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提插法是穴位埋线操作的基本手法

摘要 埋线针进针后再施以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行针技术就是针刺的基本手法。穴位埋线的基本手法主要有提插法和捻转法二种,埋线时提插手法多,捻转手法少,提插应缓慢而适度,捻转尽量少做,因为针刃锋利容易形成血肿。辅助手法是为了促使埋线针进入皮肤后如何得气,或加强针感的一些方法。常用的辅助手法有循法、弹法、摇法、震颤法等。埋线刺入的深度,所经过的路线、层次,达到的体内标志,恰当的切开、剥离的深度和幅度都需有高超的控针技能来实现。

关键词 穴位埋线 操作 手法埋线针进针后再施以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行针技术就是针刺的基本手法。

一、基本手法

穴位埋线的基本手法主要有提插法和捻转法二种,提插法是指针尖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动作,就是将针从浅层插下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这种纵向的行针手法,称为提插手法。提插的幅度、频率,需视病情和腧穴而异,但不宜过大和过快。一般来说,提插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提插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捻转法是指针刺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前后、左右的行针动作,就是将针向前向后来回旋转捻动,反复多次,这种行针手法,称为捻转法。捻转的角度和频率也因病情和腧穴而异。捻转的角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捻转的角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捻转的幅度一般掌握在180°-360°左右。

埋线时提插手法多,捻转手法少,提插应缓慢而适度,捻转尽量少做,因为埋线针比针灸针粗大,而且针刃锋利,对组织的切割力度也大,容易形成血肿。提插和捻转两法,在临床上既可单独使用,又可合并运用。                                                          二、辅助手法

辅助手法是为了促使埋线针进入皮肤后如何得气,或加强针感的一些方法。常用的辅助手法有循法、弹法、摇法、震颤法等。循法,针刺不得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循法是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凡下针,若气不至,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循之,使气血往来,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沉紧。”本法主要是激发经气的运行,而使针刺容易得气。弹法,用手指轻弹针尾,使针体微微震动,以加强针感。《针灸问对》:“如气不行,将针轻轻弹之,使气速行。”摇法,轻轻摇动针体,可以行气。直立针身而摇,可以加强针感;卧倒针身而摇,往往可以促使针感向一定方向传导。震颤法,持针作小幅度的快速颤动,以增强针感。

辅助手法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如弹法,可应用于一些不适宜作大幅度捻转的腧穴;震颤法,可应用于一些肌肉丰厚部的腧穴;摇法,可应用于较为表浅的腧穴。通过针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的使用,主要使腧穴能产生感应,借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治病的目的。

三、手法的轻重

针刺治病,必须运用一定的手法,才能发挥治疗作用。手法在实际应用时应有轻重之分,轻者即是在得气的基础上略作捻转或提插;重者则作大幅度的捻转或提插,持续时间较长。但手法的轻重和补泻的区分,又必须依据体质的强弱和病情的虚实而决定。《灵枢·经脉》指出:“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后人又细分为大补、大泻,平(小)补、平(小)泻等手法。如能辨证明确,施治得当,便可取得应有的疗效。有人认为:泻法是强刺激,补法是弱刺激。从临床实际来看,并不完全如此,补法有轻也有重,泻法有重也有轻。如烧山火、透天凉,虽一补一泻,但均属重手法。临床上应根据体质和病情的不同,适当选用平(小)补、平(小)泻和大补、大泻等法。即在掌握刺激强弱的前提下运用补泻法。                                           四、手法操作必须注意的事项

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埋线针具,针具的长度要适当,针体过长,操作起来稳定性不够,不易控制。当作各种方式运针时,显的很笨拙,大都需要双手运作。然而,针体过短,又达不到应有的深度,或者虽达到了应有的深度却无法做切摆的操作。埋线针具的针刃要锋利,越是锋利的针刃对组织的损伤越是小,而不锋利的针刃,对组织的破坏反而会大。因为锋利的针刃,切开的组织是整齐的,而钝刃的切口是不整齐的,前者组织受力较小,而后者受力相对要大,对组织的损伤自然也大。由于针刃锋利,在切割不同组织时会明显感到组织的致密度,阻力的大小。锋利的针刃切开组织时使用的力较小,而钝刃则需较大的力。显然,用力小的易于控制,而用力大的则不易控制。易于控制则不易出现失误。

其次要把握住针具的支点,当针刺入皮肤后,在进针和运针操作时都必须把握住针的支点。什么是针的支点?单手持针时为中指和环指,双手持针时再加另一手的拇、示指。现就单手持针法加以说明。单手持针时,中、环指支持针体。在推进针的过程中,中、环指始终在抵住针体的同时,还必须抵住皮肤表面,并给皮肤一定的压力。在进针过程中,用中、环指控制其深度。在提起针尖、移动针锋时,中、环指即不能离开针体,也不能离开皮面。这样,在针体深入和提插时均可在手中控制。也就是说在针体的深入、浅出的运行中,持针手的中、环指不随针体移动,始终抵住皮面,保证持针手的稳定性。这一技能不仅能使针运行平稳,同时将在控制针的力度上起重要作用,对埋线操作安全性和准确性有着巨大作用。

第三要控制好针刃切割力度,不管切开任何组织,都有一个限度,不能随意。有些切割是十分精细的,有如外科手术中,剥离细小的血管、神经一样,需精细地进行剥离操作,把它从粘连、瘢痕等组织中松解出来。精细的操作即安全又准确,不会出现副损伤,从而保证了埋线的安全和治疗的效果。操作的安全是埋线疗法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最后,控针技能是埋线操作技能的顶级水平。掌握控针技能是埋线操作的关键,在掌握好持针、进针、调针、运针和出针的技能后,便可进行埋线基本操作,如肌、腱、腱围结构损伤的操作,某些比较简单的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操作,以及一些软组织损伤疾病的埋线操作。然而,只掌握这些技法还不能进行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某些关键性的操作,因为,没有良好的控针基本功,是无法进行这些操作的。

加强技能的训练。任何一种技能都是可以学到的,埋线技法并不是高不可攀。当然,如不刻苦训练,也不易掌握得好。对初学者,往往是用一块猪肉(带皮的),或用带有脊椎骨、关节骨之类的肉块做针刺操作的练习,体会其肌肉、肌腱、筋膜等不同性质的软组织在针尖刺过时的手感。如果能用解剖标本进行练习则是最好不过的了。解剖标本不仅可以体会手感,同时可以观察针具经过的层次,到达的部位等等。直观的学习,增加立体感,更有实际意义。控针技能是保证安全有效完成埋线操作的关键所在。埋线刺入的深度,所经过的路线、层次,达到的体内标志,恰当的切开、剥离的深度和幅度都需有高超的控针技能来实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针灸学习,针刺的基本手法操作「建议收藏」
【中医治法】针灸
中医针灸之针刺手法
执业医师基本技能操作:针灸
针灸基础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x
复式补泻手法 传统医药:针灸按摩保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