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50521档案揭秘:钱塘江大桥炸毁之谜

  登上杭州六和塔极目眺望,会看到一座雄伟的两层铁路、公路大桥飞架在钱塘江上,这就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并建造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它的建成打破了外国人认为此处不可能建桥的预言,为中国人长了志气。

1937926建成通车,钱塘江大桥已经在风雨、大潮和战火的洗礼中屹立了78载春秋年华,然而它的命运却是一波三折——在建成后第89天,一声巨响后,大桥的两个桥墩被炸毁,通行中断,而炸桥人竟然就是总设计师茅以升。

那么,茅以升是如何设计并建造出钱塘江大桥的?大桥建成后,为何迟迟不向民众开放?历经磨难建好的大桥,为何刚建成就要炸掉?最令人奇怪的是,大桥为何在设计时就预留了炸毁的方案?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钱塘江大桥炸毁之谜。

  


茅以升1896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20岁成为美国康奈尔大学最年轻的研究生。23岁时,他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关于桥梁工程的见解,被国际桥梁界定为“茅氏定律”,成为美国加里基里工学院建校以来第一位工学博士。1920年,他学成回国后,立志为自己国家造一座举世闻名的桥。在他37岁的时候,这个机会突然来了。

当时,浙赣铁路已经由杭州通至玉山,一两年后就可通到南昌,但钱塘江把浙江省分成了东西两块,不但一省的交通受到了限制,还对全国国防与经济造成妨碍,因此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希望在钱塘江上兴建大桥。曾养甫虽为官员,却是学者出身,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和美国匹兹堡大学,学的是矿冶。

此前,在中国的大川大河上,虽已有一些大桥,但都是外国人造的,可以想象,茅以升担负着一项前所未有的重任,他要用自己的智慧来证明中国人有能力建造现代化大桥。

钱塘江又称钱江,江流汹涌澎湃,潮头壁立的钱江潮与随水流变迁无定的泥沙是建桥的两大难题。当时,许多银行财团都不相信中国人自己有本事建造现代化桥梁,而茅以升却设计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大桥方案,最终战胜了美国专家。在造桥过程中,茅以升克服了80多个重大难题,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仅用两年半时间,工程人员就在急流汹涌的钱塘江上建起了这座长1453米、高71米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大桥。

193777,日本军队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蓄意挑衅,并于78凌晨5点左右向中国守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战势的发展大大出乎国人的意料。729,北平沦陷,730,天津沦陷。89,驻上海日军又对中国守军开始了新一轮挑衅,并在813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历时三个月之久的淞沪会战就此展开。

即将完工的钱塘江大桥早就成了日本侵略者的眼中钉肉中刺。1937814,日本飞机首次空袭南京、上海和钱塘江大桥。茅以升在《钱塘江建桥回忆》中记下了当时首次遭袭的情况“三架日本飞机飞来投弹,但都投入江中,并未炸到什么东西。我意识到战争威胁已经来到大桥。工程未完,战事已起,这真急坏人了,铁道部和浙江政府都严令赶工,全体职工也尽自己最大力量,其实就是在同日寇抢时间。此后,日本飞机常来骚扰但始终没有伤及大桥本身。”

926,这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终于建成通车了!当天清晨,第一列火车从大桥上驶过,运送大批军火物资的列车陆续通过这座大桥运往前线。同时,南京方面派了一个120人组成的高射机枪连驻守钱塘江大桥。

政府的重视让大桥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更加雄伟和神圣了,但遗憾的是,他们并不能在大桥上随意走动,火车过桥也只被限制在夜间,并且过桥时需要熄灭灯火。此外,桥工们还被要求把多余的砖头、泥土、木条等杂物搬到干干净净的公路桥桥面上。伪装成一副尚在建设当中的样子,以迷惑敌机的侦察。


19371112,上海沦陷,江南百姓大为恐慌,上海、嘉善、嘉兴……一路下来,不需太多时间,杭州沦陷几乎是看得到的事儿。

杭州的民众纷纷开始难逃,南星桥码头人山人海,一时无法渡江的百姓纷纷涌向钱塘江大桥,但是公路桥上荷枪实弹的士兵毫不通融地把他们挡在北岸。

由于渡江逃难的人太多,1116,一艘渡轮发生翻船事故。与此同时,在江边等待渡江的难民也越聚越多,省政府顾不得敌机的空袭,作出了开桥的决定,并于1117日清晨命令茅以升开通大桥公路桥面。

大桥向民众开通的第一天,经由此桥逃难的人不下10万,从早到晚,公路桥都被挤得水泄不通,但没有人知道大桥下面已经埋设了炸药。这炸药,是谁埋下的呢?

原来就在大桥开通的前一天,一位戴着墨镜、衣领高高竖起的神秘客人来到钱塘江大桥桥工处,点名要见茅以升,此人自称是南京来的,有要事相商。见到茅以升后,客人取下墨镜,没有寒暄没有客套,开门见山地说:“茅先生,我姓丁,是南京工兵学校的教官,嘉善已经沦陷,日军正在逼近杭州,我奉命令,在明天之前炸毁钱塘江大桥,以防止敌人过江,炸药、电线、雷管等材料都在外面的卡车上,马上准备吧!”

茅以升听了目瞪口呆,不许百姓过桥,伪装成未完工的假象,怕的就是日军来炸桥,可是等来等去,却等来了这样的命令——要他马上亲手把大桥炸掉!

丁教官见茅以升默然不语,就取出公文递给他,茅以升接过一看,原来真是军方的命令,便对丁教官说:“桥工处是归铁道部和浙江省会同管辖的,现在铁道部并无炸桥命令,至少也要有浙江省政府命令我才能办,既然你有军方命令,那么我们一同去省政府,请省主席决定再说。”

当时浙江省主席是朱家骅,听完情况后,朱家骅也觉得这时炸桥太早,他说,“杭州撤退事务还未办完,铁道部方面也正需要用大桥撤退大量的物资,大桥不能马上炸,是否可以延迟几天?南京方面我负责解释。”

丁教官听后说:“延迟几天是可以的,但是炸桥埋药要一定的时间,等到最后来办就怕来不及了。”朱家骅再次坚定的表示:“具体的技术问题我不管,马上炸桥不行。”这句话让茅以升吃了一颗定心丸,但他知道,炸桥是早晚的事。

茅以升随即和丁教官回到桥工处共同商讨炸桥事宜。丁教官原先拟定的计划是炸毁5孔钢梁,使它们全部坠入江中,但茅以升认为这样不够,仅炸钢梁,不炸桥墩,敌人很容易设法通车。那么,这桥到底该怎么炸呢?

  


事实上,茅以升在设计大桥时已经考虑到炸桥的可能了。钱塘江大桥的沉箱质量监工来者佛的儿子来光明在根据父亲生前所留下的资料及前辈的口述汇总整理的《钱塘江建桥、炸桥纪实》一文中描述了预留炸药孔的起因和经过,“在大桥施工时,战火已经迫近,茅以升在814莅险沉箱的那一刻起就想到了:万一杭州被日寇占领了怎么办?难道要把自己辛辛苦苦造起来的大桥白白送给鬼子吗?于是他就和大桥的总工程师罗英研究,临时改变了设计方案,在当时尚未完工的14号桥墩内设计了一个埋炸药的预留孔,由罗英设计好后,交由来者佛去负责具体施工。除他们三人外,再无其他任何人知道,这一次是为了配合丁教官炸桥,才把此机密告诉了丁教官。”

据丁教官估计,炸这一座桥墩和5孔钢梁,需要100多根引线接到放炸药的各处,完成这项工作至少需要12个小时,如果等到敌人兵临城下再施工,肯定是来不及的,而且战事变化莫测,谁也无法在12小时前就准确知道敌人何时抵达。

茅以升考虑再三,最后决定,先把炸药放进14号桥墩的空洞以及五孔钢梁的杆件上,之后把100多根引线从放炸药的地方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作为炸桥的准备。等到要炸桥时,再把每根引线接通雷管,这项工作至多只要两个小时,不会贻误军机。丁教官当即将这个办法电告南京,并得到了批准。

大伙儿说干就干,丁教官指导工兵埋炸药,由于事先得到了来者佛的指点,一切工作进展顺利,第二天凌晨3点多,炸药埋设工作基本完工。

这之后,火车、汽车和行人就在这座已埋有炸药的桥上通行,为保证大桥的安全,火车司机还被要求在过桥时禁止加煤添火,并强调这是军事秘密,不得泄露。


193712月,日军攻克武康,窥伺富阳,杭州危在旦夕,过桥的人更多了,铁路运输也紧张起来。据铁路部门估计,仅1222这一天,过桥撤退的火车就有三百多辆,客货车两千多辆。

1223下午一点钟,炸桥的命令终于下达。茅以升和丁教官站在桥头,看着滚滚南逃的人潮,一时间忧心忡忡。丁教官急切的说到:“茅先生,不要再犹豫了,你这样会误了大事的!”茅以升拍了拍他的肩膀,冷静地说:“我会把握时机的,你可以带领手下马上把那100多根引线接到爆炸器上,但是没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开动引爆器!”

下午5点,茅以升看到六和塔顶层举出一面白旗,在风中使劲地摇晃,那是事先约定的暗号:沪杭公路方向发现日军踪迹了!是时候禁止行人通行了,不然这儿就真的成了日军南下的通道了。

当最后一批难民冲过南岸警戒线后,茅以升果断下令:“炸桥!”“轰隆隆”一阵巨响,刹那间,滚滚浓烟笼罩在钱塘江上空。

第一次爆炸后,丁教官又和工兵班长一起上桥去检查炸药情况,对每一个雷管和引线的接头再次检查,确认一切妥当后,回到桥南的小房间内,再次启动了爆炸器。一声更大的巨响,火光和浓烟冲天而起,映红了整条江面。

14号桥墩的上半截全部炸飞,同时五孔钢梁折断落入江中。这座全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由中国人首次自行设计施工的现代化大桥,就此被炸断,此时,距离其正式通车还不到3个月,离公路桥通车也只有仅仅36天!然而,它已经发挥出了巨大作用,仅从抢运物资价值上来看,就超出了建桥时500多万银元的总投资,更重要的是,100万生命都是从这座桥上逃难过去的。

  

大桥炸毁了,茅以升含泪注视着升起的漫天烟雾。当天晚上,茅以升在书桌前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炸毁大桥对阻滞日军南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日军曾寄希望于通过它直抵战争后方,因此他们决定马上修复大桥,但由于缺少设计图纸,日本人花了整整7年,才于1944年将大桥勉强修通,而此时距他们战败的日子也已不远了。

大桥炸毁后,桥工处全部撤退,茅以升带着在钱塘江大桥建设过程中的所有图表、文卷、相片等14箱重要资料一起撤退。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茅以升一家在躲避战乱的路途中舍弃了许多家当,却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尽数保存下来。

四处奔波的茅以升时刻期盼着抗战胜利、重修大桥的那一天,而钱塘江大桥却如危难中的中国一样,命运多舛。抗日游击队员为了阻止日军南侵,先后两次将日军修复好的大桥炸毁。1946年,茅以升开始修复大桥。194953日,杭州解放当天,国民党节节败退,在大桥第5孔钢梁下放置了炸药,再次炸断大桥。到1953年修复完成,历时整整7年,远远超过了当初两年半建桥的时间。当时,曾有人问起茅以升当年炸桥时的心情,他形容说:“就如同亲手掐死自己的儿子一般。”

1987年,钱塘江大桥建桥50周年时,茅以升再一次登上钱塘江大桥。他对身边的人说,半个世纪前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当时茅以升已经90多岁了,眼睛不好,只能看到很近的东西,而且只能看到影子,所以他一直抚摸着钱塘江大桥的栏杆,没有话,只看着远方。两年后,茅以升逝世,享年94岁。

(文稿由杭州之声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茅以升与钱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建成89天,设计师却亲手炸桥?含泪写“此桥必复”
揭秘 | 抗战中茅以升含泪炸毁钱塘江大桥:痛心仿若扼杀自己的孩子~
这座桥让100万中国人免于一死,却在建成89天后被炸毁,一切都是因为他···
视野 || “桥坚强”--钱塘江大桥70余年屹立不倒
茅以升为抗日炸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