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5-39(五苓散 )
五苓散 
桂林本伤寒论7.42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半两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解释
这条还是讲喝水的谨慎,发汗以后哪怕是病人很想喝水,也要一点一点地给他喝,喝太多会增加人体的负担。
如果是口渴加上发热、小便不利、出汗,这个就是五苓散的主证。
五苓散证又叫太阳蓄水证,太阳经证是麻黄汤、桂枝汤一类的外感证,而太阳蓄水是太阳腑证。
脉浮弦,水不通在三焦区块,痰饮比较冷,柴胡汤是痰饮比较热。
吃法
用米糊,因为五苓散证有“水逆”症状,就是喝到水会吐,用米糊可以骗过去。
五苓散VS苓桂术甘汤
五苓散是运化全身的水气,苓桂术甘汤主要作用在中焦的痰饮。
五苓散VS茯苓泽泻汤
茯苓泽泻汤治疗的渴、吐是两回事,不是像五苓散一喝水就吐,所以茯苓泽泻汤用生姜镇吐,泽泻运转水;五苓散是人体整个水的运转机能失调,所以有通利水道的猪苓。
茯苓泽泻汤:
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二两,生姜四两。
五苓散VS茯苓甘草汤
 桂林本伤寒论7.44
【7.44】伤寒,汗出而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如果这个人只是胃里面一兜水,那他可能没办法吸收消化,所以也没什么尿,所以小便不利依然可能有,汗出而渴也依然可能有。但是渴就不会有,水停中焦通常不会有渴,所以用不到泽泻,苓桂姜甘就可以解决了。
五苓散治疗的疾病
发烧用冰枕以后出现红疹子,先用文蛤散,再不行用五苓散。
保养肾,妊高症,抗生素后遗症很好用的方子。
经期头痛。
假性近视,脾阳虚的近视也可以用胃苓汤。
可以治疗贫血头晕、奔豚、心脏病、癫痫、阴囊水肿等等,需要抓主证:
口渴、尿少,喝到液体的东西就会吐的水逆,因为五苓散到底是一个太阳病,是感冒还没有好,所以发热、出汗也要考虑进来,所以,发热、出汗一组,口渴、尿少一组,跟水逆这一组,这样比较好记。
还有霍乱和交肠。
以前说过,理中汤可以治疗霍乱,那个是属于寒性的,五苓散治疗稍微偏热性的霍乱。
交肠说的是大便和小便排泄的通道交换,可能是一种拉肚子,水泄,让人感觉排大便像小便一样,所以用五苓散治疗。
日本人辩证方法,头汗
头汗一共有几种原因:
1.湿气导致身体不能出汗,代表方剂有茵陈五苓散;
2.湿热导致,代表方有茵陈蒿汤;
3.阴虚,或者上热下寒,导致只出头汗,可以用栀子汤;
4.热入血室,代表方小柴胡汤;
5.水饮结胸,大陷胸汤或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6.水不能运化,五苓散证;
7.火劫发黄,龙骨救逆汤。
另外,日本人喜欢用腹诊,五苓散的腹诊是小腹微有点实,但是按起来没力,软瘫瘫的。
下利的治疗思路 
桂林本伤寒论8.38
【8.38】 伤寒,服汤药下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不已,复以他药下之,利益甚,医以理中与之,利仍不止;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故也,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解释
拉肚子、胃胀,用泻心汤不管用,用其他泻药导致拉肚子更严重,再用理中汤治疗,效果也不好。考虑到可能不是中焦的问题,而是下焦的问题,所以用赤石脂禹余粮汤来涩肠止泻。如果仍然没有效果,就需要用五苓散来利水道,帮助大肠吸水止泻。
大部分止泻药都可以挂五苓散,同理还有平胃散,藿香正气散都可以治疗拉肚子。
五苓散VS阳明病 
桂林本伤寒论9.68
【9.68】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如其未下,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以法救之;渴而饮水多、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
解释
感冒到后期可能转为口渴、发热,和阳明病的症状非常像,这里最重要的区别是小便。
如果小便多,说明大便水分不足,是硬的,可能是阳明病,小便少,大便就不一定干,可能是五苓散证。
泽泻
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一名水泻,一名芒芋,一名鹄泻。生池泽。
解释
泽泻主要是去除血中的脏水,并且向上运化水气,所以治疗下焦,可以退肾中相火(性欲过盛),但是需要一次大量,而不能长久的吃,会对眼睛、生殖机能造成损伤,用盐水炒过效果更好。
猪苓
味甘平。
主痎疟,解毒蛊,注。(《御览》作蛀)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御览》作能老。)一名猳猪尿。生山谷。
解释
经常和茯苓一起用,单独用的情况比较少,茯苓在气化层面运化水气,猪苓比较是物质层面通利水道。
桂林本伤寒论7.43
【7.43】太阳病,发汗已脉浮弦,反渴者,五苓散主之。
解释
太阳病,身体的水代谢,不通的位置刚好在淋巴的时候,就会产生这种浮弦脉,夹杂着少阳病
桂林本伤寒论7.44
【7.44】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试教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所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也。
解释
发汗导致心阳虚,甚至会有耳聋的现象,可以用桂枝甘草汤。
桂林本伤寒论7.45
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解释
发汗后喝冷水会导致气喘。
桂林本伤寒论7.46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解释
有两个解释,一个是五苓散的水逆,另一个是说发汗以后脾胃虚寒了,所以会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辨治痰饮眩晕
五苓散合方临床应用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卷第十,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五苓散 | 《伤寒论》「方得人心」
[转载]茯苓甘草汤方【草根一生】
眩晕病《伤寒杂病论》的六种治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