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交流】《高手过招》系列之十五:痛风
首先,如果痛风石巨大,平片已经出现骨质的破坏,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愿意手术就去手术吧。俺一个年轻医生,不担太多风险,留在手上怕万一疗效不好,病人闹。哎。
中医方面
痛风亦属于痹症,朱良春先生提出的“湿浊瘀痹”可完美的解释其病机。
患者大多有饮酒病史,喜欢吃肥甘厚腻。故病机可认为是湿浊瘀滞,受寒受湿多是其诱因。若不重视,一旦伤及脾肾,久病则成“关格”(肾衰竭)。
治法:泄化浊瘀
重用土茯苓,至少30g,多可用到60g,泽兰泻各20g 萆薢20g 薏米仁 20g 秦艽 20g 桃仁 15g 地龙10g 赤芍15g 地鳖虫12g
湿热郁久常常化热,故多可配合二妙、甚至四妙丸加减治疗;
皮肿较甚,内经云湿胜则肿,可重用祛湿药萆薢、 薏米仁,加白芥子等;
针刺方面也有一定优势,主要是急性期的放血,但要注意创面收口问题,患者兼有糖尿病的,此法禁用。
最后就是平时饮食预防,大家都知道                                                           相关疾病:痛风
痛风与湿热下注有关,湿盛久则阳气微,芳化、温化、燥化多用,不可久用寒凉伤阳气。我常选用的是李东垣的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汤-《医学启源》卷下。
[药物组成]:羌活半两,防风3钱,升麻1钱,葛根2钱,白术1钱,苍术3钱,当归身3钱,人参2钱,甘草5钱,苦参(酒浸)2钱,黄芩1钱(炒),知母3钱(酒洗),茵陈5钱(酒炒),猪芩3钱,泽泻3钱。
[方剂主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2盏半,先以水拌湿,候少时,煎至1盏,去滓温服。待少时,美膳压之。
用量上注意人参、知母的量是要根据人体虚实寒热来调整的。                 一、痛风病名之商榷
痛风之名,始于李东垣、朱丹溪,但中医之痛风是广义的历节病,而西医学之痛风,则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症,所以病名虽同,概念则异。从临床观察,有其特征,如多以中老年,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膏粱肥甘之人为多;关节疼痛以夜半为甚,且有结节,或溃流脂液。从病因来看,受寒受湿虽是诱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要病机,且此湿浊之邪,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内。因为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因之痰湿滞阻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初则腰痛、尿血,久则壅塞三焦,而呈“关格”危候,即“痛风性肾炎”而致肾功能衰竭之症。凡此悉皆浊瘀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故我称之为“浊瘀痹”,似较契合病机。
二、主要治则是泄化浊瘀
由于痛风之发生,是浊瘀为患,故应坚守“泄化浊瘀”这一法则,审证加减,浊瘀即可逐渐泄化,而血尿酸亦将随之下降,从而使分清泌浊之功能恢复,而趋健复。这也说明:痛风虽然也属于痹证范围,具有关节疼痛、肿胀等痹证的共同表现,但浊瘀滞留经脉,乃其特点,若不注意及此,以通套治痹方药笼统施治,则难以取效。
三、辨证辨病,灵活用药
我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土茯苓、萆解、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是泄浊解毒之良药,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则可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浓度。曾取以上药物制成“痛风冲剂”,经六年来系统观察,大多数病例在服药2~3天后,症状有显著改善,继续服用,可以获愈。经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实验证明,用痛风冲剂对因微结晶尿钠所致大鼠实验性痛风观察,给药组2小时后大鼠的足跖肿胀的消退,显然比模型组要快,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在消肿方面,痛风冲剂并不逊于秋水仙碱组。毒性试验证明:痛风冲剂对人体是安全可靠的。目前正在作2期临床观察,以便申报新药。至于蕴遏化热者,可加清泄利络之律草、虎杖、三妙丸等;痛甚者伍以全蝎、蜈蚣、延胡索、五灵脂以开瘀定痛;漫肿较甚者,加僵蚕、白芥子、陈胆星等化痰药,可加速消肿缓痛;如关节僵肿,结节坚硬者,加炮甲、蜣螂、蜂房等可破结开瘀,既可软坚消肿,亦利于降低血尿酸指标。如在急性发作期,宜加重土茯苓、萆解之用量,并依据证候之偏热、偏寒之不同,而配用生地、寒水石、知母、水牛角等以清热通络;或加制川乌、草乌、川桂枝、细辛、仙灵脾、鹿角霜等以温经散寒,可收消肿定痛、控制发作之效。体虚者,又应选用熟地黄、补骨脂、骨碎补、生黄芪等以补肾壮骨。至于腰痛血尿时,可加通淋化石之品,如金钱草、海金砂、芒硝、小蓟、茅根等。
四、病案举例
病例(一):夏××,男,55岁,干部,1988年3月14日就诊。
主诉:手指、足趾小关节经常肿痛,以夜间为剧,已经5年,右手食指中节僵肿破溃,亦已两年余。
病史:5年前因经常出差,频频饮酒,屡进膏粱厚味,兼之旅途劳顿,感受风寒,时感手指、足趾肿痛,因工作较忙,未曾介意。以后每于饮酒或劳累、受寒之后,即疼痛增剧,右手食指中节及左足拇趾内侧肿痛尤甚,以夜间为剧,即去医院就诊,作风湿性关节炎处理,曾服炎痛喜康、布洛芬等药,疼痛有所缓解,时轻时剧,终未根治。两年前右手食指中节僵肿处破溃,流出白色脂膏,查血尿酸高达918微摩尔/升,确诊为“痛风”,即服用别嘌呤醇、丙璜酸等药,症情有所好转,但因胃痛不适而停服,因之肿痛又增剧,乃断续服用,病情缠绵,迄今未愈。
检查:形体丰腴,右手食指中节肿痛破溃,左足大趾内侧亦肿痛较甚,入暮为剧,血尿酸714微摩尔/升,口苦,苔黄腻,质衬紫,脉弦数。右耳翼摸到二枚痛风石结节,左侧有一枚。
诊断:浊瘀痹(痛风)。
治疗:泄化浊瘀,蠲痹通络。
处方:土茯苓60g,生苡仁、威灵仙、律草、虎杖各30g,萆解20g,秦艽、泽兰、泽泻、桃仁、地龙、赤芍各15g,地鳖虫12g,三妙丸10g(包煎)。10剂。
3月25日二诊:药后浊瘀泄化,疼痛显减,破溃处之分泌物有所减少,足趾之肿痛亦缓,苔薄,质衬紫稍化,脉细弦。此佳象也,药既奏效,毋庸更张,继进之。上方去三妙丸,加炙僵蚕12g,炙蜂房10g。15剂。
4月10日三诊:破溃处分泌已少,僵肿渐消,有敛愈之征;苔薄,衬紫已化,脉小弦。血尿酸已接近正常,前法续进,并复入补肾之品以善其后。
上方土茯苓减为30g,去赤芍、律草,加熟地黄15g,补骨脂、骨碎补各10g。15剂。
10月5日随访:手足指、趾之肿痛,迄未再作。
病例(二):郭××,男,57岁,农民。
2000年1月7日初诊:确诊痛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均已多年。双手十指变形,左手小指有痛风结石,全身关节酸痛,近日足趾突发红肿热痛,故来就诊。纳可,便调,舌红绛、苔黄浊,脉弦,此浊瘀阻络,有化热伤阴之征,治宜泄化浊瘀,养阴清热,通络定痛。
处方:
(1)青风藤、土茯苓、泽兰、泽泻、豕希 莶草、炒元胡各30g,生地20g,没药、赤白芍各15g,炙蜂房、炙地鳖虫各10g。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2月8日二诊:既往曾用激素未相告,用中药后擅自将强的松4 /d突然停服,故痛反剧,肿不消,口干、痰多,二便正常,苔中白腻,舌红,脉弦。前法损益。
处方:
(1)穿山龙50g,土茯苓、豕希 莶草、青风藤、泽兰、泽泻、金荞麦、炒元胡各30g,徐长卿、没药、地龙、赤芍、炙僵蚕各15g,皂刺、地鳖虫、当归各10g,甘草6g。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3月14日三诊:药后肿痛缓解,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激素已撤除,原法出入。
处方:
(1)穿山龙50g,鸡血藤、土茯苓、威灵仙、金荞麦各30g,徐长卿15g,制川乌、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凤凰衣8g。30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随访已趋缓解,嘱忌食含嘌呤类食物如各种豆类、海鱼、动物内脏、菠菜等及酒,多饮水,仍每日服益肾蠲痹丸2包,以期巩固。
【按】长期使用激素者,在改服中药的过程中均需递减,不可骤停。方中用穿山龙,且所用剂量甚大,据笔者使用体会,似有替代激素的作用,而无激素的副作用;金荞麦则为良好的祛痰化瘀、清热消炎药。
病例(三):张××,男,70岁。
99年11月10日初诊:双手指关节肿痛月余,伴晨僵1小时,左手中指关节严重红肿热痛,犹如胡萝卜,活动受限,二便调,纳可。查:UA 666mmol/L,ENA总抗体阳性,WBC 3.67×10 /L,ESR 56mm/h,Cr 15.6mg/L,舌红,苔薄白中裂,脉细小弦。此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痛风,不易速解。治宜蠲痹通络,佐以泄化浊瘀。
处方:
(1)穿山龙、鸡血藤、威灵仙、生黄芪、青风藤、泽兰、泽泻、土茯苓各30g,生地黄20g,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凤凰衣、甘草各6g。7剂。
(2)益肾蠲痹丸4g×21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3)痛风冲剂9包×3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11月20日二诊:药后关节肿痛减轻,口干,二便正常,但遇寒痛剧,舌脉同前。复检:血尿酸540mmol/L,原法续进。
处方:
(1)穿山龙、豕希 莶草、鸡血藤、土茯苓、威灵仙各30g,制川乌、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7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11月27日三诊:近有低热T37.8 C左右,便溏,神疲,心悸,夜寐不安,ESR 28mm/h,脉细涩。此症顽固,常有反复,原法续进。
处方:
(1)穿山龙、鸡血藤、威灵仙、鹿含草、律草、土茯苓、怀山药各30g,白薇、地骨皮各20g,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甘草6g。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12月11日四诊:低热渐除,神疲,纳可,寐不实,舌苔白腻,脉细小数,原法续进。
处方:
(1)上方加炒苡仁、夜交藤各30g。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12月25日五诊:肿痛已消除,惟神疲、低热未已,需耐心服药,方能痊愈。
处方:
(1)上方30剂。
(2)痛风冲剂9包×10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90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随访已愈。
【按】此案亦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痛风,二者都是顽缠难愈的疾病,发生在一人身上,就更显得难以措手,前人著作中也鲜有可资借鉴的成例。笔者初诊用乌蛇、蜂房、地鳖虫、地龙、僵蚕等蠲痹通络为主,佐以泽兰、泽泻、威灵仙、土茯苓、穿山龙泄浊化瘀。二诊因受寒而痛,加川乌;三诊因发热加律草、白薇、地骨皮;四诊因寐不实而加夜交藤,都是因证而施,而蠲痹通络,泄化浊瘀的主导方针不动,且汤丸并进,意在加强作用,并鼓励患者耐心服药,结果在五诊时即收肿疼尽消之效                                                                                             相关疾病:丹毒
痛风
我身边有几个痛风的朋友,开始痛都为大脚趾母第一个关节痛。记得刘渡舟老师讲过伤寒论与经络的一个验案:……有一年我去大同,正值暑假,住在宾馆里,他那儿管后勤的部长姓张,听说是北京中医学院来了老教授,就找我来看病了。我一见他就觉得纳闷:这位张部长穿着老式的凉鞋,可前边一大条都被剪掉了,露出个大趾在外面,通红锃亮,又不敢碰,很疼。他说:"您看我连凉鞋都不敢穿了,疼得厉害。西医叫它丹毒,越到晚上疼得越厉害。"我一看,大脚趾,正是大敦穴。号号脉吧,脉弦而滑,弦为肝脉,滑是热象。大、浮、数、滑主阳,阳主热。大趾上有三根毛,是大敦穴的位置,"厥阴足脉肝所终,大趾之端毛际丛"。那地方有毛,古人就看出来了,还看清了有三根,你说古人的眼睛是不是比咱们看得都清楚,咱们还天天戴着眼镜,看东西都看不清。我就给他开了个方,"龙胆泻肝汤"加上十四克地丁、十四克公英。"湿热毒火,首遇肝经"。张部长问我:"刘老,这到底是什么病,是丹毒吗?"我说:"这叫'大趾发'。大趾,就是大脚趾,发呢,你看你这个又红又肿,发了。"七副"龙胆泻肝汤",他晚上就能睡觉了,不疼了。你说这经络在临床是不是管用啊。"龙胆泻肝汤"加公英、地丁,清热解毒,肝经的火毒一清,不就见好了吗? ……
由此我认为,痛风开始的病位乃厥阴足脉肝所终的部位。此和肝有很大的关系,平时大家不是常说“喝酒伤肝,不喝酒伤感情”,这肝受邪后从经络表现出了痛。而且是所终止的位置,很多人说初期乃第一关节痛,越往后越往上痛。最后痛得病入膏肓。由此,只要出现痛风我认为肝已患病。病从何来?我认为从脾来。金匮要略里讲过“知肝传脾”我认为除了直中外也有传遍规律。脾传肝,正如wangjo731所讲“患者大多有饮酒病史,喜欢吃肥甘厚腻”(甘厚腻会化痰湿)此病邪由脾传肝,日久积淀而患肝病。suannai78兄、guoli378兄、任之堂主人都提过“湿”字,意在“脾湿”。啤酒喝多了容易造成脾湿、所以痛风病人医生要告诫其不能喝啤酒。大家所提供的方中大多都有“茯苓”“泽泻”也在除痰化湿之列。由此,我认为痛风起初乃为湿患,后传肝而为病,从大脚趾母表现出来。
既然有了湿遇热乃“热蒸为痰”肝有痰饮也是痛风的表现,所以zhaobo1900兄言道“凡是痛风,给予利尿,清热解毒之药,无不应验”,说明痛风病人不能“遇热”。
综上,预防痛风的发生有以下两点:第一、忌湿;第二、忌热;
以上纯属自己观点,请大家拍砖!                                                    我身边有几个痛风的朋友,开始痛都为大脚趾母第一个关节痛。记得刘渡舟老师讲过伤寒论与经络的一个验案:……有一年我去大同,正值暑假,住在宾馆里,他那儿管后勤的部长姓张,听说是北京中医学院来了老教授,就找我来看病了。我一见他就觉得纳闷:这位张部长穿着老式的凉鞋,可前边一大条都被剪掉了,露出个大趾在外面,通红锃亮,又不敢碰,很疼。他说:"您看我连凉鞋都不敢穿了,疼得厉害。西医叫它丹毒,越到晚上疼得越厉害。"我一看,大脚趾,正是大敦穴。号号脉吧,脉弦而滑,弦为肝脉,滑是热象。大、浮、数、滑主阳,阳主热。大趾上有三根毛,是大敦穴的位置,"厥阴足脉肝所终,大趾之端毛际丛"。那地方有毛,古人就看出来了,还看清了有三根,你说古人的眼睛是不是比咱们看得都清楚,咱们还天天戴着眼镜,看东西都看不清。我就给他开了个方,"龙胆泻肝汤"加上十四克地丁、十四克公英。"湿热毒火,首遇肝经"。张部长问我:"刘老,这到底是什么病,是丹毒吗?"我说:"这叫'大趾发'。大趾,就是大脚趾,发呢,你看你这个又红又肿,发了。"七副"龙胆泻肝汤",他晚上就能睡觉了,不疼了。你说这经络在临床是不是管用啊。"龙胆泻肝汤"加公英、地丁,清热解毒,肝经的火毒一清,不就见好了吗? ……
由此我认为,痛风开始的病位乃厥阴足脉肝所终的部位。此和肝有很大的关系,平时大家不是常说“喝酒伤肝,不喝酒伤感情”,这肝受邪后从经络表现出了痛。而且是所终止的位置,很多人说初期乃第一关节痛,越往后越往上痛。最后痛得病入膏肓。由此,只要出现痛风我认为肝已患病。病从何来?我认为从脾来。金匮要略里讲过“知肝传脾”我认为除了直中外也有传遍规律。脾传肝,正如wangjo731所讲“患者大多有饮酒病史,喜欢吃肥甘厚腻”(甘厚腻会化痰湿)此病邪由脾传肝,日久积淀而患肝病。suannai78兄、guoli378兄、任之堂主人都提过“湿”字,意在“脾湿”。啤酒喝多了容易造成脾湿、所以痛风病人医生要告诫其不能喝啤酒。大家所提供的方中大多都有“茯苓”“泽泻”也在除痰化湿之列。由此,我认为痛风起初乃为湿患,后传肝而为病,从大脚趾母表现出来。
既然有了湿遇热乃“热蒸为痰”肝有痰饮也是痛风的表现,所以zhaobo1900兄言道“凡是痛风,给予利尿,清热解毒之药,无不应验”,说明痛风病人不能“遇热”。
综上,预防痛风的发生有以下两点:第一、忌湿;第二、忌热;
以上纯属自己观点,请大家拍砖!
old楚天阔:从刘度舟的医案引出经络辨证:痛风开始的病位乃厥阴足脉肝所终的部位。最后的总结很有深度,搞得我现在很郁闷,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呵呵。
先说说针刺方面:
中医学将痛风性关节炎归属为“痹证”范畴,痹证是因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闭阻而产生的病证。
因本病湿热偏重,大体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疏经通脉。
故取阳明胃经曲池、足三里,督脉的大椎以清热;
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以利湿;
取肾俞、膀胱俞可通调水道;诸穴共用可而止捅。
合谷、太冲相配,开四关。
关于灸法
有些临床资料提示灸局部,疗效卓越,我未曾亲眼见过,不知道到底疗效如何,存疑。
采用灸法的理论依据是:灸法本身有温通经脉,祛湿散寒的作用,亦可以热引热,使热邪外出,对机体及患部有双向调节作用,有清热解毒之功。
最后说说放血。
痛风急性发作期,放血效果确实不错。
放血部位的选取:可选取患病关节局部高度肿胀充盈、青紫、怒张的络脉上,或者在其病变附近相关穴位上,也可循经刺络,一般为20 ml即可,重症可达30-50ml。
要求:务必点刺准确,一针到位。
放血周期,轻症每周1次,重症2天1次。
关于穴位的选取:突出以辨病取穴与辨证取穴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如可以再局部放血,配合远端取穴,或是远端放血,局部取穴。
建议:痛风石如果不大,可以局部放血,但局部放血让人担心的是创口收敛问题。当下医患关系紧张,还是远端放血较为稳妥。
总结完毕。楼上众人把很多精华都提前公布了,不是俺说的太少,实在是水平有限。
相关疾病:痛风
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此乃西医之病名,缘于血清中尿酸的含量超过正常上线,过剩的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于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而致关节疼痛,发为痛风性关节炎;陈积于皮下,则成痛风石;沉积于胆囊,肾脏,则成结石,严重者引起肾损害。其中以痛风性关节炎最为常见,发作时表现为关节红肿,剧烈疼痛,不能屈伸、由于尿酸盐质重向下,受累的关节多在下肢,以足趾关节病变最为多见。
中医将痛风诊断为历节风论治,病机多本虚标实,治法以胜湿、利水、祛风等法诊断病邪,以活血化坚、温阳益气、调和气血来顾及机体的反应性。
常用方有:
1.黄芪桂枝五物汤——集调营和卫,祛风散邪(邪实);益气温经,和血通痹(本虚)于一炉,实为治痛风之良方;
2.桂枝芍药知母汤——可以治疗诸肢节疼痛,《经方实验录》中有记载;
3.当归拈痛汤——适用于急性痛风,也可加减用于慢性痛风;
4.四妙散(二妙散+牛膝,薏米)——清利湿热,主要作用于下肢;
5.单味药:油松节——祛风燥湿,止痛,治疗痛风疗效确切,可以配在上述方中运用,                                                                  我是风湿免疫科,导师唐先平副教授和胡荫奇教授 在治疗痛风时,是分期辨证治疗。
分急性期、把痛风分为四期:一、痛风急性发作期;二、痛风间歇期;三、痛风反复发作期(又称之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四、痛风性肾病期(又称慢性高尿酸性性肾病)。临床实践证明:痛风系列方药对各种类型和各个病变时期的痛风病均有良好效果。在急性期,它可以尽快控制和消除关节的红肿热痛;在间歇期,它可能调节体内嘌呤代谢,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或防止急性炎症的发作;在痛风石形成后,它不仅可以消除关节肿痛等症状,还能在短时期内使痛风石溶解、吸收、消散,防止痛风石破溃和关节软骨损害,促进已破溃的皮肤愈合。痛风系列方药还可以保护肾功能,使痛风肾患者减少透析次数或免于透析。
1. 痛风急性发作期: 起病急骤,多数病发在夜间,突然关节剧烈疼痛,以第一跖趾关节、足趾关节受累较多,其它依次是足背、踝、足跟、腕、手指等关节。发病初期,一般为单个关节发生炎症,跖趾关节发炎率占50%以上。症见局部红肿热痛,肤色暗红,有烧灼感,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站立或行走疼痛加剧。可伴有头痛、恶寒、发热、烦躁、口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治疗从清热利湿解毒、化瘀降浊、消肿定痛立法,2. 痛风间歇期:痛风急性发作期执自行恢复或经治疗后恢复后,仅表现为尿酸血升高,无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周围及耳廓无痛风石沉积,无肾结石等,为防止痛风性关节炎再次发作。舌红、苔薄黄或薄黄腻,脉滑细。治疗宜从健脾利湿、升清降浊立法;3. 痛风反复发作期(又称之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一般由急性期发展变化而来。尿酸盐在关节内沉着逐渐增多,发作逐渐频繁,每次发作所波及的关节也逐渐增多,缓解期缩短。表现为关节疼痛剧烈,持续时间较长,但局部红肿灼热感无急性期明显,关节出现畸形,屈伸活动受限,耳廓、跖趾、指间、掌指关节等处可见痛风石,部分病人痛风石可增大、溃破后可见豆腐渣状白色尿酸盐结晶排出。也有一部分病人尿酸盐积于肾脏形成结石,出现腰痛、尿血。舌暗红、苔薄黄或薄黄腻,脉滑细或细涩。中医治疗从健脾利湿泄浊,祛瘀散结、通络止痛立法,4.痛风性肾病期:又称慢性高尿酸性性肾病,多见于中年男性,约90%伴有痛风性关节炎,约有20%的患者有尿酸性结石。其肾脏病变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肾小管能尤其是浓缩功能减退常为肾脏病最早期的表现,患者常有腰部酸痛、轻度浮肿、中度血压升高等表现,以后可表现为轻度蛋白尿及镜下血尿。晚期可表现为肾小球受累,滤过率下降(尿频、夜尿增多),肾功能持续恶化,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舌淡黯、苔薄黄或薄白,脉细弱或沉细弱。中医治疗宜从益肾健脾泄浊、化湿通络立法,方选用参芪地黄汤合四妙散加减。                                                                    相关疾病:痛风
淋病
卒中
朱丹溪:
痛风
四肢百节走痛是也。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大率有痰、风热、风湿、血虚。因于续命汤;因于湿者,苍术、白术之类,佐以竹沥;因于痰者,二陈汤加酒炒黄芩、羌活、术;因于血虚者,用芎、归之类,佐以红花、桃仁。**之方,苍术、川芎、白芷、南星、当归、酒黄芩。在上者,加羌活、威灵仙、桂枝;在下者,加牛膝、防己、木通、黄柏。血虚,《格致余论》详言,多用川芎、当归,佐以桃红花、薄桂、威灵仙。治痛风,取薄桂味淡者,独此能横行手臂,领南星、苍术等药至痛
又方 治上中下疼痛
南星(姜制) 苍术(泔浸) 黄柏(酒炒,各二两) 川芎(一两) 白芷(半两) 神曲(炒,一两)桃仁(半两)
行臂) 红花(酒洗,一钱半) 草龙胆(半钱,下行)
上为末,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汤下。
张子元,血气虚有痰,白浊,阴火痛风。
人参(一两) 白术 熟地黄 黄柏(炒黑,各二两) 山药 海石 南星(各一两) 锁阳(半两)干姜(烧灰,半两,取其不走) 败龟板(酒炙,二两)
上为末,粥丸。一云酒糊丸。
臂痛方
苍术(一钱半)半夏 南星 白术 酒芩(炒) 香附(各一钱) 陈皮 茯苓(各半钱) 威灵仙(三钱) 甘草(少许,别本加羌活一钱)
上 咀。作一服,入生姜二三片。
二妙散 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有气加气药,血虚者加补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辣服黄柏(炒) 苍术(米泔浸炒)
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若痰带热者,先以舟车丸,或导水丸、神芎丸下伐,后以趁痛散服之。
趁痛散
乳香 没药 桃仁 红花 当归 地龙(酒炒) 牛膝(酒浸) 羌活 甘草 五灵脂(酒淘) 香附(童便浸) 或加酒芩 炒酒柏
上为末。酒调二钱服。
八珍丸 治痛风走注,脚疾。
乳香 没药 代赭石 穿山甲(生用,各三钱) 羌活 草乌(生用,各五钱) 全蝎(二十一个炒) 川乌(生用,一两,不去皮尖)
上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二十一丸,温酒送下。
四妙散 痛风走注。
威灵仙(酒浸,五钱) 羊角灰(三钱) 白芥子(一钱) 苍耳(一钱半,一云苍术)
上为末。每服一钱,生姜一大片,擂汁,入汤调服,及二妙散同调服。
又方 治酒湿痰痛风。
黄柏(酒炒) 威灵仙(酒炒,各五钱) 苍术 羌活 甘草(三钱) 陈皮(一钱) 芍药(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或二钱,沸汤入姜汁调下。
治气实表实,骨节痛方。
滑石(六钱) 甘草(一钱) 香附 片芩(各三钱)
上为末,姜汁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吞下。
又方
糯米(一盏) 黄踯躅根(一握) 黑豆(半合)
上用酒水和一碗煎,徐徐服之。大吐大泻,一服便能行动。
治食积肩腿痛。
龟板(酒浸,一两) 酒柏叶 香附(半两) 辣芥子 凌霄花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煎四物汤加陈皮、甘草汤下。
【附方】
控涎丹 治一身及两胁走痛,痰挟死血者。
甘遂(面裹煨) 大戟(制) 真白芥菜子(炒,各等分)
上为末,加桃仁泥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丸,渐加至十丸,临卧姜汤下。
龙虎丹 治走注疼痛,或麻木不遂,或半身痛。
草乌 苍术 白芷(各一两,碾粗末拌发酵, 过入后药) 乳香 没药(各二钱,另研) 当归牛膝(各五钱)
上为末,酒糊丸如弹大。每服一丸,温酒化下。
【附录】遍身骨节疼痛,昼静夜剧,如虎啮之状,名曰白虎历节风,并宜加减地仙丹,或青龙丸、乳香丸等服之。
又有痛风而痛有常处,其痛处赤肿灼热,或浑身壮热,此欲成风毒,宜败毒散。凡治臂痛以二陈汤加酒炒黄芩、苍术、羌活。
如肢节痛,须用羌活,去风湿亦宜用之。如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宜南星、半夏;如瘦人肢节痛,是血虚,宜四物加防风、羌活;如瘦人性急燥而肢节痛发,是血热,宜四物汤加黄芩、酒炒黄柏;如肢节肿痛脉滑者,当用燥湿,宜苍术、南星,行气药木香、枳壳、槟榔,在下者加汉防己;若肢节肿痛脉涩数者,此是瘀血,宜桃仁、花、当归、川芎及大黄微利之;如倦怠无力而肢节痛,此是气虚,兼有痰饮流注,宜参、术、星、半。丹溪无肢节痛条,此文又纯似丹溪语,姑书以俟知者。
小续命汤 地仙丹 并见中风类。
舟车丸 见中湿类。
导水丸 见痢类。
神芎丸 见发热类。
败毒散 见瘟疫类。
乳香丸
白附子(炮) 南星 白芷 没药 赤小豆 荆芥 藿香(去土) 骨碎补(去毛) 乳香(,各一两) 五灵脂 川乌(炮,去皮脐尖) 糯米(炒,各二两) 草乌头(炮,去皮尖) 京墨(,各五两) 松脂(半两,研)
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冷酒吞下,茶亦得,不拘时。忌热物。                                                                                                                                      痛风发作多在夜间或阴雨天,阳虚寒湿是必然的。但发作多是局部红肿热痛,热也是有的。有的还是游走行,疼痛关节不固定。风寒湿热体虚(脾虚或脾阳虚。气虚不能运化水湿,中焦气郁,甚则及肾)。不出防风汤,乌头汤,薏苡仁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意。
寒热并用,阴阳皆顾。看风寒湿热之轻重而酌加药味和剂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尹亚君辨治痛风
痛风不用慌 古有小妙方
痛风方剂
我与痛风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验案
痛风,肢节肿痛者,肿是湿、痛是火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