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8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上)

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上)

 

各位书友好!昨天我们从封建制的春秋战国,开始进入了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王朝,从这个时代开始,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政治的统一,必然要伴随着思想的统一。


如果我们复习一下第十三章“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可以看到在这一章的末尾,冯友兰先生写到,李斯和秦始皇都不仅致力于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致力于思想上也统一中国。

 

但是,经过了几百年的“百家争鸣”,思想上的统一是艰难的,秦始皇使用的是“焚书坑儒”的方式来统一思想,这是一个比较偏激的方式,符合法家的特点。正如昨天我们提到的,秦始皇用法家的方法统一了中国成功了,但是用法家的方法治理中国却失败了。


秦朝不到十五年就在民众反抗的力量下崩溃,这给新建立的汉朝统治者带来了巨大的反思:法家治国有严重的缺陷,为了让经历几百年战乱的国家休养生息,汉初采取的是道家的方式,与民休息。

 

如果我们复习第十四章“韩非子与法家”,冯友兰先生会在这里专门写到法家与道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君王治国的方式上,法家和道家都认同“无为而治”,但区别是:道家认为君王应该先明天、道德、仁义,再进行赏罚,这样做到“无为”;而法家却并不要求君王具备道德仁义,中人之资就可以按照赏罚权术,这样制定好机制后,君王便可“无为”。


我们可以看到,在汉初的七十年里,从汉高祖到汉景帝,汉代基本上是用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方式,经历“文景之治”后,汉朝已经积累了雄厚的国力,到了汉武帝的时代,人口富足,国力强盛,君王开始要考虑从“无为”到“有为”,这是一个新的国家转型的十字路口,放弃道家,启用儒家的时代到来了。



武帝用“推恩令”逐渐废除了汉初以来还保留的分封制,真正完成了秦朝设计的“郡县制”,从汉武帝开始,中国才真正实现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


从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转型到彻底的郡县制;从法家统一成功,到法家治国失败,再到道家休养生息的历史使命完成;从秦朝取代东周,又从汉朝取代秦朝;从战国末期中国社会久经战乱的凋敝,到汉武帝时期国力恢复强盛,在秦始皇到汉武帝的不到一百年里,发生了如此多层面多维度的变化,需要一场思想领域的重新建设。


知识分子需要重新解释这个世界,论证新的政治制度的“存在依据”,重新诠释历史和哲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儒家学者代表的董仲舒登上了历史舞台。

 

诸子百家的余温一直在社会上延续,一直到汉武帝时代仍然对国家发展方向和治理方式争论不休。在秦始皇时代就因为儒家学者对新政权不尚古法制而指责始皇帝,遭到始皇帝“焚书坑儒”。


始皇帝统一思想的方式是极端的,而更加温和的方式,是设置一种官方标准,用“考试”来选拔人才和规定官方思想的方向。武帝和董仲舒选择了设立以儒家经典为标准的“五经博士”,以此作为选拔人才的学问标准,用一种间接的方式,引导大一统国家的思想方向。


(董仲舒像)


冯友兰先生对董仲舒的理论建设总结了五个方面:宇宙论、人性论、伦理学说、政治哲学、历史哲学。而董仲舒对这五个方面的理论构建,无不用到了先秦时代“阴阳家”的思想。


董仲舒为了论证“天人合一”,把阴阳家的思想与儒家、道家的思想融合在一起,提供了儒学在大一统政治体制下的形而上学理论基础。这是董仲舒对大一统政权的理论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对于董仲舒如何用阴阳家的理论来重构儒家理论,我们下一次再详细解读。(阴阳家的理论可以参考复习第十二章“阴阳家与早期的宇宙发生论”、第十五章“儒家的形而上学”)


飞鸿


飞鸿,理工出身,业余爱好钻研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5月下共读《中国哲学简史》的领读文章儒家的形而上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专家——董仲舒
先秦的百家争鸣真的完全消失了吗,为何只有儒家和道家流传下来?
继孔子和孟子之后,中国文化欠这人一个“圣人”级的称号
董仲舒把儒家和阴阳家结合起来是儒家哲学的重大发展
并不一样的道家与道教
李泽厚:新儒学的隔世回响|天涯·纪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