺地放回架上,这时仍然不可往下看,保持直视前方。如果此招不行,那不如就带个奶瓶上路,或试试使用一种不用动手的饮水系统,只要将一支吸管放入嘴中便可以了。
2、往后看的时候,你的手不能离开把手,同时要注意前方路面,当你从左肩扭头往后看时,将你的右手放松,手肘处微弯,这样虽然你的上身扭转了,却仍能保持山地车笔直的方向,假如你骑得非常快的时候,你也可以很快地从你的左臂下方低头很快地查看后方一下。如果你需要比较长时间去查看后方,那你就必须坐正上身,右手抓住靠近竖管处的龙头,然后放开左手,身体在座垫上稍稍扭转向后看, 一个职业化的小技巧:当你与另一个人同骑时,当你回头时,坐正并轻触你同骑者的肩膀,这样会帮助你骑直线。
3、如果你打算乘骑山地车超过一个小时以上,那么就有必要在衣裤口袋中准备一些由天然食品制成可以增强体力的块状食品,当然你不可能用双手来吃一顿午餐,你只能够吃这种简单包装的食物。在行前,你就应当将包装的塑料纸撕开一些,这样当你取食的时候便不必要大费周折。同时放置这些食物的地方,最好是很轻易可拿到的口袋而不是与地图等混杂一起的深口袋,取起来极不方便。当你准备进餐的时候,将身体坐正,并将一只手握着竖管旁的龙头部份,手肘微弯来减少震动,然后再掏出食物,顺着你早些时撕开的部份往下撕去,然后便可以吃了。记住,吃完不可随地丢外皮,应当放在背包中。
4、摇摆不定的骑手在团体的乘骑中是危险份子,就算是个人单骑,也会在拥挤时危及他人。假如你对自己骑车没有把握走直线,那么你就应该在路边的白色漆线上沿着线来练习。但如果你的手臂及上半身无法放松的话,这次简单的练习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自然放松。将你的双手轻握把手,双肘微弯,眼光放在前方约30尺外,但不要集中注意力在直线上,只要知道你在顺着这条线,不久之后你就会发觉自己走得十分稳定。
山地车下坡技术
这篇文章翻译自世界4X和速降冠军 ,BRAIN LOPES的著作中的一部分,这本书主要包括了一些下坡,跳跃,转弯以及踩踏和车辆调教方面的技巧 ,是很不错的一本参考书.
  "无论你是一个新人或是一个专家,你都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下坡这个麻烦问题,即使是三次世界冠军LOPES也不例外,特别是对于湿滑的 ,有树根和石头的路面,但是他总能够找到方式应付,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有一些什么法宝?
  1.车辆设置:有些选手发现下坡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从车辆的设置就可以看出来,BRAIN愿意在这里给你一些建议 :我喜欢比较短的,带上升角度的把立,和带小升的弯把(仅仅对下坡来说),适当的 ;降低座位,换比较结实粗大的胎,另外,换比较厚实的外胎是正确的选择.
  2:在下坡的领域,即使是使用硬尾的车架,前叉的行程长也能够带来很好的感觉,使你的下坡更加的简单,我的建议是使用4寸左右的行程(100-120左右),油簧结构是不错的选择.在设置方面,除了回弹的阻尼依据道路情况的不同有不同的选择外,在前叉的硬度方面,需要比正常的设置在硬一点,这样 ,对于骑行中的剧烈碰撞,前叉 也会有足够的空间.
  3:在穿着上,如果你需要认真单练习下坡,你的着装应该以冲撞为标准,不是以骑行为标准(安全永远是自行车的第一话题)
  4:看的远,算得远:在下坡中,你不能注意你轮子下边的东西,你应该注意你的前方,你看到的应该是你几秒钟后骑到的,这样有利于你预先调整速度和过弯动作以及应付冲击等.
  5:站立,一般下破的时候还是建议你采用站立的姿势,这样更加有利于你的身体吸收来自与地面的硬尾车无法吸收的震动,当然,如果你是在一个比较平坦的路面,或则说你前面面对一个急的拐弯的时候,你坐下,便于你把身体的重量压在车轮上,有更好的巡迹性.
  6:适当的抓紧,有人说,下坡的时候手要放松,我的意见是也不要放太松了,不然你没有办法应付突然来的冲击.(适当的抓紧,并跟着感觉走,不要强求,随车的运动并给他控制)
  7:合适的使用你的腿和坐垫,腿不仅仅是用来踩踏的,坐垫也不仅仅是用来坐的,在下坡的时候,特别是屁股离开坐垫的时候,你最好使用你的腿和坐垫的关系来控制你车的平衡 和车身姿态,并移动你的重心,在下坡中更加的得心应手(选择一个强壮,舒适,但也不影响你发力的坐垫)
  8:不要经常使用的的刹车,当你以很大的速度进入泥地的时候,手离开你的刹车,泥地本身已经提供了足够大的阻力,保持你前轮的方向.进入的时候身体重心不要在前轮上.
  9.跳还是不跳?最好不要跳,在单逼真上,那大多数时候会影响你的速度,并造成危险,但总有的时候你不得不跳,比如当你要面对一系列难过的树根和石头的时候.
  10:湿地行军:在湿滑的路面上行驶是一件非常难过的事,路面的情况和车身的姿态非常难以预测,在石头和树根路面上,你需要最大程度的减少侧滑(减小受力轮的方向力量分布),最困难的是你需要掌握如何使用你的刹车,使用前杀,并知道何时 放手以及掌握速度,这些都取决于你面对的地形以及你的速度,需要从经验中得来.
摔车时的安全因应之道
典型的低姿势滑行:由於赛车手知道转弯时幅度过大而转过了头,无法使车子绕过旗竿,所以他让车子倾倒,抓紧後刹车,然後在完全控制之下把车甩到草地上。
小心骨折:可完全张开手来防止摔落时造成的腕骨损伤或锁骨骨折,但一定要握紧拳头,手臂弯曲!千万不要用打直的手臂支撑落地。
典型的测滚翻:「High Siding」是指转弯时,身体从外侧翻越过车子。这位骑士在碰撞地面时,弯曲手臂及肩膀,然後在车子飞越他的头时,做翻滚直到没有被车子碰撞到的危险才停止。
在高速时撞上障碍物,车手的心境马上会慢动作地往下沈。当经历了一辆又一辆车子飞越过身上的恐惧,喀吱作响的零件更加深了心中的害怕,而在遭撞击时,身上的每一根骨头嘎嘎作响,这种恐惧实在太过真实了!让骑士不禁要问:有可能为摔车做准备吗?练习简单的摔车可减少风险吗?虽然骑乘登山车经常会摔的人仰马翻,但如果我们都可以小心地学习在高速时如何减轻撞击地面时的力道或学习从高处柔软地落地,应该可以降低伤害与风险。以下就是我们试验过後,证明确实可行的几点技巧。
技巧一:连车带人一起摔
在大部分状况下,最好尽量地留在车上久一点,因为自行车不会感觉到痛,也比身体容易修理,所以利用车子做为保护自己的第一道防线,以抵挡树木、石头及其他自行车对身体的伤害。车子所撞到的每一样东西都会减缓车手翻滚速度,如果车手是有预警的摔车,而不是放弃一切地摔倒,受伤通常比较不严重。
技巧二:利用惯性原理
当BMX骑士飞跃到高空时,甩抛他们的车子,并做出美妙的姿势,总是令人赞赏不已!一旦不幸摔车时,脸撞倒地面上已经够糟了,若又让摔下来的车子砸到脸上,则後果一定惨不忍睹。所以,如果你不能安全降落或会向前翻过车手把时,一定要把车推开。
在山崖边快摔离跑道时怎么办?如果脑筋转的够快,将车子推下崖边,反作用力会将你的身体弹回跑道。当然这是绝处逢生的一招,但是快速思考及物理的惯性原则可以救你一命。
技巧三:采低姿势滑行
当车子无法停下来时,锁死後轮,并转弯而让车子打横,会让车子滑出。这时用你内侧的脚在地上拖,做为支撑以取得稳定性。控制车手把使车子滑行在正确位置,故意让车身斜躺低姿势滑行可以防止你翻越过车手把,也可以阻止你掉下山崖。可在平坦且硬质的泥土上练习这项技巧。当车子在你身体底下滑行时,控制好车把,并尝试用你的内侧脚使滑行停之。
技巧四:做测滚翻
找一块软垫或一个沙坑,然後头朝下俯冲,用一侧肩膀打一个滚,最後用手停住。在第一个翻滚後,将重心转移到一侧,然後弯曲手臂,直到停下来为止。先在静止状态用慢跑速度做俯冲练习,动作熟练之後,可以让你在高速摔车时,保住一条小命。
技巧五:握紧拳头,保护手腕
手腕的腕骨是骑登山车最重要的部位,而它受伤时,也是最难治疗的。滑倒时如果把手张开,手腕会向後折,因而损伤腕骨,因此在碰撞到地面时,手要握拳,如此也可保护腕骨及手掌上的皮肉。最好是在测滚翻时能自动握拳。
技巧六:保护锁骨谨防骨折
你的锁骨无法承受推压的压力。基本上,他们像是防止肩膀下沈的绳子。如果从车上摔下来的时候,为了停止而完全伸直手臂,就会使锁骨骨折。你的手臂会将跌落的力量转移到你小小的锁骨,锁骨受压时就会像一根面包棒一样折断。然後你到医院就诊,花了好多钱之後才了解,锁骨骨折只能等它自行痊癒,就算痊癒之後,你的肩膀前方也会有一块凸起,十分不雅。为了避免折断锁骨,请详阅技巧4,勤练测滚翻技巧。
技巧七:谨慎小心为上策
想要受伤吗?那么试著在骑上陡坡时,让脚离开脚踏,然後夹住上管,在撞上树干时,你的身体会随著车把转圈,而脚便会甩动登山车摔在你的後脑袋瓜上。在你从陡坡上急速滑落而无法控制时,抓紧前後刹车,滑开一个脚踏,(最好是上坡侧,然後重心从座垫後方滑离自行车),此时,便能安全的跳离车子或者可以将车子倾倒作低姿势滑行直到安全为止。
山地自行车骑行技巧
一、《山地自行车》之如何倒地
车手在骑车过程中如果摔倒,不仅会弄痛自己,还回感到十分尴尬。如果小心谨慎,并牢记一些简单的规则,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避免摔交,至少能把所受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A、尽早停车。 假如刚刚骑到山顶,突然出现了一个严重的冲蚀、布满沟壑的斜坡,而坡底有一个满是大石头的深坑,如果此时下冲速度太快,已经来不及停车,身子要立即向一侧倾斜,就势倒在地上。这样做的后果只不过是身上有几处小小的擦伤,如果径直地冲到沟底,那时所受的伤是难以估计的。
B、四肢收拢,把身子绻成一团,顺势在地上打滚。尽管这样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但是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需要牢记的一条是不要把手臂伸出来,企图支撑自己不要摔倒,因为这样的话四肢最容易受伤。要让躯干承受全部的冲击力,把身子缩成一个球(就象柔道课上老师教的那样),可以保证身体不至于受伤太重。
C、继续保持原来的冲力。即将摔倒时,不要用力挣扎,要保持原来的前冲力,继续向前骑,直到支撑不住时再摔倒。身体着地时,就势向前滚动,直到最后能停下来。如果紧急刹车,轮胎有可能会被撕裂,到头来车手也免不了受伤。当然,如果正朝着悬崖或者比较陡的斜坡下冲,则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把自行车停住,与此同时,要寻找可以使自行车停下来的东西
D、让自行车吸收一定的冲击力。有时,可以让自行车也顺势倒下,为自己充当衬垫。自行车坏了可以更换,但人如果受伤,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E、从自行车后面跳下来。自行车即将摔倒时,如果正处于下坡过程中,而且也没有办法补救,那么车手可以松开自行车,从后面跳下来。自行车最终会停下来的,而且因为负重减轻,还有可能不会损坏任何部件,最重要的是车手本人能够避免摔伤。
F、摔倒时千万不要肩膀着地。摔倒时肩膀着地肯定会摔断锁骨,甚至会更糟。如果发觉自己就要同近旁的物体相撞了,请想方设法向前或者向后摔倒,这样,就不至于肩膀先着地了。
二、《山地自行车》之爬破
山地自行车运动是在山地中骑车,因此爬破也就成了这一运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足够的力气之外,正确的骑车技巧也有助于车手成功地应付各种各样的山道。能否驱动自行车向前、向上运动,取决于二个关键性的因素:一是动力传动系统的运转与力量的大小,二是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动力传动系统的运转与力量的大小同车手身体的强健程度和力量的大小直接相关。摩擦力则与骑车技巧、自行车轮胎的类型、车手身体的重心位置以及轮胎的压力有关。
陡峭的山坡、质地松软的烁石路与低摩擦力
保证自行车在爬破过程中一直向前运动的秘诀在于要使车手身体重量的分布、骑车姿势、力量的大小、踏蹬的方式以及最佳路线之间的协调达到最佳状态。
重量的分布 在爬比较陡、比较难爬的斜坡时,有些车手习惯于采取站立的姿势,这在质地坚硬、摩擦力大的地面上比较奏效,但是在典型的越野运动中,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此时,骑车技巧显示了它的重要作用。车手要尽量把身体的重心移到车座的后部,增加后轮上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但这样做,前轮很容易翘起来,致使自行车驾御起来比较困难,而且还有可能向后翻倒。如果重心前移,前轮则不会离开地面,但后轮又有可能在土质比较松软的地面上原地空转,结果自行车寸步难行。
骑车的姿势 考虑到上面提到的各种因素之后,车手应该根据地形随时调整身体重心的位置。为了使身体重量达到最佳分布,骑手的屁股自始至终可能只是轻轻的坐在车座前端。
力量的大小和踏蹬的方式 为了能够驱动自行车向前运动,车手必须连续平稳地向动力系统传送能量。如果用力太大,则有可能会减小摩擦力;用力太小,则又有可能减慢车速,或者致使自行车停下来。如果上下猛踩踏板,而不是平稳地使踏板做环行运动,车轮会因为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而打滑,在原地空转。
技术性爬破
在爬比较陡的斜坡时所适用的各种规则同样适用于技术性爬破。唯一不同之处就是技术性爬破不需要车手专门去寻找合适的骑车路线,车手只要能在乱石、沟壑或者突兀的树根之间找出一条路就行。目视前方5米之内的地面,选择最佳车道。不过,一旦确定了骑车路线,就不要随意改变。
长距离爬坡
一般的各种骑车规则在这种运动中都适用,但具体规则要根据地形的难易程度以及斜坡的坡度大小来定。不过,为了能够骑完全部路程,车手就必须量力而行,选择合适的速度和齿轮传动速比。要想征服所有的斜坡,需要车手身体强健,有足够大的力气,掌握相当的骑车技巧,并能对运动采取正确的态度。
一开始,有些车手身体不够强壮,还不能应付某些种类的斜坡。不过,通过足够的锻炼,情况是可以改善的。刚刚开始训练时,不要把目标瞄准整座山,要先从应付得了的地方着手,然后再逐渐过度到比较难的一步。另外,还有记住,只要能实现目标就可以,不要计较什么时候。如果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征服大部分斜坡时,则需要考虑速度问题了。
如何在土质松软,又比较陡的斜坡上从新发动自行车
一旦自行车在斜坡上停了下来,从新起步并非一件易事。车手必须下车,向前走几步,或者向后退几步,选择合适的地点从新发动。所选择的地方必须是地势平坦,摩擦力大,比如说一块比较平整的岩石。同时,选择传动速比不是太大的齿轮,只要能够应付当前的情况就行。如果太大,自行车还有可能会抛锚。选择好合适的齿轮以后,利用用的最多,力量最大的那条腿蹬动自行车,同时按住车刹,等自行车开始向前运动时,把另一只脚也放在踏板上,然后平稳用力,加速,直到回到预定的车道上为止。另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把自行车斜停在车道上,等发动起来后再把车头掉过来。
三、《山地自行车》之下坡
身体放松。骑车时如果四肢僵硬,不仅车手自己会左右摇晃,自行车也有可能会上下颠簸。车手应采取下蹲的姿势,双腿和胳膊稍微弯曲,臀部轻轻的坐在车座上。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车速,车手还会感到非常舒服,以便能更好的控制自行车。车手身体中心稍微靠后,落在车座后端,会使车架的活动空间增大,从而能够吸收一定的冲击力。还可以把车座放低3至4厘米左右,这样也能增大操作空间。要紧盯着车道,而不是路上的障碍物。
高速、短距离下坡
在这种斜坡上骑车,车手能够一眼望到坡底,因此可以选择一条直达坡底的路线。这一点非常有用,因为在整个下坡过程中,只要地形允许,自行车可以达到最快的速度,为冲上对面的斜坡最大限度地积累冲力。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力量,以提高全程的平均速度。在这种运动中,车手的首要目标是选择合适的下坡路线,以及冲上对面斜坡的路线,然后坚持到底。
长距离下坡
长距离下坡,即需要选择比较容易应付的地形,还需要掌握相应的骑车技巧。在这个过程中,车手不可能一眼从坡顶望到坡底,因此在整个过程总应该边走边观察。要目视前方,根据骑车速度,留心前方15米远的地面,至少要留心地形允许视线到达的地方。选择好要走的路线,然后沿着这条路线骑下去,但也不要忘了根据地形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这听起来有些困难,但是骑上一段时间过后,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开始时,要选择自己肯定能够比较轻松应付的速度。不要用力太猛,速度也不要太快,否则的话,很快就会感到筋疲力尽,从而引发撞车等事故。
技术性下坡
在没有了解前面的地形之前,下坡的速度不应该太快。车手需要熟悉途中有什么障碍,以便能够安全的绕过去。即使对当前的地形比较熟悉,但最近没有在这里骑过车,尤其是近来天气不好,车手也应该先仔细观察一下地形,以免比较危险的意外事故的发生。
专业的速降运动员通常是提前在车道上骑上一圈,遇到障碍物便试着处理一下,直到找到最好的骑车路线,然后才满怀信心的进行比赛。一个比较好的建议是在比赛开始以前,心中对整个路程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同时还要记住我们这里所有讲到的相关技巧和各种提示。进行技术性下坡运动时,一定要带上备用的保护性设施,比如专用的头盔、手套、护身衣和具有保护作用的短裤等。
之字形下坡
之字形下坡运动通常包括一系列的短距离下坡,而不包括再爬上对面的斜坡。因此,车手必须控制好车速,以便能够应付急转弯和其他各种以外情况。最受欢迎的骑车技巧是在运动之前绘制出途中的弯道,但需要考虑到每一段路程的距离,以便能够及时刹车、成功转弯。在弯道处刹车是绝对不允许的,一方面,这会严重影响应付艰难地形的能力;另一方面,重心的转移还有可能把车手从弯道处甩出去,这样再想以较高的速度跨越弯道就更难了。
四、《山地自行车》之地形
了解各种地形的基本特征有助于车手增强自信心,但这需要车手亲自进行实践。
巨石
遇到比较大的石头时,最好避开,从旁边绕过去。要想从上面跳过去,则要看石头后面是否有足够的空间,自行车落地时是否安全。如果自行车速度较慢,石头又比较大,则需要特殊的骑车技巧。考虑到整场比赛,靠近大石头时速度要放慢一些,等到越过这一障碍以后再加快速度。同时要选择动力传动速比比较大的齿轮。一般牙盘和飞轮都选用中号的。
小石块
所谓的小石块,大小有钢球大小。但在上面骑行,自行车容易打滑。因此,布满小石块的地形对所有的车手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遇到这种地形,控制自行车和刹车都很困难,必须掌握相应的控车技巧。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也许是我们最不应该忘记的。那就是,在布满碎石或鹅卵石的地面上控制自行车不如在质地坚硬的地面上容易。因此,骑在车上时,车手一定要全身放松,根据情况,随机应变,不是“驾御”自行车,而是“指导”自行车从某个比较硬的地方跳到下一个比较硬的地方。要想成功,在骑车过程中必须选定某一个地方,瞄准,然后冲过去。要想改变骑车的方向,车手只需要把身体的重心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再轻轻的推动自行车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就行了。
刹车的习惯也需要改变。下坡时,身体重心需要后移,使后轮获得更大的摩擦力。前刹使用不要过于频繁,转弯时尤其如此。也不要使前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太大,要保持的恰到好处。尽量多使用后刹,少用前刹。否则,自行车碰到石块或鹅卵石就会打滑。这时候,自行车不但不能减速,反而加速,从而失去控制。
沟壑
穿越沟壑时,要尽可能的使自行车保持水平状态。如果被卡在沟中,轻者会撞击一下,重者则会损坏自行车。小沟可以跳过去,如果沟比较宽,则需要另想办法。如果沟的宽窄合适,还可以从沟底骑过去。前轮碰到沟沿时,先把身体重心后移,使之离开前轮,然后推动前轮下到沟内。等到了对面的斜坡时,在提起前轮并从沟中冲出去。身体重心前移时,要继续踏蹬。这一技巧与跨越比较大的石头所用的技巧相似。不过,这里要做的不是从障碍物上面跃过去,而是从沟底冲出去。
由流水冲刷而成的V字型沟壑是比较难对付的地形之一。这种沟通常宽50厘米,最深处也在50厘米左右。最简单的办法只把自行车从沟上面扛过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在跨越沟壑时运用前轮离地平衡特技。后轮碰到沟底时身体重心稍微前移,同时继续踏蹬,直到冲出沟底。
如果自行车被卡在沟内,需要找一个坡度较小的地方骑出来,也可以采用侧身齐足跳从沟内跳出来。但是,如果沟太深,要慢慢减速,等自行车停下来以后再爬出来。
沙地
沙地常常让车手望而生畏,但应付这种地形的技巧与铺满碎石和沙烁的地形一样。遇到这种地形,自行车前轮很容易陷在沙中,车手也很难控制自行车前进的方向。普通骑车技巧在此是不起作用的,正确的操作如下:
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靠近沙地,瞄准目标地点,重心后移。
平稳地用力踏蹬,保持车速。从比较厚有松软的沙地上穿过时,要象在海上冲浪一样,轻轻地“掠”过去。提示:不要忘了,其他自行车手和摩托车手走过的地方比较结实,骑起来比较省力。
树根
树根对许多车手来说,简直就是祸害,尤其在斜穿斜坡时,车手肯定会被拌倒。遇到这种情况,或者是扛者自行车跨过去,或者是运用前轮离地平衡特技,抬起前轮,紧接着重心前移,让后轮从书根上面滚过去。记住一定不要增加动力传动系统的压力,否则会减少摩擦力。
圆木
对待圆木要象对待大石头一样,使用相同的骑车技巧。唯一的不同在于,在后轮碰到圆木的那一刻,一定要保证前轮已经落在圆木的另一侧了。此时,身体重心一定不要太靠前。比较细的圆木可以利用齐足跳技巧跳过去。
横穿积水
从有积水的地方穿过肯定非常刺激,但是这么做之前最好先检查一下水的深浅,看一看水中是否有石头或者深坑。即使非常了解这种地形,这一环节也不可以省略。如果不了解,或者说有好长时间没有从这里走过了,最好放慢速度,或者干脆下车,步行过去。借用著名的速降运动权威人士阿尔博特的话说就是:“由于积水和泥浆既影响变速和刹车,又对自行车不好,最好扛者自行车从水中步行穿过,鞋子湿了,还会干的”。不过,如果很自信,认为自己能够安全穿过,那么就放开胆子冲过去,但一定要把身体的重心后移。
变速器的使用方法
变速器的作用
自行车的变速器,前3齿盘、后9齿盘的组合可变速为27。在此以山地车为例说明使用方法。
旋动脚蹬时,前齿盘旋转,通过链条把力量转递到后齿盘,车轮就前进。前齿盘的大小(齿数)和后齿盘的大小(齿数)决定旋动脚蹬时的力度。
前齿盘越大,后齿盘越小,脚蹬时感到费力(自行车前进的距离变长)。
前齿盘越小,后齿盘越大,脚蹬时感到轻松(自行车前进的距离变短)。
自行车的骑行是起跑、停止、上坡、下坡、迎风、顺风等情况下前进。不管是任何条件下都能保持一定的速度(自行车快速前进,或者是慢速前进,都能保持一定的踩蹬步速和力矩,就要变速器。
你假若不要加大自已的力度,只加大齿轮比来快速骑行,那是不可能的事。实际骑行过程中很快发现这一点的。加大齿轮比(高力矩、低旋动)来骑行时,达不到最适当的骑行(放出最适当的能量的力矩和旋转的组合)。这将会增加膝盖的负担和成为引起各种障碍的原因。
变速器的简单说明
●握把的右边(可能刻有1~9文字记号)的变速杆是,后变速器换挡用的。
●握把的左边(可能刻有1~3文字记号)的变速杆是,前变速器换挡用的。
边骑行边换挡时,变速器把链条移到齿盘。停下来换挡,尚未旋动脚以前链条是不会移动的。
通常的使用方法
在普通的路上骑行时,前齿盘(由左边的变速杆操作)固定在中间(或者最大齿盘※1)。只用后齿盘(由右边的变速杆操作)比较容易理解。最小的前齿盘则上坡时使用。
后齿盘的齿轮比如何选择好呢?这要由踩蹬的旋转数来决定〔前齿盘(中轴)1分钟的旋转数〕。那么旋转数多少较适合呢?要根据脚力、技巧、心肺机能不同而各异。一般70~80rpm ※2较合适。
●要加快速度时,开始时以较低的齿盘(后边的较大的齿盘)起跑,随着速度的加快换为高的挡次(后面的小齿盘)。
●上坡时速度会降低,降低齿轮比来保持一定的踩蹬力度。
●顺风时会加快速度,提升齿轮比来保持一定的踩蹬力度。
山路上的变速
山路有上坡、下坡。靠后齿盘无法应付路段的变化情况。需要改变前齿盘。只改变前齿盘时,齿轮比相差太大,因此后齿盘也随着一起改变,以便减少差距(踩蹬的力度)。
●降低前齿盘时,提升后齿盘。
●提升前齿盘时,降低后齿盘。
左右变速杆要同时起动。经过练习容易操作的。
前部外和后部内 前部内和后部外的组合
●前为外侧(大齿盘) + 后为内侧((大齿盘)
●前为内侧(小齿盘) + 后为外侧((小齿盘)
有些人认为上述组合不好,原因是这种组合使链条倾斜,降低链条的传递能力,损耗链条。有时候链条和邻近的齿盘接触而引起磨损。
注解
※1:变速的选择应该根据自已的状况选择。例如 常用前变速的中间的齿盘(center),或者常用最大的齿盘(outer)。假若体力和脚力为30km/h时也许用outer适合?体力和脚力为20km/h时也许用center适合?通过后变速来补偿的范围内,选择好适合于自已的变速。
※2:70~80rpm是一般的标准,有些人70rpm较适合,有些人旋转90rpm以上。重要的不是提升力矩来踩蹬,而是顺畅而轻快的旋转(^-^)。不要伤到膝盖,肌肉也不要过于疲劳。尽量使用肌肉,有效率而疲劳较少的踩蹬才是好的踩蹬。
单车手必须知道的五个窍门
1.提车头技巧
车身竖立技巧不单止有助于让旁观者留下印象,主要还是在公路上行走时克服木块、树根和石头的精华技巧。大多数新手拉车把过狠想使用车头抬起来是最常犯的大毛病。提起车头发生在车重微微向后转移同时对脚踏加一点儿的力的情况下。当你把这两个要诀很好地合在一起时,用轻微的拉力就能使前轮腾空!
2.定车
当你能突然刹车并直直地立在原地至少超过十秒种而身体的任何部分无须接触地面时,你就完成了定车。这是停止前进的重要技巧,对于场地赛中这种平衡技术甚至比速度重要得多。顺着路,轻轻用前闸慢慢刹车。离开车座站立,转动车头偏向一边(使你感觉舒适的一边),保持重心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距前胎前约五英尺的地面,用脚踏的压力,同时用前刹保持平衡。如果快撑不住了,就放开车闸前进几英寸,直到你恢复镇静。在用无扣的脚踏或脚扣尝试之前先穿普通鞋子并用平的脚踏试试。
3.兔式跳跃
知道如何象小兔子一样跳跃(即在无任何斜坡或跳跃帮助的情况下令两个轮子离开地面)能让你在碰到突然出现的小洞穴、石块、一截湿滑的铁轨或一段新的断路时救自己一命。用无扣式脚踏来完成兔式跳跃要容易得多,因为它能让你的腿更好地控制脚踏。做一个简单的跳跃得站立并轻压自己的身体,想象你的胳膊和腿是个大“弹簧”:想要把这个“弹簧”压住,然后突然放开这“弹簧”这将会把车子带离地面。用更精确的方式来表达就是:一个用自己身体做的跳跃动作。自然,车子也会跟着跳。如果你试图跳过一段高高的木头或一只疯狗,首先得集中注意力令前轮抬起足够高以便越过障碍物。记着当前轮越过后,即使后轮碰到障碍物,怎么说跳过它应该是没问题了。但如果前轮都已碰到,那么你注定得失败。
4.走一字车队
这是一项目很好团体骑行技术,最多只与前面车手偏离几英寸,这样你将进入他们车队路线并使你的能节省差不多40%的消耗。 很显然,这项技能更适合在公路上施展。掌握这个技能的要点是保持流畅,为避免在行进过程产生一联串的不良影响,必须知道前面车手的情况。注意别老盯着前面车子的后轮,这也许是你的本能,应该集中注意看前面那人的身体的某部分通过那里你还可以看来更远。开始时应和这项技术水平比你高的车手一起练习,余下的只是为自己的紧张操心了。开始几次外出时不要因跟随而为之感到担心。前进了差不多两英尺时,当你的技术和自我镇定能力提高后再慢慢紧跟前面的车手。
5.骑行一百英里 这不一定算是一个技巧,但它正如你骑行的一个里程碑,值得一提。骑行一百英里只有一个窍门:相信自己做得到!的确,100英里听起来不少呢,其实几乎所有身体状况良好的车手都能完成它。不管能否如此,问题只是你想在行进过程中如何轻松地、和花多少时间来完成它。我知道车手在几乎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完成了一百英里。确实,到达终点后会受一点点伤,但期间他们知道必须坚持饮食,经常停止去休息一会,还有,自始至终保持微笑。他们做到了!
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如何用1小时训练体力
我们知道自行车是一种增进体能很好的方法,然而自行车的体能训练在一般人的想像中,可能非得要有选手般的长期操练,才能称得上是训练。其实再所有如你我一般业余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即使是拨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安插在旅游的途中也无妨),也可以成为一项内容丰富的训练,而且在这一小时之后,相信你不但不会虚弱无力回家倒头就睡,而且还有精神焕发的神奇功效。
    0-10分钟
    做一些上身的活动,同时将自行车准备好上路,例如:做25各伏地挺身,然后将水壶装满水放入水壶架;再做十个仰卧起坐,然后打饱车的胎压;再做25个伏地挺身,然后做一下煞车检查;最后再作10个仰卧起坐。
    11-20分钟
    骑车上路,边骑边暖身。先以低速档,每分钟80转的踩踏频率,感觉只用很少的力踩踏前进。之后渐渐提高踩踏的转速,提高到每分钟100转时,就可以加重齿数比(高速档),同时回到每分钟80转的踩踏速。之后又逐渐增加到每分100转,再换更高速档;如此反覆提升运动强度。十分钟后你应该已经汗湿且微喘。
    21-45分钟
    接下来的25分钟才是真正训练的登场,如果想要增加训练的效果,则应该加入一些高强度的训练,例如:以个人最高心跳率80-90%的强度去骑一段长坡。以个人最高心跳率85%的强度,来一段8-16公里的计时测试骑乘。如果遇上训练车队,加入他们的骑乘,并在前方领骑。与朋友同骑,作两人组合的计时骑乘。每人轮流领骑1-2分钟,如果同伴骑乘的能力较强,则让同伴领骑的时间长些。找一段有许多短坡的起伏路段,努力的去其每一段坡。当下坡及平坦路段则轻松踩踏。若在一公里半中就包括两个短坡的环状路线是最理想的。做四次四分钟的高强度骑乘,每隔三分钟的缓和踩踏。这可以在任何路段实施。最后,如果你已经厌倦了计划式的训练,也可以来个即兴式的练习。你可以在觉得自己状况不错的情况下,来各转弯后的起步冲刺,或来段短坡攻击,也可以来次抢绿灯的计时冲刺,这也是一种无规范确有效的训练。
    46-50分钟
    在回家的路上作缓和骑乘,以一个轻松的齿比,将转速由每分钟100转,降低至每分钟70转。
    51-60分钟
    回到家中做一些腰背的伸展,同时检查及稍微清理一下自行车,最后挂好你的车及车鞋,结束一小时的练习。
爬坡八要点
1. 放松。很多人要上坡的时候,总是手把抓得很紧。这是很自然的反应,可是用在骑车上坡却不适当。你应该轻松的抓着手把,这样,你不但省力,比较能吸收震动,碰到障碍或松软路面也比较不会失控。你可以把手和下巴当指标──你双手抓得越紧,下巴咬得越紧,肩膀和上半身通常也就缩得越紧,爬起坡来也就越吃力。
2. 踩踏采用高转速。如果你的齿盘和腿力都容许,上坡时踩数尽可能保持每分钟七十转左右(以上亦可)。采重档低踩数踩起来比较重,会增加心跳、耗能,自己也会觉得比较吃力。这样,等到真正需要最后一把劲的时候,你已经没有力气了。注意力集中在踏板上,有意识的踩圆圈,整个圆圈平均施加压力,每一圈都踩完,踩完整。踩到底以后脚踵不要提高。
3. 交替使用不同的肌肉。如果是爬长坡,屁股在坐垫上的位置可以前后交互调换:在后面的时候,大部分使用屁股的肌肉,虽然效率较低,但是力量比较强;换到前面时,大部分使用腿部肌肉。你可以这样思考:上半身前倾大约四十五度时,大部分使用屁股肌肉,上半身比较直立时,使用大腿肌肉。两者互相交换调节,彼此都有机会休息。
4. 改变呼吸习惯。呼气的时候专心的让腹部「往下掉」或故意把腹部「往外挤」,用力呼气却被动吸气(和平常的习惯相反)。这种方法能够改善「气流」,让你不会喘不过气。爬坡的痛苦与紧张常常使骑士摒住呼吸,作不平均的喘息,这一点必须觉察,改变。可是呼吸还可以帮助踩踏。让呼吸和踩踏同步(不一定要一对一)。除了短坡、极陡坡之外,爬坡不但要懂得用力量,还要注重节奏。
5. 排路线。爬坡时,特别是崎岖的路面,排路线非常重要。爬坡时你的动力本来就比较少了,可是每一个障碍都会消耗你的动力,所以你要避开难骑的路面。爬坡时眼光放在远近两点,远点在前方约六、七米、十米不等。近点注意当下的轮下,每通过这一点就要在远近两点间排出三、四个通过点,依此路线前进,一路如此。这样你才不会「突然」遇到难骑的路面,措手不及。
6. 骑外弯道。爬坡遇到转弯时,你眼前会有两条曲道,内曲道比较短但比较陡,外曲道比较长但比较缓,尽可能靠外曲道骑,虽然比较长,不见得不利。
7. 尽可能保持正前方直骑。左右穿梭是爬坡到了没有办法最后的手段。稍稍一点转向,纵然只有一度,都会增加百分之六(车轮的)前滚阻抗,三度的转向,前滚阻抗增加到百分之三十。尽量保持正前方直骑心理勉强,生理舒服。
8. 观想。寻找五、六米、十五、六米前方路面上一个点,假想那个点和你的单车之间有一条绳子一直在把你往那个点拉。听起来有点蠢,可是却真的可以帮助你爬坡。
如何作一名合格的骑手
●务必保持稳定平顺的骑乘动作
自行车车队行进中没有什么比出现一个毛毛躁躁的车手还会扰乱整体车行进度的了。有些人会作出突如其来的举动,使整个车阵中的成员都倍受威胁,举个例子来说:有些车手在路上遇到障碍物时,不但指出障碍物的所在,还扯著嗓门大喊「有石头!有沙子!有坑洞!有一只死老鼠!…」,并伸手在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上挥动不已…。不管任何状况下都应该保持动作流畅及预先掌握路况的骑乘原则,车队行进是一种相当需要互信的运动。
!於车行中勿放双手骑车
●务必保持将手掌置於刹车握把、下弯车手柄或接近竖管的车把顶端在车行之中
之所以万万不可把手置於休息把上骑车,有好几项理由:首先,你会被其它车手责骂,在一些公路绕圈赛中,放双手的很明显都是些新手,这表示你完全没有集团骑车的经验。虽然这已是老掉牙的事,但犯这些毛病的人仍是大有人在。
第二,放双手意谓著你主要是用手肘来控制车行动作,其操控性远不如将双手置於握把上—这并非是让你在集团中受欢迎的方法。最後一点,若遇上紧急事件,由於你的双手离刹车握把过远,你还得骤然坐起来找寻它们的位置。当然了!在车队行进中,我们是不会想到要减速的,但如果真有需要时,你就得手忙脚乱的找刹车了。
!勿在爬坡时变换至最高档齿位
●务必选择可让你顺利通过坡段的适当齿位
在穿越艰苦路段的时候,常有人会因受不了而变换至大齿位。虽说,如果维持冲力,在你碰上石头或树根时可较顺利跨过;但反之,若你的速度不够快,就可能会「原地踏步」了,如果你的体力够强且技术也足以应付上坡路况的话,当然很好,但是一旦你的齿位变换过了头,那就会一下子就停在半路上了。所以在爬最陡的上坡时,最好将齿位选在比你心中的齿位再低一些为宜,在遇到石块或地上突然冒出的突出物时,便可游刃有余的撑过障碍,而不致於拖著沉重的脚步过不去。
!勿到上坡就死命的踩动踏板
●务必善用齿位变换,使你在上坡时施力情况维持稳定
你过去的骑法可能也和这些人一样—每遇到上坡就猛力冲刺,并将臀部挪离车座,拼命猛踩。这样不但会破坏集团的连贯性,也会害每个人都累断了腿。即使在最轻松的比赛中,到了最後十哩路程时,大夥也常会因疲累而落队。爬坡是一段很艰苦的阶段,但在此时最重要的不是拼命想跟上主集团,而是要设法维持速度的稳定。在比赛过程中不要有过份的英雄主义行径。
!勿死盯著路线或路上的障碍物
●务必专注於你单车的行进动线
你是不是也曾在行进中发现大石头,明明想避开它—但却不偏不倚的朝它撞了上去?理由很简单:车子的动向是随你的视线而移动的,如果你的眼睛盯著障碍物不放,你的单车便会自然而然地朝它行进,战斗机飞行员称之为「定向地标」—只要他们全神贯注於地标上,便能正确返航,在陆地行进中,也会发生相同的情形,解决之道便在於把目光焦点放在前头路况良好的路线上,千万保持心无旁鹜,自行车便会十分神奇地自动随著你的视线前进。
!爬坡时勿突然站起身来骑
●务必以缓和平顺的动作,慢慢的将臀部挪离车座
当你突然站立起来爬坡时,你的自行车会有轻微的後顿倾向,车身左右摆动会抵消前轮的动力,或者,最起码也会把同行的夥伴吓出一身冷汗。如果你不断以这个方法在行进中骚扰同伴,你在车友之间的风评势必很差。平顺地从坐姿站立起来,将齿位变换至比你坐时还重一、二齿的齿位,配合踏板的上、下转动,向上、向前转动臀部,并使臀部离开椅座,让你的体重顺著踏板转动,同时不要死握著车把不放。你的目标是要能从坐姿到立姿变速一气呵成。
!转弯时,内侧踏板勿在下
●务必将重心置於外侧踏板
最令人捏把冷汗的莫过於见到一位新手在过弯时,将内侧的踏板向下,再几公分就触地了。一旦踏板撞及地面,後轮就会碰到路面,发生不折不扣的摔车事件。要安全地过弯,在你接近转角时便得停止踩踏的动作,让外侧的踏板朝下(如果你要左转,则将右踏板踏下;反之亦然)。踩著踏板的同时,将身体重心转移到车身外侧,并微提车座。确定内侧踏板在上,以远离伤害。另外再把重心放低,才能安全帅气的过弯。在交通离峰时段,选块空置的停车区多多练习你的过弯技术。
!勿绷紧上半身,没命的骑车
●务必放松手掌、手臂及脸部的肌肉
你可能有过跟在紧握车把骑车的车手之後的经验,他的肌肉过度僵直、指关节变白、手肘僵死、牙关紧闭、颈部青筋外露,如果你也是个这样的车手,给你个良心的建议—放轻松,试著将你的上半身当作车上的另一个避震器,放松肩部及手臂来吸收路面传来的震动,如果你在紧绷中的车把上作轻触的动作,可能会造成刹车握把咬死,这样突然的改变会传至前轮而导致摔车。
!勿在你取得车队领先地位时加速
●当你在先头位置时,务必保持集团速度的稳定不变
车队在速度稳定时表现最佳,其中有些要领要叮嘱骑在前头而缺乏经验的车手,也许加速可以炫耀他们体力有多么强,或者在看到一长列的车阵被甩在後头会感到很过瘾,但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冒然加速,这样的加速会造成和後头车队间距的加大,而使原本在车阵中能较轻松些的车手们疲於奔命。告诉各位一个小秘方:当还位在车阵的第二顺位时,先检视你的路码表,看看集团前进速度为何,当你争到领先地位时,保持相同的速度就行了。
!勿让车阵间距拉开
●务必保持跟在前车的车轮之後
另一个简单但却很重要的车队行进技巧:紧跟住前车车轮。如果你在车队中间位置,而又与先导车脱离,这会你让再花上不少力气才能迎头赶上,而在你之後的车手都会如此辛苦,倘若你实在落队太多,後头的车手将超越你,自行赶上他们各自的目标。所以最好是花点力气平顺地跟上前车,并与前车保持五尺(约150公分)宽的间距,不要因一时偷懒,後面才花更大的力气去追回二、三十尺的间距。反正要不就现在多费点力气,不然就得在後头才辛苦。
!勿与前车车轮并行
●务必骑在前车後方一至三尺处
大部份的连环摔车或二车相撞,都是其中有一名车手将前轮与另一辆的车轮并行所造成。如果领头车手突然转向或骑偏了,尾随的车手便会迎头撞上,「碰!」,所以要随时保护自己的前轮,把它看成你最珍贵的东西—脆弱、稀罕、金枝玉叶,不让任何东西碰触到它。你的前轮应该是像在一个隐形的力场里兀自转动才是。
!勿在雨中硬骑
●务必学习一些在潮湿路面过弯的简单技巧
如果你有观看`98年环法赛在Epic山区这站比赛的话,你或许会注意到选手们深受湿滑状况所苦。这些职业车手是如何以超过时速六十公里的速度,在湿滑的情况中於下坡路段及惊险的弯道中奔驰? 我们请教了过去曾参加过环法赛的一些车手,像是Ron Kiefel及Davis Phinney。
■ 在直线路段加速。在过弯前先带刹车,缓慢通过弯道後先将车身摆正再加速。当车身过於倾斜有滑倒之虞时,得一次将前刹握死。
■ 配戴护目镜。镜片可防止砂砾触及眼睛,如果能保持视线清晰,你便能安全地享受骑乘之乐。
■ 将内胎稍微泄压,并选用较宽之外胎。如果发现天色即将下雨,就要改用雨地专用外胎。
■ 多多练习。不要一遇到下雨就噘著嘴,躺在家里睡大头觉,选一处停车场练习过弯,感受你的轮胎在各种不同状况下的抓地力如何。
■ 在过弯当中适切地分散身体重量。让你的上半身尽量接近上管,臀部微往车座後方挪动,放松手臂及肩膀。要是你一紧张,大概就很难控制住侧滑的现象了。
■ 骑乘登山车到各种路况中尝试感受:轮胎於湿地打滑时,如何才能在轻松且自信地稳住车身。
!勿直盯著前方车手不放
●务必环视正在跟上的几位车手
当骑得很辛苦或很疲倦时,你的眼光可能会变得有些呆滞,只盯著在你正前方的车手打转,但如果这时在前头发生摔车或有人突然转弯,你会因没留意到而来不及反应。Len Pettyjohn,Coors Light职业自行车队的前任教练告诉他的车手们:如果你死盯著你前头车手的後轮,在你撞上人行道之前,这将是你所见到的最後一幕了。破解之道十分简单,保持头部抬高,视线穿越在你前面的车手,这样你便能看清前方路况,趁时间还充裕时,提早对异状或危险因子作一些处置动作。
!勿全程以坐姿爬坡
●务必适时变换臀部位置,并偶尔采用立姿骑乘
要爬长程上坡道有一个技巧可以最省力,要诀十分简单—但许多的车手都会忘记,每隔几分钟便以立姿及坐姿轮流交换骑乘,倘若你的位置一直不变,同一块肌肉将很容易疲劳,且你的效率及骑乘乐趣也会消失殆尽,故以坐姿骑了几分钟後,就变换到较大齿位,改以立姿骑一会儿,摇摆车身後半部,同时身体微向前倾,让体重向下作用在踏板上,过几分钟後,再换回坐姿,并退回较小的齿位;在到达坡顶前,全程反覆运用这个要领,如此一来,你会觉得比较轻松,而且也较不劳累。
!勿强行顶风前进
●迎面遇到强风时,务必要聪明的闪避,并耐心等候风势减缓
一年之中有许多时候,我们都得在大风之中骑车。以下是如何与疾风周旋的方法:
■ 采取out-and-back骑法,以叉开的外侧脚切入风势,这个动作一开始十分辛苦,得利用风势作为抗力,後以步行的速度倒骑。江湖一点绝,从这个姿势再将脚变回原来样子并不致於太难。
■ 不要变换至小齿位。如果你想一如在平静无风的路上一样地以大齿位维持正常速度的话,多半是会大失所望的。最好还是乖乖的把齿位降低,保持踩踏的节奏。这方面你不单要有实力,还得要有更佳的训练才行。
■ 压低身体,正面的迎风面越小越好。当你在让你的手腕休息时,将你的手臂垂下,环靠在刹车握把上头。假如你是独行骑士的话,可使用aero手柄。维持背部平直,头抬高,这样才能看清路况。
■ 要有坚强的意志。无情的强风相当容易折损一位车手的意志。所以要不断激励自己,你的体力更胜於风力,而且你对迎风状况的处置技巧非常高杆。
完整的骑行姿势 你做到了吗?
1,坐垫角度:
首先先调整最简单的坐垫角度。坐垫的角度大致上要保持水平,由于目前市面上的坐垫的垫面大多是弧面,用目视可能不太准确,所以可以先拿一把长尺放在坐垫上,再用眼睛目测抓水平,这样就容易多了。
不过坐垫得角度绝不是死板板的。比如说,有些人骑完车后常常会抱怨胯下痛,这或许是坐垫前端的压力过大所致,这是可以将坐垫的鼻端稍稍向下调整一点,这样做可以减轻对胯下部位的压力,特别是在上坡的时候。相反地,有些人不是很长骑上坡,反而喜爱冲下破的乐趣,而冲下坡时因为要控制重心的关系,骑乘者常常会在坐垫与坐垫后方移来移去的,这时最好将坐垫鼻端稍微往上仰个几度,同时将坐管高度放低,这样做有助于下坡时身体在坐垫上的灵活度
2,坐垫高度:
坐垫的高度是单车设定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与膝盖伤害与踏踩出力息息相关。坐垫太高的话膝盖容易受伤,而且重心太高也容易产生意外;太低的话脚踏踩不出力量,长期用不正确的姿势踩踏也会对膝盖与腿部产生不好的影响。唯有正确的坐垫高度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踩踏效率、并拥有最正确健康又不伤害身体的踩踏姿势,而且不但不会萝卜腿,而且还能修饰腿型喔!
膝关节是单车运动时使用最频繁的身体部位,但也是最脆弱、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当我们的腿每踩踏一圈,膝关节就会活动一次,这样频繁的动作,如果施力的方法、方向或位置不正确的话,很容易就会让膝关节受伤、甚至一辈子都不能骑车(很多膝关节的伤害是很难康复会来的),所以一定要小心才行!
设定坐垫高度常常听一些专家说什么要(胯下长*0.885)如何如何量测的?其实你不打算当一个选手的话,真的不需要将一件简单的事情搞得那样复杂。初学者只要先将“脚跟”放在踏板上,然后踩几下,慢慢地调整坐垫高度,等到踏到最低点时膝盖正好打直,这时候的坐垫高度就已经八九不离十了!依照这样的标准坐垫高度,再将“脚掌”放回原来的标准踩踏位置,如此一来,膝盖在踩踏的最低点时自然就会有一点点弯曲,这样的伸展姿势既可以兼顾踩踏事的出力,也不会让膝关节再踩踏时受伤。当然,如果新手一下子无法习惯这样的高骑乘位置,也可以将这个“标准坐垫高度”再降低一、两公分、甚至三、四公分,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设定坐垫高度时最忌讳将坐垫拉得太高(路上有很多中学生喜欢耍酷,刻意将坐垫拉得很高很高,假装自己脚很长的样子),这样的坐垫高度在踩踏时会让膝盖打直,是很危险的动作!像单车运动这样需要双腿频繁地作踩踏回转的动作,这时如果还让膝盖打直,不仅会让踩踏有“顿点”发生,影响踩踏的连续性,而且打直时的膝盖也很伤膝关节及腿部韧带。虽然拉高坐垫后会有一种将踩踏力量“直直打出”的错觉,好像要这种姿势才能踏出去,但其实不然,不管是肌肉还是膝关节都很容易在这时(膝盖打直)磨损受伤。所以一点要记住!骑车踩踏是切忌不能让膝盖打直。
坐垫高度也不能太低,一般初学者由于不习惯高重心的骑车姿势,所以往往会将高度下拉,而且拉得太多,这样“蹲骑”的姿势会让腿部的力量伸展不开来,虽然骑车时安心了些(因为重心低、而且脚掌可以踏到地面的缘故),但舒展不开的大腿、小腿、与膝盖不止会让你骑不快,长时间下来也容易造成肌肉与关节的磨损。
因此,我们在这里建议,还是先将自己的“标准坐垫高度”找出来,之后可以稍微降低几公分,慢慢习惯重心的变化,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半公分或一公分)向上调整,一直到找到那个既可以让你安心自信、又可以兼顾踩踏出力、并且能避免身体受伤的好位置。
3,龙头的高度:
龙头的高度长度主要是在调整体重压在单车上时的配重,同时也会影响操控的灵活度。正常骑行时,我们应该将身体的重量均匀分配在骑车的“金三角”:分别是“手把”、“坐垫”与“脚踏”上。不常骑车或没有骑车运动习惯的人,由于不善于使用上半身的肌肉群,腰部也不经常运动到,所以会不自觉地将龙头把手的位置弄得又高又近(接近身体),让骑车的姿势好像平常坐着的姿势那样。。但这样看起来技术富有自然的姿势其实会让身体的重量过于集中在“坐垫”上,而“把手”所分到的重量却只是点到为止。这样的设定一开始虽然可以感觉到很自然舒服,但将大多的身体重量压在臀部(坐垫)上,骑乘久了之后臀部会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不舒服,跨下的部位也容易会有麻木的感觉。另外,像这样太过于“正直”骑姿将使得骑乘者的脊椎直接面对地面所传来的冲击,久了后就会产生腰酸背痛,长期下来对身体其实是很不好的。所以设定龙头的高度与长度时,千万不要一味地想将龙头加高缩短;相反地,要将龙头设定在适切的位置,让身体的重量能够分一些到把手上面去(也就是上半身与手臂的肌肉上)。虽然一开始时会因为这边的肌肉群平时很少用到的关系,所以会感觉比较无力而且容易疲惫,但骑过一两次车、等肌肉群习惯这样的使用方式与强度后,酸痛不适的感觉自然就会消失。所以设定龙头的长度高度时一定要记住“骑车黄金三角333配重原则”。
龙头的长度则会随着车子上管长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由于每台车子的上管长度不尽相同,所以龙头长度也不是个固定的数字。龙头过短的话体重不容易压在前轮上,骑车时操控容易有些轻飘飘的感觉,上坡时前轮也比较容易浮起,产生危险或打乱节奏,而且上半身的力量也会有施展不开的感觉;相反地,龙头过长则会放太多重量在前轮上,除了会让操控碍手碍脚之外,下坡时重心太过前面、后轮载重不够容易浮起或导致抓地力不足,对骑乘安全也会大打折扣,上半身过于拉伸也会增加疲累感。所以选择适当的龙头长度往往是新车设定最要的一环,但也是店家最不容易(或不愿意)调整、而且是消费者最不容易马上感受到效果的一项设定。
4,刹把的角度:
骑车前一定要先学会停下车,也就是煞车。这是安全骑乘的第一步。煞车把手的角度当然也就扮演关键性的角色。
煞车把手一般可以先设定在35-45度之间,让骑乘时,手背与前臂可以打平为准。如果手背与前臂间的角度上弯或下弯太多,都表示把手的角度不对,得重新调整。
正确的煞车把手角度可以让手臂手掌的肌肉能最舒服,而且能最快速地施力与反应。记住,让车子停下来,也就是煞车,是骑乘单车安全的第一步。一点要将煞车把手放在最好最对最自然的位置,这样遇到意外时才能让危险发生的机会降到最低。
5,煞车把手位置:
煞车把手的角度对了还不够,手指是否能正确地控制手把也是关键。现在的自行车零件多以欧美人的体型作标准,因此对东方人来说。尺寸上往往大了一号,让人“指长莫基”。还好,经过多年的演化,现在的煞车把手大多都是有很宽广的调整空间了。所以只要请店家老板将煞车手把的位置依照你的手掌大小、手指长度作调整,基本上食指与中指的第二节要可以稳稳地放在煞车把手上才算及格,这样真正遇到危险时,刹车的反应时间与力道才够快够有力。
尤其是手掌小的女性朋友一定要特别注意这点!千万不要拿你小小的手掌手指去屈就那个设计给西方大男人用得大大的把手,其实只要一丁点的调整,就能够让车子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
6,把手宽度:
车把手的宽度大概要比肩膀再宽一些些,至少要与肩膀同宽,这样操控室才会灵巧有力,而且胸部肌肉自然舒展,可以呼吸得很顺畅。太窄的车把手宽度会让转弯时碍手碍脚,既影响操控也危险,而且也没法大口呼吸。
但过宽的车把手宽度也不好,操作起来会像在开“拖拉机”(卡车),上半身也容易太前倾,徒增气力、增加腰部的负担。
第四部分  运动与健康
单车运动与抽筋之关系
运动伤害里,最普遍的现象--抽筋。支援田径协会的各级马拉松赛跑时,就曾有处理1000人以上抽筋的记录,由此可见抽筋在运动界之普遍。
到底什么是抽筋呢?抽筋其实就是肌肉痉挛,是指身体某部位的肌肉不自主地强力收缩,而且无法很快地放松的现象。抽筋的部位最常发生在小腿后侧、大腿后侧以及大腿的前侧。除此之外,包含脚、手指、手臂、腹部、甚至肋骨间的小肌肉都可能发生抽筋。抽筋时,整块肌肉会变得坚硬,有时甚至可以看到皮肤下面有肌肉抽动的现象。肌肉痉挛的时间可能几秒钟后就消失,也有可能持续15分钟以上。若没有及时处理或是中断原来的运动,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一再地反复发生。   造成运动时抽筋的真正原因到目前并没有定论,但一般相信这是由于许多因素相互影响而造成的。
抽筋的现象及其原因: 1、运动前缺乏足够的伸展运动;   2、肌肉因过度使用而疲乏;   3、在太炎热的气候下运动;   4、环境温度突然改变;   5、水分流失太多;   6、电解质不平衡;   7、运动姿势不正确;   8、情绪太过紧张;   9、饮食不均衡,药物的副作用等。
抽筋的处理:抽筋发生时,第一时间的处理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照下述的流程依序处理:  1、马上中断正在进行的运动;   2、到阴凉通风处,并补充水分,运动饮料尤佳;  3、慢慢伸展正在痉挛的肌肉,也可以在抽筋的部位作适度的按摩;   4、治疗过程中,可以辅以热疗或冷疗。不论是运动用喷剂或是冷热敷包都有不错的效果。
防患抽筋
运动前的<热身操>及<动後操>当中,加强「拉筋」的动作。
运动当中,补充水份之同时,能补充钠(盐份)以及电解水,使体内钾钠平衡。饮用运动饮料如宝矿力等,是能同时补充钠及电解水之外,又能让胃肠的迅速吸收水份,减轻胃肠的重量负担。 (吃水果沾盐,不但更好吃之外,还有平衡钾的作用。)
适当而渐进的运动。抽筋就是身体在警告我们,现时的运动量,己超过我们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平时的运动量不够,还要多加练。 骑车当中发生抽筋时,除了上述的紧急处治之後,回家後至少要有数日的热敷及涂 按摩,将乙 西希 胆咸推开稀释之,否则抽筋将易於再发。
单车运动抽筋的特殊原因
齿轮比:齿轮比<重>也是造成抽筋原因之一,您可以试踏轻一点的齿轮比(UCI的规定青少年的齿轮比,比成年人为轻,就是为了保护未成年的发育。)所以试踏轻一点的齿轮比,勤练回转数,绝对是正确的想法。在爬<陡坡>或<巅簸>的地段,选用轻一级的齿轮比,更有意想不到的优势。 可是齿轮比<轻>,有时候会让您觉得不耐烦,只要不急,慢慢您会体会齿轮比<轻>的好处。
乘车姿势的不当:座垫太低、太前或太後,会形成膝盖或肌肉负担偏。曾有因而膝盖内的十字轫带的断裂之病例。乘车姿势,请注意以「叁点调整法」来更正之。
单车小常识之疼痛预防
在长时间的骑行中,不正确的姿势、动作及部件会引起身体不同部位的不适,当你感觉到疼痛时应引起警觉,找到原因并及时纠正。
1.足腱
  足腱位于脚腕后部,连接腓骨肌肉和脚后跟,此处疼痛表明你的蹬踏技术有问题。车座太高时你必须用脚尖尽力去踏脚蹬,长时间地过于用力会导致肌腱受损。长途旅行时应尝试用脚的不同部位进行蹬踏,以免肌腱过于紧张。
2.脚腕
上述的情况也会导致脚腕疼痛,如果你是平足,在鞋里放一块整形垫会有帮助。如果曲柄和脚踏板弯曲,骑车时脚会前后左右地摆动,这样也会引起脚腕不适。
3.背部
背部疼痛通常是由不正确的骑姿引起的。骑车时背部应该拱起,髋关节与肩部不应塌陷,这样颠簸会使背部轻微地再拱起一些,这是无害的。如果背部塌陷,颠簸会使背部更加下陷,会导致严重的脊椎疼痛。
许多感觉背部不适的人会将前把改装得很高,以便能直直地坐着,同时使脊柱保持挺直,这样是不对的。当你在崎岖的路面上骑车时,挺直的脊柱没有缓冲,颠簸会使脊椎关节挤压在一起,加重背部的疼痛。
4.脚部
脚部不适通常由鞋和袜子引起。太软的鞋底会使脚部压力集中,过高的齿数比迫使你用很大的力去踩脚蹬,这些会引起脚疼。好的鞋袜能防止脚部磨伤。
5.手指
长时间的骑行会使手指麻木,应该适当活动一下。带双手套能防止手心被磨伤。
上身不正确的姿势会引起手部、肩部、肘部的不适。在手心两块厚厚的肉垫之间有很重要的神经,避免此处受压。不要用带有厚泡沫(海绵)的手套,握车把时泡沫会填满肉垫之间的间隙挤压神经。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车座。骑车时手与臂应在一条直线上,手腕放松。
6.膝盖
膝盖疼是一种常见现象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
(1)力量不足时用力过猛或使用过高的齿数比骑行
(2)车座太低致使膝关节过度弯曲
(3)蹬踏时两腿左右晃动会使膝关节磨损。骑车时注意膝关节是否在晃动,下意识地改正,使动作顺滑。加强大腿肌肉的力量能使蹬踏动作更加稳定。
7. 肩部
车座过于前倾使身体的重量压在上肢,时间久了会使肩部受损。过窄的车把会挤压肩部和胸部,引起不适。
比赛/训练前的饮食
运动前的饮食对训练或比赛的结果有绝对的影响,适当的营养可以提升训练的效率 和比赛的成绩,不适当的饮食则会让你提早感觉疲劳,或是肠胃不适,无法表现出应有的水准。
运动前的饮食依照个人的喜好、习惯、适应的程度,和参与的运动而各有不同,当 然有些运动员相信在特定的时候吃特定的食物,会为他们带来好运,不论如何,运动前的适当饮食有以下的功能: 1.为体内的肝醣做最后的补充:替整个运动的过程提供充足的营养:肝醣是主要的 能量来源,肝醣存量不足会使人提早感觉疲劳,而影响表现。 2.提供充足的水份。 3.安定肠胃道:让你不至于在运动过程中感觉饥饿,也不会因为吃得太多而感觉肚 子不适。 4.提供自信:让你感觉你已经有充足的准备,可以表现出最好的成绩。
◎运动前应该吃些什么?
运动前应以高醣类、低脂肪的食物为主,例如面包、饭、面、和水果等,这些食物 容易消化,又能提供醣类,作为运动时的能量来源。如果运动的时间超过60— 90分钟以上,可以选择升糖指数 (glycemicindex)较低的食物,例如水果、脱脂牛奶、米饭、豆类,这些食物缓慢的被消化成醣类,能够常时间的供应醣类给运动中 的肌肉使用。 如果运动的时间短于60分钟,可以选择高升糖指数的食物,例如面包、运动饮料,这些食物很快的就被消化,能够迅速的提供醣类。
高纤维的食物比较容易造成肚子不舒服,因为它们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消化,有些高纤 维的食物也富含醣类,例如全麦面包、高纤饼干、某些高纤饮料等,如果这些食物会使你在运动中感觉不舒服,就应该避免在运动前吃这些食物。
◎什么时候吃最好?
进食的时机随着比赛举行的时间,和食物的总类而不同,共同的原则是,吃进去的食 物可以在比赛过程中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能量,而又不至于在运动过程中造成肠胃道不适。高热量或是高脂肪的食物需要长一点的时间才能消化,一般而言,正常一餐的食物约 需要3—4小时的消化时间,才不至于在运动中感到肠胃不适,份量较少的一餐约需2 —3小时,少量的点心只需一小时,这些情形依照个人在运动时对胃中食物的感觉不同 而有差异。如果你在运动时对胃中的食物很敏感,少量的食物就会令你感到饱胀不适,你就需要让食物有更长的时间消化。
身体上下震动比较大的运动员,例如篮球、跑步等等,对胃内的食物通常比较敏感,少 量的食物可能就会令这些人感到不舒服,这时就需要在比赛更早前进食,或是减少食物的摄取,以减轻这些症状。一般而言,身体震动比较小的运动员,例如自行车和游泳选 手,比较不会受到胃中食物的影响,对于进食的时间和食物的选择有必较大的弹性。 少数的人若是在比赛前15—120分钟吃甜食或是高升醣指数的食物,例如运动饮料、 汽水、面包、蜂蜜等,在运动时会发生血糖过低,而感到头晕和疲劳。这是因为胰岛素受到醣类的刺激而分泌,这原本是维持血糖的正常反应,但是运动时肌肉使用比平常更 多的血糖,而造成血糖过低。运动前的一点甜食对你的表现会有帮助,但是如果会出现 血糖过低的症状,最好的方法是,在运动前5—10分钟再吃这些甜食,胰岛素的分泌 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反应,而在运动开始后,胰岛素的分泌就会被抑制,不会对升高 的血糖产生反应,也就不会有上述的血糖过低的症状发生。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或是任何的进食时间表可以适合每一个人,每个人都需要在练习时实 际体验,模拟比赛时的赛程,找出最适合最有效的食物和进食的时间。最好不要在比赛时尝试没有在练习时试验过的食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清晨8:00的练习或比赛
前一天的晚餐和消夜必须富含醣类,喝充足的水,但是经过一个晚上,肝脏中肝醣的含 量已经降低,在练习或比赛前补充醣类可以提升你的表现。在运动前90—120分钟 吃少量的早餐,例如面包加果酱,或是水果,避免含太多脂肪的食物,例如包子、汉堡, 他们不容易消化,会在胃中停留比较长的时间,也无法提供足够的醣类。有时牛奶也会对某些人造成肠胃不适。若是你习惯吃丰盛的早餐,就需要在运动前2—3小时吃,才 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消化。如果无法早起,在运动前10—30分钟也可以运动饮料或是 一两片面包补充前一天晚上消耗的体内肝醣。
※上午10:00的练习或比赛
前一天晚餐和消夜必须富含醣类,喝充足的水。在当天七点左右吃丰盛而高醣类的早餐 ,三小时的时间足够消化这些食物,补充肝醣,而且不会造成肠胃不适,但是应该避免油腻的食物,因为它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消化,而且你需要补充醣类,而不是脂肪。
※午间12:00的练习或比赛
前一天晚餐和消夜必须富含醣类,喝充足的水。当天吃丰盛而高醣类的早餐,若是八点 吃早餐,在十一点左右可以再吃一些少量的高醣类点心,例如面包、果汁或水果。若是九点吃早餐,比赛前10—30分钟可 以再补充一些运动饮料。
※午后4:00的练习或比赛
前一天晚餐和消夜必须富含醣类,喝充足的水。当天早上八点吃丰盛的早餐,中午十二 点吃高醣类的午餐,下午三点吃少量高醣类的点心,同时在一天中必须摄取充足的水份。若是太紧张而吃不下任何东西,可以从早上开始每1-2小时喝一大杯果汁,补充并维持体 内肝醣的含量,运动前20—30分钟再以运动饮料做最后的补充。
※晚间8:00的练习或比赛
当天吃丰盛而富含醣类的早餐和午餐,下午五点吃丰盛而富含醣类的晚餐,或是下午六 点吃少量但是高醣类的晚餐,避免高脂肪的食物,例如油炸的食物、肥肉、和汉堡等。运动前20—30分钟喝200—300CC运动饮料或果汁。在一天中都要摄取充足的 水份。
运动+营养=健康
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目前我们所进行的各种日常运动主要属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也有人称之为轻体育。这些运动不拘形式,可以慢跑、快走、骑车、打球、登山等,机体主要以有氧代谢的方式提供能量。与有氧运动相对比的是无氧运动,如一些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方式:100米跑、跳高、举重、投掷等,这些运动时机体供应的氧气不能满足需求,肌肉工作时没有充足的氧气,能量利用不充分,肌肉的工作时间就受到限制,因此,这些运动项目相对不适合健身锻炼,也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那么,有氧运动又是通过哪些方面促进我们的健康呢?
 1 改善心肺功能
 2 控制血压
 3 减肥
 4 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
 5 改善心理状态
营养对运动的重要性
适当的营养可以补充运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可以避免运动过度对身体的伤害:
1 合理营养可以保证运动的质量和效果
运动时,为了满足供氧的需求,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会使我们的身体功能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也使机体的营养状况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营养物质消耗增多和有害的代谢物质增多。因此,合理的营养是保证运动效果,增进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及时补充营养在运动时显得尤为重要。
2 合理营养可以促进运动后体能恢复,消除疲劳
运动以后,由于能量大量消耗,蛋白质大量分解,电解质丢失,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等多种原因,会导致身体出现疲劳。及时、合理的营养补充措施不仅可以在运动中延缓疲劳出现的时间、减轻疲劳的程度,而且可以促进疲劳快速消除,使体能迅速恢复,从而保证次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也为更好的进行下一步运动奠定基础。
自行车营养饮食知识
自行车项目的特征是什么?
自行车运动是一项下肢沿着圆周蹬踏的周期性运动。既要求运动员具有速度、耐力、力量和灵敏的素质,又要求运动员具有机智、果断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自行车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平衡能力、精确的空间感觉、很好的腿部力量、心肺功能以及优秀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
自行车运动员的能量消耗是多少?
自行车运动与铁人三项、越野滑雪在体育运动中同时排名能量消耗第一。国外自行车运动员平均能量摄入范围是3500~6000千卡/天。按公斤体重来计算,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能量摄入应为65千卡/公斤体重/天以上,场地自行车运动员能量摄入应为60千卡/公斤体重/天。环法自行车赛选手们的能量摄入最高,运动员每天平均能量摄入是5800千卡/天,而在长距离赛段(300公里)一天最高值达到7600千卡/天。中国优秀自行车运动员的每日能量供给值属于中等偏上:场地自行车项目为3700~4700千卡(平均4200千卡),公路自行车项目为4700千卡及以上。
自行车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前的营养建议有哪些?
赛前准备:在此训练阶段超量补充碳水化合物可以提高供能效率,促进运动后肌糖原的再合成。糖原负荷是使糖原储备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甚至更高的一种经典方法。
  (1)糖原负荷

    建议自行车选手摄入高糖食物,并以每日摄入量中糖所占的供能比来表示,但是所摄入糖的绝对数量更为重要。如果摄入糖的供能比占70%的膳食,运动员摄入的糖将超过1公斤,估计能量摄入达到6000千卡。
(2)赛前饮食建议
赛前3天保证每天糖的摄入量应达到10克/公斤体重,尽可能使糖原储备达到最大。
在赛前几天饮用足够的液体,在饮料中应添加少量的钠盐(一勺盐)。
在赛前几天避免高纤维膳食,以防止胃肠道不适。
在赛前2~4小时进食高糖食物。在短的赛段,进食少量的可消化的糖类食物或饮用能量饮料;在较长的赛段,要进食半固体或固体食物如面包和能量棒。避免摄入太多的蛋白和脂肪,以免造成胃肠道不适。赛前一餐应摄入>200g的碳水化合物。
一些个体在赛前摄入富含糖的食物或饮料可能会发生低血糖,他们应该在做准备活动后或赛前5分钟再吃糖。
自行车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营养策略是什么?
持续30~45分钟的运动,途中一般不用补糖。
在超过45分钟的运动中,每小时补充60~70克糖,摄入含糖的运动饮料效果更佳。原则上摄入液体的量与预计的液体丢失量相等。
在运动开始前3~5分钟以6~8毫升/公斤体重的数量摄入液体,以促进胃排空。随后每15~20分钟摄入少量液体(2~3毫升/公斤体重)。
当摄入少量或中等数量的糖时,各种可溶性糖(如葡萄糖、蔗糖、低聚葡萄糖等)的作用基本相同。果糖和半乳糖的效果较差。
在温度适宜天气下,运动员应该喝得较多,饮料中糖的浓度较低。在气温的环境下,运动员只需少量饮用,饮料中糖的浓度高一些。
运动员所摄入的液体量一般是有限的,所以运动员应该在平时加以训练并学会如何在运动过程中多饮水。
饮水过多后,胃排空快而且感觉不舒服。此时最好是吃少量易消化的固体食物(糖)。在长距离低强度比赛过程中,可以在比赛的最初阶段摄入一些固体食物。
运动中避免饮用高糖和/或高渗透压(含糖量高于15~20%)饮料,或进食含纤维和蛋白成分较多的食物,这些会引起胃肠道的不适。
自行车运动员如何做好赛后的营养补充?
运动后即刻补糖有利于加速糖原恢复,最佳时间在运动后30~45分钟,但是糖原储备完全恢复仍需要10~36小时。
运动后每2小时补充50克糖可满足最大糖原合成率的需要。由于运动后食欲抑制,建议采用运动饮料和易消化的食物,如香蕉、蛋糕和小点心,在运动后24小时内补糖10克/公斤体重;睡眠中无法补糖,应在睡前补好,每小时25克(睡眠10小时,总量为250克糖)。
建议摄入中到高血糖指数的糖以加速恢复。
建议运动后补充含钠25~100毫摩尔/升的饮料,可以增加液体储留,促进液体平衡的恢复。因为矿泉水、果汁饮料喝白水在体内的保存效果都不如含糖-电解质的饮料。
以下为不同血糖指数的食物,供运动员自主选择:
低血糖指数(<55)
中等血糖指数(55~70)
高血糖指数(>70)
红薯
白面包
玉米片
豌豆
麦片
胡萝卜
柑橘
香蕉
土豆
橙汁
葡萄干
蜂蜜
苹果
荞麦
全麦面包
冰淇淋
饼干
小米
大豆
意大利面
大米
花生
牛奶
菜豆
番茄汤
燕麦粥
甘蓝
自行车运动合理补水
骑自行车出行是一件很令人愉快的事情,骑着车在公路上和弯弯的山路之间享受着大自然,但是我要问一下:你是不是在口渴的时候才会喝水呢?或是在你骑车的时候感觉快不能坚持的时候才想起来要喝水呢?有没有感觉到四肢无力、精神已经不能承受的时候呢?
骑自行车运动是很消耗热量、体内水分的运动,水分通过汗液排出体外,骑车的时候都是在户外进行,都会有骑车的时候感觉出汗少,而停下来汗水就会增多的现象,其实这是因为我们骑车的时候,我们的汗水几乎很大的部分被风吹干了,如果遇到烈日当头、潮湿、闷热、气压低等天气时,我们的汗水就会象下雨一样,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还有我们体内所流失的电解质,我们就会有口渴的感觉,严重的话会有抽筋、虚脱等严重的生理反应。
有的人说我可以在50公里甚至100公里都可以不用喝水,我的耐力非常好,然而不喝水不代表你就是英雄,等到抽筋、虚脱的时候就成了病猫了,不会再有生龙活虎般的骑行状态了,给你愉快的旅程也带来了郁闷和痛苦,甚至无法完成骑行计划,如果这个骑行计划中有许多充满新奇的景致,你也将无法看到了,这将是一件令人很遗憾的事情了,那末怎样才能做到科学的补充我们所失去的水分,愉快顺利地完成骑行计划呢?
首先,大家先来看看水在我们人体中是如何实现生理的运作吧。大家都知道,人体的60\%是水分。虽然水本身是不具营养的效益,但却负有更重大的任务:提供人体营养(血液)运输、补充、平衡、排毒(流汗、排尿及排便)及调节体温等功效。有足够水分摄取,人体的生理运作,才得以顺畅。所以,多喝水,不但可以养颜美容,湿润皮肤、防止衰老、解决便秘、甚至治疗感冒、预防结石、膀胱炎、尿道炎及安定神经等等,多喝水,实在好处多多……
自行车运动,本来就是水分消耗较大的活动。尤其是在炎热的季节里,如果没能及时补充水分的话,则血液中水分减少,盐份浓度提高,不但体温上升,运动能力低下,而且因血液粘稠,影响血行,心脏疲惫,体力衰弱。常喝水的人,比不喝水人的直肠温度低,而且不易疲惫。那些没有喝水习惯人的直肠温度,在运动前就高,随着运动时间推移而随之急速升高,在4个小时后,就进入因高温而疲惫。所以正确的喝水,还有防止疲劳的作用。
但要注意,你还要喝适当的水。能快速通过胃,让大肠易于吸收的水是:
(1) 水温是摄式9~16度。(冷水具备降温功能,直接就把喉咙及胃肠降温)。
(2) 纯水及运动饮料,使胃的通过及大肠的吸收更快。
水分的摄取,绝对不可以等到我们口渴了再喝水,那已经太晚了。人体失去1\%的水分时才会有口渴,而从喝水,经由小肠的吸收进入血液,运输到全身各部组织,大约需要60分钟的时间,如果等到口渴再喝水,就来不及了。
补充水分的原则,就是要遵循及时少量多次的原则。在骑车的前后,要养成喝水(一小瓶的水约200cc~300cc)再上路或休息的习惯。然后在骑行中,每15分钟内,分别要补充约200cc~300cc的水分,就像喝三分之一矿泉水瓶容量的水一样,每次喝的时候不要喝过多的水,可以分多次喝。这样就可以及时的补充流失蒸发的水量。
既然我们讲求补充水分,为什么要把水分多次而少量的饮用呢?一次喝下1000毫升的水,岂不省事?还用得着这样的麻烦。
答案是:这样做是欲速则不达的。
为什么呢?这样喝水不是一样的吗?
原因是这样的:因为,如果我们一次象在沙漠中一样的如饥似渴般的喝下了1000毫升的水,我们的身体一下子是无法吸收的,不但会冲淡血液的成份,破坏平衡,有时还会溢出到血管外的组织,造成水肿,更使人感到不舒服,增加心脏的负担,甚至诱发心脏衰竭。大量的饮水使你的排尿量也增加了,这样做你的脱水状况就更严重了。
如果我们在感觉到口渴的时候,那么标志身体的脱水信号开始了,所以就会有上面说的不要等到感觉口渴的时候才喝水,如果你每次喝水很多,除了汗液排出体外,就是尿液了,肾脏负担也会变大,伴随出现尿频现象,此时如果正在和别人飙车,不得不下车解决问题,等到你重新跨上车的时候,不仅别人早已不见了踪影,留下的灰尘也看不到!不过即使这样也不要憋尿,产生的后果会更严重的。
说了这么多的及时补水,我们也知道应该多次少量的补水原则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补水呢?也就是说怎样才能让身体更快的吸收我所补充的水分?
水温约9~16度的水可以最快速通过胃,到大肠被吸收。而水的浓度(参杂其它成份,如果汁、牛奶等),也关系到快慢。基本上,一般的饮用水和运动饮料(加纳、钾及电解质,并且设定比血液浓度低,约0.2~0.3之间),都能快速通过胃,到大肠被吸收。光补充清水也是不可以的,虽然清水可以解决一时之口渴,但是我们在运动之时随着汗液会失去盐分,电解质,消耗的热量(糖分),正所谓缺什么我们就需要补什么,可以依靠一些运动型饮料来获得,例如:佳得乐(Gatorade,含有糖,钠,不含碳酸气和咖啡因,不含防腐剂。
在自行车比赛当中,往往有水的补给站。选手要在不减速之下,从补给人员的手中或从桌台之上,取下水壸,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平时就该勤加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否则错过水的补给站,没有拿到水,那不只是生理的问题而己,更会影响心理。在我们经常看到公路自行车比赛中,常见的补水方式有四种:
车队随行车辆(汽车)在队员举手示意的时候,到他的身边递给他水壶。环法主办单位的后勤摩托,后架上装上一个塑料筐,里面摆满了许多装满水的水壶,如果在队员举手示意的时候,假如车队后勤车无法及时到达,这个时候摩托补水车就显示出它的优势了。在每个赛段的补给站每个车队都会有后勤人员拿着补给包在车队骑行到此的时候分发给自己车队的队员,拿到后队员之间自行分配
在今年的环法赛中的山区赛段,酷热的天气,运动员脱水的现象很严重,为了更及时的补水,路边的观众成为了很好的提供者,有的时候是队员要,有的时候是观众主动给,每年环法都可以看到场外观众拿着水向队员泼的镜头。
 每年环法自行车比赛我们都可以看到团队合作的表现,比如某一站几个队员轮流负责给他们要保送的队员送水,这样做主力队员就可以集中精力比赛,不用减慢速度,其他队员为他挡风、送水和食品,有时还可以看到队员在拿水的时候在后衣兜中塞满,嘴里叼着,手里拿着,就连后背和上衣之间的空隙也不放过。
比赛中有后勤车还有很多补水站可以及时的补给,对于我们爱好者来说在骑行过程中应该怎末办呢?我们不可能张手水就来,举手就有人送来食物啊,既然不可以就要自己创造了。
现在我们的自行车上都会有装两个水壶架的安装孔,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携带两个水壶,水壶的容量一般在500~900毫升不等,如果有两个900毫升的水壶,就会有1800毫升的补给,一升水就是相当于一公斤,如果你很在乎重量的话,那就佩上900毫升和600毫升的吧,不要为了漂亮、好看、减轻重量而造成缺水,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配备专用的水袋背包,其容量并不大,里面有个内胆,装一个可以更换的水袋一般都是透明的,小型水袋2000毫升,中型水袋2500毫升,水袋有一个导管,长度可以伸出背包,背包会有相应的带有弹性的固定装置,防止导管松脱、滑落,需要注意的是,水袋内最好只装水,不可以装汽水、牛奶、果汁或含酒精的饮料。每次使用之后,必定冲洗晾干,以防长霉。
长途骑行中这样的供水量肯定是不够的,除非你是耐力惊人,但是不要忘记,即使你耐力再好,身体也一定会流失水分,也是需要补水的。在旅途中,我们会经过村庄、机关和单位,只要可以饮用都是我们的补水站。
根据自己的经验,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上述的知识自行配制出符合自身需求的补充体液的配方:
首先,补充水分当然是水(纯净水或矿泉水)
第二,补充能量,糖分,首选是葡萄糖,超级市场可以买到
第三,补充电解质,选用口服补液盐,这是一种电解质补充药,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药店可以买到。
第四,调节补液水的口味,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选用一些果珍、酸梅晶之类的果味饮料
配方中的原料都很容易买到,而且平均到每次骑行中的花费不高,每次骑车之前使用这样配方兑出至少1000毫升的水,放在我们的水壶中,那些配料有些是粉剂的方便携带。
水──生命和运动的保护神
水对人类的重要性仅次于氧气,是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水占人体体重约60%,体内所有组织都含有水,血液含水90%,肌肉含水70%,骨骼含水22%。水对人体来说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①水在人体内可促进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的正常进行;②水是良好的溶剂,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以及有毒物质的排泄都离不开水;③水有调节体温的作用,皮肤每蒸发1克水(排汗),可散发0.54千卡热能;④水是体内自备的润滑剂,眼泪、唾液、关节囊液等对维持这些器官的正常功能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水还可滋润皮肤,保持皮肤的弹性;⑤水能够维持腺体正常分泌功能。总之,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水就象生命的保护神。
个人每天的需水量因气温、身体情况和劳动、运动条件的不同而各异。在正常情况下,每人每日摄入和排出的水量保持一定的平衡,机体每日排出水分约为2500毫升,其中包括:尿液约1400毫升,粪便中含水约100毫升,这1500毫升水是成年人最低需水量。此外呼吸气中排出水份约为300毫升,通过皮肤蒸发的水(排汗)700毫升。为了满足机体每日排水量的需求,必需要有2500ml的水摄入和产生,其中,摄入的食物中含水约1000毫升,体内物质代谢可产生300毫升的水,直接饮水或饮料约 1200毫升(普通人每日应饮1200毫升水或饮料),这是人体水资源最主要的途径。
由于人体内不能储存多余的水分,因此,摄入水分不足,或排出水分过多而未能及时补充时,会使机体失水,影响人体机能,特别在热环境下或运动时。轻度缺水会表现为口渴、尿少,继而全身乏力、抑郁、无尿,严重时体温和脉搏增加,血压下降,最后呼吸停止而死亡。
水与运动能力有什么关系呢?运动时,体内产热增加,体温升高,尤其在特殊环境中运动,如在夏季或炎热地区比赛,都可使身体失水增加。运动者水代谢特点表现为出汗率高、出汗量大、失水量多,一次大强度训练的失汗量可高达2-7升。运动者脱水可引起下列后果:血容量下降、心率加快;皮肤血流减少、排汗率下降、散热能力下降、体温升高;中署;各个器官生理功能受损(心脏负担加重、肾脏损害);运动能力受损(最大吸氧量减少、维持最大吸氧的时间地缩短)。脱水可明显影响运动能力,运动者在训练和比赛中,失水量达到体重的2%时,运动能力下降10-15%,失水量达5%时,运动能力下降20-30%。脱水和体温升高常常成为导致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
体液中除含有水外,还含有大量的电解质,这些电解质对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在排出水时也同时排出了电解质,为了保持渗透压平衡,在补水时要同时补充电解质。因此,如果能做到合理补充体液使运动能力得到最好发挥,对运动者来讲显得尤为重要,运动者如何合理补液呢? 首先应根据脱水情况确定补液量,观察水份丢失量最简便的方法为:运动前后称体重,补液量=失水量(即运动前体重-运动后体重),其原则是:运动训练、比赛前后,每丢失1kg体重,应补充1000毫升液体。运动者补液通常采用含糖-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它优于单独补充白开水,因为补充低渗或等渗的液体有利于水的吸收和利用,更有利于水的复合,因此,补充含糖-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即可防止脱水,又可提高血糖浓度,即补水又补糖、补电解质,可延缓疲劳发生,提高运动成绩。
第五部分  自行车旅行知识
旅行自行车常识介绍
自行车旅行很早很早就已经出现了,但是旅行自行车作为一个车种出现,还是不久的事情.所以我们旅行没有必要认定非旅行自行车不可。
欧洲人有公路车传统,日常休闲和交通用车大多数为城市车,城市车以700C为主,也有相当一部分用28寸车,最早用于旅行的主要就是这类车。山地车70年代诞生在美国,比较风行,相当多的车友用山地车来旅行,其中全地形山地车ATBall terrain bike)最为适合。
当自行车旅行发展后,自行车商家看到市场需求,慢慢开始推出针对旅行需要的改装和适合旅行用途的车款,进一步发展之后,旅行自行车才作为一个车种出现。作为车种出现后的旅行自行车,各品牌厂商理念也是不一样的,700C城市车、26寸山地车兼有,标准配备也各有不同。
去年研究了欧洲市场各品牌影响力最大的旅行车,其一些主要共同特点是宽大坐垫,发电花鼓带车灯,较高的车把,较长的后下叉。很多车友关注的碟形车把,这些旅行自行车采用的并不多,占30%不到。轮径方面以700C为多,28寸和26寸其次。(在我看到的北美资料里,旅行自行车以26寸山地车为基础的较多)所偏向方向也不一样,有利于更快速度和相对轻的偏向运动方向的,也有重达40斤很不适合快速骑行但是舒适性和负重性更好的,五花八门各有特色,适合不同特点和路况的自行车旅行。
我们在选购旅行用自行车时,不要过于迷信厂家的概念,以考虑实际用途为主。因为就国内目前的情况,旅行自行车的市场还没有受到重视,没有好的产品出现,所看到的旅行自行车,大多数仅是一些概念化配备堆砌,对于实际用途考虑的远远不够。在有限的选择范围,长途和偏僻地区的自行车旅行,需要负荷大,路面情况复杂,山地车更为适合。对于负重不多路况较好的城市间的旅行,700c的休闲车更好。因为山地车有更好的通用性和配件的常见性,购买时选择山地车为一个比较稳妥的选择。
旅行自行车购买新手指南
1. 什么样的车适合旅行?
可以说大部分我们平时见到的车都是可以完成普通的自行车旅行的,我在西藏看到的车友,各种各样的都有:二八车、淑女车等,都陪着主人完成愉快的旅程。但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人我们建议购买1300元以上的车,因为这个价位的能更好的保证旅程的顺利完成,减少路上自行车带来的烦恼。
但我们不应该盲目的追求高价位的配置,越是高端的产品,针对性越强。市面上大多数高端产品是针对比赛用途,追求高刚性、更高的灵敏度、轻量化等利于力量传递的最求最大速度功能,还有一些是为了极高强度的骑行所设计.而旅行自行车所需的是结识、耐消耗性、性能稳定性、舒适度、零配件的通用常见性、易维修维护。
2. 选择什么车种?
选用车种根据个人情况和所用骑行的路线而定,我们可以选择越野山地车、全地形山地车、平把公路车、专业旅行车(旅行车常识介绍http://bbs.cyclist.cn/thread-18692-1-2.html)进行。
旅行种类的影响:旅行种类自行车旅行大体分两类:信用卡旅行、载重旅行。信用卡旅行指在城镇较密集地区,不需要带过多露营等行李的自行车旅行。载重旅行指在人口密度低,需要携带大量日常物品,行李很多的旅行。对于信用卡旅行,选择你习惯的车种进行就可以。习惯公路车的车友,采用公路车都可以。
不同路况影响:路面差则选用山地车、旅行车,好路面,平把公路是不不错的选择。在我国风景漂亮的地方,往往是山区,我们的车必需要有足够的变速系统。我一般建议新手购买全地形山地车,能够应付大多数的路面情况和爬山方便。
路线的长短影响:长途路线,我们要注意骑行中身体的舒适性,自行车旅行中,容易疲劳的是颈部、腰部、肩部、手腕。较为直立的坐姿,会让上面部位轻松不易疲劳。传统的交通车,坐姿角度最大,身体舒适,但不利于利用全身身体进行发力。全地形山地车和旅行车较好。安装蝴蝶把或是付把的车可以采用不同姿势,可以让不同部分得到休息。长途旅行,建议装上付把。短途路线可以选用自己熟悉的车种来进行。
3. 购买整车还是DIY?
购买自行车和购买计算机非常的类似。购买品牌整车(例如fujiuccjiant)价格较贵些,但省心,他们也有全国统一的建议零售价。DIY要便宜一些也能更好的根据自己的主要用途来配置,但在不同的商家良莠不齐,会让你费心一些。近两年,整车价格也开始下降,一般来说2000元以下车,DIY已经没有优势了。DIY可以根据自己不用的需求定制配件,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配件的配备。
4. 购车要注意那些事项?
首要考虑选择一家口碑不错的车店,自行车的调配和维护技术也相当重要,好的师傅给你的建议能让你把钱花在刀刃上,良好的技术也能让配置不怎么高的车骑起来更加顺畅。然后我们要考虑的就是车架的款式和大小,再根据你的主要骑行路况选用前叉和外胎。变速系统对我们来说不是特别重要可以省点钱,传动系统如中轴花鼓因为旅行的使用强度大,则应该买好点的。和其他用途的车比起来,旅行车还应该有个较为宽大舒适的座垫,另外辐条和货架对旅行车来说也是重要的配件。
何谓单车旅行?
有那些不同的单车运动? 骑单车的目的不外乎为了运动、通勤或休闲。以运动为核心的单车群体是最容易区别的,他们通常穿着五颜六色的车衣车裤,集体在周末假日出?,跨下单车昂贵且光鲜,有些是为了竞赛而训练有些为挑战自我,彼此的话题落点总集中在一些比赛消息或是一些新型、轻量化的单车组件上;以健身为重点的单车群体虽和前述运动型的单车群体类似,但其人数相对较少(美国而言),也比较不注重车子的配件,而比赛的消息对他们也无关痛痒,骑单车只是为了身体健康。单车的实用主义者是第二个容易识别的群体,通常每天清晨及黄昏都可发现他们往返于住家和工作场所之间。由他们的单车和车度可以分析出他们周末时的骑乘属性(例如运动型的人可能会骑跑车、爱好旅行的可能会骑旅行用车),但通常登山车或混合用途的单车是最常见的。休闲骑的单车群体是最大也最难定义的群体。他们没有特定的穿著,骑乘地点不同,骑的单车类型也不相同。他们可能在市区的单车道、森林间的泥土小径或乡野间单独或成群地巡航。简单地说,他们对追求速度或把单车当单纯的代步工具没兴趣,他们只对享受骑乘乐趣情有独衷。当然他们也可能是为了建康而骑,但他们不会到需要心跳表来监视心跳那种程度。单车旅行是一种休闲活动,但休闲单车并不等同于单车旅行。
何谓单车旅行? 我想,休闲骑的单车人并不见得是单车旅行的人,那什么是单车旅行?旅行是由甲地到乙地的一个过程,通常它隐含着有某种层度的探险意味在。单车旅行者虽希望透过单车去探访这个世界,并不是一定得持续骑几个小时以上才称得上享受单车旅行的乐趣,有很多单车旅行就是由骑在乡间享受自然的行程所构成。就我所住的地方来说,我经常带着一张地图,闲暇时来一趟附近道路的探险之旅。何谓单车旅行活动?黄昏时或周末在乡间小道来个几英哩的骑乘以享受户外及车道沿线的风景可以算是一种单车旅行活动。单车俱乐部经常会安排一些20到50英哩或更远的行程,在参加该类行程前要先知道这个团体的骑车步调,因为有许多人认为平均时速要达20英哩才算单车旅行. 单车旅行的团体在夏天会有些一连数天的骑乘活动,其行程可能包含平直的公路及崎岖的山路,并以沿途景观或几个著名的景点作为行程的重点。参加这些行程的人可能得露营或住旅馆,所有过夜所需的用品可以放在随行的补给车上或自行携带。当有单车发生故障时,有些团体会有随行技师,有的则提供工具或备用单车,也有帮故障者运送到单车店或下一休息站的,多数则希望你能自行排除问题,这些细节是你在参加任一团体所办的旅行之前必须先确知的。独自旅行或几个朋友组成小团体一起旅行是最普遍的,有的人是在汽车旅馆过夜,有的是以露营为主,他们可能装备简单但计划周详。
单车旅行者都骑怎样的车? 他们依所骑道路的性质及路途的远近来选择他们的车。用来旅行的单车基本上1.会有较长的后下叉,以便容纳鞍袋及增加骑乘舒适性及稳定性。2.中等尺寸的轮胎,以适用土石路面并且在柏油路面不会造成太大阻力为原则。3.车架上有专用螺丝孔以便加装挡泥板及货架。 单车旅行的人会加一些单车运动的人受不了的配件在他们车上:货架、挡泥板、鞍袋、车首袋以及前后车灯。鞍袋挂在车子的两侧以装载大量的物品,车首袋方便拿东西时人不须下车,挡泥板在小雨的天候或潮湿的路面时相当有用,灯则有警示提醒他人保障单车人的作用。
是不是一定要有旅行专用车呢?答案是否定的,有旅行专用车当然比较好,没有的话每天用来通勤或运动用的单车也可以用来旅行,当然你不能期望它能像旅行专用车可以装载那么多东西,但一部只载轻便行李的单车应该会较轻快更具运动性。多用途的单车与登山车装上货架及挡泥板后也经常被用来当旅行用车,为它们加上休息把让双手多一些休息的地方是个不错的主意。当旅途是一般的平坦路面时,登山车的外胎应该更换为窄胎,以降低阻力及重量。
旅行服装 单车旅行者旅行时喜欢怎么穿?他们的服装会比较像竞赛选手或登山车手服装的折衷。我个人习惯穿一件亮眼的车衣,比较容易被其它用路人看到,以保安全。夏天时我会穿有侧袋的休闲裤,冬天时则穿保暖的户外专用裤,单车专用裤裤底会有一片衬垫,可预防长途骑乘时臀部磨破,对我而言用处不大。我习惯穿便宜的运动鞋并在踏板上加上定趾套以防止踩踏时不小心由踏板上滑落,你也可以穿单车专用鞋加上卡式踏板,要注意的是某些卡式踏板的卡子必须搭配特定的鞋子才能正确安装。
旅行装备 那些装备是单车旅行者最经常携带的?短程的旅行并不需要带太多装备,但是打气筒、补胎片、备胎、前后车灯、锁、简易工具包以及水壶等都是出门时必备的。此外,我通常会带一套雨衣裤、备用灯泡(磨石灯用)、几个备用螺母及垫片,夏天时我会戴上头巾以保护颈部和耳朵,并作些防晒措施,车子上通常有二瓶水。如果需要过夜但不用搭帐篷,我会带换洗衣物(特别是内衣裤及袜子)和盥洗用具。到达目的地时,先冲个澡,换上干净的衣服以避免周遭的人嗅到异味,隔天再换回骑车时的衣服。有些人会喜欢多带一双轻便的鞋子。如果是在青年旅馆过夜,一个轻便的睡袋是必须的,也可以带纸牌、书本等空闲时防无聊,如果还有个轻便闹钟,隔天起床时间到时会相当有用。
较年长的单车人 年纪对旅行而言会构成问题吗?旅行比竞赛和缓多了,正常的情况下,七十几岁的人都还可以从事单车旅行。大部分的情况,"老年"是对那些长期不想动的人专属称呼。但在年纪比较大时才开始骑车的人,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改善身体的情况。
年幼的单车人 幼童也可以参加单车旅行吗?当然可以,只要在行程及里程数上作一些对儿童上比较合适的安排。太小的幼童可以坐在尾车或单车专用的儿童座椅上,较大的孩童则可以和大人骑协力车,或骑在一种可以链接在前车座杆上的儿童拖车上。十一、二岁的孩童就可以单独骑车在你的前面,便于你能随时掌握他骑车的状况。在旅途中儿童可能会很容易感到无聊,但刚开始他们会比大人还快找到单车旅行的挑战性并且迅速适应。
如何开始呢? 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开始玩单车旅行?如果你的单车已经很久没骑了,建议你在出门前好好的从头到尾检查一次。第一次骑乘路程要安排得近一些,然后再慢慢拉远。如果你并不经常骑车,最好将距离订在5英哩(8公里)以内。如果你对经常骑的距离已经感到很轻松,可以试着将距离加倍。在准备和别人开始一趟旅行之前,尽可能以那次旅行距离的一半多骑几次,直到你觉得很有把握。还有行前训练时,不要太在意速度,即使在训练时全程用尽力气,也不能保证在长途骑程时会有个舒适的步调。
在旅行的内容上我们能作些什么安排呢?有些人喜欢周末骑出去找一家餐馆,有人则以临近的某个城镇为目标来个二天一夜的行程。
对许多人而言,旅行是社交活动的一项,是和同僚、小孩、好友们共享美好时光的时刻。你可以藉由参加当地的单车俱乐部结交到新朋友,如果该团体有你喜欢的活动的话。当地的车店也是和其它单车同好接触的好地方,而有时在路上碰到的同好也会变成好朋友。身为一个自然的爱好者,我借着旅行寻求自然界的一些经验。我喜欢凝视春天的到临,新叶满树,花朵夹道。在盛夏时分,我会沿着湖泊骑乘,找一个地方停下来游游泳。秋天带来红、黄、褐、绿等缤纷的色彩,若碰巧在初雪中骑车,更是一种难得的愉快经验。夜骑回来,总是满天星斗,有时还会看到流星。单车让我和自然愈来愈接近,我可在任何地方停留,尤其特别喜爱在溪流边安静的树丛?休憩。
无论你的兴趣是什么,找到一些可以让你的旅行显得相对有意义些点,这样的话,你将可以一直持续你的单车旅行嗜好好长一段时间。
骑车旅行攻略
对于长途骑车旅行,原则上来说,什么自行车都可胜任,大量烂车环游全国的例子不少。但是常人旅行是为了快乐,不是比谁条件差谁英雄的事。一辆适合的自行车会给旅行带来很多方便。
在中国的公路中,以西藏的路最差,下面以骑行西藏为假设,谈谈自行车的选择。如果你对自行车不是很了解,预算上也不充裕,可以考虑买低档整车。推荐捷安特(GIANT)和美利达(MERIDA)这两个牌子,在国内大城市中都能买到。1000元左右的山地车足以胜任各种路况。也许车子所用配件档次不高,但整体性能搭配很好,结实耐用。以个人经历,一辆骑过4年的捷安特hunter600,经修整后,转了一圈西藏没出什么大问题,至今仍在使用。
如果想要更好一点的车子,可以买2000-3000左右的山地车,这个价位的车子一般都配有避震前叉,在整车重量,刹车,变速,轴承系统上都有一个档次的提高。在长途旅行中能让人更舒适。也可以到专业车行DIY,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配件,配出来的车个性更强,这点和电脑里的DIY非常相似,优缺点也雷同。如果对配车不了解,最好由懂行的朋友带着去,因为配件型号,种类繁多,品牌多,质量参差不齐,组合在一起未必协调,而整车都是经过厂家反复测试和设计的,整体质量要更加稳定可靠。以骑友中发生的例子来看,不管什么档次的车,自配车出问题的概率都要大于整车。
对于初次长途旅行,不建议用更高档次的车子,当你爱上这项活动,对车子越来越痴迷,到那时自然会想再次升级,花大价钱配上一辆梦幻组合。5000元以上的车子算是中高档车了,到了这个阶段,车子就象宝贝一样,相信你对它的每个配件都非常熟悉。这个档次的车子,不管是自配车还是整车,性能更是上了一个台阶,还有很多人性化的设计。骑着它去旅行将会是见很愉快的事情。我自己的一辆5000多的自配车,经历过各种路况的洗礼,行程已有10000多公里,没出过大毛病,性能也没打折扣,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旅伴。
在旅途中看到过不少高档配件损坏的事情,所以在自配车时需要注意的是,质量强度第一,性能第二。因为很多高档配件是为赛车设计的,很轻性能很高,但是强度未必适合长途旅行,所以未必是越贵的配件越好,尽量选择专越野设计的配件。国内很少有专门为长途旅行设计的车子,车子买来后还要做些改进或者添加附件,比如增加水壶架,在车把上加牛角,羊角把,加固行李架等等。
车子买来后最好先试骑一段时间再出发,这样可以了解整个车子的性能,还可以知道车子哪里最容易出问题,以便及时修理做好旅途准备。
下面说一下骑车长途旅行需要必须的装备,及注意事项。
基本技能:补胎,刹车系统调整,变速系统调整。
高级技能:钢圈调整,链条断接。
同行旅伴中最好有一个精通车辆维修的,自己最好也学会基本的技能,因为旅途中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情,如人员拉的很远,互相帮不上忙。
必备工具:螺丝刀,老虎钳,扳手,六角组合,补胎工具,气筒,备用内胎,尽量带组合工具,可以减少重量。再带一些螺丝螺帽,刹车线,变速线以备用,几段粗细不一的铁丝经常会帮上大忙。链条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但如果旅途很长还是带一个截链器比较保险。
装备:专门为自行车设计的包有,自行李驮包,前挂包,车架工具包,车座包。这些未必一定要有,但使用它们可以带来很多方便。其他相关装备还有,断指手套,头盔,骑行服,水囊,码表等,这些装备视需要而选配。其中还是以驮包和前挂包最为实用。
旅途注意事项:
路上可能发生的很多意外,如遇爆胎,躲暴雨,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对旅途的路况情况和食宿情况要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及时修订计划。如果没有详细的地图和功略资料可以不断的沿途打听。一定要多问,多比较,因为司机和当地人说的情况往往不准,出入很大。
小经验:
骑车时,嘴里含些话梅,陈皮等小食品可以缓解旅途的疲劳。
骑车耗体力,多带些高热食品,如果要进入无人区,可以买些红糖泡水喝补充能量。
自行车最容易发生的故障是行李架螺丝松动,扎胎,绑绳卷入轮胎,变速不准。
遇到车子托运问题,整车火车站按一件25公斤算,不划算,可以拆开用纸箱打包,按实际重量算。也可拆开直接带上火车,如果行李没超重拿得动的话。
到新疆,青海,西藏等干燥地区,带一个小润唇膏可以有效地防止嘴唇干裂。
一定要带一双轻便的凉鞋,碰到涉溪,旅馆没拖鞋是很平常的事。
带上一小段蜡烛,点在帐篷里可以节省很多手电电池。
带一小瓶机油一把旧牙刷,让链条和齿轮保持润滑既可以保护单车,骑起来也更加舒畅.
备一副到处可见的劳动线手套,天冷保暖,修整车辆,生火做饭都能派上用场.
万一碰到夜间赶路,对面的汽车车灯很恍眼,以至看不清路面,很危险,一顶有檐的帽子可以有效的帮助你.
长途骑行"星"得
最近常有朋友问我长途旅行要准备什么,要注意什么?在这我把我收集的一些资料和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写的比较罗嗦,大家耐心看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有什么好的经验也来补充一下
    1\我觉得出行最主要的是要做好心理准备,确定好自己的骑行目的和目标,树立信心,相信"没有比脚还远的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骑下去,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2\路程的制定:首先看自己要看什么样的风景,然后按照自己的情况科学的选择好自己骑行路线。要对路上的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这可以参考别人的一些游记,也可以向有经验的老驴请教。

    如果是舒适腐败型的话就选择经济发达的东部(东海岸线)和中部地区(像两广、两湖、两河山),这一带一般路况都比较好,补给很充分,而且山路比较少,当然风景也没有办法跟西部的相媲美拉:(
    而如果像我这样像我这样为了美丽的自然风景可以忘记肉体所带来的痛苦的自虐族,我强烈建议走川藏南北线、康藏线和滇藏线,后面两条线路都跟川藏连接,这是世界上最危险也是最美丽的路线。而新藏线则是在世界屋脊的的屋脊,荒芜的让人心寒,对人不紧是精神也是肉体上的考验,走过的人我想都会永生难忘!!

     一般来说在平原第一阶梯都一开始一天都可以计划在120KM左右;在高原上山路较多的话80KM左右,这要看自己的体力而定,适应以后能适当的加20~30KM\天.还有路上的补给而定。千万不要到了晚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而去赶夜路,那是很痛苦也是很危险的哦:)
    3\气候的了解:江南的夏季阴雨连绵,披上个雨衣骑行也挺凉快的;高原气候多变,一天阳光明媚,转而多云下雨、冰雹、下雪的事情是很常见;川藏线上东边太阳西边雨,或者雨跟着你跑千万不要抱怨,因为这样的机会一生难得几回闻,路上遇到滑坡\泥石流不必害怕,那是对司机大哥的考验,相信自己被滑下的石头击中的机率并不大,扛着车也就冲过去了!!多变的天气不会因为你的到达而改变,做好心理准备,记得带上感冒之类的药很重要哦.当然雨衣也别忘了.
    4\地域文化的了解:出门前要调好心态,多收集一些关于沿途地理'历史'文化'人文'名胜古迹,当然小吃是重点了哦.出门在外要和气,"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要常记心中(不能解决的事情最好打110)    了解尊重别人的风俗礼节!!!
以上可以归结为思想装备. 下面说说物质上的装备 1\人----用来骑车 ,体验生活,感受自然 2\自行车-----你旅行的交通工具(骑行舒服\结实耐用\维修方便)装配上货架'马表'副把 3\驮包-----装你路上用的装备.现在市场上的驮包品种选择还是比较多的,VOUDE是市面上口碑最好的驮包,价格不菲啊(大都在500以上).国内车友设计的一款性价比也不错(200元左右就搞定),主要是结实耐用就可以了.没钱的话随便帮个蛇皮袋走长途的人也有,只是取放东西不方便罢了!!记得要配备防雨罩的哦 4\衣服装备----我们没有国外车友裸奔的勇气,所以只好带上. 以下先说说我04年7~8月去西藏带的衣服:(日平均气温20度,昼夜温差大,晚上只有几度,天气变化莫测) COOLMAX、GORE-TEX的东西是好大家是公认的,但是在资金不足的条件下他是奢侈的和不现实的 MOUTAIN的冲锋衣,全防水拉连,防雨效果一流,在雨衣丢失的情况下他陪伴抵挡了无数次大雨和冰雹;但是不知道能用几次,用一次就象掉了几十块似的,心疼啊。雨衣(上下分开的那种)是一定要带的,户外活动,天气变化莫测 ,再好的冲锋衣也比不上雨衣,有时候下山的时候可以挡挡风 抓绒衣,晚上或者下雨降温的时候穿 羽绒(除了借给队友用过一次,基本没有用)秋裤,天冷晚上睡觉的时候穿。 长袖T恤2件(高原紫外线很强) 短袖1件快干裤1条(最好是可以拆成两半那种),运动裤1条,骑行裤1条(基本上我没有穿过,有些朋友可能比较喜欢) 内裤3条,有备无患。 袜子3双,不要用很厚的棉袜,骑车不象徒步要吸汗,保护脚什么的,普通的容易干的就好了. 帽子(最好是后面能遮住脖子的,像日本鬼子用的那种)要不然脖子会被晒得火辣辣的,但是晒多了也就没感觉了:) 凉鞋,晚上洗澡、下雨或者过河的时候很有用。要不在高原湿鞋子是很难受的哦! 旅游鞋,当时是临走的时候抢CHC的NIKE登山鞋,因为自己的鞋子太薄了,怕冻了。其实鞋子只要穿着舒服就好了,没有太多讲究。 长指骑行手套,没有的话2元的劳保手套也可以。保护手、手掌,还有不至于修车的时候弄脏手。 以下是我03年7~8月从武汉骑车回深圳带的衣服(日均气温35度,偶尔有雨) 全棉短袖T恤1件,骑行服3件,(晚上洗了白天就干了,后来发现带多了,用得上的只有两件,其他的垫在包里没用过)短裤3条,穿短裤骑车阻力小,透气好,但是也要冒着被太阳晒伤的风险哦! 内裤3条,袜子3双。 帽子 凉鞋 旅行鞋,最好是透气性好的,不然夏天的热气会把你的脚丫烤熟。 5\洗漱用品:牙膏'牙刷'毛巾'香皂'洗衣粉(用个小罐装)'小镜子'杯子(可用水壶代替) 6\药品:包括治疗水土不服、肠胃不适、感冒发烧、消炎、外伤的。如诺氟沙星,保济丸、感冒灵、藿香正气水'活络油、眼药水、医药棉等。干燥的地方最好戴上凡士林和润唇膏。 7\露营装备:帐篷'睡袋'防潮垫(没有露营打算的可以省去)去西藏的话最好带上睡袋.除非你能抵挡那股浓郁的酥油味. 8\修车工具:打气筒\撬胎棒\补台胶\组合工具\扳手(轮子没有快拆的);再带一些螺丝螺帽,刹车线,变速线,辐条以备用。链条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但如果旅途很长还是带一个截链器比较保险。 9\其他装备: A\地图,指明道路的东西....懒的带一大本的朋友可以把要经过的路线图复印几张. B\头盔,同行的队友右戴着的,也有把他挂在我车头,一直没跟我要回去说要戴得.本人是比较不习惯带的,但是有时候他能保你的命,自己看吧. C\骑行眼镜,(市面上有5副镜片的我觉得非常不错.有色的可以白天抗紫外线,无色的阴天可以挡风,黄色的晚上可以增亮,括宽视野.) D\工具刀或者小刀 ,有瑞士军刀当然最好,没有的话别的什么小刀也可以,路上经常要用.   E\军用水壶(里面还带饭盒的那种,既可以装水也可以装饭,一举两得,是户外的首选) 记得顺便放个勺子在里面.在路边买了西瓜可以挖了吃,我最喜欢了 F\一根3~5米的绳子,可以晾挂衣服. G\小夹子和小登山扣各3个,路上很多不好放的东西能把他挂在包包上. H\束脚带.除非你的牙盘有护盘,不然为了你的裤子的完整还是带上I\ 水壶2个以上,没有专业的脉动的瓶子也很不错. J\带一小瓶油和旧牙刷, 方便清洗链条和给链条上油.K\相机,什么相机看自己喜好,带足电池和胶卷,放在包里要作好防水和防避震的措施.L\手机,方便与亲戚朋友保持联络.记得带上充电器哦M\哨子,人多的时候在野外可以和队友传达信息,求救的时候也有用哦N\手电筒或者车灯,走夜路或晚上休息,上厕所用的上。
骑行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骑行的时候要根据整队人的身体状况而定,一般速度保持20~25KM\H,队友可以列队前进,减少阻力,那样比较轻松,刚出发不要太快,慢慢提速.每天骑行时间不宜太长,7~8个小时就好,120到150最好.身体适以后可以适当提高. 长途骑行时切勿忽快忽慢,要匀速骑行,用鼻子呼吸,这样比较舒适. 骑行1个小时休息一下,长途骑行双腿会充血肿胀,休息时要平躺,尽可能把脚垫高,以促血液循环.顺便看看周围有没有瓜田,嘻嘻,想干什么的自己看着办. 骑行累了记得休息,避免疲劳驾车,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夏天骑行水分消耗梁大,要定时的补充水分,最好每15分钟喝一次.同时不要憋着尿骑车哦,小心尿毒。
夏季骑车最好避开中午的高温.容易中暑,最好早点骑行,中午找个阴凉的地方休息.(加油站是我最常去的地方)如果骑行时感到头晕痛'全身无力'烦躁心慌'恶习呕吐'出虚汗'心跳加快等症状,要迅速要阴凉的地方躺下休息,马上服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等身体恢复后才逐渐活动. 路上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病倒自己难受不说,还连累了队友. 长途旅行中要保持警惕,保管好自己的财物.照相机,证件,钱最好随身携带.身份证和银行卡不要放在一起. 在干燥的地方骑行,应在鼻腔里涂抹一些油脂,避免干燥,影响呼吸.还有嘴唇也要保护好. 每天休息或者出发的时候检查一下车辆的状况,尤其是刹车,看看后货架的螺丝是否松动,适当的给链条加油. 在偏远的地方要注意水源和食物的补给情况,最好带上一天的干粮(如火腿肠,大饼,榨菜'压缩饼干)在身上,水一般都是带3~4升.还有就是带些小白兔糖或者巧克力在身上,对补充体能很有用的哦.还有果珍\葡萄糖等等住宿问题,去西藏的时候我们主要是露营为主,通常我们都在牧民边上露营,这样取水生火都方便很多.住店的话我要求一般都比较低,干净'有床'有个风扇'安全'便宜就可以了.在些大城市住宿,可在一些小巷子里找家庭式旅店,便宜卫生最多一人十元的,或者在出城市的国道旁边都有汽车司机住的旅馆,也便宜,但相对脏些。有钱的住标间当然好,但是往往第二天会不舍得起来。
以务实的态度对待长途骑行的装备选择
长途单车旅行面对的困难:1.在较差路面上的较长时间骑行 2.装载所有野营用品和衣物以对应各种天气条件 3.装载多天的食物 4.装载多天的水 5.在较长时间内无法获得现代化的自行车装备和工具 6.长时间的骑行
总体考虑:
1.载重:多天的水和食物,备用部件,修车工具加上必备的行李,重量通常会达到40kg或更多。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需要更多的东西,通常旅行者还会带上相机,胶卷,地图册等等。我们要考虑的是,能够承受相当重量的货架和驮包。
2.可靠度:这对车的选择来说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单车旅行者,唯一没有备用的就是车
3.可修复度:意味着避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从故障中修复的能力。
4.兼容性:当你必须带上一大堆规格特殊的部件作为备用,是否应该考虑使用更普遍更普及的零部件?
从以上我们可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对于骑车旅行来说,重量并不是显得那样的重要,额外的2到3公斤相对于总重量并算不上什么。多携带一些备用部件和工具能提高车的可修复度,并且使你在旅途中感到放心。
货架和驮包:
大载重和在较差路面上骑行时的颠簸容易损坏货架和驮包。使用钢质管材的货架通常比铝制的牢固,并且并未增添多少重量。对于前货架更是如此,钢质管材制作的前货架拥有更长的寿命。通常货架的弱点是,仅仅靠一颗5mm的螺丝支撑重量,可以尝试将货架焊在车架上来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大多数廉价驮包来说,用于钩住货架的塑料钩子是薄弱之处。作者和大多数长途骑行者比较推崇Ortliebs这个牌子的驮包。Vaude的驮包在设计上仿照了Ortliebs,但钩挂系统是自己设计的。
车架:
许多人使用很普通的车架也同样进行了很长距离的旅行,所以这个方面并不是很重要。但是何时的车架可以使你的旅途更愉快(减轻你的痛苦)。
作者并不推荐使用山地车架,而是使用专为舒适旅行设计的车架,如Roberts和Orbit。
如果你选择了山地车架,你最好是用燕把而不是直把,前者更舒适,更利于改变骑行姿势。特殊的旅行把(我猜是蝶把)比普通车把更舒适。
另一种选择是旅行车架(700C),前提是它的车圈和车胎能满足你的要求。作者建议使用40mm(相当于1.75吧)的胎,作为一个应对多种路况的折中办法。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车架要有足够的硬度,尤其是后三角部分;偏软的后三角载重后,会在爬坡时严重泻力。
避震前叉较少使用在旅行车上,原因之一是万一坏了很麻烦,之二是,很难给避震叉装货架
钢车架的可修复性较好;款式老土的车不依招贼惦记
轮子:主要考虑的是规格的普遍性,这样能够很轻易找到替换和备用。
1.车圈尺寸(我选较常见的26寸和700C翻译)
26寸:几乎可以说是国际标准,26寸的车圈,内胎,外胎随处可得。最好在出发前装上质量上乘的车圈,这样可以不用带备用。
700C:跑车的国际标准,在欧洲相当普及,但是车胎普遍偏窄,在欧洲以外使用不多,需要带好足够的备用。
车轮在大负荷的长途骑行中饱受折磨,所以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比较和选择。
2.花鼓:36孔是世界标准;尽量选择封闭式花鼓,带上少量防水性较好的轴承润滑油,每千公里进行一下维护。
3.外胎:
* 花纹:主要的要求是耐用。在较差路面上骑行,许多外胎的侧面比胎面坏得更快,所以不必特别关注外胎的胎面有多耐磨。侧壁较厚的平纹外胎(光头胎,花纹连贯的山地胎)是不错的选择。
* 宽度:许多人喜欢用50mm的外胎,它足以应付各种路况,但是37mm-40mm的外胎是个更折中的选择。
4.内胎:同样要求耐用,最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许多内胎更注重重量而不是强度。尽量别用较细的内胎配较粗的外胎。
杂项:(我挑几个翻译)
1.飞轮:内飞比外飞更不易受损,但是一旦出故障很难维修。
2.链条:出发前就换上好的链条,并带上几节链条作备用。
3.水壶架:塑料的比铝的更不易损坏。
4.踏板:长途骑行很少考虑速度,所以不必使用自锁,一旦自锁鞋坏了就很麻烦。两用自锁踏板可以考虑。
5.鞋子:长途骑行者更倾向于选择户外运动鞋而不是山地自锁鞋,后者的寿命相对更短。带好一双凉鞋,涉水时可换。
6.带上照明设备,轻便气筒和码表。
工具和备用部件:带上组合工具,中轴拆卸器,曲柄拆卸器,刹车块,备用车线,备用胎,补胎工具,螺丝若干
最后的建议:
1.崎岖地形经常使螺丝松动,要定期检查,上紧螺丝
2.注意车子发出的声音,如有异常要立即检查,找出声音的出处
3.将一些现金和身份证件的复印件放在密封袋里藏在车把里。将钱和重要证件放在驮包的不起眼处。
4.带上防晒霜
5.对于高原反应和干热气候要提前做好适应准备
6.如带有野营燃料,注意安全存放
7.在行李中放一些樟脑丸,防止跳蚤等不速之客
8.证件和睡袋必须保持干燥
自行车旅行FAQ
一、行李打包
单车旅行装备的考虑重点在重量、体积与实用性,因为所有的家当要一路载在车上,所以越精简实用越好。单车旅行的第一课─简朴就是享乐,越简单越没有负担。针对路程长短、食宿条件、经费预算、气候,准备食、衣、住、日常用品等装备,如帐蓬、睡袋、睡垫、炊具、炉具、排汗衣、防风雨衣等,将装备事先放在挂袋中打包,至于安全帽和部分单车配备可放置在单车纸箱中。
二、单车运送
    依过去出国长途旅行的经验,我们习惯先将单车拆解,一般须要拆前轮、行李架、踏板、椅垫和龙头,然后打包装入纸箱,如此可尽量避免在运送过程中受损。上飞机时,单车可当行李托运,只要不超过航空公司行李限重,Check-in后会有专人搬运大型行李。可在购买机票时,说明将携带单车,并询问行李重量限制,例如:搭加拿大航空班机前往加拿大可携带两大件行李,各32公斤重。抵达当地机场出关后,将纸箱丢弃,单车组装后挂上行李即可上路,刚开始可能得花四五十分钟才能完成,技巧熟练后大约不到半小时即可完成。若有朋友接机,则可轻松地休息后,才进行单车组装。建议出国前,到单车店要纸箱时,最好先练习拆解和打包,可请单车店老板技术指导。也可选择用单车行李袋装单车,但要考虑单车行李袋的重量和体积是否会影响长途旅行的装备考虑。
三、单车维修
    单车行进中在正常情况下,最易发生的故障是破胎,其次是轮圈钢丝断掉,其余零配件的损坏,主因是产品寿命与里程到达使用的极限,因此长途旅行前,最好将内外胎、煞车线、变速线、煞车片、炼条等消耗零件换新,并需携带备用零件。为节省时间与体力,路上遇破胎状况时,先更换新内胎,等晚上休息时,再做补胎和简单保养等工作。出发前往落后地区旅行前,最好把单车带到车店做全面检查和更新配备,例如从欧洲到非洲前,我们的单车在意大利做了大整修,因为落后地区路况差且补给困难。
四、与家人沟通
    综合我们及旅途中所认识的单车骑士的经验,第一步是充分的准备,包括经费、体力及独立的能力,然后以周详的旅行计划及相关数据和家人真诚沟通,说明自己的想法,旅途中随时保持联络(电话及电子邮件),一开始,惊讶的家人可能须要一些时间思考,不过大多都能了解并支持,像Pinky的妹妹就变成后援,甚至我们到了最后一站─南非,Pinky的弟弟和妹妹还特地飞来加入,一起健行、骑单车、骑马、冲浪、看小企鹅,那段旅程,变成家人间珍贵的回忆。
五、签证
    每个国家签证办理的手续难易不同,入境方式一般分为须申请签证、落地签证、过境签证、免签证等方式,须申请签证表示在进入这个国家前就得申请取得签证,有签证才能获准入境,大部份的国家都采取这个方式,以便管理出入境的各国旅客。落地签证则是到达当地机场时,直接在入境移民局填写数据申请签证,如尼泊尔、埃及、蒙古等国家。免签证则是不用办理签证,只要填写出入境卡就可直接进入该国,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澳门、韩国等。过境签证则是因短期间过境如转机等,在入境时所核发的短效期签证。
    一般签证种类,依旅客入境需求与目的区分为单次、多次、观光、商务等,针对不同目的、国籍的入境旅客有所规定,至于签证效期时间各国规定不一,短则15天、一个月、三个月,长则一年、五年等。持有效期限内的签证,在当地的入境移民局关卡审核没问题就可获准入境,但停留时间则另有规定;大部份的国家规定在签证效期内才准停留,但有些签证可以办理延长签证手续,最好出国前先向各国驻台代表处询问清楚。由于签证效期的长短会影响到停留该国家的时间与路线的安排,单一国家或短行程的单车旅行,行程时间较易安排;多国和长时间的旅行,就得依各国的签证效期来安排行程,因此尽量在台湾申请能拿的到的签证,可避免路途中因申请签证所花费的时间成本,甚至被拒绝的困扰,最好先算好各国的签证效期,然后再安排到访的先后顺序和停留时间长短。
    特别推荐纽西兰和澳洲打工度假签证(Working Holiday Visa 一年多次入境),此签证核发之目的主要是让18至30岁的台湾年轻人可以在纽西兰和澳洲旅游之际,合法打工资助旅费,因此能在纽西兰和澳洲作较长时间的旅游,并认识当地的民俗风情。
六、关于财务:
    随着旅行时间的长短,如何携带金钱是大部分人会注意的问题,我们主要是以现金、旅行支票、信用卡、金融卡等交互应用。除了携带美金现钞和旅行支票外,也会用金融卡在当地ATM提款机提领现钞,至餐厅或买金额较高之商品会使用信用卡。
七、旅途中注意事项
A.食物
    骑单车需耗费体力,一定要吃得适当吃得好,由于每个国家的食物口味不同,短期的单车旅行,可自台湾携带一些食品,但长途旅行,食物则需在当地补给,以加拿大为例,沿途的大型超级市场非常方便补充食物,除了面包干粮、新鲜蔬果外,通常有色拉吧和各式火腿贩卖,也卖三明治和烤鸡、热汤等热食,大型超级市场附近通常有各连锁快餐餐厅;一般小镇也都有小型超级市场。若要自己炊煮,就需携带炉炊具,炉具的选择上以坚固、耐用、重量轻为原则,最重要的是使用何种燃料,所有燃料中最容易寻找的是汽油,所以可挑选使用汽油、去渍油的汽化炉﹔不过,汽化炉的缺点是操作较麻烦。在美加、纽澳、欧洲等现代国家,可考虑体积轻便,操作简单的瓦斯炉,瓦斯罐燃料也可轻易买到。沿途多吃新鲜蔬果,注意卫生,不要暴饮暴食,以少量多餐为佳。随身准备巧克力和干粮,适时补充体力,若前往人烟较少的地区,出发前别忘了检查食物是否足够。
B.服装
    服装的方面,骑乘时可穿着舒适的自行车衣裤,至于其余衣物,以精简、快洗易干的排汗衣裤为主,如遇冬季或需行经一些高海拔地区,须携带质量好、保暖性高的御寒衣物,如防风防雨透气裤子与保暖夹克,若有需要时可在当地购买。
C.住宿
    若当地无友人接应,最好于出发前先规划住宿地点,大城市的青年旅馆通常比较容易客满,抵达当地后则可前往游客中心索取沿途住宿相关信息。
1.露营区:在美加、纽澳、欧洲地区有许多经济实惠设备完善的露营区,可携带重量轻、体积小、防水性、保暖性高的帐篷与羽毛睡袋,享受露营的乐趣,长时间旅行亦可节省经费。(在落后国家因安全因素,并不建议随意露营。)至于野营,可直接询问当地人安全地点或骑车绕行找寻,顺便熟悉缳环境。
2.青年旅馆:在各国大城市以住宿青年旅馆为主,除了费用经济外(通常床位一晚约10~15美金),还可以认识朋友和交流旅游信息。
3.当地民宿:在乡间住民宿,可以增加和当地人交流的机会,较舒适且有个人空间。
4.汽车旅馆:在美加、纽澳城市周围多有经济型汽车旅馆,费用较一般旅馆和饭店便宜,偶尔可以好好休息,泡热水澡放松一下。
5.当地人家里:随着旅行时间的,我们常受邀到当地人家里做客,或几乎都在傍晚时询问沿途的人家是否可以在他们的院子里露营,通常对单车骑士他们都会友善地接受,有时会在小镇教堂、消防局或游客中心外面露营,若可以的话最好先征求同意。
6.野外露营:通常会在公园里或湖边,确认安全的地点扎营,野营时会遇到的洗澡问题,在后面加拿大单车旅行Q&A中会讨论。
D.天气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们的单车环球之旅,就像候鸟的迁徙,夏季在北半球从北往南移动,冬季在南半球。北美、西北欧属温带气候,夏季气候干爽舒适,非常适合旅行,对来自亚热带台湾的旅行者,要记得携带足够的保暖衣物,九月底十月初天气开始变冷,部分地区可能十月就会开始下雪,早晚温差也较大。
E.安全
    避免在夜晚、下雨或浓雾视线不良时骑乘,以免发生危险;女性尽量避免独自出入复杂的场所或接受单身男子的邀请,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路程中有突发状况或困难,可以到当地警察局或向我国的驻外代表处寻求帮忙,出发前可上网或向外交部索取驻外代表处的联络资料(中正机场旅客服务中心通常备有驻外代表处联络资料的黄色小册子)。
F.通讯
    美加、纽澳、欧洲等国属于通讯发达的国家,可在超商和加油站附设商店购买国际电话预付卡)卡片背面通常附免付费电话或地区代表号,和卡片密码),公共电话就可以拨打国际电话;网络方面,先进国家的图书馆通常可免费上网,有些计算机可选择中文语言阅读。当然也可使用手机国际漫游,但通讯费率较高。
G.健康
    若计划三个月以上海外单车旅行,出发前记得做身体检查,还有牙齿保健很重要,在国外看病费用高且不像台湾那么方便。出门在外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可随身携带一些常用药品如感冒药、肠胃药、止痛药、维他命、擦伤止血和按摩药膏(单车旅行必备)等医药包。
八、关于女孩子的身体保养与安全问题:
1.面对生理期,身体的调适?
答:生理期期间通常会安排在当地休息两三天,不会做长距离骑乘,事实上,身体会配合心理,旅行一段时间后身体自然会调整,自己也会知道如何事先安排调整计划。
2.因为距离城市遥远,只能选择在荒郊野外扎营,如何盥洗?
答:在荒郊野外扎营时,尽量会找接近水源的地方扎营,方便取水,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因为地广人稀,大部分小镇的投币式洗衣中心也会附设投币式淋浴,方便骑车或开车旅行的人,也可以在骑经露营区时要求付费淋浴,或者至少经过加油站和商店,在洗手间用水擦拭身体。
3.虽然已经很努力的找安全的地方睡觉了,但是,在荒郊野外搭帐篷,是否仍会担心有怪怪的人会出现?是否会反而担心到无法睡着或很浅眠?如何找到"算安全"的地方?
答:在北美和纽澳,人口不像亚洲那么密集,除了美国本土某些地区和大城市外,一般当地居民生活很单纯,老实说在荒郊野外搭帐篷反而比较安心(只要查看一下周围环境找比较隐密不易受甘扰的地点即可),倒是有时不得已须在城市中找地方露营会比较害怕怪人出现,所以最好尽量避免,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自行车发展史上来看这5件失败的作品:并不是每一次创新都是成功的
公路车与山地车有哪些区别?
山地自行车
自行车选购入门(图文)
各种自行车资料
你必须知道的骑行入门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